小学语文教学故事

时间:2025-07-17 23:42:23
小学语文教学故事(必备)

小学语文教学故事(必备)

小学语文教学故事1

教学目标:

1 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通过表演形式,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斯巴达克勇武机智、富于反抗精神的英

雄形象。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初读课文,引导发现课文特点。

1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奴隶英雄》。

2 出声地读课文。注意正音,把句子读正确,读流利。

3 汇报自己的发现。老师说明剧本的`特点,指导读剧本的方法。

剧本,与平常所见的文章表达形式不同:一般在开头,先说明故事发生的时

间、地点、剧中人物和布景等,然后写人物对话。故事中情节的发展变化,人物的动作、感情、语气等,一般都在括号里用小字注明。用这些不同的表达形式共同表现剧本的内容,所以在阅读剧本的时候,不能只看大家印的人物对话,应该把开头的说明、人物的对话和括号里的小字联系起来阅读。

二 再读课文,理解内容,体会感情。

1、 思考:什么是奴隶,奴隶的生活命运怎样?他们为什么起义?谁是奴隶英

雄?他哪些地方值得你佩服?

2、剧本讲了什么事?

三 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剧中的情景。

1 指导分角色试读。注意读出剧情和人物的思想感情。

2 分角色排练,准备表演。 10至15人自愿结组

四 进行表演,相互评议。

小学语文教学故事2

师: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孩子们,咱们今天学习一个新的课文,齐读课题: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生齐读)师: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小村庄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放视频:小村庄原来的面貌。

师:这就是村前的那条小河,小河的水唱着歌向远方流去,一棵大树伸展着茂密的枝叶,浓浓的绿荫之中,就是这美丽的小村庄。这个美丽的小村庄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就在课文里呢!请打开书,自读课文,读准字音,开始吧!

生自由读。

师:讲了什么故事呢?生字都认识了吗?

生:认识。

师:我们把生字都勾划出来,和同桌读。借助拼音把它们读准,读给同桌听,赶快行动。

生读。

师:不少孩子都划好了,别忘了读给你的同桌听啊。都读好了吗?回答我的问题时声音要大一点。刚才,我发现同学们读得都很认真,谁来读一读本课的词语。

出示词语:斧头指名读。

师:请大家跟着他读。下一个——生:盖房师:会读的一起读这个词。这个词可不好读,读什么?

生读:造犁师:我不喜欢你们齐读,谁来读一读?

指名读。

师:非常好,平翘舌都读得很准。咱们没见过犁,我们一定要记住这个词,一起读。

生:造犁师:下面这个词又不好念。

生:裸露。

师:是这样读吗?你来读。谁来教他读。

生教读。

师:大家一起读这个词。

生读。

师:下面一个词谁愿意读。

生:柴烟。

开小火车读。

师:刚才有个生字,大家可要注意,睁大眼睛看清楚了,出示:冒出师:谁来提醒大家写这个字,应该注意些什么?

生:千万不要把上面的日字写成目字。

师:是日字吗?

生:不是。

师:日字是扁的吗?

生:不是。

师:这个字写时注意什么?

生:下边的目字要写得窄窄的。

师:再仔细看,第三笔和第四笔写时注意什么。我在黑板上写,你们在本子上写。你写一个不满意就再写一个。

指导书写。

投影出示学生写的生字。

师:好了,咱们继续往下读。你会读你要抢着读。

抢读:洪水何处包括……师:真不简单,全都读对了,这么多生字都认识了,了不起!这回再读课文我们就不怕了。读课文,待会儿选择你最熟的段落,读给老师听。

师:谁来读读。

生读。

师:来,我们男女生赛读。

女生读。

师:咱们女孩子读得真好。来,男孩子读。

男生读。

师:咱们男女同学都读得很好,我们一起读第五自然段。

生齐读。

师:我们已经迫不及待的想听第六自然段了。来,我们一起来读第六自然段。

生齐读。

师:第几自然段写的是小村庄被冲走了。

生:第五自然段。

师:一起读,让我们一起感受那洪水中的小村庄。

生齐读。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

放视频:不幸降临到那曾经美丽的小村庄。

师:听老师读一遍。

师:再一起读。

生齐读。

师:多美的小村庄啊,就这样被洪水卷走,什么都没有了。一起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生齐读。

生:小村庄就这样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此时此刻你们的心情怎么样?你来说。

生:我觉得小村庄这样做对环境很不好。

师:你的`心情怎么样?

生:我心里不好受。

师:读出你的心里感受,读吧。

生读。

师:请坐,想读的一起读,读出你们各自的感受。

生齐读。

师:同学们,先前那个小村庄的故事结果是那么令人遗憾,令人痛惜,但给人们留下的是更深的思考,我们下节课再思考,好吗?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悟出课文中蕴含着的道理。

2.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师生问好)师:同学们喜欢漂亮的衣服吗?

生:喜欢。

师:喜欢美味的蛋糕吗?

生:喜欢。

师:喜欢优美的环境吗?

生:喜欢。

师:是的,美好的事物总能引起我们的追求和向往;有这样一个小村庄,看你喜不喜欢。

(播放视频)师:小村庄的环境怎样?

生:很美。

师:能具体说说美在哪儿吗?

生:河水清澈见底。

生:森林郁郁葱葱,天空湛蓝湛蓝的。

师:哦,森林郁郁葱葱、天空湛蓝湛蓝的,(贴:森林图)所以很美。那么你们喜欢这个村庄吗?

生:喜欢。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板书课题)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25页,读读第一自然段。

(生齐读第一自然段)师:那现在这个美丽的小村庄还在不在?

生:不在了。

师:你 ……此处隐藏12146个字……增强了游戏的趣味性。

2. 教师是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的组织者、支持者和参与者。通过让学生讲自己、讲家人、讲他人名字的故事,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并获得更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在教学过程中,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让学生对自己名字里的故事进行展示交流的环节,学生感受到自己被别人欣赏,被别人尊重,会引发主动与别人交流的意愿,更自信、更轻松地与别人交流。

不足之处:

应该严格遵守“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这一要求进行,教师在教学中只扮演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学生能回答的,教师一定不能代为回答,一定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做教学的主人。

小学语文教学故事14

记得在学习小学语文第六册第27课《卖木雕的少年》时,按老规矩,先谈词语,再学习课文,最后做练习,也就和以前没什么两样了。

在读词语时也没有什么大问题。当读到“五官端正”时,我想让同学们理解一下“五官”,是顺理成章的事。随意问了一句“同学们,‘五官’有谁知道是哪五种器官吗?”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我掰着手指替他们数着。“眼睛、鼻子、耳朵、嘴巴……”唉,你还别说,平时没怎么注意,眼、鼻、口、耳都没问题,还有一“官”是什么呢?真的拿不准,春晚有一个节目叫《五官新说》,也就是眼、鼻、口、耳……,剩下一个还真的想不出来。就像提笔忘字一样,脑子中有很多答案,可想一想又什么都不是。怎么办?还是实话实说吧!

“同学们,还有一官,我也拿不准!这样吧,下课了,我再去问问办公室的老师吧!”

下课了,我赶紧到办公室问同事。同事小徐说:“好像是脑袋吧。”小李说:“可能是脸吧!”唉!他们也莫衷一是。没办法。我又跑到别的办公室,问了好几位老师,都没有准确的结果。有几位同学跟在我屁股后头,也来瞎掺和。

时间不等人啊!“唉,隔壁教导处不是有电脑吧?何不去网上查?”不知谁提醒了一句,我又跑到教导处去上网查询。我上网一搜索,“舌头,不就是舌头嘛?!”有几个嘴快的同学忍不住往同学堆里跑,边跑边喊:“找到了!找到了!是舌头,是舌头。”

好端端的一节课,眼看就要砸锅了。再说,为了这事,我也没心情继续上这一课了。我班同学向来怕作文,比爹妈生气时还怕。有几个甚至已经“休战”,哦不,是“休写”了。干脆不动笔,动笔的也是三言两语,牛头不对马嘴。不少家长也跟我交流过这事,我也正犯难呢。上课了,我也不急于说答案,还把脸往下一沉,假装生气地说:“是哪几位同学跟在老师屁股后头‘全程追踪’我找答案的?”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有几位同学悄悄地举起了手。

“好,谁来先说事情的起因?我先开个头——今天,我们学《卖木雕的少年》,读到‘五官端正’这个词时……”

徐立:“老师微笑着问:‘同学们,有谁知道五官是指哪五种器官吗?’

大家异口同声地说:‘眼、口、鼻、耳……’”

“好,这是事情的起因,是第一段的内容,下面我要请个同学和我配合一下,表演向余老师请教的场景。”

“周鹏,你来吧!”

我对周鹏耳语了一番。“周毅鹏,你现在就是周老师,周老师正在改作业,她认为是脑袋。”她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我和周毅鹏如此这般地表演了一番。“好了,前面写得比较具体了。下面我们写简单些,谁来用一句话把黄老师和其他老师交流的情景说一说。”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开了……

“那么,今天,我们来写一篇作文,题目可以是……我还没讲完,学生就讲开了《我的老师》、可以是《虚心求教的老师》,还可以是《五官的'故事》。”

今天,我打破常规,让作文课水到渠成。这信手拈来的果实,既轻松愉快,又讲求实效。所以,语文老师要有敏锐的课程资源意识,因为有的机会是稍纵即逝的。

小学语文教学故事15

记得吕叔湘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朱作仁先生也指出“抓住语感的培养,语文课的特点才能充分体现出来。那么什么是语感呢?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符号刺激所发生的一种直觉,既然如此,我们培养学生的语感就应该从语言文字符号的刺激入手,而朗读则是最积极最有效的刺激。今天我所执教的这节课《鹅妈妈的故事》是长春版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个生动感人的童话故事只要带着一颗童心,体会鹅妈妈和小鹅的深情去朗读,一定会受到深深的感染。本节课力图体现的便是“强化朗读感悟,相机识字、释词。”

㈠以读为主,纵向推进

本节课我就将“朗读感悟”作为主线来推进阅读教学的进程,无论是整篇课文还是某一段课文的学习均从读从手,以读为主来组织教学。在本节课中我是牢牢抓住"幸福"这个主线进行教学的,那么体会小鹅和鹅妈妈的幸福是教学的重点,我引导学生在读第一自然段时体会散步时,在妈妈陪伴下的小鹅自由玩耍的快乐幸福,读第二、三自然段时,体会下冰雹时在妈妈的保护下小鹅温暖舒适,没有受到伤害的幸福。并通过学习4---6段体会鹅妈妈看到孩子平安那种由衷的`幸福。我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多读多揣摩,这样才能加深理解和体验。当学生的朗读生动感人时,我相信这正是对课文内容的最好注释。

㈡整体观照,横向联系

强调主线推进,不是要搞单线推进,不能为读而读,干读傻读。在读书的过程中,要实行整体观照,兼顾多项教育目标,横向联动。要在朗读过程中,采取多种方式相机识字、释词,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发展他们创新思维,从而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例如:教学 “辽阔”这个词时,先让学生说说词意,再通过朗读来表现,并通过扩展训练,达到会用“辽阔”这个词语的目的。在教学”艰难”一词时,我让学生找一找鹅妈妈之所以如此"艰难"原因,学生在下文中找到因为她伤势严重, 所以"艰难",这是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并且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读"艰难"时应很轻很慢,很困难,而是先让学生把自己的胳膊当成鹅妈妈的翅膀,来表演一下,这种体验活动,化静为动,使学生对词语有切肤感受。另外在教学"呻吟"一词时,我不仅关注了字音还特别关注字形,强调结合课文理解词意。相信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这样多种感官的参与,并在实践中朗读,学生一定会读出词语的形象和韵味,并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积累。

㈢加强整合,读中渗透

上述语文教学任务都应该在朗读感悟的过程中完成,依靠“朗读感悟”本身一一落实,我力求在“读”上作文章,下功夫。将一切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手段置于读中,读中问,读中悟,读中背。实现以读促思,以读促记,以读促说。做到目标明确,有的放矢。

总之,本节课力争通过强化朗读感悟,推进语文实践,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文章的美好情感,我也力求在课堂中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教师成为学习的指导者,学生的合作伙伴,但也有部分学生处于被动的“看客”状态。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掌握更有效的方法,正视存在的问题,清醒地认识到不足,才能更快地进步,更好地成长。

今天能与大家交流,对我来说是个学习,提高的过程,真诚地希望借此契机,能从在座各位教师中获得更多的启迪。最后感谢各位领导给予我这次锻炼的机会,谢谢!

《小学语文教学故事(必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