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故事优选(15篇)
小学语文教学故事1《一个村庄的故事》讲的是由于人们乱砍滥伐,原本靠锋利的斧头建造的美丽家园,又终究毁在了锋利的斧头之下。课文篇幅短小,语言朴实,然而其蕴涵的道理却非常深刻。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教学一开始,我由词入文,通过检测学生对课文生字词的掌握情况,留下四个描写景物的四字词,带领学生由你对这些词语的了解,结合课文中的插图,向学生展示了“美丽的小村庄”:郁郁葱葱的森林,清澈见底的河水,湛蓝深远的天空,如诗如画,空气清新甜润。再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把小村庄的美淋漓尽致在表现出来,使同学们不由得陶醉其中。正当同学们身临其境地感受着小山村的美景时,我说: “不知过了多少年,最后这么美丽的小村庄什么都没有了。”通过这种强烈的对比,巨大的视觉冲击,深深地触动了学生的心。这个美丽的小村庄为什么会消失呢?学生们一下了产生了悬念,从而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探究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多元解读文本,进行心灵对话。
阅读教学是师生间、生生间、学生与文本间、学生与作者间的审美对话过程。教学中紧紧围绕“小村庄为什么会消失?”这一问题展开讨论。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读课文2 ——4自然段,找出表示变化的时间的词“一年年”“一代代”,让学生体会到这个变化的时间很长很长。然后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一代代的人们都做了些什么,把有关的句子划画出来。如学习重点句“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这一句时,我抓住“谁家”问学生:“你家想干什么?”学生们说出了 “盖新房”“做家具”“要柴火”“搭木棚”“造工具”等种种人们只顾自己的生活所需而做的砍伐之事。我说你能从两个“谁家”体会到什么?学生都说体会到村里的.人对树木的任意砍伐。我又说:“还可从哪个字看出他们任意砍伐树木?”同学都说“从‘拎’字也让人体会到那些村民他们想砍就砍,没有人管他们。”这时我顺势让孩子观察后面的插图,体会村民的无度砍伐所带来的后果。又如学习重点句“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带着问题,让学生再读课文,把找到的答案用直线画下来。这样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并通过质疑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同时,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洪水的无情,内心的体验也更加强烈。
三、通过写话练习,增强环保意识。
学生通过感情朗读课文以及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了课文内容,并理解了含义深刻的句子。在学生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的基础上,最后我设计了一个环节:学到这,你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些什么?把这些话写下来,以通过小练笔来增强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学生们都能联系实际告诫村庄的人们以后不要破坏环境,要爱护大自然,否则会受到大自然最严厉的惩罚。学生们在自主感悟与交流后,情感会自然喷发而出,对这个令人辛酸的小村庄的感叹会油然而生,保护环境,珍爱大自然的感情也会水到渠成地产生。
整堂课下来,我也看到了自己还是有许多的不足之处:第一,读文的形式可以更加多变一点,调动孩子的积极性;第二,教学的评价语言要更加丰富一点,多鼓励更多的孩子参与到课堂中来,课堂气氛才能更加的活跃;第三:可联系我们的家乡“保亭”目前的环境变化让孩子们畅所欲言(如:保亭河,七仙广场,街道,校门口等等)
小学语文教学故事2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森林、郁郁葱葱、湛蓝、甜润、盖房、裸露、扩大、一栋栋、各式各样、应有尽有、锋利、喘气儿、黎明"等词语,摘抄含义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4、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这篇课文的学习重点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教学难点:学习难点是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教具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有个想法,准备带你们走出教室,去一个坐落在山谷中的小村庄看一看,请同学们大点声告诉老师,你们高兴吗?好!老师现在就先让你们对这个小村庄的远古时代,进行一些了解,下面请同学们看一看这个小村庄,看后,小村庄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待会儿告诉老师。(出示课件)
让学生充分讲自己的感受,体会小村庄的环境之美。 是啊!这个小村庄的环境确实很美!相信小朋友们都很喜欢这里,那这个小村庄过了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后,还在吗?那里的环境现在还跟原来一样的美吗?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这个小村庄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小朋友们自由读课文,读时,把昨天你预习时勾画出来的生字多读几遍。做到尽量把句子读通顺。边读边思考:这个小村庄过了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后,还在吗?为什么会这样?
再请小朋友们你把刚才读会的生字、词语读给同桌的小朋友听一听,如果还有读不来的,问一问你的同桌。 小结过渡:刚才小朋友们读得挺认真的,老师也想听听你们读的`情况怎么样?
检查自学情况:分别出示小课件:
1、出示带拼音的词语让学生开火车读。
2、把词语中生字的拼音去掉,看看你还能不能读准它。
3、现在咱们再来玩个抢读生字的游戏。如果你能读准所有生字的读音,那你就是我们班最聪明的人!(师指哪一个,你就读哪一个。)
过渡谈话:刚才小朋友们把生字的字音读准了,接着请你们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的时候,请按下面的自学提示进行:(出示课件),让学生明白以下要求。 1、读懂每一句话的意思。
2、标一标,你不理解的句子或问题,待会儿,老师请小朋友帮你解决。
3、思考:这个小村庄过了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后,还在吗?为什么会这样?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过渡:咱们现在来交流一下:这个小村庄过了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后,还在吗?为什么会这样?课文的哪个地方,告诉你的?
1、先四人小组进行交流。
⒉再指名进行交流。
3、当学生说出小村庄被洪水冲走时,相机让学生读熟第四自然段,并理解“我知道大雨没喘气儿”的意思。
4、为什么会这样?你能找到原因?
过渡:就这样,由于村里的人们不停地砍树,想砍就砍,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后果。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四、渗透情感,拓展思维。 是啊!这个小村庄的人们在享受了斧头带给他们的好处之后,最终是让这些斧头给毁掉了一切。读了这个令人心痛的故事后,小朋友有什么话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吗? ……此处隐藏15669个字……读后思考:课文的那几个自然段写了老师讲故事?除此之外还写了什么?
(3)学生读
7、读一读生字词
(1)出示生字词,学生开火车读
(2)齐读
(3)填一填,学生指名说。
8、课文共有多少自然段
(1)学生意见不统一
(2)出示:“…………”(两个省略号)
表示整段的文章或者诗行的省略。
(3)老师讲的故事,是哪几个自然段写的呢?
(4)出示2——5自然段。
这几个自然段都是有上引号,下引号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这里只有上引号,没有下引号呢?
学生说:整个故事讲完了,才要标一个下引号。
(5)这个故事是谁讲的?第几自然段提到的?
这1—5自然段合在一起就是……
(6)除了盛老师给我们讲的故事,还讲了什么呢?(还有同学发表的感想)
(7)课文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老师讲故事,第二部分是同学发表的感想。板块清楚,表达得很清楚。
9、老师引读课文
(1)看屏幕读
哥哥的意见是……(学生说:煮着吃)指导朗读“煮”
(2)弟弟说……指导朗读。“烤”
(3)师:弟弟的'话还可以这样说,为什么他要这样说呢?指名说——指名读——齐读。
(4)这句话的意思是……而且“烤”是唯一的好办法。老师说:“只有”和“才”常常联系在一起表示唯一的好办法,所以要把这样的感觉读出来。
(5)齐读第一轮的对话。
10、哥哥不以为然大声争辩。
(1)指名读
(2)哥哥反对弟弟的原因是……
(3)哥哥为了表示反对,也用了一句“反问句”。
(4)再指名读
(5)弟弟不服气了,你来读。(教师出示……)
弟弟的理由是……(因为我曾经吃过烤鸭,而鸭的味道……)
谁来振振有词地把弟弟意见表达出来。
小学语文教学故事15从教九年,听了多少节课,参与了多少次评课,自己都已记不清了,但在不断的听课与评课的过程中,越来越感觉自己不会听也不会评了。我一直在思考着这个问题:见多应该识广,为什么我参与了那么多的听课与评课活动,不但没有得到提高,反而越觉得自己听不出门道、评不出味道来了呢?就在我茫然不知所措的时候,机会来了:我有幸得到了赴中卫观摩全区小语教师教研能力大赛机会。在大赛现场,我观摩了四位教师二十分钟的课堂教学和十二个教研团队带来的教研活动的展示,认真聆听了马兰老师关于“如何听课评课与反思”的精彩讲座以及十二位来自区内各市县参赛教师的精彩评课。内容如此丰富、形式如此新颖,这是我参加工作以来看到的最受用的一次活动,心中不由发出感叹:此次中卫之旅,不虚此行呀!
不过,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还是马兰老师的讲座和十二位参赛教师的现场评课。他们的出色表现不但让我感受到了专家和名师的风范,也让我深刻的领悟到听课评课对于一名教师的成长的重要性。马兰老师所做的《听课评课与反思》的专题讲座,让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听课评课是一种最直接、最具体、最经常、也是最有效的研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方法和手段。”而参赛的十二名教师就是我们的领头兵,他们能在短短的二十分钟内借助先进的教学理念,依据课程标准,以深遂的目光审视做课教师的教学行为,捕捉教学中的亮点与生成,并进行现场评课展示。面对上千名观众,他们表现得沉着,冷静,自信。敏锐的洞察力,流畅的表达能力,以及精辟到位的点评无不令人折服。更让坐在台下的我自愧不如,深感自身文化底蕴的匮乏、教育教学理念的陈旧、理论水平的欠缺。在领略他们的精彩表现之后,我认真的反思了自己平时的教研行为,我突然意识到他们站在台上之所以能够侃侃而谈,说的头头是道,是因为他们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而我正是因为平时疏于学习,懒于反思,不善于总结,致使自己理论知识严重缺乏,教学经验不足,所以才会出现听不出门道,评不出精彩的现象。想到这,我惭愧不已,但我并不气馁,因为亡羊补牢并不晚,我会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加强学习,及时反思,不断总结,积累更多的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也会像这十二位参赛教师一样听课有法,评课有味。
其实,在这次大赛中,我还承担着另一个角色,那就是以教研团队成员的身份参与了教研活动的展示。在赛前,为了更好的展示自己,更为了我们的团队能在这次大赛中取得好的成绩,我做了充分的准备:认真研读本次教研活动方案,明确活动的主题与分工,明确自己在本次教研活动中所担任的角色,搜集资料,整理发言材料,积极配合小组完成每一次模拟活动,并能与小组成员切磋交流,努力使本次活动做的尽善尽美。在整个准备阶段,我不仅学会通过各种渠道来充实自身的理论知识,还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向同事学习,同时也感受到:只有积极地参与教学研讨活动,才能将教学经验上升到理论层次,才能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
经历了辛苦的准备阶段,终于迎来了激动人心的时刻。本以为自己做了充分的准备,况且自己也参加过一些大大小小的比赛活动,临场经验应该够用了,可事实并没有如我所愿。刚走上台,我忍不住看了一眼台下的观众,“天哪,怎么到处都是人呀!”我的心跳不由得加快了,手脚似乎也在微微发抖。幸好此时的'大脑还是清醒的,为了让自己放松一些,我在心里不停的安慰自己:“别紧张,相信自己一定能行。”可是,这样的安慰并没有起作用。在发言时,我的双手根本不停我的使唤,抖动的越来越厉害,为了不让台下的评委和观众看出我的窘态,我不得不双手握着话筒。想想自己当是的姿势,哪里是在参与活动,发表见解呀,简直就像是在做专题讲座。本来熟记于心,滚瓜烂熟的发言,此时却显得那样的生硬、别口。
短短的三十分钟很快过去了,走下讲台后,我并没有轻松之感。我不敢正视我的队员,更不敢面对为了这次比赛而劳心伤神的任老师。因为我害怕由于自己的过失而影响整个团队的成绩。比赛结果终于出来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我们团队所展示的教研活动竟然获得了一等奖。顿时,所有的团队成员都欢呼雀跃起来,而此时的我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自己一直以为在众多的同事面前,优势多多,机会多多,而正是这种骄傲自满的心理致使自己在每次机会面前总是显得心不在焉,虽然思想上重视,可行动上却懒散轻视,以至于参加了很多活动,却并没有获得最大程度上的提高。也正是由于自己没有好好把握住每一次锻炼和提高自己的机会,才造成了今天台上拙劣的表现。唉,真是汗颜啊!
伴随着大赛的结束,我的这次中卫之行也画上了句号。短短的四天,我感慨颇多。在这次大赛中,我不仅学到了很多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更重要的是我懂得:走在课改的道路上,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一名青年教师,更应该树立终生学习、终生发展的观念,珍惜每一次锻炼与提高自己的机会。不仅要在提高课堂教学技能上下功夫,还应该有长远发展的眼光,会听课,会评课,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用新的教学理念引领自己,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武装自己,用丰富的教学理论指导自己,努力走上专业化发展的道路。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