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随笔(范例15篇)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听说过随笔吧?有的可能还经常写随笔?随笔通常指一种散文体裁,随手笔录,抒情、叙事或评论不拘,篇幅短小。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随笔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中语文随笔,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语文随笔1初为人师仅三年的我,带领着一群朝气蓬勃、充满希望的高三孩子,上下求索,不断进取,圆满完成了学校交给的教学任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回首一年来的高三教学和迎考,我觉得在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上收获颇丰,现总结如下:
重视基础。纵观三次诊断性考试,我发现,我们学校的学生,与本市其他中学包括重点中学在内的学生相比,第II卷的差距并不是很大。因此,可以说,谁在I卷上取得了优势,就在语文科上获得了先机。因此,教师必须加强对I卷的重视,同时对学生进行反复敲打、试探,发现学生在这些方面存在的和潜在的问题,并通过各种方式来进行基础的复习和强化,尽可能地扎实学生的基础。
强化能力。这主要针对II卷,特别是在诗歌、现代文的阅读上,要教给学生操之可行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重视整体阅读,重视文本基础;同时,又要教给学生审题方法和规范答题的技巧,形成能力,形成定势思维,使学生在进行阅读时能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比如在诗歌鉴赏方面,就要求学生在鉴赏时养成这样的步骤:一看标题、作者和注释,因为,标题是诗眼,点明写什么。作者和注释,却可以给你解读提供必要的背景等东西。二看有无选择题。如有,可带入诗歌,帮助理解,这样,会给你降低阅读的难度。三要逐字逐句解读诗歌,抓住动词、形容词等,抓住意象,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而且在此过程中,还要回忆所学过的诗词,形成联系,体会诗歌的情感。同时,分析作者表现这种情感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及其效果。四要认真审题,把握题干所含的信息,明确答题的要点并规范答题。语言表达及运用亦然。
形成框架。教师必须研读高考考纲、教纲和近五年来高考语文试题,仔细研究教材,把握高考试题的特点和发展动态,同时,在专题复习阶段,在进行每一专题的.复习中,不仅要广泛涉猎、研读并筛选各种高考资料,同时对每一专题进行了从考纲分析--高考试题特点及典型例题分类集锦--审题、分析及答题规范指导的研究,而且还要备学生,并根据高考考点和学生存在的实际问题,每一专题还配备了专门的练习来巩固。在本专题复习之后,学生脑海中应具备本考点的框架。我的目标是,在专题复习后,在学生的脑海中,建立起一个关于语文高考知识点及题型特点及例题的总体框架。在第二轮复习中,还要根据补锅原理,通过练习和个别调查的方式,针对工作面学生的弱点和前一轮复习的遗漏以及高考新要求,进行了有重点地针对性极强的复习,尽量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完善专题复习时形成的框架,同时提高其解题能力和应试技巧,方能取得了良好效果。
复习有序。无论是基础还是能力,无论是字词句,还是段篇每一个高考知识点的复习,教师必须统筹安排,合理进行。否则,不知本阶段复习目标复习复习任务,则必然导致复习教学无序,教学效益低下。
调整得当。知识学得好,还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高中语文随笔2《新课程标准》 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非常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新课程标准对语文基础知识不但有具体的要求,还有量化标准。如(七~九年级)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背诵优秀诗文80篇。根据以上要求,考查学生掌握汉字的写法、读音,默写要求背诵的优秀诗文仍是语文试卷的一个重要部分。为体现新标准的要求,命题时将更加结合社会实际和学生实际。如错别字改正和病句的订正,可从广告、招牌、标语、报刊文章中选取新鲜活泼的材料进行命题,使学生通过考试真正体会到语文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
《新课程标准》阅读训练要求,概括地说,对阅读材料要做到"整体感悟、理清思路、体验情境、把握意蕴、品味语言、鉴赏评价等"。命题将重在三点:一是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选择阅读材料时,坚持文质兼美的前提,注意体裁的多样性,以适合学生的各种"胃口";每一组命题要由易到难,阶梯式提升。二是根据新标准目标,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能力和创造潜能。命题的原则是力求开放性和弹性,注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使学生勇于质疑问难,切磋学问,砥砺思想;对阅读材料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三是语文阅读命题除了取材于教材以外,也要选取一定量的课外读物。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每学年练笔不少于1万字。这需要我们语文老师积极开展创造性的工作,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开展练笔活动,鼓励学生写想像中的事物,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作文命题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要淡化文体,让学生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关注生活,表现生活,提倡有创意地表达。
当前,初中新课程改革已经全面铺开。有些教师觉得语文课越来越难教了,有些学生也觉得语文课越来越难学了。针对这些困惑,我想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首先,要学习和领会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是指导教师教学的纲领性文件,上新课程之前教师必须学透。很难想像,对新课程标准不熟悉的教师,能把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好。教师在学习新课程标准时要在学透的基础上进一步领会新课程改革的精神。语文新课程标准只是一个教学原则性、方向性、计划性的指导文件,教师既要严格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去进行教学,又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教师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等诸多因素去实施教学。
其次,要认识到新课程标准不只是为教师制订的,也是为学生的学习制订的。
语文新课标要求学生通过不同阶段的学习,达到相应的语文水平。让每一位学生通过在课堂上进行的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应用于课外。生活处处有语文,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指导学生在课堂内学语文,也要求教师教会学生在课堂外学语文。
第三,要转变观念。
如果教师的思想观念不转变,即使是制订了再完美的新课程标准,也执行不了。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认为语文教学重在工具性,但我个人认为:新课程标准除了肯定语文教学的工具性,更多的是注重语文的人文性。这就要求每位教师都要转变观念。在转变观念时,有些教师认为应该彻底否定原来的教学观念,我不赞同这种看法。强调要转变观念,并不是对传统教学思想的'全盘否定,而应该是对传统教学思想的扬弃。
也有些教师认为新课改后不用抓基本的教学常规了,我认为这个观点也是错误的。新课改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不能完全抛弃原来的教学常规,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去组织教学。因此,我的体会是对传统的教育必须是扬弃,而不是抛弃。既不能全部继承,只改课程不改观念;也不能 ……此处隐藏11219个字……
他很小的时候便喜欢这样仰望天空,他觉得天空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着——比如天空中云朵的形状与色彩,比如天空的光线明暗程度,比如天空中掠过的流星等等,很多很多。
他觉得天空是这世界上最美丽而且有意思的景色。
因为它有时候高远,有时候又似乎触手可及,因为它有时候绚烂,有时候却又晦暗……
因为它亘古不变,却又瞬息万变。
在他七岁那年,他一个人站在露天的阳台上,昂起小小的脑袋,面朝那辽阔无边际的天空,清稚的脸上写满认真的神色。
忽然,铅云翻滚着汇聚在在一起,如同墨汁宣泄在纸张上,一道银色的闪电好似一头粗壮的怒蟒般一下子撕裂开云层,紧接着雷声大作,大雨滂沱而下。
时值二月,雨水冰冷。大颗大颗透明的冷雨肆无忌惮地敲打在他的脸庞上,迸溅出圈圈水花。
空气里很快便出现一大片绵密的'雨幕,如同卷不起的珠帘。
雨幕中,他全身湿透,却依然昂头面向天空,心里兀自幼稚的想:原来天空也会有伤心的时候啊。
教室还是寂静一片,空荡荡的,自窗外泻进来的风翻动课桌上的还未动笔的洁白试卷,哗哗响。
他一个人伫立在窗畔,背影寥落。
此时,他眼中的天空是一片绚烂。
残阳挂在远山上,红暖的光芒将云的轮廓染得很是柔和,同时,也将天空切割成一明一暗的两面,火红的晚霞涂满西方天穹,留给东方天际一片晦暗。
校园内,香樟树的浓绿的树叶在晚风中轻轻摇曳,每一枚的叶面上都荡漾着暖暖的橘黄色。
他看着眼前对于他来说无比美丽的景色,嘴角噙笑。
小A不知道什么时候悄无声息的走到他的身边,拍拍他的肩头,对他说:“走吧,放学了。”
他笑着点了点头,转身与小A一起走出教室,走在霞光满天的天空下,越走越远,夕阳将他们俩的影子拉的很长。
高中语文随笔13这个世界被各种各样的颜色包裹着,在我的心里,“颜色”与“色彩”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颜色”是表面的,是用来点缀事物的,而“色彩”,是由人的内心决定的。
的确,这个世界的颜色千变万化,而实际上,色彩也是千变万化的,不同的人,不同的心情,有着不同的色彩。
春,在我看来不是绿的,而是粉色的,那是一种很温和的色调,像花的颜色,给人一种融融的感觉,好像棉花,好想静静地躺在其中,一直睡到夏来敲门。
夏,在我看来不是浓绿的.,我并不喜欢那种绿,但我喜欢夏,夏在我心里,是白色的,就好像耀眼的阳光,燃烧我们的激情,让我们用汗水来报答夏。
秋,在我看来不是金色,而是灰色。金色象征喜悦,但秋,透出的是一种灰蒙蒙的感觉,就好像去年秋天在乡下坐在二伯拖拉机上,吹着秋风,啃着馒头,在凹凸不平的山路间蹒跚的感觉。又像清早淋着秋雨,拾起一片落叶的感觉。我爱秋,爱那种蒙蒙的惨淡的美。
冬,在我看来不是白色,而是黑色,这是我对冬的第一感,大概也是因为冬天上学放学都是在天黑的时候,吹着凛冽的寒风,给人的印象尤其深刻的缘故吧。
寂寞时,心里是红色的,无聊。惆怅,给了我这种燥热的色调,好像热血沸腾,然而冷却,再沸腾,再冷却,那是烦燥。
悲哀时,心里是黑色的,好像一个黑洞,体积小,而其密度却大地惊人,能吸收一切喜悦和快乐,全世界因它而崩溃。
快乐的时候,心里是金色的,不,那不是金色,应该是五颜六色,在这个时候,我会对世界充满自信,这时的世界是个万花筒,无奇不有,我会斗志昂扬地去寻找,去摸索。
不要让心中的色彩太单调,让它绚丽起来吧,塑造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自信地走向明天,相信自己:明天会更好。
高中语文随笔14当小雨淅淅沥沥连续多天下个不停的时候,你会有怎样的心情?
一片片金色的树叶被掀翻在地,不时地被路人不经意的脚步践踏;美丽的金色似乎也流出了无奈的眼泪。空气中弥漫着潮湿的水分,一阵阵秋风吹过,我们的脖颈不由地感受到一丝丝凉意,打起的伞于是往下压低些许。走在水汪汪的路上,不时会溅起小小的水花,鞋面湿漉漉的,缩在鞋里的脚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冰凉。抬起头,望望天,雨仍在下,似乎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此时此刻,这不期而至地夹杂着寒凉的“凄风苦雨”,是不是会让你的心里陡然生出几分郁闷?
没有人会为似乎没完没了的阴雨而欢呼雀跃,也没有人会因太阳被乌云长期的包裹而欢欣鼓舞。但是,当你注意到:天空中不停地飘落着丝丝小雨,五彩斑斓的雨伞在路上川流不息地流动,水鸟在雨中的水面起舞抖动,树枝上挂满了亮晶晶、沉甸甸的钻石般的小水滴,你的眼睛里还会仍然闪动着迷惘,你的灵魂里还是仍然固设着郁闷吗?那丝丝小雨为你清洗着污秽的空气,为你送来清新;那彩色的雨伞成为雨中一道靓丽的风景,它不就是雨中的虹?不惧风雨、依然固我的小鸟在水中灵动欢悦,演绎着生命的赞歌;晶莹剔透的小水滴以它孱弱的躯体无所畏惧地在秋风中起舞,自由自在。此情此景,你是不是会想到,太阳明天早上就会重新从东方升起,乌云会飘散,蓝蓝的天会再次无拘无束地展现出她的纯洁和美丽?
大千世界,林林总总,其实,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在那一刻,闪耀着异样的'色彩。当无休无止的雨不停的下,你会发现,雨雾中,高高的电线仿佛在演绎着五线谱的传说;当金色的秋叶飘舞飞落,你是不是会有一种随风而舞的感觉?当萧瑟的秋风即将被凛冽的雪花取代,你会情不自禁地吟诵起那句著名的诗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当闪耀了一天的太阳慢慢落下,黑暗在那一刻就要降临,你会欣喜地发现,漫天的星星已经做好了为你作伴的准备。
雨中未必都是阴霾,秋叶浸透了诗情画意。当有失意或不幸降临的时候,换个角度想一想吧,一切都会过去。没有必要为夕阳的沉沉下落而失望,应该满怀希望地去迎接总会再次从东方透射出光芒的黎明。
高中语文随笔15高中生活在空中匆匆谢幕,来自大学的通知书彻底宣告高中生活结束。对于枯燥又夹杂快乐的高中生活纵然有许多不舍,那又能如何?人总归逃不出宿命的安排,一切好似一场梦,来的那么突然,又走的如此匆匆。
当我们静坐冥思时,那些过往仍浮现在心头。
你们可记得:要交作业便是一阵狂抄的惊慌。
你们可记得,上课睡觉被老师叫起来时的无奈。
你们可记得,高三那年自己沉浸在题海的乐趣。
你们可记得,月考成绩不理想时的不甘。
你们可记得,毕业后离别时的不舍。
虽说大学能自高中由恋爱,但我还是喜欢高中那纯洁般的`爱情。
虽说大学老师不严,但我还是喜欢那个害怕老师的高中。
虽说大学父母不严,但我还是喜欢那个在父母眼里还是个小孩的感觉。
生活就是这般无奈,像一场预设的宿命,又像一张无法挣脱的大网。
高中留在记忆中,大学已在梦中。每天是何其的重要,今天又该做些什么呢?昂首向钱,奔跑在自己选择的路上,不管内心是否彷徨,还是满身伤痕,既然选择了远方,便要风雨兼程。
那些逝去的日子,已经随风而去,让我们拥抱告别它吧。愿记忆中青涩的脸庞一直美好。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