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说课稿

时间:2025-08-28 19:58:39
高中化学说课稿

高中化学说课稿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中化学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化学说课稿1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号考生,我说课的题目是《化学反应热的计算》第一课时。接下来,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为教学思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过渡:首先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一章第三节。本节内容在工农业生产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和用途,很多反应热不能通过直接测定的方式得到,而是通过盖斯定律来计算,因此学习化学反应热的计算,不仅使学生认识化学变化,更能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的课程理念。

下面我将重点针对第一课时的内容的教学设计展开说明。

二、说学情

过渡: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知道了化学反应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也认识到了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表示方式,并通过实际情境了解了其广泛应用,这都为学好本节课的知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过渡:结合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

1、能解释盖斯定律的含义;会运用盖斯定律计算一些反应的反应热。

2、学会运用类比法解决问题;通过盖斯定律的有关计算,进一步提升计算能力。

3、体会盖斯定律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及其局限性。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盖斯定律,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难点

理解盖斯定律的含义中不同的反应途径是什么。

五、说教法和学法

过渡: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教师演示法、合作探究法、习题演练法等,促进学生学会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巩固。

六、说教学过程

过渡:下面说一下本节课教学过程的设计。这节课我准备分为四个环节进行:导入新课、新课教学、巩固提高、小结作业,层次分明,重难点突出。下面我详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我会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图片展示壁立千仞、群峰挺秀的华山图片。并给出各峰的海拔高度,提问不同的人由不同途径登山,两次海拔变化量各是多少,总海拔变化量是多少?两人的总海拔变化量之间有什么关系?这是一个简单的数学计算题,学生容易得出文艺委员和体育委员的海拔变化量。

在此我通过“爬山过程的海拔变化量与什么因素有关,与上山途径有关吗?”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生结合物理上学习的重力势能或者生活常识,可以回答出途径不同,但起点和终点的位置相同,因此海拔变化量相等。这一特点与盖斯定律最核心的特点一致,因此我趁势引入新课——盖斯定律。

这样设计,是因为盖斯定律是理论性的内容,学生学习起来会觉得抽象、艰深。因此引入登山的案例,既起到了应用课外生活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同时其相似的特点也大大降低了学生的理解复杂度,减小了学生学习的畏难情绪,利于后续新课教学的展开。

第二环节:新课教学

(一)引出定律

为了引出盖斯定律的内容,我会结合上一节课学习的`燃烧热的概念,给出生成1摩尔气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向学生提问:请问其反应热是不是H2的燃烧热?根据燃烧热的定义,学生容易得出否定的答案。紧接着通过分析此反应的H2的反应热与H2的燃烧热之间的大小关系,引导学生通过气态水转化为液态水所释放的能量,得出所需要的燃烧热的数值,得出两步变化放出的热量之和等于总反应放出的热量。这样就与登山途径不同,在最终海拔的差量一致的结果殊途同归,理解盖斯定律就水到渠成了。这时我会和学生一起总结出: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换句话说,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这就是盖斯定律的内容。

这样设计,是利用了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理论,利用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在学习任务之前呈现给学生求算燃烧热的引导性材料,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搭建好脚手架。在回顾已知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熟悉的登山情境得出盖斯定律,加深学生对盖斯的理解程度,使学习不再是机械被动的接受,而是主动构建,积极吸纳。

(二)理解定律

到这里,学生了解了盖斯定律的基本内容,但并不深入,为了加深学生对盖斯定律的理解,我会结合板书引导学生认识到盖斯定律实质上是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的共同体现,具体我会这样展开:

利用课本上的图示,向同学们提问△H1与△H2间是什么关系?学生容易回答出大小相等,符号相反。通过得失能量相等容易得出能量守恒,之后我会加以引导学生注意到经过一个循环,物质完全相同,说明还遵循质量守恒的规律。由此,可以得出,盖斯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和质量守恒的必然结果,反应不管是一步完成还是分步完成,只要物质没有区别,能量也不会有区别。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回答,始态和终态指的是什么?最终总结得出除了物质发生了变化外,还包括温度、压强以及物质的气液固三态等也会发生变化。

(二)应用定律

然后我会趁热打铁,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进一步理解新知。我会创设如下情境:

我们知道碳在氧气中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的反应,事实上,无论怎样控制碳和氧气的比例总是有一部分先生成的CO被进一步氧化为CO2,所以我们无法让这个反应单独进行,那我们怎么得出由1摩尔固体碳与0。5摩尔氧气生成一摩尔气态CO反应的反应热呢?我会引导学生先试着算一算,并查阅数据以验证自己的答案。在学生充分交流表达后,得出解题思路。在此基础上,我会演示规范地计算过程,得出结果。

第三环节:巩固拓展

在学生学习了规范的计算方法与过程后,我会设计习题引导学生进一步巩固,引导学生利用已知的热化学方程式,写出发射火箭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第四环节:小结作业

课堂邻近结束,我会问问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加以总结和提升。为了让同学们对本课的知识有更深的理解,并用PPT展示石墨和金刚石图片,留下课后作业,比较哪一个才是更稳定的碳单质?请查找你需要的数据并运用盖斯定律分析, ……此处隐藏30489个字……中,其中甲烷20ml,氯气80ml,光照。)在实验的基础上,先使学生有一个甲烷分子中氢原子能被其他原子取代的印象,然后再通过给出甲烷与氯气反应的几步方程式,向学生说明甲烷分子中的氢原子不仅一个能够被取代,而且全部可以被取代,进而讲清取代反应的确切涵义。结合球棍模型和电脑模拟,帮助学生理解取代反应的实质。通过电脑模拟,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学生学习兴趣大,对取代反应的实质的理解也更深刻,对学生不明白的地方还可以反复播放。明确取代反应和置换反应的区别。

(3)简介甲烷的热分解反应,结合性质总结甲烷的用途。

4、练习巩固

利用多媒体投影练习内容,让学生当堂练习,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教师及时进行点评。

高中化学说课稿14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

上午好。我是高中化学组的三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鲁科版高中选择性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第一课时的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属于化学理论性的内容,这一部分的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凝练科学方法,建构认知模型,基于此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化学能与电能》既是对前面所学“化学能与热能”、“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的扩展和应用,同时是对“化学能与热能”中关于“化学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他同样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能和电能等”论述的补充和完善。同时也为后面学习其它常见电池的原理和选择性必修中“电化学”奠定基础。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特设立以下教学目标。

1、了解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过程及原电池的概念,理解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本质。

2、掌握原电池中正负极的判断及电极方程式的书写,掌握构成原电池的形成条件。

3、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自主建构原电池的概念,理解和掌握原电池的原理。

4、通过对原电池工作原理及条件的探究,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由此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下:

【重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形成条件。

【难点】原电池的形成条件。

二、说学情

一切为了学生,为学生设计教学。因此要切实做好学情分析,理解学生。此时学生在物理课上所学电学知识和生活常识都为本节课在知识层面作了充分的准备,也已经习惯了新教材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已经具备一定的化学思维基础和基本实验技能。

三、说教学方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因此,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新课改的要求,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力求以组织者、支持者和合作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学生也可以通过讲授法、小组讨论法、实验法这些教学方法,提高动脑、动口、动手的能力,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我重点来谈一谈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将从导入、新授、巩固、小结和作业5个环节来展开。

(一)情境导入

在上课之初,我会通过多媒体播放一组图片,请同学们观察图片后并提出问题化学能是如何转化为电能的?并进一步追问化学能如何的直接转化为电能?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二)新知探究

这一环节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首先我会将学生分为3个小组,分别进行不同的实验,即Cu,Cu(H2SO4);Zn,Cu(H2O);Zn,Cu(H2SO4)。

要求学生记录现象,实验结束后,小组进行讨论分析实验现象并请小组代表发言说明本小组的实验情况。进而引出原电池的概念。此时我提出问题:为什么Cu,Cu(H2SO4)、Zn,Cu(H2O)不能形成原电池了呢?小组进行讨论后我请小组代表发言,因为水是极微弱电解质、铜两边电极活性过低,引出正负极的判断、电极方程式的书写及原电池的形成条件:

(1)活性不同的电极

(2)电解质溶液

(3)闭合的'回路

(4)能够自发的进行氧化还原反应

接下来,我将根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讲解盐桥的作用。引导学生自我总结,学生对知识又更加深入的了解。然后我会提问如何能表征出每个电极发生的反应方程式?带领学生写出电极方程式,使学生在对学会判断电极的基础上能把两部分知识结合起来融会贯通。

(三)巩固提高

因为本节课初步学习了电极方程式的书写,故我会让学生判断该电池能否构成原电池,如果可以书写电极反应方程式以达到巩固提升的目的,能让学生对本节课知识有所了解。

(四)课堂小结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为了使学生能够参与到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当中,我会让学生自行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我进行补充和完善,从而能够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五)作业布置

因为本节课是与生活中的电池息息相关,所以我准备让学生课后寻找常见电池,猜测他们各自发电原理,下节课交流。

五、说板书设计

最后谈一谈我所设计的板书,为突出本节课的重点

高中化学说课稿15

尊敬的各位老师和同学们,今天我将为大家讲解高中化学的相关知识。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变化及其性质的科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化学主要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和分析化学等方面,下面我将逐一为大家介绍。

首先,无机化学是研究无机物质的性质、结构、合成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的学科。无机化学主要包括无机物质的基本性质、元素周期律、化学键、化学反应等方面。其中,元素周期律是无机化学的重要基础,它揭示了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规律性,对于理解元素的性质和化学反应有着重要的意义。

其次,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物质的结构、性质、合成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的学科。有机化学主要包括有机物质的基本性质、碳氢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醇、酚、醛、酮、羧酸、酯等方面。有机化学是现代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生物化学、药物化学、材料化学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其次,物理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物理性质及其与化学变化之间的关系的学科,是化学和物理学的交叉学科。物理化学主要包括热力学、动力学、电化学、量子化学等方面。其中,热力学是物理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物质的热力学性质,如热容、焓、熵等,对于理解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有着重要的意义。

最后,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及其量的测定方法的学科,是化学和数学的交叉学科。分析化学主要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个方面。其中,定量分析是分析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物质量的测定方法,如重量分析、容量分析、光度分析等,对于化学实验的准确性和精确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总之,高中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涵盖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和分析化学等方面,对于理解物质的性质和化学反应有着重要的意义。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学习化学知识,掌握化学实验技能,为将来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化学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