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试题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我们很多时候都会有考试,接触到试题,试题是学校或各主办方考核某种知识才能的标准。你所见过的试题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论语》试题,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论语》试题1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①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之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论语·卫灵公》)
②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论语·季氏》)
10.“知者”(智者)说话有什么讲究?请简要概括。(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
11.孔子认为在侍奉有德位的君子时,应如何正确说话?请简要说明。(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答案:
10. (2分)智者讲究说话的时机,该说就说,不该说就不说。
11. (4分)①说话要沉稳,不要急躁;②说话要坦诚,不要隐瞒;③说话要察言观色,把握最佳时机。
译文:
①孔子说:“可以跟他说话却不跟他说,就会失掉了朋友(错失人才);不可以跟他说话却跟他说,就会说错话。有智慧的.人不会失去朋友(错失人才),也不会说错话。”
②孔子说:“侍奉君子容易有三种过失:(君子)还未说到,(你)就先说了,这叫急躁;(君子)已经说到,你还不说,这叫隐慝;不看脸色而贸然说话,这叫瞎子。”
《论语》试题2《论语》十则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⑤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⑥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⑧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⑨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⑩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2.吾日三省吾身 。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温故而知新 。
7.士不可以不弘毅 。
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二、翻译下面句子。
9.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1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三、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4.《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什么?
15.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那句话来说明?
16.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什么?
17.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什么?
18.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什么?
19.阅读下列《论语》中的句子,把序号填入空格内。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②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③学而时习之。④默而识之。⑤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⑦学而不厌,诲人不倦。⑧温故而知新。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谈学习态度的有: 谈学习方法的有:
20.哈尔滨经贸洽谈会召开,冰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这句话是什么?
21. CCTV百家讲坛曾连续解读《论语》心得,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请结合《论语十则》中的相关句子也谈谈你的心得。
答案:
1、 悦:愉快。
2、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3、罔:迷惑。殆:危害。
4、齐:相同
5、女:通汝,你。是,这。知,通智,聪明。
6、故,旧的知识。
7、弘毅:宽广,刚毅。
8、欲,想做的事情。施,施加。
9、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10、光读书学习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思考却不去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11、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却不感觉满足,教导他人不知疲倦。
12、几个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作为我的教师的人在中间;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短处,自己如果也有,就要改掉它。
13、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1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5.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8.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9.②③⑥⑦⑨、①④⑤⑧
20.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1.略
《论语》试题3一、基础知识(30分,其中1—12每小题2分)
1.选出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窥见(kuī)喟然(kuì)鲜为人知(xiān)斐然成章(fěi)
B.狂狷(juān)恸(tòng)哭博闻强记(qiáng)侃侃如也(kǎn)
C.讪笑(shān)莞尔(wǎn)苦心孤诣(yì)自牖执其手(yǒu)
D.攻讦(jié)赊(shē)账恬(tián)不知耻行行如也(hàng)
2.下列各项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此处隐藏7111个字……写下面的表格。 (4分)
17.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你对第④则内容的理解。 (4分)三、语文综合运用(15分)
14.(3分)(1)从:听从 或:采纳、听从(答“学习、跟从”也可)
(2)罔:迷惑 或:迷惑不解、迷惑而无所得
(3)好:喜爱 或:喜好、喜欢 (每小题1分)
15.(4分)(1)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诚信的人交朋友,与见闻学识广博的人交朋友,是有好处的。
(2)只是思考而不去学习,那就危险了。(“殆”翻译为“有害”或“精神疲倦而无所得”均可)
(每小题2分)
《论语》试题8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三首①(其二)
苏轼
总角黎家三四童,口吹葱叶送迎翁②。
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
[注] ①被酒:刚喝过酒,带着醉意。四黎:子云、威、徽、先觉四人都是海南黎族人,姓黎,故称“四黎”。②翁:苏轼自称。
(1)指出“溪边自有舞雩风”一句所用典故的出处。(2分)
答:
(2)请结合作者的思想和本诗内容,分析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6分)
答:
[答案] 17.(1)《论语》
(2)诗人被流放到万里之遥的天涯 (海南),处境艰难,但由于受到佛道思想的影响和黎族百姓的热情欢迎,因此表现出曾点曾经具有的那种逍遥自在、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
或:诗人被流放到万里之遥的天涯(海南),处境艰难,但由于受到儒家思想影响和黎族百姓的热情欢迎,因此仍然向往曾点描述的礼乐之治,表现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解析] 17.(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溪边自有舞雩风”中的“舞雩风”出自《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原文为曾皙表达自己人生理想的文字,“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此句表达的'人生理想,有各种说法。
(2)本题考查评价作品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题目要求“结合作者的思想”,要求考生对苏轼的儒道释的思想有一定了解。结合“本诗内容”,要把苏轼的思想和具体的文本结合起来分析。“舞雩风”的典故可根据儒家思想解读,也可以根据佛道思想解读,苏轼又多家皆修,所以答案也可以作两解。
[赏析]
这首诗作于苏轼被贬儋州时期,他在城南建造泥房居住,和当地百姓结下深厚感情。作品浅易如话,毫不雕琢,把朴素的内容写得生动而富有风趣,在不经意间呈现出行云流水般的活泼姿态,极具大家气象。第一、二两句生动活泼地写出了作者和当地百姓的亲密关系,几个少年口吹葱叶迎送微醉的“我”,怡然自得之情寄寓其中。第三、四两句蕴含哲理思考,使用对比手法,“莫作”说得斩钉截铁,态度何等坚决;“自有”说得颇具炫耀之意,何等自在;“天涯万里”“溪边舞雩”对举,一舍一取,足见词人志趣。苏轼的思想是驳杂的,兼融儒家的进取、道家的淡泊和佛家的超脱,我们在《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等经典名篇中已经领略。
《论语》试题9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论语·述而》)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认为,用就去做、不用就隐退只有颜渊能做到。这表明了孔子对颜渊的赞赏,也体现了孔子的谦逊。
B.子路假设孔子统帅三军,问孔子将和谁一起,其实是在向孔子暗示自己的才干与本领。
C.“暴虎冯河”是赤手空拳与老虎进行博斗、徒步过河,这样缺少“谋”的“勇”不是孔子所欣赏。
D.“勇”是孔子道德范畴中的一个德目,在这里,孔子用“与”和“不与”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态度。
(2)孔子还说过“勇而无礼则乱”,结合上面选段和这句话,请简要分析孔子“勇”的`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
(2)孔子主张的“勇”,要智勇兼备,而且要符合礼,缺少智、悖于礼的“勇”是蛮干、乱干。
《论语》试题10阅读下面《〈论语〉十则》,完成下列题。
⑴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⑵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⑶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⑷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
⑸子曰 :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⑹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⑺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⑻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⑼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⑽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1、解释下面加粗词的意思:
(1)学而不思则罔 ____(2)诲女知之乎____(3)其恕乎!____(4)传不习乎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见贤思齐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原因是___________。(用原文句子填写)
4、揭示儒家所倡导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是借松柏之后凋比喻什么社会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迷惑;(2)教导;(3)大概、也许;(4)老师传授的知识
2、(1)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2)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3)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
3、任重而道远
4、己所不欲,勿施于
5、君子的风度和才能只有在大难的时候才能体现出来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