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的教学设计优秀

时间:2025-09-05 14:22:28
《长城》的教学设计优秀

《长城》的教学设计优秀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长城》的教学设计优秀,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长城》的教学设计优秀1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在我们中国,有两大建筑工程,她们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堪称"人间奇迹"。你们知道她们的名字吗?(师板书题目:长城和运河)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现代诗歌。

2、初读感知,自主设疑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歌。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2)引导学生质疑。

3、梳理问题,明确学习目标。

(1)如何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了解长城和运河。

4、正确读文,学会生字词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诗歌,要求①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②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给生字打上重点号。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3)小组交流识字情况。

(4)全班交流检查,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①指名学生拼读生字词,注意正音;

②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③给生字扩词;

(5)指导学生书写

①教师重点指导部分生字的写法,提醒学生注意“蜒”、“篇”、 “谱”的字形;

②学生描红,临写生字。

5、熟读诗歌,了解长城和运河。

(1)检查学生对诗歌的朗读情况。(指名读或小组读)

(2)集体交流问题:看图介绍长城和运河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朗读本诗、背诵本诗。

2、片段练习《长城》,用上课文中的相关词语。

3、拓展了解我们的祖先还创造的人间奇迹。

教学过程:

1、温故导入:现在我们继续学习第1课,(学生齐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读熟了诗歌,了解了诗歌大意。回忆一下:诗歌主要写了什么?(学生回答),这节课我们还想知道什么呢?

2、学生自由读课文,质疑。

3、师生共同梳理问题,明确学习目标。

(1)会向别人介绍长城和运河,用上课文中的.相关词语。

(2)了解我们的祖先还创造了哪些人间奇迹?

4、自主探究,自读解疑

学生围绕问题边看图边读诗歌,不懂的地方打上“?”。

5、学习第1节

(1)教师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看:第1.2节有什么相同之处?

(引读)

(2)作者是在什么地方看到这人间奇迹的?你从哪儿看出来的?(引读)

(3)作者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呢?找一找,读一读。

(观察长城的图片)长城像什么穿行在大地?(板书:像巨龙)

书上是怎样写长城的?大家一起读一读,结合图理解:连绵起伏、蜿蜒曲折(引读)

怎么把这两句读好呢?(范读,生读)

你能把这两句话背出来吗?(试背、指名背、齐背)

6、学习第2节

万里长城是这样一的雄伟壮观,作者还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引读)(板书:像绸带)

与长城相比,你觉得运河怎么样?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

这一句该怎样读呢?

你能把这两句背出来吗?

7、作者把“长城”“运河”称作是“人间奇迹”,你能说说“人间奇迹”是什么意思吗?(引读)再读这两句,你能背出来吗?

8、朗读全文、背诵全文。

9、学习了课文后,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10、质疑、解疑。

11、课堂小结。

12、完成课堂训练题。

板书设计:

1长城和运河

长城——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像巨龙)

运河——银光闪闪伸向天边(像绸带)

教材简析:本文是一首饱含强烈的爱国情感的诗歌,全诗尽情讴歌了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的雄伟壮丽,颂扬了中华民族祖先的勤劳与智慧。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本诗,有感情地朗读本诗,难点:体会诗歌表达的自豪之情。

设计理念:

1、充分体现“双主”互动的教学模式。课堂的学习方式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互动学习、延展展学习为主,教师适时点拨、引导。

2、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品味。

3、以教材文本为依托,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说出个性,说出心声。

教具准备:长城、运河图。

课时计划:2课时

《长城》的教学设计优秀2

学习目标:

1.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难点

1.图文结合,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是教学重点。

2.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教学难点。

教学流程:

 整体阅读本单元:

1、这一单元我们重点学习什么,请同学们阅读本单元的学习提示。

2、交流:主题是《我国的世界历史遗产》

3、你所知道的我国的世界历史遗产有哪些?

4、走进《长城》课后的阅读资料袋。

5、这一单元的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其中的三个世界历史遗产,分别是:长城、颐和园、秦兵马俑这节课让我们先走进伟大的长城。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1、说说你对长城的`了解:上下两千多年纵横十万余里

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被列为世界文物保护遗产之列

毛泽东:不到长城非好汉

2、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长城,对长城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温馨提醒:这 ……此处隐藏18466个字……和 运河

连绵起伏 银光闪闪

曲折蜿蜒 伸向天边

人间奇迹

教后感:课的开头我和学生共同回忆我国古代辉煌的历史,特别是古代伟大的工程。如:故宫、圆明园、运河等,由此导入新课。在指导朗读课文时,我重点引导学生欣赏了长城的图片,让学生感觉到我们祖先的伟大、智慧,这时再让学生读出应有和自豪来。在听读的过程中还启发学生能从别人的朗读中听出感情。

《长城》的教学设计优秀13

教学目标

1、感情朗读诗歌。

2、了解长城和运河的特点。

3、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教学重难点

长城和运河的特点。

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教学准备

教师:ppt课件

学生:收集中华民族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

教学方法

导学互动

教学过程

一、提纲导学

(一)直接导入:

这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充满爱国激情的诗歌——板书《长城和运河》,生齐读课题。

(二)有感情朗读诗歌

1、教师配乐朗读诗歌。

2、[出示导纲一]生齐读诗歌,读准字音、节奏、重音。

3、教读难点诗句。

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

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二、合作互动

4、展示评价(生读生评价,分男生、女生个人小组齐读分读)

出示朗读展示评价标准

姿势端正大方

声音清楚洪亮

重音明显突出

节奏停顿合理

呼吸配合协调

手势添加自然

语气语调得当

感情表达充分

(三)了解长城和运河的特点。

出示导纲二对照图片理解诗句,学生总结长城和运河的特点。教师板书。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

(四)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1、自读有关资料,结合资料谈谈自己的.体会。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读出民族自豪感,读出爱国热情。)

2、你还明白哪些人间奇迹你想对中华民族祖先说些什么

三、导学归纳:

学完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四、拓展训练

1、长城的特点是:

运河的特点是:

2、本文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附:板书设计

长城和运河

长城:雄伟壮丽运河:秀丽动人民族:自豪骄傲

《长城》的教学设计优秀14

教学要求:

1、复习巩固本课的生字词,能正确默写。

2、疏通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长城和运河的雄伟气势,激发爱国热情。

难点:正确地完成本课的练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看拼音写词语。

jià shǐ chóu dài chuàng zào mín zú bù xiǔ

(   ) (    ) (    ) (   ) (   )

pǔ xiě jǐng xiàng shī piān lián mián qǐ fú

(   ) (    ) (   ) (   )

qū zhé wān yán

(     )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课文赞颂了我国的哪两大建筑工程?你能结合课文内容简单地介绍一下吗?指名说。

二、总结课文。

1、长城和运河,在中华大地上,从东到西,这好像是一撇;而京杭大运河,从北到南,就好像是一捺;这一撇,从秦汉到现代,又经历了多少沧桑,有过多少泪水,但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那是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而这一捺,从随唐起始,到今天,又有过多少灵动的创造,有过多少憧憬和希望。我们中华民族正是这样一个充满着希望和创造的民族,充满着顽强和不屈的民族。这一撇,一捺,不就是一个大写的‘人“字吗?(板书:人)

2、长城运河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历史啊!在历史的长河中,长城和运河谱写着不朽和动人的诗篇,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让我们再次齐声朗读全文。

三、指导背诵课文。

1、自由练读。

2、同桌练背。

3、出示填空指导背诵。

4、指名背诵,赛背,齐背。

四、课堂练习。

1、填上合适的词语,再读一读。

()的诗篇()的景象()的`绸带

()的长城()的运河()的祖先

2、多音字组词。

dōu()xínɡ()qū()

都行曲

dū()hánɡ()qǔ()

3、请写出三个形容万里长城的四字词语。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万里长城东起,嘉峪关,像在大地。

(2)京杭大运河北起,南到,像在大地。

(3)京杭大运河和万里长城分别谱写了的、的诗篇。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5、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八达岭长城的四季景色确实美不胜收。每当春临大地,岭上阳光明媚,山谷绿意盎然,有桃花、杏花、山茶花以及各种不知名的野花,簇拥着古老的城墙。那时的长城如在花海中穿行,处处尽芳菲,令人心醉。八达岭之夏,骄阳似火,但时时有清凉的风袭来,有时烟雨迷蒙。那时看长城,活像一条出水的蛟龙。八达岭的金秋更加迷人,那时秋高气爽,万木争艳,鲜红的枫叶,最惹人喜爱,有人说这是筑城者的血染红的,您看多么意味深长。冬日的八达岭,白雪皑皑银装素裹,城墙楼台,轮廓分明,更显示出博大雄伟的风采。

1、这段话依次写了八达岭、 、 、的不同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八达岭的之情。

2、用“ ”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并照样子也写一句。

3、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用横线划出来。

板书:长城和运河。

本课的重点是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描写长城,并引用“巨龙”、“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几个词语。学生对以上词语的引用不成问题,只要在远看长城全貌时加以运用。指导学生写话时,要让学生明确观察顺序,但观察顺序要在文中体现,不一定要出现“远看”、“近看”之类的词语,可以从前面学过的文章中加以运用,如“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一句,可见作者的观察顺序为从上往下俯视的,再如“站在柳丝轻拂的西湖边放眼远眺”一句,作者的观察顺序为远望。这样的训练,可以让学生知道写作时前后的连贯和观察的方法。

《《长城》的教学设计优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