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计划合集15篇
光阴的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又迎来了一个全新的起点,做好计划,让自己成为更有竞争力的人吧。什么样的计划才是好的计划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数学教学计划,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数学教学计划1一、课堂情境分析
五年级一班有52名学生。大多数学生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堂上,我可以积极地思考,积极地、创造性地学习。从上一学年的知识质量接受情况来看,学生的整体素质仍然良好,即不时有个别孩子的需求和老师的建议。有鉴于此,本学年在注重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将加强对后进生和优生的引导,体现分层教学,全面提高合格率和优良率。
二、教材与教学目标
本教材主要包括以下材料:圆、百分比、圆柱和圆锥、比例、尺度、统计等
推荐阅读:高中数学教学计划
本教材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
1通过观察、操作等方法,了解圆,能用工具绘图,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能用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结合具体情况理解百分比的含义,能正确读写百分比,能结合具体实例将百分比、分数、小数转换成数字、税率、折扣、利息,能用百分比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了解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点,掌握圆柱表面积、体积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能够用圆柱和圆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具体情况理解比例的含义和性质,理解正比例和负比例的含义,正确确定正比例和负比例的数量,并根据给定的具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绘制坐标轴的网格纸,并根据给定量的值来估计另一个量的值,根据正负比例的含义可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5、理解比例尺的含义,澄清地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和比例尺之间的关系,并可用于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6、了解模式和中位数,能够找到一组数据的模式和中位数,了解实际意义,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数据进行描述和分析,并做出合理解释。
三、教学措施
1、体验探索圆的周长和面积、圆柱体的表面积以及圆柱体和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感受转化后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在观察、操作活动中培养抽象、概括和推理能力,思维与沟通
2、提供丰富的空间和图形教材,注重动手时间和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3、传授统计知识,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逐步形成从数学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
4、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5、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渗透到数学教学中,以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机。
数学教学计划2一、 教法分析:
1、 在三五五教学模式下,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提高亲和力,以生动活泼的呈现方式,激发兴趣和美感,引发学习激情。
2、选取与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的,丰富的和学生熟悉的素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创设能够体现数学的概念和结论,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及数学应用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引发学生看个究竟的冲动,以达到培养其兴趣的目的。
3、 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栏目,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活动,切实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
4、 在教学中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尽可能养成其逻辑思维的习惯。
二、具体教学要求:
1、了解合情推理的含义,能利用归纳和类比等进行简单的推理,了解合情推理在数学发现中的作用;了解演绎推理的重要性,掌握演绎推理的基本模式,并能运用它们进行一些简单推理;了解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2、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分析法和综合法;了解分析法和综合法的思考过程、特点;了解间接证明的一种基本方法──反证法;了解反证法的思考过程、特点。
3、(理)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
4、理解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了解复数的代数表示法及其几何意义;会进行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了解复数代数形式的加、减运算的几何意义。
5、(理)理解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和分类乘法计数原理;会用分类加法计数原理或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理解排列、组合的概念;能利用计数原理推导排列数公式、组合数公式,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用计数原理证明二项式定理,会用二项式定理解决与二项展开式有关的简单问题。
6、(理)理解取有限个值的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的概念,了解分布列对于刻画随机现象的重要性;理解超几何分布及其导出过程,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了解条件概率和两个事件相互独立的概念,理解n次独立重复试验的模型及二项分布,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理解取有限个值的离散型随机变量均值、方差的概念,能计算简单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方差,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利用实际问题的直方图,了解正态分布曲线的特点及曲线所表示的意义。
7、了解下列一些常见的统计方法,并能应用这些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了解独立性检验(只要求22列联表)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其简单应用;了解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其简单应用;了解聚类分析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其简单应用;了解回归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其简单应用。
8、了解程序框图;了解工序流程图(即统筹图);能绘制简单实际问题的流程图,了解流程图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了解结构图;会运用结构图梳理已学过的'知识、整理收集到的资料信息。
三、教学措施: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数学活动、故事、吸引人的课、合理的要求、师生谈话等途径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在主观作用下上升和进步。
2、注意从实例出发,从感性提高到理性;注意运用对比的方法,反复比较相近的概念;注意结合直观图形,说明抽象的知识;注意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启发学生思考。
3、加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善于分析问题的习惯,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4、抓住公式的推导和内在联系;加强复习检查工作;抓住典型例题的分析,讲清解题的关键和基本方法,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5、自始至终贯彻教学四环节,针对不同的教材内容选择不同教法。
6、重视数学应用意识及应用能力的培养。
总结:以上就是高二数学第二学期教学计划的全部内容,希望上面的文章能帮助老师们加强教研,研究考纲考题,研究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
数学教学计划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历来非常重视计算教学。无论从长远来看,还是从整体来考虑,计算能力应是每一个学生都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是每一个学生都必须 ……此处隐藏22912个字……表达数据,并认识时间发生的可能性。
11、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直观认识平均分,体会平均分的特点,了解“每几个一份地分”的具体过程,感受平均分可以用除法。
12、让学生在联系具体情境、运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认识除法。
13、使学生从平均分的活动中提出数学问题,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有条理思考的习惯。
14、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15、使学生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可运用除法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培养数学意识,能运用除法的含义解决一些“平均分”的实际生活问题。
16、在探究算法中,让学生与他人交流,享受独立思考后发表自己见解的快乐,获得成功的体验。
17、培养学习的主动性,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18、使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感悟平面图形的特点,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19、使学生能用加法(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意识。
20、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以及积极思考、动手实践并与同学合作学习的态度。
21、引导学生自己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让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概念,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23、在情境中,使学生具有积极参加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2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操作能力。
25、在观察、操作的过程中激发自主探究的意识,逐步培养学生呢感有序思维、敢于创新与合作交往的能力。
26、让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第三部分:工作进度(教学进度、班级工作进度或部门工作进度等)
周次起至日期工作要点责任人实际执行情况
18/29—9/4《分一分》
29/5—9/10《认识除法》、练习一、单元复习
39/13/—9/17《口诀求商》、《练习二》
49/20—9/24《认图形》、《有趣的七巧板》
59/27—9/30《加和减》(包括进位和不进位加,退位和不退位减)
610/1—10/7国庆放假
710/8—10/15《加和减》(包括进位和不进位加,退位和不退位减)
810/18—10/22《单元复习》、《位置和方向》
910/25—10/29《量长度》、《量一量》
1011/1—11/5《乘和除》(一)、《练习七》、
111/8—11/12《乘和除》(一)、《练习八》、
1211/15—11/19《单元复习》、《时、分、秒》
1311/22—11/26《乘和除》(二)、《练习九》
1411/29—12/3《算“24点”》、《观察物体》
1512/6—12/10《统计与可能性》、《田园风光》
1612/13—12/17《期末复习》
数学教学计划15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现将本学期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的教学计划拟订如下。
本册教材分析:
(一)、本册教材内容及编写特点。
修订后的六年制第十二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比例,圆柱、圆锥和球,简单的统计
(二),整理和复习。与原九年义务教育教科书相比,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调整。
1.将“百分数
(二)”移至第十一册。在原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由于受到课时的限制,将“百分数”的内容分成两部分,分别安排在第
十
一、十二册,此次修订后,由于内容的调整,课时也相应变动,故将本册中的“百分数
(二)”移至第十一册,无论从课时还是从内容的衔接来看,都是非常合适的。
2.“整理和复习”部分的调整。本单元主要的变化是根据前面各册教材的内容调整,对有关的习题进行相应的变动,如将“成数、折扣”的有关内容和习题删去,将涉及到带分数加减法、分数和小数混合运算的有关习题进行改编,等等。
3.增加“数学实践活动”。
(1)美丽的校园 这个活动是让学生综合运用前面所学的测量、平面图形、比例尺等知识,绘制校园的平面图。通过让学生经历动手测量、收集数据、确定位置、确定比例尺、绘制校园平面图的全过程,发展学生综合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为将来进行简单的课题研究和数学建模打下基础。同时,通过小组合作的活动形式,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2)节约用水 这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实践活动,要求学生通过调查、方案设计、收集数据、计算等手段,从量化的角度来说明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整个活动包括以下两部分:一是自行设计方案,用实验的方法求出一个滴水的龙头一天会浪费多少水;二是通过调查、计算,了解一个滴水的龙头一年浪费的.水可以供一个家庭用多久,一个学校一年要浪费多少水费,等等。通过以上活动,使学生经历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逐步提高实践能力。此外,借助这类跨学科的题材,可以增强学生保护环境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
此外,在以上四册教材的修订过程中,有一些措施是共同的,例如,对有些陈旧的题材进行改造,使之更符合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对某些过时的数据进行更新;重新绘制每一册的插图,使之更加活泼,更能吸引学生;等等。
(二)本册教材的教学要求:
1、 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2、 能运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成比例,并会组比例。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3、 认识线段比例尺;并掌握用线段比例尺求实际距离的方法,能进行线段比例尺与数值比例尺的互相改写。
4、 使学生理解成正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
5、 使学生认识圆柱,了解圆柱体各部分名称,掌握图柱体的特征。
6、 理解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运用公式计算出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7、 使学生知道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并掌握求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应用公式计算圆柱体积。
8、 使学生认识圆锥,掌握它的特征,学会测量圆锥的高。
9、 使学生初步认识球,知道球的特征,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10、 使学生学会制作含有百分数的复式统计表的方法。进一步掌握制表步骤。
1
1、 使学生能看懂统计表和指出这个表所说明的问僵,掌握制作带有百分数的统计表的方法和步骤。
1
2、 使学生了解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和用途。
1
3、 学会看条形统计图。知道制作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