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反思

时间:2025-08-11 23:42:26
英语教学反思

英语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英语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英语教学反思1

新课标教育理念非常强调教师的反思,倡导教师作一名“反思型的教师。”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几点反思和大家交流:

这是一堂五年级的英语课,本课时学习单词星期一至星期五:Monday, Tuesday, Wednesday, Thursday, Friday,要求学生开动脑筋巧记单词,并结合所给句型灵活运用这几个单词。根据五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等因素设计这堂英语课的。

一、在教学各个环节体现梯度。

在新授环节,讨论、对话的形式引出新单词—讲述有关星期知识,明白新单词—采用不同形式读学习新单词—同桌认读练习新单词—拍手歌巩固新单词—找规律写单词—歌曲唱出新单词。无不体现由浅到深,由易到难。在结束课堂环节,布置的作业体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原则,一是让学生会写七个单词,二是让学生把今天的收获说给父母听。

二、评价体现科学性。

“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学生在英语方面树立的自信心很脆弱,需要老师的细心呵护,不是没有优秀的学生,而是教师缺少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及时给予鼓励,教师要善待学生的不足,及时给予鼓励,但要注意度的把握在评价性语言方面体现科学性,不要动不动就“very good”,另外要针对问题本身,针对学生回答情况,要“量体裁衣,”不能是good, you did very well. Best,等简单重复。还有我们要善于利用肢体语言表达情感,一个人心的微笑,一个赞许的大拇指,一个认可的点头,一个鼓励的眼神同样也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打好地基,注重单词教学

只要打好坚实的基础,才能盖起摩天大楼,学生只有把单词掌握扎实才能很好地达到运用的高度;只有把基础做实、做厚,才能拓展延伸。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强调听说领先,读写跟上,但往往是读写跟不上。因此教学中,我安排了大量读的练习和写的练习。

四、利用歌谣识记单词,事半功倍。

在单词教学中,我除了运用实物、图片、简笔画外,歌谣运用的'也很多,歌谣脍炙人口,通过教师自编的歌谣,会让学生读起来琅琅上口,很容易记住单词,我认为这也是我这节课的一个优点。

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时间上的安排还欠妥当,抽学生说的面还不够广,对学生的评价是注意了,但最后没有落实到位等等,这还有待于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去改进。

英语教学反思2

英语教学改革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我们素质教育的要求,是中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英语教学中需要改革教学观念、改革教法、改革教学手段、改革考试评价、改革师资现状。中学英语教学改革应本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有利于思想情感教育;有利于智力智能的发展。教学大纲是编写教材的依据,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是学生学习的依据,也是考核的依据,因此要重视大纲的学习。在钻研大纲的基础上通读教材,可以增强对教材的理解。只有对教材有较深刻的理解,才能驾驭教材。

所以,自新课改实施以来,我们首批使用新教材的英语老师面临了极大的挑战。根据自己近几年在教学中的实践,我摸索出了以下方法:

首先要转换教师角色。新课标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强化了学生的能力培养,提高其英语综合素质,作为教师要转变旧意识,找准新角色,更新教育观念,以适应时代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把以“研究教法”为重心转移到以“研究”学生为重心。作好教与学的有机结合。英语教学改革,归根结底就是教学思想的转变。教师无论教什么内容,总要首先对教学进行一番认真细致的构想和设计,然后通过加工整理,把这种构想的轨迹、设计的思路用文字符号记载下来,形成教案。也就是说,英语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to teach our students English” ,而且应是 “ to teach our students how to learn English”。 要明白学生需要学什么,怎样学,就必须反复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标,确定重点和难点,通过研究教材,科学处理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案。使教师在课堂上做到有的放矢。

作为英语教师还要做到“精讲”“多练”。“精”即新课中的重点,难点等,讲解方法要“优”,语言简明扼要,一语中的。“练”是联系巩固新知,熟练掌握技能中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在课堂上,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练,联系内容要有针对性,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自教授新教材以来,我一直在课堂教学中摸索探究。“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道出了优化教学方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过去旧教法的满堂灌和一言堂教学,老师累,学生更是缺少了独自思考和实践的机会,收效甚微。而新课标下的英语教学是一个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过程,是一种心灵之间的沟通,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播者,而成了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安排者和合作者,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成了课堂主要的活动者,并在活动中领悟,学习并最终达到运用知识的目的。

近年来,英语的教学模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目前国家教育部制订的《英语课程标准》在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中也提出: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任务型”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不仅在运用中学(learning by using),而且为了运用而学(learning for using),它直接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去用英语完成各种真实的生活、学习、工作等任务,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

第一,教师观念的改变。

任务型学习活动Task-based learning的核心就在learning这个字上。换句话说,我们必须把课堂的重心从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转移。教师要准确把握《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和内容,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研究语言教学的规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实际情况,选择和调整英语教学策略。不能始终抱着教会学生的概念,应该放手让学生去做,做练,去体验。教师备课的重点应该放在如何设计好任务,如何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指导学生完成任务,实现知识的内化和能力的提高。任务型教学一般没有难易之分,一般句型要求学生先上口,达到会说,听的目标后,老师再进行纠正,然后才要求能写。而初一的学生,学习英语时间不长,有的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到这一语言,对教材进行梳理,则有助于他们对语言的掌握。

第二,任务的系统性和延续性难以把握,比如,任务的难易程度、任务之间的衔接等问题。

第三,任务型教学的课堂设计的好坏,与课堂效果,课中任务完成的好坏紧密相关。

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 ……此处隐藏12127个字……学期下来,速度有提高,但是非常不明显。自己反思了一下,提高的原因是对几大课型都比较熟悉,逐渐上手了。而提高过慢,有三个方面的的原因。

一是未能充分利用每天白天的时间。其实每天在办公室里的时间是很长的,但是总是不能集中精力备课,确实会有一些杂事要做,但是仍然有很多时间久是在一晃一晃,或喝水,或聊天,或休息中过去的结果就是白天完不成工作,晚上还要加班。

二是各种课型的备课没有形成系统的大框架。上一次备课的心得,可能过几次就会忘记充分利用。

第三是过于追求“一气呵成的完美”.追求完美没有错,错在想要一次性就达到完美。结果就是备课的时候很难着手开始,总是会在一点点小细节上纠结怎样会更好。其实大可不必,第一次先按照备课的步骤和自己脑海里的大方向走,先有个初稿,然后再不断改进,一来节约时间,二来不断改进,角度不同,最终效果会更好,特别是阅读课。

二.真正给学生开口“说”的机会不多

上学期学生练习口语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课前5分钟小演讲,一开始学生兴趣很高涨,但由于学生水平有限,通常有很多同学都不清楚台上的`同学到底在说什么,大部分同学收益甚微。甚至是台上做演讲的同学,有的也是敷衍了事。虽说是给了学生一个平台,也有不少同学在其中有所收获和成长.但是总体来说,效果甚微。二是课堂上小组讨论某个话题发言,这种方式较之前的方式要更好一些。因为学生对大多数话题还是比较有兴趣,显得有话可说,并且真正发自内心地想要说。

然而,总体来说,学生真正发自内心想要说的时间是很少的。由于课时安排的紧凑,能给学生讨论和发言的时间很少。但是,要想提高学生的口语,首先必须要让学生有想要开口的欲望;其次有一定的基础。所以,下学期一来鼓励和引导学生积累素材,二来在紧凑的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多地匀出一些时间,挑选有趣的话题,让学生讨论,并鼓励他们大胆发言。

三.受教材和考试的束缚,对学生语言综合素养的培养不够

现代社会培养的是综合型人才,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具有最基本的工具性和文学性.知识点和语法是基础,不可能不讲。关键在于怎么讲。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更应该具备这样的意识。但是自己无法否认,在考试的压力下,把培养学生英语综合素养的时间压缩再压缩。若长期下去,学生会渐渐丧失对英语的兴趣,无法感受到英语语言的美和文化韵味,无论是从工具角度来讲,还是文化角度来讲,都不是一件好事。

四.自身的综合提高不够

我还记得师傅在开学之初对我的指导,给我指导备课的方向。她当时一口气就说出一串英语教学的专业术语。正如师傅说的那样,教学理论不够扎实,教学是会受到束缚的。这学期因为初涉教学和德育工作,平时的时间比较少,没能静下心来好好体会各种教学理念。英语专业方面的扩展也基本很少.下学期,一定要提高平时的效率,争取挤出一些时间,用来加强自身建设。只有自身不断学习,才能不断完善,不断呈现给学生心的东西。所以,想要一直给学生清水,我必须做一渠活水。

经过一个学期的历练和感悟,下学期里自己最想改进,也是自己认为较难的一个问题——“如何让语言语言化"。新课标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性质。然而,才刚出江湖的我竟立马就受到应试教育的约束。重视词汇,语法的基础没错,但是却过于弱化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束缚我的主要有以下两个大方面,也正是我下学期需要努力的方向。

一.词汇导学案的限制与突破

上学期在师傅的指导下一共做了四次词汇导学案。一开始做的时候,比较吃力。师傅便指导我如何将单词分类,找到各个单词重点考察的地方,然后分类罗列。有了这样一个方向之后,当我面对一个单元的单词时,能够较快地把握重难点,然后将其分类,效率明显提高了。做到第三次的时候,自己开始意识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自从用导学案起,上课时弱化了语言运用,变成了近乎公示般的语言点轰炸。若长久下去,必定会令学生逐渐失去兴趣,甚至反感和厌恶,何谈体会语言之美。

反思之后,自己想到了一点改进的方法,在第四次导学案制作和使用中做了尝试,效果确实比之前好。首先,从观念上突破导学案的框架。导学案只是一个方向,老师在讲解的时候,应该是扩充出更多的东西,更关键地是扩充的方式。如何既有效又生动地将干瘪的词组生动化显得尤为重要。我认为结合学生实际,用所学语言点造一些有趣的句子就不错。此外,对一些重要单词,老师要带着学生尝试用已学知识来解释新知识。一来可以不断复习,二来训练学生的思维转换和语感,这对于语言学习而言很重要.

然而,要不断突破并不止于此,上面这两点仅仅是目前想到的,我相信还有很多好的方法可以不断完善导学案,并不断让导学案在引导学生英语学习,培养学生综合英语素养的道路上发挥得淋漓尽致。

二.应试教育下如何更多地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素质

现在社会讲求的是综合素质,我们培养学生也应该是尽可能地朝着素质教育的方向去走。然而,应试的问题无法避免。曾经地我信誓旦旦讲求素质教育,竟在上岗没多久,就迫于应试的压力而忘了自己最初的坚守。还好,这只是暂时的,但无疑给自己敲了一个警钟。

很多事情,不能等到“以后”再做,“以后”是一条无止境的路。一旦忽略了,可能就难得再被想起了.在下学期的教学中,要处理好应试于素质教育的关系。我们要面对考试,但是不能因为考试而学习。这样的学习是有限的。英语是语言,是文化,是工具。我想,将应试融于素质,在应试中培养素质,或许才是长远之计.只有一直这样坚守,才能带着学生走得更高,更远.

英语教学反思15

本课时为一堂字母书写课,这是三年级不曾有的课型。四年级的英语增加了写的内容,对学生的英语提出来更高的要求。本课时的教学重难点是:学生掌握字母Aa到Ee在四线格中的正确书写,以及以这些字母相关单词的听、说、认读。在这堂课中,我主要采用出示字母卡片,教学字母书写,然后让学生举例以该字母开头的单词,最后总结字母发音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掌握字母的正确书写及字母在单词中的发音。但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问题如下:

一、字母sound name记忆不准确的问题

字母的sound name也就是字母在单词中的发什么音,这个一般有规律可循。我本以为学生能正确认读出单词,字母的sound name的记忆应该不成问题。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我却发现学生对字母的sound name的记忆存在不准确或易受拼音干扰的现象。

二、字母书写笔顺正确与否的问题

在教授字母书写的时候,我是用过让学生空书的方式来进行的。在课堂上学生字母书写笔顺基本正确,但在课后作业的批改中,我发现我无法辨认学生是否正确书写字母,而有的学生则明显存在字母书写错误的问题。

三、个别单词读音不准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个别单词学生存在读音不准现象,如:cat,cake,doctor,egg。而这是我在备课过程中没有预料到得问题。

以上问题又一次说明我在教学中还存在教学经验严重不住的问题,在平时的更应加强向师傅的请教。

《英语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