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美术教案范文合集10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美术教案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美术教案 篇1教学内容:教材P14--15页内容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体验材质的特性,感受材质的美感,培养关注材料的意识。2、能初步理解材料作为造型艺术的基本要素之一,对与表达主题、表达情感具有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对材质特性的认识。
教学难点:材质与表现主题的关系。
教学方法:讨论法、观察法。
教 具:装饰画作品。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你所见过的装饰画是用什么材料制作成的?
二、导入新课
生活中的各种材料有它自身的美感,如玻璃的透明之美、麻质品的粗犷之美,木材的.质朴之美......在你运用这些材料,精心制作一幅装饰画悬挂在家里时,你将会是何等满足,何等惬意!
三、讲授新课
1、观看教材14页图片,对三种以上不同材料进行比较、分析,了解不同材质的特性,并分析其适合表现什么内容或现象。
A、可以自己动手通过触摸、撕扯、敲击、搓揉等手段。
B、讨论不同材料各有什么特性,如软与硬、轻与重、粗与细、韧与坚、粗糙与光滑等等。
C、这些材料各适合表现什么内容或形象。
学生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2、针对学生的发言,教师适当归纳,并展示自己制作的装饰画,引导学生欣赏,看看作品是怎样利用材质之美表现主题与情感的。
3、教师演示不同材料的制作方法。
四、课堂小结。
不同的材料可以表现不同的主题和情感。
五、布置作业
将一幅绘画作品改为用不同材料制作的装饰画。
美术教案 篇2活动目标:
1.学会用铅笔在菜叶上穿洞,并会用毛线将菜叶进行串连。
2.提高手眼协调能力与抓握力。
3.感受手工制作的快乐。
4.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5.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活动准备:
物质:课件、大白菜、青菜叶若干、毛线人手一根(较幼儿腰围略长些)铅笔人手一支。
经验:有串珠珠的经验
活动重难点:
能耐心地用铅笔穿洞,并用毛线将菜叶进行串连。
掌握好穿洞的`力度,尽量不讲菜叶弄坏。
活动过程:
一、提问导入,引起兴趣。
1.提问:孩子们,你们知道什么是舞会吗?
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看法。
2.小结:舞会呀,就是穿着一定的衣服,一起跟着音乐跳舞。
二、观察服饰,引出主题。
1.出示课件:那我们先来看一场草裙舞会,仔细观察,看看他们穿了什么。
引导幼儿观察讲述。
2.小结讲述:他们的裙子是用线做成的,一条一条的线穿在一起就变成了草裙。
3.过渡讲述:那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参加一场田园舞会,看一看,去田园舞会要穿什么。
播放课件,引导幼儿观察讲述自己所看到的内容。
4.小结:参加田园舞会的人们,都穿着用蔬菜叶做的裙子。
5.讲述:那我们要去参加舞会,就要自己动手做一条蔬菜叶做的裙子。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是怎么做的。
三、示范讲解,幼儿操作。
1.出示操作材料引导幼儿认识。
2.示范讲解:先拿一片菜叶用铅笔小心地在上面戳穿一个洞,然后用毛线穿过。多次反复。
3.幼儿操作,巡回指导。
(1)鼓励幼儿仔细耐心地戳洞。
(2)弄坏了菜叶也不气馁,能继续尝试。
四、作品展示,结束活动。
1.帮助幼儿将裙子“穿”(系住)在身上。
2.带领幼儿一起随乐舞动。
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孩子们的兴趣一直都很高,不论是在观察课件还是在动手制作方面,都很投入。在他们操作的时候我发现耐心比较好的孩子戳洞很顺利,弄破的几率相对比较小;有的孩子戳的洞只有一点,毛线很难穿过去;于是我便让他们正反都戳一下,把洞弄大一些。而且我发现,毛线容易松散开,于是交孩子自己拧一拧,应该事先用打火机将两端头烤一烤。虽然有不少的问题存在,但是孩子们还都很认真地操作,最后穿在身上的时候,跳的也特别开心。
美术教案 篇3一、教学目标
(一)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对印原理和制作方法。尝试多种对印方法,用自己喜爱的方法制作抽象或具象的对印作品。并通过分小组制作,体验集体制作的乐趣,学会交流,懂得合作与分工,分享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和难点:
(二)教学的重点:掌握涂色方法和压印的方法。
(三)教学的难点:如何充分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利用不同媒材和方法制作有个性特色的作品。
(四)课前准备:
学习材料:底版(玻璃、木板、布料、塑料板、不易吸水的纸板、垫板)、颜料(水粉、水彩、油墨、油画颜料、调色油)、浆糊或胶水、涂色工具、作业纸(不吸水的挂历纸背面,光滑的名信片或贺卡等)。
(五)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通过画、印等方法,制作对印版画。对印是独幅版画的一种制作方法。通过在底版上涂色、压印得到丰富而奇妙的肌理效果。 使学生了解对印原理和制作方法。尝试多种对印方法,用自己喜爱的方法制作抽象或具象的对印作品。并通过分小组制作,体验集体制作的乐趣,学会交流,懂得合作与分工,分享成功的快乐。 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引导学生在对印表现活动大胆、综合地运用色彩。尝试多种对印方法,表达兴趣与情感。对印中最大的问题是水与色的关系问题,教师针对不同的情况给予不同的指导:水多时引导学生压印再叠印效果较理想。水少时便于一次压印同时旋转。多种颜色印纹涂色时尽可能不混合,使其自然混色。
二、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活动的方式与教学方法:
(一)设疑导入:
教师在玻璃板上涂色,放纸压印,让学生猜猜:纸上会出现什么呢?教师揭纸展示,学生愕然,原来是一个怪怪的`人脸,学生在哄笑中激发了兴趣。也可将自然界形成的石纹、石形、木纹、叶纹等变化万千的图形造型做成课件让学生观赏,同样可以起到诱发学生从自然形成的纹、形中发现美的欲望。
(二)自主探究:
请学生仔细阅读书上讲授的两种制作方法,抓住关键点,自己动手尝试 ……此处隐藏3419个字……p>
器皿类:盆罐
民俗:人物 神态美
很多大画家用画笔来描绘这些生活中的平凡之美。
对比欣赏作品:
齐白石的《虾、螃蟹》
油画家潘玉良 《植物瓶花器皿》
马蒂斯《红色的房间》
梵高的线描《吃土豆的人》
罗贯中的《父亲》
对比分析画家们是如何表现平凡的生活?(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学生从颜色、线条的疏密、表现生活中的事物等角度说说)
设计目的:
问题解决再实践,完成画面,通过欣赏回顾以往的学习知识,组织画面。
自评互评:
说一说自己的画,描述想法,同学点评作品,说说感受。老师总结以鼓励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术教案 篇8活动目标:
1. 初步尝试变化方向、位置等方式表现花朵的形态。
2.欣赏梵高作品《向日葵》,体会画中花朵各具形态而产生的视觉艺术美。
活动准备:
1.自制PPT。
2.炫彩棒,毛笔,调色盘。
活动过程:
一、欣赏《向日葵》,看一看画家画花的好办法(价值点:欣赏名画,=,体会作品艺术美)
导入语: 今天老师带了一张画《向日葵》,这幅画的作者叫梵高,是个鼎鼎大名的荷兰画家。
关键提问:你们觉得这张画好看在哪里?
小结:画中每朵向日葵都朝着不同方向盛开,花朵的位置排列的有前有后,有高有低,好像在和大家微笑。
二、学一学画家画花的好办法(价值点:发现作品中不同方向、位置排列的花朵)
过渡语:我们也来做个小画家,试试画家的好办法。
1.先在画面中间画一朵正面的`花。
2.逐步选画不同方向的花,向四面八方的朋友送上微笑。
3.将花朵画得相亲相爱。
小结:微笑的花朵画好了,不同高低不同大小的花朵向四面八方微笑,真好看。
三:画一画《微笑的花朵》(价值点:运用变化方向、位置等方式表现花朵的形态。)
观察重点:
1.幼儿是否能够画出不同位置的花朵
2.幼儿是否能够画出朝向不同的花朵。
四:观察分享
小结:你们今天都是出色的小画家,以后可以在个别化学习的时候尝试画不同的花好吗?
美术教案 篇9活动目标: 1、从形式语言入手(色彩、图形等),初步感受“星空”的美。
2、尝试用图形来表达自己对作品的认识和感受。
3、通过感知对比色、图形联想,体验欣赏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观赏星座图。
2、PPT、音乐钢琴曲《星空》。
3、4大张画纸(星夜)、颜料盘8个(红、黄、蓝、绿、黑)、圆点刷子16个(每组1大2中1小)、水彩笔16支。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你观察过晚上的天空吗?晚上的天空有些什么?(PPT1)
二、欣赏:
1、(PPT2)西班牙有个大画家——米罗爷爷。他的爸爸是个天文学家,喜欢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星星,米罗爷爷受他爸爸的影响也很喜欢看星星,还很喜欢画星星。
2、看,这就是米罗爷爷的画,美吗?
你认为它美在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月亮、星星、一个个黑黑的圆点)黑黑的圆点表示什么呢?
(一闪一闪的星星)
有首歌曲《小星星》,我们来唱一唱。
你还看到了什么?(线条)
师指小人,你觉得这像什么?(娃娃)他的表情是怎样的?(惊讶、开心)
3、除了线条、图形,你还看到了哪些漂亮的东西呢?(色彩)
4、(PPT4)米罗老爷爷为什么喜欢这几种颜色呢?(出示颜色标记)颜色和颜色之间藏着一个小秘密:对比色。
(红——绿、黄——蓝、黑——白)老师身上有对比色吗?你们找一找自己身上有哪些对比色?对比色放在一起,会使颜色的`对比更明显,黄的更黄,蓝的更蓝。
5、鲜艳的对比色、有趣的图形、跳跃的线条,米罗爷爷用这些向大家讲述了一个美妙的故事。
告诉你们哦,米罗爷爷画画有一个特点,就是喜欢把自己看到的景色用图形表示,然后再通过想象加上一些颜色和线条,就把它组合成一幅美丽的画了,而且他的画中常常出现米字型。
6、如果请你给这幅画取名字,你会取个什么名字呢?
7、如果让你画星星的话,你会把一颗颗星星连画成什么样子呢?
三、创作:
1、今天我们四个小朋友合作画《星空》。请看步骤图:四人合作:海绵圆点刷印大小黑圆点水彩笔连线棉签添画及涂色。
2、幼儿4人合作画,提醒幼儿涂色时注意画面的干净,可用纸巾吸颜料。
美术教案 篇10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初步探索有关浮力的知识,并能根据身边的废旧材料进行有创意的设计。
应会:结合绘画、粘贴、插接等不同造型手法,以及漂浮的科学道理,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实现自己的艺术创想。
2、隐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将艺术创造与科学研究完美结合的意识,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热爱生活、关注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启发学生探究简单的浮力知识,并结合身边废旧物品进行有创意的设计与制作。
教学难点:在制作漂浮物时,创新地使用材料,制作方法精细。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人
游戏l:
发给学生每人一支吸管,提出游戏要求:你能想到几种令吸管在水中漂浮起来的方法?
游戏2:
抢答——如果给你一把吸管,让它们漂浮在水面上.设想一下都可能有哪些不同的造型?
二、思考反馈
吸管为什么可以漂浮?
铁很重,为什么轮船却能漂浮在海上?
三、信息交流
组织学生进行信息交流。
哪位科学家最早发现了浮力?
你知道有哪些关于浮力的小故事吗?
四、合作探究
组织学生分组探究:(材料:铁、纸、不同造型的盒子、木片、泡沫、毛笔等。)
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材料可以漂浮?
看一看:书中同学作品给了你哪些启发?
试一试:运用折、剪、卷、组合等不同手段,你能用手边的材料组织什么样的漂浮物的造型?
讲一讲:你能设想一下它的`功能及装饰吗?
五、探索实践
提出作业要求:
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制作一个能浮在水面上的新颖美观的玩具。
六、展示评价
利用水盆、鱼缸等为学生营造一个新颖有趣的展评环境。
七、课后拓展
欣赏不同功能造型的轮船、游船、军用及民用潜艇等。
板书设计
折、剪、卷、组合……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