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读书心得

时间:2025-07-31 19:58:24
教育读书心得

教育读书心得

当我们经过反思,对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可以寻思将其写进心得体会中,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心得体会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育读书心得,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育读书心得1

说起素质教育,总有种“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的感觉,在新华书店看到这本的时候,才感觉到,素质教育并不是高高在上,无法触及,素质教育原来就在我们左手和右手的转换之间··

我喜欢读教育的书籍,但是却不喜欢读长篇大论的纯理论书籍,在新华书店淘书的时候,无意中翻看了其中的两篇,就吸引了了,这是一本游戏的书籍,畅谈在玩中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概述主要是结合班主任在管理中遇到的问题,提炼了一些有代表的一般行为,针对性的设计了一系列教育游戏的方案,一些小游戏看简单,却蕴含了很大的教育智慧。

下面以游戏’寸步难行“为例来介绍自己的感受,这是一个配团队精神的游戏,10人以小组,各组员每两人之间在两腿的膝盖处用纸条打结,班主任一声令下,组员要齐步从起点走到终点,假设途中纸袋滑落要重新开始,假设有人走的太快就把纸条撕破,必须在断处重新打结,重新比赛,短的次数越多,纸带就越小,难度就越高,〞这虽是一个小游戏,但是蕴含着很深厚的道理,考考验每一个学生耐力,培养学生牺牲自己,容忍他人的能力,在学习生活中也是如此,共同完成任务时,该如何妥协等,就如同大家熟知的刺猬取暖的`故事。

还有报数的游戏,简单但是可以暴露出学生的许多问题,比方急躁,丧失信心等,针对暴露的问题在进行必要的教育,告知学生如何不抛弃,不放弃鞥等,游戏虽然简单,但是蕴含的道理很深刻,看后感觉对自己的收获很大,对自己的教育班主任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教育读书心得2

古人云,“开卷有益”。经常读书和思考,会使我们勇于自省,善于自省,既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又能努力探究补救途径。尤其,读一本好书,可以使人心灵充实,眼界开阔;可以使我们不断总结自己以及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

寒假里,我拜读了《教师最需要什么———中外教育家给教师最有价值的建议》一书,获益匪浅。

书中共谈了69条建议,涉及到教师生活、工作的各个领域,如:认识自己、人生境界、教师的魅力、做一个有品味的人、要常怀感恩之心、发现自己的潜能、个性教师的魅力之源、快乐、健康、做自己的心理医生、把小事做好、明锐的观察力、毅力、读书要学会品书、精神饱满地投入每一天等。读此书,就好像有一个个智者站在面前,循循善诱,为我排解烦恼,为我指点迷津。又好像有一个个和蔼可亲而又博学多闻的老者,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我以帮助,让我充满信心……

书的封面上就有这样一段话:教师到底最需要什么?是金钱?是名利?是学生好的成绩?还是家长的尊敬、社会的推崇……其实、教师最需要的是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发展自我、创造自我、成就自我的快乐,这种快乐会净化你的`心境,使你越来越感受到活的价值、有意义、越来越能体悟到人生的真谛……

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深远:如“教师,认识你自己”,初看这个题目,我就被深深吸引了。是啊,平时工作、生活中我经常听到有些老师抱怨:同样是教师,为什么我工作这么辛苦?为什么学生如此差劲难以调教?为什么学生成绩老是提不上来?为什么自己不被赏识、重用……究其根源,是他们没有真正认识自己。教师只有看清了自己、认识了自己,才能了解自己的性格优势与不足,准确地自我定位;才能正确认识职业价值,热爱自己的职业,才能扬长避短、形成自己独特的自信心。教师需要不断更新、不断完善对自己的认识,使自己变得更好和更完美。教师需要要做的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自己。

教师需要有激情。罗曼罗兰曾说过:“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要引导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主动性,作为整个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首先自己要有激情。

教师需要有敏锐的观察力、用心、细心。敏锐的观察力是一个教师最宝贵的品质之一。教师需要用其敏锐的观察力从小事做起,把小事做好。牵着学生的手,用心去呵护去支撑;从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到相互走进内心世界,心心相印,息息相关,生机勃勃,其乐融融,让自己成为真正的充满智慧、富有生命力的教师。

现在的学生都很有个性。教师一般都是喜欢比较听话的,积极要求上进,对老师和同学也比较尊重的孩子,不太喜欢个别的将自己表现的与众不同、总是显得自己那么桀骜不驯的孩子。但是这样做的后果往往是师生之间“水火不容”,学生上课没有兴趣,上课捣乱,教师费尽心思,疲于应付……所以,教师需要学会宽容与欣赏。

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教师能恰当控制和调适自己的情绪。

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掌声,得到表扬。如果人的情绪浮动时,总是要发泄的,有的会发展为破坏性行为。处于“青春叛逆期”这一危险期的中学生,由于此时心理起伏大,感情容易激动,容易走极端,爱“逆流而上”,有的甚至与老师与家庭不可调和,再加上学生学业水平参差不齐,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有的又很差。当教师面对“恨铁不成钢”的学生时,当教师面对家庭和社会的烦恼时,一定要冷静。如果教师把指责、批评、抱怨,换成启发、表扬、激励会是另一种情景。“欣赏是一种积极的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是建立在善于发现和摒弃嫉妒、悲观厌世等不良心里的基础之上的优秀品质。只要我们学会了欣赏,就学会了尊重。让教师多用赞美之声,克服逼迫之声,放下我们的架子,少一些居高临下。

教师需要会思考,会反思。列宁说过:“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那么,我们又如何对待我们自身的历史————每个人已走过的生命历程呢?学会反思和忘记,也许是对教师个人教学生涯的很好把握。教师要多回过头来看过去,看自己原先所走过的路,所做过的事。让教师学会思考,学会反思,在反思中不断汲取营养,在反思中不断成长与成熟,通过自己的思维和方法完成别人看来是艰巨或困难的事情。

教育读书心得3

朋友向我推荐了《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这本书,近段时间借着学校读书活动的开展,我从头到尾细细看了一遍,看后感触颇深。

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著名的学习问题专家托马斯·阿姆斯特朗先生,他进行了20xx年深入的调查研究写成的经典教育专著,他的研究成果表明,实际上根本没有天生的所谓学习上不行的孩子。绝大部分也是世人带着有色眼镜看待的结果。在今天我们当前的学校教育中几乎天天都在制造着大量的“学习残疾人”,只不过是我们中国人给他们贴上了“差生”这个标签而已。他们带着这个标签在学习生涯中艰难跋涉,永远走不出失败的阴影。这样看来,我们教师岂不是变成了千古罪人。

书中讲到有一个活泼好学的六岁小姑娘,当她第一天入校时是何等地激动。她已习惯于把时间花在小池边与朋友们画画、戏水、玩沙、唱唱跳跳,在入校第一天这么一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里,她充满了期待,她期待能在四周玩玩,她期待能了解一些新 ……此处隐藏18113个字……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为落实课程标准我们小学开展了“营造书香校园”系列读书活动。但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学生一心扑在课堂上,一头钻在教材里,无暇顾及课外阅读。尤其是农村小学,尽管学校图书室不断添置、积累了一定数量、种类齐全的图书,但学生借阅率很低。为何?家长怕影响孩子学习,老师总觉得没有做几道题实惠,学生在这样的夹击下,就是想读也不敢读,时间长了,连想也不想了。从目前学生阅读现状的看,大部分同学几乎没有读过课外书,现有的知识仅仅从课堂所得,仅仅来自教材,量小面窄。这种现状造成的后果是学生知识面极其狭窄,与课堂知识相关的内容知之甚少,直至小学毕业,读不通课文、写不顺作文、不理解题意、常识性知识贫乏等现象屡见不鲜。由此可见,我们的教育机制没问题,问题出在人们的观念上

“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有与众不同的兴趣、特长;尊重孩子的个性、特长,也就意味着为孩子提供了自由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就意味着孩子的精神生命能够自由呼吸。”李老师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的兴趣、特长,增加了评价的尺子,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了成功。擅长国画的贺明、美术特长生刘琦、书法特长生单春晓、以设计为专业的张涵、喜欢装潢的周大志……评价的尺子越多,好学生越多,他们做个好学生的愿望得到满足,这些心理因素对他们取得新的成绩又起到了进一步的推动作用,从而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再来看看我们以成绩为唯一标准的评价方式培养的学生吧,在老师眼中,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其他方面再好也不好;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其他方面不好也好。对“好学生”和颜悦色,对“差学生”从没好脸色,动辄训斥。我们的学生中不乏具有音乐、美术、制作等天赋者,然而“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样一来,束缚了多少特长生的健康发展啊!

读了李老师的“多一把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 ,我们应该重新认识我们的学生了,尊重每一个孩子的个性、特长,全面评价每一个孩子,为每一个孩子提供自由广阔的发展空间,让每一个孩子的精神生命能够自由呼吸,使每一个孩子充满信心。在教师的引领下,拓宽每一个孩子自由呼吸的空间,我想,这应该是我们每一个教师的责任!

感谢《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感谢李老师!在他的感召下,我们会共同为“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而努力,“自由呼吸的教育” 也一定会离我们越来越近!

教育读书心得15

有人说,教师是用自己的爱去爱每一个学生,而不是用自己的良知,用爱去引导学生。这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修课。这本书的作者,是我的大学同窗杨萍老师。作为一名来自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学语文教师和一名来自小学一线上的老师来说,杨萍老师的每一句话都充满了温度,每一句话都充满着爱。

一、爱需要一个理由

爱是伟大的,但要爱得真诚。爱要有一个理由,不是生硬的说教,不是口头上的一句话,而是要付诸于行动。我常向学生们讲,他们很优秀,但总会有一些差生不爱学习,上课爱捣蛋,自信心也受到打击。就在我被他深深打动后却又有一种挫败感在我心头蔓延。有时我会忍不住地说出我对他、对我们班里那些差生充满了爱而又让人感觉像孩子又像自己子女。

二、我们都有不一样的角色

《做温暖的教育者》一书中提到,教师要像阳光一样照耀学生,就像温暖的春风,滋润他们的心田。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当我们看到身边那些优秀的老师时,我会情不自禁地去赞美他们;当我看到学生时,我会感觉到欣慰和幸福;当我看到自己时,我会更加努力地学习和工作。因为有了孩子们,我们才有了自己生活和工作;我们才会去用心去爱每一个学生。从学生身上,我们能够体会到教师身上有一种强烈而独特的责任感。学生也是我们生命中一个小小的个体,所以我们要像呵护小生命一样呵护他们;又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去爱他们。

三、要温暖孩子

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但要爱孩子,还要尊重孩子,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孩子,让孩子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爱有一种独特的情感注入。在工作中体会到温暖与尊重;在生活中体会到幸福与快乐。就像杨萍老师说的:“对于学生来说,爱需要智慧和爱来共同创造,而爱来自心灵的共鸣;也需要教育和训练。”作为老师,只有让孩子感到温暖与幸福,才能更好地促进孩子们健康成长。在教育中,只有真正地去爱学生、理解学生,才能真正做到理解教师,才能去爱护、关心和尊重每一个孩子。当每个孩子都被尊重时教师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四、有温度的课堂

让课堂充满温度,不仅是课堂纪律,更要有教学效果。一堂课只有充满温度,才能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学生自己掌握知识的过程。杨萍老师指出,每个人应该有一个自己的课堂。那么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觉得自己是一个“温暖”得呢?首先杨萍老师在备课时,为每个学生准备有针对性、趣味性和互动性的教学内容,在课堂中融入自己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理解和感悟。在老师引领下学生能够从这些内容中获得知识。其次,老师要把课堂变成自己学习、成长的地方。

五、有温度的教师

杨萍老师说:“一个有温度的老师,应该是有魅力的。”当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温暖时,会更加热爱自己的'学校,对这个美丽的地方也会更加热爱你的学生。杨萍老师的另一点是她对待学生的方式。老师不一定要有多么高多的学历,但一定要有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做最用心的老师。只有用爱心去关爱学生,才能影响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温暖。

六、让我们一起做一个有温度的教育者

有人说,教师是一个高尚的职业,用自己的爱心去帮助学生,爱自己生的学生,而不让他们失望,这是一种幸福。但我认为只有用心才能做到这些:教育本身是平等地对待学生和教育他人,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教师梦和一个梦想,每个人都是幸福的。如果你和你的学生都能感受到你对他们深深的爱,那么这份爱会在教育中让他们感受到。我希望我们所有老师都能够做到。首先,希望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和生活中感到快乐和幸福。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仅要用爱去感化每一个学生,而且要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无私,这样学生才能快乐地学习。其次,希望我们所有教育者都能给学生一份温暖。

七、书中感悟

这本书有很多,但我觉得最打动我的是杨萍老师对学生的那一句话:“我知道,如果你是个聪明的孩子,你会什么时候开始教我呢?会做什么?因为它不仅仅是你自己的事情。”她认为教一个班的孩子最重要最基础的就是让他们觉得在学校有一种自豪感,而这种自豪感就来自于自己对学生深深的爱。如果你对一位学生很好地投入所有人都会很开心,也会很喜欢,这并不是不需要学习和努力。不需要老师教了,学生自然会很喜欢。“学而不思则罔”这句话用在杨萍老师身上就是最好的诠释。“当我们用爱去关怀学生时,也就是你在用心”那我们就必须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爱自己的学生。因为只有我们用心去爱了我们学生,才会发现身边每一个孩子都在用自己平凡而伟大的爱去对待着他们。

《教育读书心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