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正面管教有感

时间:2025-07-26 10:38:23
读正面管教有感

读正面管教有感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正面管教有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读正面管教有感1

在学校的推荐下,有幸拜读了《正面管教》这本书,读完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在面对儿女出现的各种意想不到的“状况”时,作为母亲的我处理这些“状况”比以前冷静了许多,不再那么冲动。

《正面管教》一书由美国简·尼尔森所著,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和鲁道夫·德雷克斯的思想为基础,系统而详细地阐释了如何运用正面管教的方法培养孩子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受益终生的社会技能和人生技能。

书中反复提及的一个关键点。和善能够抵消过于坚定造成的反叛、抗拒、挫伤,坚定能够抵挡过于和善造成的骄纵、操纵、宠溺。

读了《正面管教》之后,我开始尝试让孩子参与解决问题,这一点也是正面管教一个比较重要的工具和核心概念,很多正面管教工具都是在这个工具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比如自己做出选择,那么孩子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他有自己的自主权选择权,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对自己的决定去负起责任。可以培养他的责任感。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让学生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学生慢慢的开始喜欢上音乐课。

给予鼓励,鼓励方式就是拥抱。家庭中在孩子小一点的时候,还会多一点拥抱孩子,一旦孩子大了,特别是到了青春期了,拥抱少了,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爱和肯定。我们要学会去鼓励孩子,要不断地在生活中鼓励他们,去滋养我们孩子,滋养我们和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

针对困扰着大家的众多问题,作者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既浅显易懂又非常透彻、深刻,可谓触及灵魂。它让我真正懂得了为什么过去的很多做法、想法是错误的;更让我清楚地知道了,我今后应该怎样做,才会对孩子、对自己更好。

读正面管教有感2

子不教,父之过。身为人父已经十几年了,这句话还只是停留在文字上,心中一直存着一个幻想——没事儿,孩子会好起来的,我们小时候父母哪里管过,我们不是照样很听话很懂事嘛!

于是,幼儿园——就让他玩儿去吧;小学——不要逼得太紧了,不然让孩子产生厌学情绪反而更糟。

但是,到了初中,才发现这种做法很危险,成绩抓不上去,直接影响孩子考学。无奈,按部就班地来到公立中学——白云中学。

军训一结束,就开了七年级新手家长会。这个家长会很有意思,实际上是听新任学校党委书记徐碧江的一场演讲。徐书记讲了近两个小时,都是剀切之言,能充分感受到他对教育的用心与执着。所以,对他推荐对五本书,也就很感兴趣,《正面管教》便是其中之一。

书的作者,美国人简.尼尔森,首先是一位教育学博士,心理学家,也是七位孩子的母亲。书中提到的观点,让人深受启发。

比如,现在对孩子之所以不像我们那个时代那样易于管教,直接原因是一系列重大的社会变化。

首先,是今天对成年人不再给孩子树立服从和顺从榜样。当父亲失去了对母亲对控制权时,父母双方就失去了对孩子对的控制权。这意味着妈妈不再给孩子树立顺从的榜样——当然,这是社会对进步。所以,孩子表现出叛逆,是因为不愿意扮演卑下和顺从对角色。

其次,是孩子很少有机会培养责任感和上进心。我们不再需要孩子像过去那样为家庭生计付出努力,其实也剥夺了孩子以负责任的方式作出贡献来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的机会。

看到这里就明白,为什么我们那个年代对孩子都不用教,自然而然就很听话,很懂事。那时,我们就一句话解释——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其实,穷的好处是,让孩子一起承担家庭的责任,这能很好地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上进心。特别是孩子和父母一起为了家庭生活并肩做事、边干边学时。

这是发展孩子的'技能,但在培养孩子这些技能时,有一个前提条件是我们父母很难把握的,即不能过于严厉,也不能骄纵,而是要和善与坚定并行,就如上周浙江省人民医院的心理博士苏衡给我们讲课时讲的“温柔而坚定”。

读正面管教有感3

长期以来,在中学教育阶段,相当一部分老师都持有一种学生天性不可重塑的误区,认为长期以来学生形成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不能改变。甚至,部分管理者对后进生采取了一种情感上的婉拒。今天,我想在这里聊一聊我班里的一名后进生———武磊涛同学。

这孩子进班时成绩班级倒数第三,上课注意力持续集中时间不会超过20秒,即使一个人坐在教室,他也是很不安分:抠手、移臀、晃凳子、把笔拆下来又按上、唯一安静超过1分钟以上的持续动作是:扭头看窗外操场上其他班的同学活动。我很容易就能想到这小家伙在小学是怎样度过的,面对这种情况,以前的班主任肯定是教育过的,只不过一直没有改观,所以便没有持续坚持注意力集中的训练,最后听之任之。因此,呈现在我眼前的是这样一幅景象。

放纵的家庭管理是促使孩子恶习产生的重要因素。从时间上来看,父母长期忙于工作;从教育能力上来看,言谈中,我感觉家长学历都在高中以下。对孩子的经济管理宽松,家长直接将银行卡交由孩子掌控。应该可以说,即使家长对孩子有短期的目标,也会因为缺乏有效监管而使目标落空。经验告诉我,如果不能有效端正这个小家伙的学习态度,他就会成为恶习在班级“燎原”的“星火”。

经过与孩子谈话,我发现他有一个非常好的优点———集体荣誉感很强。因此我推荐他去了学生会,并专门交代了年级学生会的辅导老师重点培养一下。希望以此作为他全面进步的起点。期初孩子表现很不错,带着天生的稚气,总有很多“低级问题”,我非常耐心并具体的指导他。因为我清楚:后进生如果感到老师的漠视,就会失去目标,进而影响到相当数量的人。“高压政策”只能缓解一时,实现短期目标效果明显,但并不能从根本上使学生主动学习。

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的`数学和英语不出意外的非常差,但是语文、历史却相对很不错。在科任老师沟通下,我发现这两科的老师一直采取的是批评与鼓励相结合的方式,小家伙很喜欢两位老师。我经常向其他老师赞扬磊涛的亮点,也鼓励磊涛在其他老师的课上集中注意力。教师反映孩子有过一段改进,但最终还是因为知识底子太差自我放弃了。整体来说,我认为孩子做到这一步就很不错了,文科成绩好说明他很努力,理科成绩差,主要是历史遗留问题。只要学生努力学习,肯钻研,他就会愿意多投入时间,成绩提升的机会就会出现。

如果用一颗功利心和年级对教师考核标准上来衡量,最佳的方案是一上来就把精力倾斜在更容易成功的孩子身上。但从群体教育本身而言,提前消除班级可能存在的负面影响,转化后进生的学习态度,培养班级正能量等方面来说,我觉得自己是成功的。毕竟,我们需要的是学生能够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依然会合理安排学习,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

因此,我经过对《正面管教》一书的研读,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教育理念,那就是:对待不同程度的孩子,实施知识传授的目标应该保持差异,但是实施育人的目标应该完全对等。这与 ……此处隐藏13214个字……与解决问题的体验,从而联系父母希望他们拥有的技能时,他们就无法发展那些有助于感到自己能行的技能。当我们能以尊重和尊严对待孩子,并教给孩子为了形成好品格而应该掌握的有价值的人生技能时,他们就会在世界上传播和平,这也正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里的和谐不谋而合。

作为班主任,我个人的感觉是不仅要传授孩子们知识,更重要是要给孩子们健康的.自尊,培养孩子们健全的人格。每个班里都会有一些小魔头,他们身上的一些不良行为,经常会让我们捶胸顿足,他们其中也不乏有故意和我们作对,捉弄我们的孩子,但退一万步讲,他们是孩子,我们为什么要和他们计较、较真呢?我们能做的就是尽我们所能,在不伤害孩子自尊的前提下,帮助他们与不良行为作斗争,而不是和不良行为来一起打败我们的孩子们,有事一些简单粗暴的行为可能会起一时作用,但从长远的影响来看,却没能帮助我们的孩子们改掉不良行为。

最后,教育不仅需要爱心,更需要机智!

读正面管教有感14

近期,我阅读了《正面管教》这本书,书的作者是简。尼尔森,她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以及多年亲身育儿心得,同时还是专业的心理治疗师。纵观全书,作者都是围绕着用一种不娇惯、不惩罚的方法去正面剖析、解决育儿教育中的种种困惑难题。文中例举了大量现实生活中的事例,深入浅出的灌输正面管教的教育理念,文笔通俗易懂,结构清晰。读后,使人获益颇多。

诚然,书的作者是名外国作家,她生活的环境,文化氛围与我们还是有区别的。我们所处的社会家庭环境及教育还是保留了些中国传统的一些理念与方法。有人说现今的中国教育多为“虎爸狼妈”式,家长的观点往往强加于孩子,“忘子成龙”、“望女成凤”,使得现今的教育呈现节节攀比竞争心态,而忽略了最重要的孩子个人成长过程,成为什么样的人?

家长们教育的方式总在严厉、溺爱、说教中徘徊,无法正确把握平衡。而尼尔森的书一开始便切入主题,什么是正面管教,就是本着相互尊重,不惩罚、不娇纵,共同参与制定规则,能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案。家长必须去赢得孩子,这里的赢得是指得到孩子的信任、理解、尊重与合作。出了问题后,家长怎样去和孩子沟通,运用什么样的言语、肢体动作、行为去了解孩子内心想法,共同找到根源所在,一起制定规则,使孩子们自我转变意识,纠正错误,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最终目的。让人印象深刻的是,父母在这一系列事件中,总是起着关键作用。这本书中多次提到大人们应该转变思维,运用正面管教工具,带着友善、关心与尊重这个基本核心思想,才能与孩子建立起合作,产生共鸣去纠正孩子的不当行为,培养孩子的自信、归属感、价值感和责任感。

这本书可以说是教育类的经典之作,虽然短时间之内我们不可能完全按照书上的方法去实施,但要看到的是,只有家长们做出一点努力去改变,那么孩子就会呈现不同的进步。现实中,我可以试着用平和的'语态与孩子交谈,哪怕是从食堂的饭菜说起,而不是一味的追问着“今天的作业多么?做好了么?考试考得怎样啦?”这已经让她听了无数遍的问题。我可以试着发火前冷静处理自己,而不是过后看着孩子熟睡的脸庞时心中升起的阵阵心疼悔意。我也可以试着放下家长的姿态,跟她说声对不起,给她个拥抱,因为大多情况下,孩子已经原谅了你。我也会试着给孩子更多的空间,下棋、散步、读书陪伴着她。欣赏过一句话:参与生命,见证成长。这已足够。

读正面管教有感15

《正面管教》内容概要: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如何运用正面管教方法使孩子获得这种能力,就是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我认为只要在日常教育中,我们以心平气和的心对待所发生的一切事,从孩子的角度换位进行思考,我们的教室一定会充满爱与欢乐,我们的孩子一定会健康成长。当然,不管什么样的方法最需要的是我们要有正确的儿童观。尊重、理解、关爱孩子的成长,赢得孩子,而不是要操纵孩子。这是最近经常听到的关于正面管教的观点,学校的师训处也常常会推送一些正面管教的内容来分享。貌似通过采用正面管教方式可以更好的教育学生,更好的和学生相处。恰巧上课时候的纪律问题,对问题学生的处理是我最薄弱的环节,对于吵闹的班级和学生我甚至惧怕上他们的课。有时想要让他们更加的听话,就摆出老师的姿态,我常常会像泼妇似的大声怒骂,这样的方式也只能使他们安静一会儿。

这本书适时的给我们提供了如何不对孩子惩罚(如打骂等),而是从正面管教出发的极好的理论和实践知识,虽然有些深奥,但是如果细细看的话,收获肯定是相当大的!既然我们身为父母,就应该尝试里面的任何一种方法,不要让我们做父母的情绪无形中影响着成长中的孩子。书中极度倡导对待孩子要“和善和坚定”,我认为是非常需要的,因为和善坚定是正面管教孩子的基石。只有在和善和坚定的氛围里孩子才能更好的发展和掌握各种生活技能,同时也有利于亲子关系更加亲密融洽。我们对孩子实施的教育方式绝大都是在孩子不听话的时候言词厉色或予以惩罚,但结果往往是家长又心疼又气愤,此时我们常常疑惑究竟什么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究竟怎样才能教育好孩子?孩子需要成长,父母何尝不需要成长和提高呢?为了孩子,多读读这本书吧,它会告诉你如何让孩子拥有归属感和价值感,如何让孩子健康的成长,也会告诉你如何做一个合格的父母亲……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面对青春期孩子的成长与变化,父母其实可以更淡定些,青春期只是每个人人生必经的一个阶段,孩子的叛逆是正常的发育过程,既然是正常,就无法避免;既然是过程,就会过去。青春期的孩子其实是在寻找存在感,价值感,认同感,找到了就是个性化的完成,有的人的青春期可能十来岁开始,有的人没准四十多岁才开始,有的`人终其一生都没能完成个性化,找不到自己。在寻找自己的路途上,孩子们会以各种方式挣脱父母的束缚,控制,试探自己的能力,甚至与父母夺权,争斗,冲突。

特别喜欢正面管教的理念中,把青春期的孩子叫做驾驶员,父母叫做副驾驶,这个说法很形象,孩子终究是自己人生的掌控者,驾驶着自己的人生飞机,飞向更遥远更广阔的世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需要父母给予爱、关注、指导,需要父母聆听、鼓励、赞同,不需要的是父母的代替,包办。

现在我对“和善与坚定”的理解更深一层了,我认为“和善”是说一个人如同和煦的春风给他人的心田带来温暖与舒适,能够理解和接纳对方,能够有“在错误中学习”的豁达,能够有“静等花开”的耐心;“坚定”是说一个人如同深沉的大山给他人可靠的支持和帮助,是执着于爱的教育,相信每个人都会成长,是能够有改变自己的勇气,相信自己有无穷的正能量。我之所以用“他人”而不是用“家人”是因为我觉得“和善与坚定”不仅可以用于家庭教育中,还可以用于我们的工作与生活中。正面管教的家长课堂不仅让家长学会养育孩子,同时可以让家长获得成长。是的,不仅孩子在成长,我们也在成长,反思过去,不仅我们教育方式有许多不妥之处,而且我们与他人交往的方式也存在问题,所以,学习正面管教,是学习怎么成长和怎么帮助孩子成长,这是我喜欢和愿意做的事。

《读正面管教有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