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教学工作总结

时间:2025-07-03 05:02:22
双语教学工作总结

双语教学工作总结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进行回顾和分析,从而做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他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因此我们需要回头归纳,写一份总结了。总结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双语教学工作总结,欢迎大家分享。

双语教学工作总结1

一、教学设备方面

自20xx年以来,我校在上级部门的关心照顾下,配备了6台点读机,所以1-6年级,每个年级的汉语教师发放了一台点读机共同使用。但是1-3年级有配套的语文书,4-6年级仅有下册配套语文书,另外,部分教师自己购买了播放器,所以老师们就利用网络下载相关教学内容进行播放,在汉语课中合理使用这些点读机、播放器,更好的为学生纠正了发音,激发民族学生学汉语的兴趣。20xx年10月19日,上级部门给我校安装了15班班班通,我校领导特别重视当即安排在四年级一班,由我校老师依明江老师对全体教师进行了培训,以便老师们更好地使用多媒体,11个班已经可以正式使用,由于没有网络,老师们制作、下载有关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教学,多样的教学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我校共有66台电脑,可上网电脑13台,各个教师办公室均配有电脑供教师正常使用,电脑室共有44台电脑,虽未接入互联网,但能保证学生信息技术课正常使用,电脑老师认真对待每节课,仔细备课,课后作授课登记。我校还充分利用二楼多媒体教室,教师上好公开课。

我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义务教育双语教学课程设置方案(试行)》,教师人手一份,所任学科课程标准、教材和教师参考书,教师每人一套,图书室中各类用书较齐全,学校也为老师们征订了所需的教学用书,并且每位教师每学期都征订了有关本学科的教学用书,与文字教材、电教设备配套的教学卡片、挂图、音像资料和教学软件,数量基本了满足教学需要。

二、其他条件

“双语”班班额,平均班额未超过45人;基本满足改善“双语”教学条件和“双语”教师培训的需要,公用经费优先保证实施“双语”教学的需要。

三、人员配备

我校属于结构性超编学校,教师人员较充足,因此汉语教师人均周课时不超过14课时。语文(民)教师人均周课时未超过10课时,其他教师:使用汉语授课的课程,人均周课时数学小学未超过10课时;其他学科未不超过18课时。

四、任职条件

我校全体教师能认真履行《教师法》规定的教师义务,模范执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坚决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不参与宗教活动,不穿戴宗教服饰;无品行不良和违法、违纪问题;无歧视、体罚、变相体罚等侮辱学生人格尊严的行为,无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现象。

“双语”教师(包括汉语教师)已取得相应的教师资格;具备《教师法》规定的学历,考试课程教师所任课程与所学专业一致或相近;母语为汉语(含民考汉)的教师普通话水平达到二级乙等,母语非汉语的小学教师汉语水平达到HSK五级或MHK三级乙等。

我校无慢性的传染病、精神病患者从事教学工作。

五、教学能力

我校教师在中小学教师专业知识水平测试合格率达到100%。双语教师教学设计和环节符合要求,授课基本无知识性错误,能达到规定的教学目标;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所授知识基本能掌握。

教师汉语发音基本准确,表达流畅、清晰,板书规范、正确。

六、业务培训

根据实际需要,我校把双语教师分为两个小组开展校本培训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双语”教师培训计划,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校本培训中的作用,每周组织1次校本培训活动,每学期至少组织1次专题讲座、经验交流、教研科研等活动,培训内容针对“双语”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按要求组织“双语”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按要求选派教师参加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双语”教师培训,将培训合格的.教师安排在“双语”教学岗位上。

七、组织领导

我校成立了由主校长任组长的“双语”教学工作领导小组,把“双语”教学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严格执行“双语”教学的有关文件规定,经常调查了解“双语”教学工作情况,听双语教师推门课、门外课,了解双语教学情况,定期研究解决“双语”教学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根据实际情况我校指定了双语教学长期规划,学期工作计划,并进行学期教学工作经验总结,学年教学工作经验总结。

制定了相应的“双语”教学工作制度(包括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对“双语”教学工作实行目标管理;相关部门分工明确,协调配合;工作人员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有监督检查措施;“双语”教学工作档案资料齐全,整理规范。

认真组织教职工学习“双语”教学理论和有关文件;教职工和学生对“双语”教学工作认识明确;充分利用家长会、家访等各种形式,积极开展面向社会的“双语”教学宣传活动,“双语”教学工作得到了家长认可。

八、办学方向

我校按划分的学区完成招生任务,不采取考试、测试、面试等形式选拔学生,不以汉语水平、竞赛成绩、奖励、证书等作为入学的依据;均衡编班,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学校无重点班、实验班和特长班;建立了帮扶品行有缺陷、学习有困难学生的制度,问题学生转化工作成效明显;无留级生,在校学生辍学率在1%以下;没有劝学生转学、退学、离校和开除学生的现象。

认真贯彻执行《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利用红领巾广播站、手抄报、黑板报、演讲、国旗下讲话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新疆地方史和无神论教育;学生熟悉并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或《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无违法犯罪现象;每天一次课间操、两次眼保健操和课外体育活动,保证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每学年3月,举行体育运动会;每学年6月,组织文艺演出活动;每学期组织学生参加公益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不少于3次;从未组织学生参加未经自治区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竞赛、评奖活动,不在课余时间、节假日、寒暑假进行集体补课或上新课。

九、课程设置

至20xx年9月,我校一-六年级全体学生已进入全汉语授课,除六年级汉语以外,其他课程均使用统一人教版教材。

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双语教学课程设置方案(试行)》和课程标准,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按规定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学校与地方课程,无随意增加、减少课程和课时现象,按规定使用教学用书。

我校已全员进入双语教学模式一,要求除了极个别学生不理解的地方可以使用维语解释,其他内容必须使用全汉语授课。

十、教学常规

各学科教师利用周

二、三分年级、学科进行集体备课,过教材活动。教导处每月对教师教案、作业、听课等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校长、副校长、学科组长定期、不定期,年级学科每周组内公开课,,每位教师都能做到超周备课,个别双语教师作业中有未复批 ……此处隐藏24410个字……尼族◇少部双语:如维吾尔族、哈萨克族

(二)我国少数民族的语文教育大致

可分为以下两种类型:一种是从初等教育始到高等教育全部使用汉语文教学。另一种是开展本族母语和汉语文的双语教学。属于前一类型的,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无本民族文字的民族回、瑶、土家、黎、畲、高山、东乡、土、仫佬、羌、布朗、撒拉、毛南、仡佬、阿昌、普米、怒、德昂、保安、裕固、独龙、基诺等

◎有的已全部转用汉语:如回族◎有的已大部转用汉语:如土家族、仡佬族◎有的是部分转用汉语:如阿昌族、普米族、羌族

2、虽有文字,但文字不通用的民族,全部或部分从初等教育起就使用汉语文教学。纳西族:虽有过东巴文、哥巴文,但未能广泛推行使用。

水族:在历史上有过水书,也只有少数人能使用。

建国后新创或改革过的文字,也因各种原因(如方言差异、杂居等),有些也未能在这个民族中广泛使用过。如壮、侗、哈尼、苗等民族的新文字。

3、杂居地区的民族

◎在有条件的地区,如民族学生相对集中、有懂本族语文的教师,小学初级阶段使用母语辅助汉语文教学等,汉语文教学大多与同类汉族学校保持相同、相近的水平。

◎但也有一些地区由于语言障碍或其他原因,教学水平一般不及同类的汉族学校,升学率和巩固率都偏低。

属于后一种类型的双语教育,是有通用民族文字的民族

有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彝、傣、傈僳、景颇等民族。

即使是同一民族内部,也由于不同地区的差异存在不同的类型。如蒙古族中小学的三种类型:☆以蒙语文为主,加授汉语文☆以汉语文为主,加授蒙语文☆全部使用汉语文授课

这一类型的双语教育又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以民族语文为主,兼学汉语文

指从初等教育到部分高等教育都以学习民族语文为主,大部分课程都使用民族语文授课,汉语文仅作为一门课讲授,等到民族语文有了一定基础后再学习汉语文。我国北方几个有历史悠久的文字的民族大多属于这一类型。

(二)以汉语文为主,但也学民族语文

指从初等教学到高等教育都以学习汉语文为主,但在初等教育则以学习汉语文为主。我国南方一些有本族文字的民族均属这一类型。

如: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傣族、景颇族、傈僳族

三、中国少数民族双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面临的问题主要是:◇怎样切合实际地、科学地认识少数民族双语的重要性?◇出现了所谓的`“三语”新概念、新问题。

◇教学法问题◇要大力加强语言对比研究

(一)怎样切合实际地、科学地认识少数民族双语的重要性?

对双语的重要性,一直存在两种认识:

一是忽视母语的应有作用:

二是对少数民族掌握汉语文的重要性估计不足。

双语理论建设,是当前双语教育研究必须强调的一个重要问题。

对我国少数民族的双语关系,应坚持语言和谐的理论,既看到母语与通用语的相互竞争的一面,又要看到二者互补的一面,做到母语与通用语的和谐是有可能的。语言和谐有利于民族和谐,有利于少数民族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的发展。

(二)出现了所谓的“三语”新概念、新问题。

“三语”,就是少数民族除了学习母语和汉语外,还要学习外语。

(三)教学法问题

中国少数民族的双语教学,长期以来普遍使用传统语言教学法:翻译法、直接法、对比法。

但不同民族在使用中又根据本族具体情况又有不同的创造。

如何根据不同民族的实际,创造适合其语言特点和文化特点的教学法,是我国实施双语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今后的路子将任重而道远。

双语教学工作总结15

通过一学年双语工作的开展,我校的双语工作有了一定的成果,也积累了不少的经验,下面将我校的双语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优化培养双语师资队伍

双语教学成败的关键在师资,针对师资现状,我们将双语教师的培训、优化作为头等工作。

开展校内外培训,初期就制定了双语教学的师资培训计划。并根据学校教师的基础情况,在每周三和周五下午分别对40周岁以上教师、青年骨干教师和双语教师进行了不同层次的双语,培训做到培训有内容,有目标,有要求,有考评,以促进教师的口语水平和双语教师的专业水平的提高。

二、积极创设双语校园氛围

双语氛围体现在学校的方方面面,校园双语环境的营造将对双语教学起到积极的影响。本学期初期就召开双语教师会议,商讨学校双语环境的布置方案,初步拟订了双语环境布置方案,同时召集双语教师分工收集校园双语环境布置的各种材料,并将结合学校争创现代化小学的工作将环境不止落实到位。

(一)校园外环境:

无论是墙面还是班级内板报的布置,都要让学生时时、处处看到汉语、听到汉语。布置的内容都是汉语的词汇、日常用语、诗歌、故事等,并将学生在双语活动中所取得的成果在双语活动室内进行展示,使得学生不论在课上,还是课余时间,都可以得到一定的双语熏陶。

(二)人文环境:

1.结合校大队部的红领巾值日岗。让学生从跨入校门开始就真正感受到双语的.气氛。

2.充分利用校红领巾广播站和校演播室定期播放双

语广播和双语歌曲、双语故事。

3.要求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日常用简单的汉语进行交流,让学生时时、事事、处处看到、听到、使用双语。

三.扎实开展双语课堂研究

要想提高双语教学的水平,就必须努力改进课堂教学质量,我校专门成立了双语实验教研组,经常进行课堂教学研究。探索音乐、美术、科学、计算机等学科双语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课堂评价方式与双语教学的异同等,并根据教育局的统一安排开展双语教研活动,从而提高双语教学的质量。

四、积极参与教科研工作

进行了一些摸底调查和家长问卷等原始资料的积累工作,同时建立了学困生档案,并进行跟踪调查,努力提高学校双语教学的质量。事实证明,双语班学生的汉语能力优于普通班学生。在提高学生双语能力的同时,双语教师也不忘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他们利用业余时间刻苦钻研教材,阅读各种教育教学理论。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双语活动

根据各年级学生特点,我们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多彩活动:作文比赛、双语班学生朗读比赛等,通过开展这些活动,在学校创设浓厚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双语学习热情。同时,认真排练双语节目,积极配合做好学校的各项工作,与此同时,双语班学生还展出了自己的书、画作品,中、高年级学生学以致用,展示了他们的小作文。

通过一学年的努力,学校的双语实验研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各方面的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要不

断探索,不断努力,在双语实验的道路上争取更大的进步,走出具有我们学校特色的双语之路。

  20xx年1月

《双语教学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