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案例

时间:2025-08-17 05:02:22
幼儿教育案例【范例15篇】

幼儿教育案例【范例15篇】

幼儿教育案例1

现在很多孩子被照顾得太精细,自理能力很差,要想帮助他们,需要老师因人而异,寻找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最好是从孩子的兴趣爱好出发,引导和鼓励孩子在动手中获得发展。

文 苏州新区实验幼儿园 李凯冰

苗苗是我班上的一个自理能力较弱的孩子。吃饭时,她在座位上东张西望,等老师过来给她喂饭;午睡起床时,她也往往躺在床上,等老师过来帮她穿衣服。如果老师提出来,让她自己吃饭和穿衣,她常常不知所措,继而大哭起来。

要帮助幼儿发展自理能力,没有一成不变或百试百灵的方法,必须针对每个幼儿采取相应的方法。这就要求老师不仅仅具有知识储备,还要肯动脑筋,有创意。

在观察的基础上寻找办法

为了更好地帮助苗苗,我决定对她进行详细的观察和评估。经过一个星期的仔细观察,我发现苗苗乖巧听话,富有爱心,对上课和游戏都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和热情,尤其喜欢娃娃家的游戏,她表现出对自己自理活动的抵触,更多的是一种下意识的状态,没有意识到这些活动是属于自己的义务所在。看来,这是个没有自理意识的孩子。

我决定先帮苗苗树立自理意识。既然她喜欢娃娃家的游戏,我专门安排了妈妈的角色给她,拿出一个玩具娃娃请她照顾。我跟苗苗讨论,请她说说自己的妈妈在家里都帮她做哪些事情。苗苗一一列举:穿衣服、刷牙、洗脸、吃饭……

我对苗苗说:“你现在是妈妈,你来帮娃娃穿衣服好吗?”苗苗很高兴地答应了。可是一开始,她就遇到扣纽扣的难题,忙活了半天怎么也扣不上。这些挫折让苗苗开始着急,甚至想甩手不干了。我在旁边鼓励她:“有些事情多练习练习就能做成了。”我手把手地示范如何帮娃娃扣纽扣。尝试了几次以后,她终于完成了这项工作,非常兴奋。

我问苗苗:“你喜欢你妈妈吗?”她说:“喜欢!”我又问:“那你以后想成为像你妈妈那样的人吗?”苗苗点点头。我告诉她:“那你现在如果能好好练习自己穿衣服,自己刷牙,自己吃饭,只有自己会做这些事情了,以后才能帮娃娃做,成为像你妈妈那样的人啊。老师现在来帮你练习,好吗?”苗苗很高兴地答应了。

就这样,通过娃娃家游戏,慢慢地,苗苗不再像以前那样强烈地排斥穿衣服、吃饭这些本应自己会做的事情了。在这个过程中,苗苗不仅提高了自理能力,而且培养起了自理的意识。

争取家长的理解与配合

苗苗虽然进步很多,但偶尔还会反复,不肯自己吃饭、穿衣服。我了解了苗苗在家里面的情况,原来她在家有时想要尝试自己做事情时,妈妈常常会阻止她,并说:“我来帮你。”

家庭教育如果不调整,很难帮助苗苗彻底改变,甚至可能会弱化我们在幼儿园给苗苗的帮助和影响。我决定请苗苗妈妈来幼儿园当面沟通。

苗苗的妈妈听我说了苗苗在幼儿园的变化,也坦诚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苗苗是他们家最受宠爱的孩子,所有人都对她照顾得无微不至,苗苗生活上的所有事情都是由大人替她完成的。妈妈担心苗苗年龄小,总是怕她无法照顾好自己,哪怕是穿衣服、吃饭这种事情,妈妈都想等苗苗再大一些的时候再慢慢教她。

我提醒妈妈,上幼儿园是孩子从家庭迈入社会的第一步,我们应当帮助孩子学会自理,帮助孩子融人群体。如果一味地包办所有的事情,实际却是剥夺了孩子发展的机会,虽然孩子的年龄在一天天长大,但能力却没得到成长。

接着,我带着苗苗妈妈到娃娃家观察苗苗的工作。当她看见苗苗有模有样地扮演妈妈的角色,帮娃娃穿衣服,喂它吃饭时,感到很意外。她说:“没想到苗苗能表现得这么好!”我趁机提醒她,其实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大人做什么,孩子多看几遍就能模仿着做了,而且学得很快。但如果不给孩子机会去做,那么他们永远也学不会。

午饭时,我请苗苗妈妈观察苗苗独立进餐的情况。苗苗在吃饭的时候,握调羹的'姿势还不够协调,舀饭菜的动作有些笨拙,米饭有时会粘在嘴角上,也会出现一些饭菜掉到桌子上的情况。妈妈看到这些,险些按捺不住,想要上去帮忙,但被我阻止了。

我对她说:“做任何事情都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要让孩子在做的过程中积累经验,摸索窍门,我们大人只要在一旁稍加点拨就可以了。如果一味地认为孩子做不好就不让他们去做,到头来孩子反而会一事无成,最终会害了他们。你看周围其他孩子和你家苗苗差不多年纪,他们的表现就好很多。如果再不给苗苗机会努力的话,那她就会落后同龄人很多了。”

经过大半天的观察和沟通,苗苗妈妈的想法显然已经有了改变。放学时,她对苗苗说:“我跟老师说好了,今后在家里面,你也要像幼儿园一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喽。”我告诉苗苗说:“如果你在家里面也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也会给你小红花奖励哦!你愿意吗?”“我愿意!我愿意!”苗苗开心地回答着。

经过一段时间家园配合,苗苗进步非常大。她的自理能力很快赶上班里同龄的孩子了,甚至有些比他们做得还要好。没多久,班里举行穿衣服比赛。比赛开始前,我听苗苗妈妈讲,苗苗在家里练习得非常刻苦,每天晚上都会自己练习穿、脱衣服十几、二十几遍。果然,在这次比赛中,苗苗获得了第三名。这个小小的成功,让苗苗非常高兴。

后来,班级又陆续开展了叠被子比赛,以及每周帮家里做一件家务的活动。苗苗和班里其他孩子一样,在提高自理能力和自理意识上一天天进步。苗苗妈妈告诉我,亲戚朋友都觉得苗苗明显独立了,感觉一下子长大了。

现在很多孩子被家长照顾得太精细,自理能力很差,要想帮助他们,需要因人而异,寻找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最好是从孩子的兴趣爱好出发,引导和鼓励孩子在动手中获得发展。同时,要多和家长沟通,帮助他们理解幼儿园的教育工作,努力保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一致性。相信只要怀着爱心、耐心,一定能找到帮助孩子最有效的方法。

幼儿教育案例2

他先打我的

时间:20xx年5月12日中午12:00

地点:盥洗室

午睡时间到了,小朋友在准备入厕。男孩子有序地站在小便池前排起队,弘弘站在伟伟后面挨得很紧。伟伟转过头对弘弘说:“弘弘,你往后面站一点行吗?”弘弘没理他,仍然贴在伟伟身身上。伟伟上完厕所拎裤子的时候,胳膊肘不小心碰到了挨着他的弘弘,弘弘不由分说从背后紧紧勒住伟伟的脖子,伟伟大喊:“放开我,你干吗?”我立刻走上前,一边叫弘弘松开手,一边观察着伟伟的脖子。幸好及时,要不准得出事。我问弘弘:“你为什么要勒伟伟的脖子?”弘弘理直气壮地说:“他用膀子打我。”

分析:

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发生主要依赖于具体情境和儿童的认知因素。认知行为理论认为某些具有攻击行为的儿童可能缺乏社会信息的处理能力,或者是对社会信息的解释出现了偏差。高攻击性的`儿童在社会交往中,倾向与带着敌意的眼光去解释伙伴的行为和意向,存在着归因偏差。具体来说,他在下列五个步骤的社会信息处理模式中容易发生错误或偏差:对 ……此处隐藏23089个字……又平凡的家庭,大头儿子在快乐中渐渐成长。

3、海绵宝宝

《海绵宝宝》是美国著名的系列电视动画,1999年在尼克国际儿童频道开播,至今仍持续制播中,创始者是史蒂芬?海伦伯格。动画场景设定于太平洋海底,一座称为比奇堡的城市,故事围绕主角海绵宝宝和他的好朋友们展开。由于剧情幽默、寓教于乐且充满想象力,受到许多儿童及成年观众喜爱,并被翻译成多国语言版本,成为风靡世界的作品。

儿童适合看3D电影吗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3D电影已深入了人们的生活中,那么此时问题就出现了。儿童适合看3D电影吗?其实对于学龄前的儿童最好不要观看3D电影。

不正确观看3D电影,对眼睛是有损害的。因为需要双眼不断调节融合,如果一个人眼睛调节融合功能差,那他看3D电影时就会感觉比较吃力,甚至有头晕目眩感。老年人、高度近视患者的调节力相对较弱,连续观看都不好,如果是在家观看的,以观看一小时休息一下较好。如果连续观看,眼睛不能耐受长时间的调焦,会感觉眼睛不舒服或头晕、呕吐,此时应停下不再看,如果经过眼睛休息,头痛、眼痛仍然不能缓解的,应立即到眼科就诊。

有屈光不正的人观看3D电影也比较麻烦,因为除了要戴上3D电影的专用的红绿眼镜外,还要架上自己的眼镜,因此在观看时会比较不自在,除非你先戴上接触眼镜(隐形眼镜)。

青光眼患者以及可疑青光眼者不宜看3D电影,因为情绪激动、黑暗环境容易引起眼压升高,诱发青光眼的急性发作,处理不及时会失明。由于画面逼真刺激,有高血压、心脏病患者也不宜看3D电影。

另外,建议人们应该加强健康观念,在家观看3D电视或外出观影之前,均要检查3D眼镜是否清洁,可用消毒湿纸巾擦拭,尤其不要忘记擦拭镜框和镜腿,以防止被传染到眼疾。

谨记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研究表明,大脑的发育与年龄的增加呈反比,很显然,人生的头几年,是进行快速学习的好时机。因此,在早期大脑发育的最佳时期,要丰富孩子的生活环境,不要等到孩子该上学了才考虑这个问题,那时学习的关键期早就过了。因此,父母要正视幼儿教育的重要性,把握幼儿教育的关键期。

父母有时会感到,虽然自己有了早期教育的意识,但是却不了解怎样进行早期教育,现行的教育制度已经存在很多年了,整个社会对早期教育的重要性都缺乏充分的认识。因此,一些家长常会说:“当我的孩子进入学校,他就会开始学习……”其实,家长的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在人生头几年,孩子会因好奇心的驱使去学习、探索,并反复练习直到成功地掌握某一技能。但后来当孩子进入学校后,由于学校规范的管理,教学内容的限定,孩子可能会发觉学习非常乏味、枯燥而且不自由(不得不遵守规定,还要承受强大的压力)。这时,父母就要想办法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了。

比较好的方法是根据孩子技能的发展状况,为他安排适当的活动,即进行必要的外部刺激,帮助他找到兴趣点,以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当然,不能使用太困难或太简单的活动和玩具。不要逼着孩子去追求成功,而应更加关注学习过程的愉快。

孩子需要从小就储存知识信息,构建学习的潜能。未来的学习是建立在早期学习基础之上的。如果你的孩子充满好奇,喜欢探索,他将会发现以后的学习很容易,也很有趣。他将与那些无早期学习经历的孩子有着天壤之别!

现在的许多家庭非常注重对幼儿的教育。为此,他们从胎教开始.比如:让幼儿倾听优美的音乐或母亲为胎儿朗诵文学作品。甚至有的母亲在怀孕前一年就开始阅读关于幼儿的早教方面的书,因为他们觉得这些书有助于幼儿日后的教育。

天下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日后可以有所成就。但往往就是因为一些做父母的不注重对幼儿的早期教育,或对幼儿教育的方式不当,而造成幼儿长大后的一些不良的行为。有时幼儿时期的教育也决定着长大后的命运。例如:有的家庭里只有一个小孩,父母对其又是百般的疼爱,他们给孩子最好的物质环境和教育环境。但孩子呢?他们不但不好好学习,还到处调皮惹事。而父母们却舍不得责怪他们,任由孩子瞎闹使孩子从小就养成了懒惰、散漫等各种不好的习惯。

早期教育对幼儿以后的学习有着很好的帮助,它可以使幼儿较好的理解和掌握自己所学的各种知识,让幼儿培养自己阅读的习惯,并从阅读中领悟各种道理。幼儿在幼儿园里也可以接受很好的教育,通过在幼儿园里幼儿教师的指导,幼儿可以更好地学习并通过与幼儿园里许多幼儿的交流,去培养幼儿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的适应能力。从而使幼儿更好的适应这个世界和自己所处的环境。

幼儿的早期教育对幼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影响着幼儿的以后懂的教育。

正所谓:“3岁看到老。”

有很多家长认为,孩子还小,没什么记忆。上不上好的幼儿园不重要,只要将来给孩子选个好的小学……再多花点钱让孩子念个名牌大学就行了。

这种想法的家长为数不少。只要是对心理学有研究的人,都会知道0—6岁这一年龄阶段孩子的记忆力是超乎人们想像的,相当于成人的200%!人的大脑在这一年龄阶段的发展也是相当的迅速!幼儿教育不论是从重要性看,还是从劳动量看,都远比小学、中学、高中、大学的重要和多。感叹为什么幼儿教育者的地位却如此的低,回报就更不用讲了!因此家长要认识到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幼儿教育者最善良、最可爱、最勤劳、最无私、最有爱。

孩子内向害羞,需要改变吗

李妈妈最近又遇到了一个问题,她发现他们家小宝特别容易害羞。

李妈妈描述:"在家里的时候,小宝是活泼又喧闹的,而且口齿伶俐,可是一旦到了公众场合,他却几乎不敢和成人对视,甚至小区里跟他差不多大小的小伙伴们跟他打招呼的时候他却藏起来不敢吱声也不敢对视。"于是今天李妈妈带着这个困惑又来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孩子容易害羞这个问题我相信不少家长都会遇到,但是许多家长很可能会说:"我的孩子只是害羞罢了,长大了就好了。"这其实是在否定孩子害羞的性格。也有研究表明,有些孩子确实存在社交焦虑,而父母的不以为意只会使得情况变得更糟。

心理咨询师:孩子害羞通常是与生俱来的一种性格,孩子们对陌生面孔和环境的过度敏感有着遗传学上的根源。因此容易害羞的孩子需要更多的鼓励,如果你施加太大的压力,只会让你的孩子更加抵制,并且带孩子出门之前要先讲好一些基本原则。例如:提前跟孩子说:"我知道你没办法跟其他小朋友立刻玩到一起,所以你可以在妈妈身边待上一会儿,但是我希望你稍后能去找小伙伴们玩。这样妈妈也有自己的时间,你也能交到自己的朋友。"

下面还有一些让孩子感到更舒服的小贴士:

1、耐心倾听孩子的诉说。你可以说:"玩知道你也不想那么害羞。"或者"有时候玩也会在刚开始的时候觉得不好意思。"

2、和孩子一起尝试角色扮演游戏,练习如何应对不同场景,例如在公园里结识一位新的小伙伴。

3、不要给你的孩子贴上"害羞"的标签,你可以换一种说话的方式,例如你可以这样说:"你只不过需要一些时间来热身罢了。"

4、永远不要强迫孩子变得活泼或外向,也不要逼着他去和人交流。

《幼儿教育案例【范例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