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小学教案

时间:2025-09-19 12:30:33
三年级语文小学教案

三年级语文小学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年级语文小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语文小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理解“苍白、煞白、惨白”等词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文中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揣摩炮手当时复杂的内心世界。

3、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炮手为了国家,为了人民的利益,默默奉献、牺牲自己利益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对文中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炮手当时复杂的内心世界。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孩子们,你们听[课件:炮声]这是什么声音?这声音让你们联想到什么?是的,战争是残酷的。今天,就让这炮声,带着我们来到一百多年前的一个战场,认识一位无名的英雄吧。——炮手。

二、品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一)初读。

1、请同学们把书翻到P101,边读课文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我们对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了初步的认识,老师从课文中找到了一些难读的词语,你们能认清吗?

3、大家预习的真不错。现在让我们回到课文读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二)精读。

1、理解要点:出色完成任务。

这是一场保卫国家的自卫战,本文的主人公炮手也参加了这场战争,他的任务是什么?他到底完成的怎样呢?请你们快速浏览课文,画出有关的句子。

(1)师:再读读这句话,你体会到什么?

(2)指导朗读。谁来当这位将军,现场夸夸炮手?

2、理解难点:怎样的.情况下出色完成任务

(1)学2—10段,心情极端痛苦的情况下。

①请同学们默读2—10段,画出最能说明炮手完成任务时神态变化的词语。

②在什么情况下炮手的脸色苍白?

③在什么情况下炮手的脸色由苍白变成煞白了?读一读这段对话,从中体会体会。

④在什么情况下炮手的脸色变成惨白?

⑤这道命令“这”指什么?房子里住着谁?此刻,炮手的心里会想什么?

⑥课文中还有一个句子特别能说明他此刻的心情?你发现什么?

⑦顶着巨大的压力,炮手是怎么做的?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什么?

⑧第十自然段这么精彩的段落,想读吗?齐读。

(2)非炸不可的情况下讨论。

师:现在说说炮手明明知道那是自己家的房子,为什么还要瞄准房子呢?

3、深化中心。

(1)所有的将士们都沉浸在喜悦之中,这时炮手怎样?

(2)将军了解了事情的真相,忍不住在心里暗暗称赞,现在会称赞什么呢?

(3)我们分角色读读最后一部分吧?

(4)【课件:插图】炮手这颗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心感动着我们,感动着将军。

三、拓展延伸,感情升华。

炮手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榜样,越来越多的爱国人士学习他勇于奉献。

三年级语文小学教案2

知识技能目标:

1、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认识本课的20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5个生字。鼓励学生运用结合语言环境、联系生活实际或查字典的方法理解本课中出现的生字新词,如:拮据、梦寐以求、闷闷不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在阅读中提出问题,讨论解决问题的读书方法。并结合在本册前面学过的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进一步指导学生读懂课文。

情感态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父亲"诚实、守信的优秀品质,初步渗透"拥有诚信就等于拥有一大笔财富"的思想。

学习重点:

理解"父亲"从不愿意把大奖还给同事,到最后还给同事的`矛盾经过,体会课文中"母亲"说的话的含义。

学习难点:

理解"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强调"中"的读音、"彩"的写法

2、过渡导人学习课文。

二、检查预习、顺情引导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轮读课文,教师根据学情相机指导。

三、创设情境、启发疑问

以感情朗读的方法,学习3—6自然段,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提出问题。

1、创设情境:体会"我"中彩之后的兴奋与激动,并有感情地朗读4、5自然段。

2、启发疑问:再读4、5自然段,试着提出问题,初步学习联系生活实际提问。

3、学法尝试:以第6自然段巧妙过渡,引导学生在读书过程中边读边想解决问题,进一步学会提问。

四、渗透学法,边读边想

以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学习7—8自然段,引导学生一句句读通课文,初步理解"父亲"面临的"难题",为深入理解课文做好铺垫。

1、学生自己阅读,尝试解决在上一阶段读书过程中提出的问题:"父亲到底面临怎样的难题?"。

2、针对学生阅读中的困惑,师生交流读书方法,帮助学生一句句读通课文。

3、学生尝试运用学到的读书方法,自己阅读,边读边想,初步理解父亲面临的'难题。

4、学生再读书,并大胆质疑,为深入学习做好铺垫。

五、布置作业

认真读课文,并通过上网或读书等途径查找资料,为下节课深入学习做好准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抓住重点句深入探究,在师生共同读书学习辩论的过程中,渗透"拥有诚信就等于拥有一大笔财富"的思想。

解决上节课学生遗留问题,并深入思考"父亲有没有理由留下这辆车?为什么又没有留?"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认真读书,在学生思辩的基础上理解为什么是"道德难题",从而充分认识父亲的高贵品质,理解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和"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的含义。(向学生推荐《三次逃票》《五次、七遍》等小故事,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诚信,理解重点句的含义。)

三、想象写话:

当库伯派人把汽车开走后,"我"和爸爸、妈妈是怎样的心情,可能有些什么对话,说一说,再写下来。

四、学习生字(重点是字形)

……此处隐藏2609个字……一首七言诗,它该有怎样的节奏,在哪里作停顿能更好些呢?同桌之间互相读读、听听,感受感受。

谁读给同学们听一听?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听他是否读出来古诗的节奏?(读得真是有板有眼)

3、看,读着读着就读出了古诗的感觉,那下面我们来合作读读,男生读一句,女生读一句,听听谁读得更有诗的感觉。

4、就这样,我们用心地读着读着就走进了古诗。把这首七言诗读得既正确,又有节奏,可是,还不够,我们还要尽可能地读出它的味道来。老师也来读一读。同学们轻轻地放下书,闭上眼睛,用心来感受这首诗。(师配乐读)

三、精读古诗,感悟诗意

1、你们感受到了什么?你觉得诗人在这首诗中要告诉我们什么呢?(感受说得不好就再读读古诗)。是从哪一句知道的?

2、我们就来看看这一句。(课件出示)这一句中有一个词告诉我们不要打鸟,哪个词? 学习“莫”字:(出示字理图)像太阳落入草木丛中,表示日落时分,白昼结束,夜晚快要来临。莫有“日落”“太阳已尽”之义,后来引申为“无”“没有”之义,又用做副词,意思就是“不”“不要”。那么诗中的“莫打”就是——什么意思?(不要打)那诗人是要劝谁不要打鸟呢?君,这个“君”指的是谁?你?他?我?都是,每一个人,是吧。对,这里的君是对人的一种尊称,他可以指任何一个人。谁来读读这句?

3、是啊,劝君莫打枝头鸟,因为——生:子在巢中望母归。(课件出示)

学习“巢”字:这个字也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生字。那对于这个字的读音,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我们来看这个字的字理图:在一棵大树上,有一个鸟窝,窝里住着几只雏鸟,多么温馨的画面!根据这一的画面古人发明了这个字,最后经过演变,就形成了今天这个“巢”字。所以,这个巢就是——小鸟的家。

看看这些羽翼还未丰满的小鸟们,时时刻刻在自己的巢中——生:望母归。那是怎样一个“望”啊?只是简单的看吗?那是眼巴巴地——等啊,盼啊,期待啊 ……妈妈的归来。读出你此时的感受。

4、引读: 师:孩子们想想,如果,你就是那只自由飞翔在林间给孩子觅食的鸟妈妈,你也会大声地对猎人说——

师:孩子们,如果,你就是那只在巢中翘首待哺的.小鸟,你会可怜地说——

师:同学们,此时此刻,当我们看到这群小鸟已经饿得奄奄一息,当我们看到鸟妈妈焦急地振翅归巢,我们也一定会从心底发出这样的同情——

5、是啊,同学们,其实小鸟跟我们一样,所有的动物也都跟我们人类一样,它们也有——生命,它们也有——骨肉亲情,诗句中也有跟我们一样的体会,哪两句?谁来读读?(课件出示)。

6、我们先来看第一句。道是什么意思?(说)微是指:轻微,微贱。那么这一句诗的意思是——谁说这群小生命微贱?读读这句。

7、是啊,再微小也是——生命啊!也是一般骨肉一般皮啊!看看第二句,

a、一般是什么意思?一般:一样,同样。

b、那么骨肉又指什么?像我们人一样的骨头和血肉,其实,骨肉还有一层意思,谁知道?比如:老师说,你是妈妈的骨肉。难道说,就是指你是妈妈的骨头和肉吗?不是,是妈妈的亲人,是和妈妈有着血缘关系的亲人。我们跟妈妈都有着骨肉亲情。所以,鸟妈妈和它的孩子们也有着骨肉亲情啊!那么这一句的意思是——它们和人有一样的骨肉,有一样的皮毛。所以说,劝你不要打枝头上的小鸟,它的孩子在巢中正等待着母亲的归来。

8、带着你的理解读读这两句。

9、多么让人心动的画面啊!谁愿意来动情地读读整首诗?(你真是诗人的知音啊!字字句句都读到他心里去了。)

四、回读巩固,熟读成诵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诗人白居易饱含深情地劝说人们要爱护鸟类,无不让我们心生同情。现在我们就伴着音乐,深情地读读这首诗。

读得太有味道了。相信那些现在手执枪的人,此刻要是听到了你们的朗读,定会放下屠杀之意。我们就这样,读啊读啊,就走进了诗的字里行间,就这样读啊读啊,就读懂了作者,真好!老师相信,这首诗现在已经深深地印在了你们的脑海里,一定有许多同学能背下来了吧?谁来试一试呢?

五、续读延伸

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它该跟我们共享一片蓝天,而不该成为人类餐桌的美味,也不该 成为人们笼中的观赏。但是,总是有些人喜欢用锁住鸟儿的自由来博取自己的快乐。课后就有这样一首诗,我们来看一看。(课件出示)大家自由读一读。指名读。(读得很有味道)一起来读读。是啊,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真是意味深长啊!关于描写鸟的诗词你还知道哪些呢?谁来背一背?生自由背。

六、总结

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要爱护鸟类。课下,同学们可以好好想想,我们平时该怎样去保护鸟类,保护动物,为生态和谐尽自己的一份力。并在课下写下你的感悟心语。最后,让我们再朗读声中结束这一课。

三年级语文小学教案7

学习目标

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通过学习,感悟“在生活中,只要用心观察,认真思考,就会有所发现”的道理。

课前准备

师生分头搜集一些测试观察能力的图片,也可制成多媒体课件。

观察画面,激趣导入

①教师引述:老师这里有一些挺有趣的图片,它能测出一个人的观察能力强不强。同学们想不想一比高低?

②出示图片或显示课件内容,开展观察竞赛活动。

③教师导学:其实在生活中,只要我们用心观察,认真思考,也会有许多发现的。《找骆驼》这个故事讲述的就是这个道理。想不想学一学?

朗读课文,理出线索

①建议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阅读全文。

②学生根据提示思考课文内容。

a.老师出示问题。

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后,是怎么做的?

老人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b.教师提出要求:看谁课文读得认真,看谁问题答案找得准确、完整。

c.学生按问题提示和要求,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在此过程中,教师可让几位同学把寻找的答案写在黑板上。

d.然后在交流中,把答案逐渐补齐。

根据线索,比较异同

①启发学生思考。看了这位商人走失了骆驼以后的`表现,你觉得他和老人的表现有什么不同?先在小组里和同学交换一下看法。

②组织学生进行集体交流。交流要点:

a.这位商人走失了骆驼后,可能因为心急,到处乱找,结果没找着。

b.这位老人在走路时能留心观察,所以发现了路上的骆驼脚印、脚印的深浅和方向、路边的蜜和米,以及骆驼啃过的树叶上的牙齿印等。

这位老人还能根据观察到的情况认真思考,于是就知道了骆驼的许多特点。

③组织学生评价商人和老人。假如你是一个旁观者,看到找骆驼这一幕,你想对商人和老人分别说什么?

角色朗读,表现人物

①小组内分配好角色,讨论一下商人和老人的对话该用怎样的语气读,然后开展角色朗读,并互相评议。

②展示角色朗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最好。

《三年级语文小学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