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观潮说课稿

时间:2025-08-25 08:46:23
小学语文观潮说课稿

小学语文观潮说课稿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观潮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语文观潮说课稿1

一、说教材

《观潮》这篇文章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一组的一篇讲读课文。作者向我们描绘了

浙江省海宁盐官镇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课文结构清楚,作者按潮来前、潮来时和潮过后的顺序和大潮声、形由远及近的变化介绍了钱塘江大潮气势磅礴景象,使人读后不禁发出感叹“钱塘江大潮不愧为天下奇观”。作者还介绍了观潮的人数之多,热情之高,从侧面表现了钱塘江大潮之奇。选编这篇文章的目的一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体会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奇妙感受,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二是让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想像画面,通过重点语句段体会文章表达上的特点。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将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制定为以下几条:

1 、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自然段。

3 、边读书边想像画面,联系上下文体会词语表达上的含义。了解本文的写作特点。

4、 通过学习本篇课文,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点: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受到自然美的熏陶。

教学难点:体会文中一些语句,想像课文中描绘的钱塘江大潮的景象。

二、说教法

四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日益增加,但他们的认知能力有限,对文字描写的景象难以形成深切体会,因此我采用创设情境法进行教学。上课时播放钱塘江大潮壮观景象,让学生结合文中的文字描写深刻感受。阅读教学中,朗读是最重要、最经常的练习,因为在朗读的过程中可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还可以培养语感。因此,我还将采用以读代讲法进行教学,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比赛,读一读,议一议,看谁能把潮来时的那种“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的气势读出来。

三、说学法

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中,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老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合作者,老师任务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他们在自主能动的学习过程中发现学习的快乐。因此在这堂课中我将运用自主探究式学法。“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为什么这么说,“奇”在哪儿。让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说说自己对钱塘江大潮的.了解。语文课堂应是开放而有活力的,因此我还将采用合作交流式学法,组织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自己的独特感受,议一议文中的哪些词和句用得好。

四、说教学程序

《观潮》这篇课文结构非常清楚,作者分别按潮来前、潮来时和潮头过后这三个方面向我们详细介绍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为总写,重点描写了潮来时的景象。这篇课文不仅可以让学生积累好词佳句,还是一篇写作的好范文。为了使本课教学达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质疑导入,激起探究兴趣

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观潮》这一课。”(教师板书课题后质疑课题,什么是观,什么是潮?师生交流后回到课文中。)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第一段“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提问“读到这儿,你有什么要问的?”学生会质疑“为什么说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奇在哪儿?”让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资料再结合课后的资料袋说说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意图: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中来,激起学习新知识的欲望,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铺垫。}过渡语“同学们,我们知道了这儿的潮水是由于特殊的地形而形成的,那它究竟是什么样的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感受。我们先把课文的障碍——生字扫除掉。”

(二)初读文章,整体感知

1、学生分四人小组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找出不理解的词、句,小组成员合作解决问题。

2、小组成员讨论这篇文章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钱塘江大潮的,重点写了哪一部分?{意图:小组之间互相讨论交流,有助于带动学生的思维,在文中找出问题,发现问题,共同解决问题,也促进了成员之间的团结。}

(三)品读课文,深入感知

这篇文章结构非常清楚,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很快就可以明白文章是按潮来前、潮来时和潮头过后的顺序来写的,老师就按照这个顺序来组织教学。

1、指名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一说这一段给我们介绍了什么?潮来前江面是什么景象?

结合课文插图看一看人们都在干什么?这么多人都来看潮水说明了什么?他们现在是怎样的心情?如果你也在场会是什么心情?

2、播放潮来时录象,师生之间交流感受后再回到课文。学生自由朗读3、4自然段,想一想作者又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抓住了哪些特点来具体描写的?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按由远及近的顺序和声、形变化的特点来描写潮水来势汹涌的。指导朗读3、4自然段,特别是第四自然段。指名让学生读,小组齐读,比赛读,看谁能把那种山崩地裂、万马奔腾的气势读出来。

再播放潮来时录象,请学生当解说员,按照顺序和声形变化介绍潮来时的景象。评一评,哪位解说员解说得最好。

3、霎时,潮头就奔腾西去,这时江面又是怎样的景象?潮水西去后有什么变化?人们此时又会是怎样的心情?你要发出怎样的感叹?{意图:利用影像资料进行直观教学,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第一次播放录象让学生有初步映像,在这个基础上结合课文学习,使学生很快地把刚才看到的画面在头脑中重现一遍,从而更深地理解课文内容。第二次播放录象,让学生不看书,直接对照画面做现场解说,利用孩子好胜的心里,积极调动孩子的思维,使课堂气氛活起来。}

4、总结:钱塘江大潮为什么被称为天下奇观?(学生在学完课文后很快就能回答上来。)

(四)回顾课文,加深印象

学完全文后,我再次让学生自由读自己最喜欢的地方,并给予时间让学生展示自己。这样既巩固了学生的感受,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课后练习,拓展运用

1、把今天看到的钱塘江大潮的景象和感受讲给家长听,既锻炼了学生运用词汇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小练笔。让学生以《观潮》这篇课文做范文,按照一定的顺序写一处你印象最深刻的景观。学会了的方法,应及时运用,这样有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五、说板书

板书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部分,它是教师精心设计的结晶,是课堂教学的精髓,不仅可以体现主要内容,而且能使学生抓住板书内容掌握整个课堂教学内容,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我的板书设计正是体现了这一点,具有代表性, ……此处隐藏13751个字……什么?想到了什么?这里采用情景学法将视觉手段与听觉手段紧密结合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

B.如壮观的景象,作者又是如何进行描绘的呢?我因势利导、自然过渡,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内容。

1.《小学语文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我准备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来朗读课文,比如:自由读,合作读,指名读,读自己喜欢的词语、语句等,让学生在读中自学,读中感悟,读中自得。然后出示自学提示

(1)作者观潮的顺序是怎样的?

(2)作者抓住了潮水的哪些特来描写?我让学生组建学习小组,共同探讨、合作解决问题,存在困难的地方,我适当拨,引导学生抓住潮水声音变化的词语。如:闷雷滚动—响声越来越大—山崩地裂和潮水形态变化的词语,如:一条白线——拉长、变粗——白色城墙——白色战马来理解大潮的`雄伟气势。

2.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学中。我将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在本课中学生也许会提出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潮水为什么会拉长呢?我组织学生议论交流,然后我结合钱塘江的地理位置及形状及时拨,这样,学生的疑问就得到了解决。

3.为了使学生提高品味词句的能力,又再一次为大潮的雄壮所折服,我将引导学生背诵3、4自然段,让学生把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内化为自己的真切感受,受到大自然美的熏陶。

三、回归整体,理解全文

在理解了前面两个重段落以后,我让学生回过头来,整体浏览全文,感受观潮的整个过程,从而整体把握全文。

四、总结延伸,感情升华

钱塘江大潮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真不愧为天下奇观。处我将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为了进一步升华主题,我向学生展示祖国大好河山的图片,有意识地把这种感情升华到对大自然,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小学语文观潮说课稿9

开场: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导入:

亲爱的同学们,首先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自己进入四年级!在刚结束的暑假里,有没有同学跟随爸爸妈妈去旅游了呀?那你们都去了哪里呢?哦~大家去了这么多美丽的地方呀,今天呢,老师也要当一回导游,带领大家去饱览一个天下奇观——马上到中秋了,“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说的呀就是钱塘江大潮。同学们想不想跟随老师一起去《观潮》呢?(板书课题)

好,出发前,我们先背上小小任务包,打开看看里面有哪些游览目标吧!

任务卡1:我是小小朗诵家。想象课文中的大潮景象,读出气势,读出赞叹。

任务卡2:我是赏析小能手。欣赏文中描写钱塘江大潮的重点语句,说说大潮的特点。

任务卡3:我是热心分享家。和同学交流一下自己在观潮过程中的感受。

教学展开

为了能顺利完成任务卡1的内容,我们先来清扫文中的字词障碍。我们用开小火车的形式来读一读课件上的生字词。

“火车火车哪里开?火车火车你来开”(加上“请”的手势)火车右拐……

小火车卡住了是吗?没关系,先请坐。火车出故障,同桌来帮帮,请你来~嗯,这个“薄雾”的“薄”是个多音字,在这里读bo。好,谢谢你,请坐。需要注意这个薄雾的薄是上下结构,请同学们伸出右手食指,跟着老师来写一写。

解决完生字词,我们快马加鞭,奔赴目的地。请同学们大声自由地朗读第一二自然段,找一找,我们什么时候、到哪里观潮最好呢?

这一列最后一个男生,请你来

1.最佳的观潮日——八月十八

2.最佳的观潮地点——盐官镇

3.观潮的人数——人山人海

嗯,“人很多”用课文中的词语是......对的,我们全班同学一起来读一下这个词,要读出人多的感觉——人山人海~

4.观潮人的情绪——高涨 好的,找的很仔细很完整,请坐。

占据有利地势之后,江潮奇观什么时候来呢?回到课本,看看作者给出的旅游攻略。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然后用简短的语言告诉老师课文讲了什么,又是按照什么顺序来记录大潮的呢?完成的同学可以举手示意老师。

第二组中间高马尾的女生,请你来回答

明确:本文按照潮来前(2自然段)——潮来时(3、4段)——潮退后(5自然段)的顺序,写了钱塘江大潮由远而近,最后潮水退去的动态全过程。

同学们同意她的观点吗?老师也赞成,概括得很到位,请坐(手势示意)。

好戏看重头,我们千里迢迢组团过来当然是为了饱览奇观。同学们大声告诉老师,课文重点描写的是哪个部分?

嗯,潮来时。

趁着潮水马上就要来的空隙,我们来个男女生赛读。请男生读第三自然段,女生接着第四自然段,看看谁更能读出大潮“天下奇观”的澎湃壮美,把我们的大潮奇观召唤出来!

男生“午后一点左右……预备齐”

嗯,大家的停顿和重音读得都很准确,男生们读出了气势磅礴,女生也是巾帼不让须眉。老师眼前仿佛真的就出现了由远及近的潮头和逐渐升高的水墙。

潮水就要来了,根据作者的描述,钱塘江大潮是什么样子的呢?

这位同学(示意手边)说: 气势磅礴和壮观 同学们赞同吗?老师也很期待大潮

那同学们又是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江潮的壮观的'呢?请你拿起笔,用括号括起来(巡堂)

老师发现呀,几乎所有同学都画了浪潮越来越近那句,那我们就一起来读一读这句: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到这儿我们就完成了任务卡1的内容,老师发现我们班个个都是朗诵家,为自己鼓鼓掌吧。

那除了描写潮头的这句,文中是不是还有其他描写也很精彩呀。请同学们前后四人为一小组,花五分钟讨论,完成课件上的空格:(巡视,点评)

明确:(板书)

潮头(高):千万战马

潮势(猛):浩浩荡荡

潮声(大):山崩地裂

我们这次,请课代表所在的小组,你们来分享一下……嗯,团队的力量果然不一样,概括得很恰当。请坐。

作者把潮头、潮势、潮声三方面内容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写,让我们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啊!这就是大潮到来时的景象。

那这节课呢,我们通过朗读课文和想象,仿佛亲临其境,耳闻其声(挡耳手势),眼见其景(远眺手势),感受了潮来时的澎湃壮观,也完成了任务1和2,相信同学们也和老师一样,忍不住感叹一句:钱塘江大潮真是……什么呀(弯腰疑惑)?嗯,真是天下奇观呐!

课后请同学们仿照文中潮来时的场面,描写一段雷雨天气的小片段。下节课我们先请几位同学展示一下,然后再继续分析潮来前、潮退后的景象,完成任务3。

那我们今天的课就先上到这儿,下课!同学们再见!

各位老师,以上就是我全部的试讲内容。……

请问老师,我可以擦黑板了吗?(擦黑板)——谢谢老师!

《小学语文观潮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