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时间:2025-08-11 06:54:23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实际意义,逐步发展解决问题的意识。

2、初步掌握“10”的加减法,并能正确计算。

3、发展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组织学生分苹果,并会把分的结果用数据进行记录。教学难点:组织学生分苹果,并会把分的结果用数据进行记录。

教学准备:

课件、10个苹果、学生准备10个苹果卡片、表格一份、开火车算式卡、老人图、儿童图、两个盘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提着一袋苹果进教室。

师:昨天老师去人人乐买了一袋苹果,想把这苹果分成两份,一份送给敬老院,一份送给孤儿院,想请同学们帮忙老师一起分一分,大家说好吗?(好)板书课题:分苹果

二、动手操作

师:我们先来数一数有多少个苹果吧。老师从袋子里拿一个学生数一个(一共有10个)

师:同学们,老师请你们帮老师把这10个苹果分成两份(师在黑板上贴出老人和小孩图),你们的手上都有10个小苹果了,用你们手上的小苹果代替这个分一分,并把你分的结果计录在小表格上,分一种记一次,看看你能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法。

学生动手活动,边分边记,师巡视指导。

三、汇报交流

1、同桌交流

师:分好的同学请坐好,现在请你和你的同桌交换一下意见,看看你的同桌是怎么分的`。

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

师:现在老师请同学上台来说一说,动手分一分,看你是怎么把这10个苹果分成两份的?学生上台分实物苹果,分一种师板书一种。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10分成1和9与10分成9和1,你发现了什么?(师边问边把两个装苹果的盘子交换位置,强调实际上老师没有动盘子里的苹果)生:这两种分法是一样的,只是分的位置换了一下。

师:这位同学说的真好,10分成1和9与10分成9和1其实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只要记一种就好了(边说边擦掉10分成9和1的板书),请你再看看还有哪两种分法其实是一样的呢?(师随学生说的划掉10分成8和2、10分成6和4的板书)

四、记忆10的组成

1、全班齐读

2、男女生比赛读

3、报数游戏

师生报数;师报出一个数,生也一报一个数,但这两个数的和一定是10。同桌互报数。

五、课中休息

师:同学们表现得很好,我们先休息一下,呆会儿更有劲头学习。现在老师教大家一首儿歌,全班起立,请跟着老师来做。1和9好朋友,2和8不分家,3和7笑嘻嘻,4和6拍皮球,5和5拉起手来跳个舞。学生在音乐声中和老师一起互动。

六、引出相应的加减法

展示10个苹果分成1和9的情形。

师:谁可以根据这样的分法说出加法算式,说说你的理由。

生: 1+9=10,左边1个苹果,右边9个苹果,合起来是10个苹果。生: 9+1=10,右边有9个苹果,左边有1个苹果,一共是10个苹果。师:如果老师拿走左边的1个苹果,你可用一个式子说老师这个动作吗?说一说为什么你这样列算式?

生:10-1=9,本来有10个苹果,拿走1个,还剩9个。师:如果老师拿走的是右边的9个苹果呢?

生:10-9=1,本来有10个苹果,拿走9个,还剩1个。

师再展示10个苹果分成5和5的情形,分别要求学生根据此分法写出一个加法式子,并假设其中一堆被老师拿走,要求学生说出相应的减法式子。

师:请同学们根据你们不同的分法,写出相应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写完后同桌互查。

学生活动,写完后同桌互查。

七、开火车游戏

师出示算式卡,学生开火车。开放题练习

师:咦,老师怎么听到喊加油的声音呢,我们去看看怎么回事吧。(课件出示课本41页小狗爬台阶图。)他们在干什么呢?

生:有一只小狗在爬台阶,它要爬上顶了,才可以吃到那根骨头。师:其他三只小动物在干什么呢?

生:它们在喊加油,并且帮小狗算还差几级。

师:我们也来加入它们的啦啦队吧,帮着小狗算还有几级就可以吃到了。学生举手回答,小狗跳一级,列一个算式。10-1=9,10-2=8……

八、小结

师:同学们,非常感谢大家帮助老师分好了苹果,你们有什么话想对老爷爷老奶奶还有小朋友说的吗?老师可以帮你们把话传给他们听。学生自由发言

十、打开书做练习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

2、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分类的思想及其在生活中的'用途。

教学重点:

按照确定好的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学习用具,几何图形。

教学方法:

情境活动参与教学。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1、让学生整理自己的书包。

组织讨论:说一说是怎样整理的,2、让学生看一看教科书的图。

说一说这两个小朋友怎样整理的。

3、小结:

分类结果在同一标准下是一样的,在不同标准下呈现多样性。

二、练一练。

1、分一分,说一说。

(1)怎么分?说标准。

可以按年龄分类,按性别分类。

(2)图上有什么,怎么分?

可以按颜色分类,按样式分类,按样式和颜色分类。

(3)图上有什么,怎么分?

可以分成机动车和非动车两类:大车、小车、自行车三类,按分配个数分成三类。

2、看一看,可以怎样分。

(1)图上画着什么,可以怎么分。

(2)汇报,交流:可以按大小分类,按形状分类。

3、想一想有哪几种分法。

看图,可以怎样分。

按大小分类,按颜色分类,按用途分类。

三、小结,实践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明白了什么?

2、实践活动。

到图书馆或书店看一看。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3

教案示例

教室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实践和游戏情景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使学生体验位置 ……此处隐藏4932个字……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另外一部分时,我们用减法计算。

三、练习

(一)出示图片:手指图

(二)出示图片:小鸟摘果子

(三)出示图片:老鼠做数学

四、小结

今天我们接触了减法,你知道什么时候运用减法进行计算吗?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吗?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8

一、教学内容

一年级上册P91—93认识钟表。

二、教学准备

实物钟、课件、学具钟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一)教学目标

钟表是我们的日常生活用品,尽管学生是第一次学习“认识钟表”,但对学生而言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经课前调查,大部分学生已会看整时,几时半对少数学生来说也不算难(特别是城镇的孩子)。尊重学生的学习起点是我们教师备课时首先应面对的,而且知识间的对比也有利于学生牢固掌握看时间的方法。因此,我决定把认识整时和几时半放在一节课内完成,将认识钟面和整时较快带过,把重点放在认识几时半上。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结合生活经验认识钟面,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大格、12个数。通过观察与讨论,发现整时和几时半钟面上指针的规律,学会看整时和几时半。

2、通过观察、思考和交流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观察、动手能力及探索意识和合作。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策略

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利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对比教学,使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掌握所学知识。首先,通过观察两个小朋友的周末作息时间表,学会看整时和几时半,再利用这两个不同时间表的'对比,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教育。使整个教学过程立足于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紧密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活动,出看整时和几时半的方法,变枯燥的教学活动为有趣的学习活动。

四、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听一听(课件演示:钟表的嘀嗒声)

2、猜一猜:这是什么声音?(钟表)

3、揭题:认识钟表

你还在哪里见到过钟表?

4、欣赏古今钟表图片:老师这里收集了一些钟表的图片,一看吧!(课件演示)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设计、制造了各式各样的钟表,给生活带来了方便,也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丽了。

(二)联系生活,认识钟表

1、认识钟面

看一看钟面都有什么?

小组观察

小组交流、汇报

(三)认识整时

1、你会看时间吗?我们来看看晨曦小朋友(本班同学)

星期六的时间是怎样安排的:起床学习吃饭睡觉

(1)与同桌说一说晨曦小朋友什么时候干什么?

a、个别汇报

用钟表的“嘀嗒”声把学生课间分散的注意力马上吸引到课堂中来,通过问:“猜一猜,这是什么声音?”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很自然地切入课的主题。

让学生欣赏古今钟表图片,一方面是让学生体会人类科学的迅猛发展,另一方面体现了数学的'人文性。

把认识钟面这部分知识直接交给学生自已解决,既充分暴露了学生已有经验,又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索欲望。

运用同班同学的的作息时间情景图作为学习材料,学生感到既新鲜又亲切,快速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将示范学生良好的作息时间作为典范,不但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其他学生,而且对示范学生也是莫大的鼓励。

b、教学整时的读法和文字记录法:小朋友们都说对了,其实几点钟还可以说成几时。(板书:7时、9时、11时、8时)

c、这些时间你都是怎样看出来的呢?

d、个别汇报

(2)仔细看看四个钟面上的指针,你发现了什么?(课件集中出现以上四个钟面)

a、独立思考

b、同桌交流

c、汇报

(3)归纳: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刚好几时。

(4)巩固:从7时到10时,时针、分针分别从哪儿走到哪儿呢?(实物钟演示)

这时你大概在干什么?(板书:上午10时、晚上10时)

(四)认识几时半

1、初步感知几时半的指针特征:

(1)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小明起床了没有:

(实物钟动态演示从7时到7时半)

(2)再看他接下来干些什么?

(先独立思考,再个别发言)

板书:7时半9时半11时半晚上10时半

2、看看这些指针,你又发现了什么?(同时出现4个钟面)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9

教学内容:

可爱的校园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体会数的意义。

2、初步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3、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是有趣的,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重点难点:

1、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数具有表示物体个数的含义和作用。

2、初步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有序化。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教学。

谈话引入:小朋友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小学生了。我们要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起游戏。你们喜欢我们的学校吗?

活动一:我们的校园

1、在我们的校园里你都看到了什么?

(我们的校园里有操场,我们的学校里有老师,我们的'学校里有小朋友)

2、你能用一句带有数字的'话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吗?

教师:对了!你们说的真好!我们的校园里还有许多的树、许多的花、许多的教室和老师,我们要在校园里共同生活学习,老师是你们的大朋友,如果你有什么困难就来找我好吗?

活动二:动物王国的校园

教师:动物王国的动物学校也开学了,小动物们都高兴地来到学校,你们想到它们的学校看看吗?(想)

1、出示主题图

2、观察小动物

(1)你们都看到有哪些小动物来上学了?(小熊、小松鼠、小兔子)

(2)你们能数一数这些小动物都有几只吗?(有6只小熊)

(3)我们一起数一数,看看是6只小熊吗?(师生共同数)

(4)有几只小松鼠呢?(有4只小松鼠)

(5)小兔子呢?(有2只小兔子)

(6)它们的老师是谁呀?(大象)

(7)有几位老师呀?(1位)

3、用带有数量的话说一说

在动物王国的学校里你还看到了什么?能用带有数量的话说说吗?

怎么数就能不丢不落?(可以把数过的标上记号-,也可以从左到右数)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