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5-07-18 01:18:21
【实用】小学数学教案模板锦集十篇

【实用】小学数学教案模板锦集十篇

作为一名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10篇,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P53例4,课堂活动3题,练习八第3、4、5、6、7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三位数的退位减法,能正确计算。

2、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及与同伴积极合作 的意识。

教学难点:

解决实际生活中两步计算问题的思考方法和步骤。

教具准备:

主题图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只列式,不计算。

1、比276多308的数是多少?

2、一个加数是355,另一个加数是361,和是多少?

3、减数是84,被减数是436,差是多少?

4、555比427多多少?

二、学习例4

1、小朋友喜欢看电影吗?今天育才小学组织全校学生看电影。电影院 里有800个座位,男同学有327人,女同学336人,电影院还剩多少座位?

2、生先独立思考怎样列式计算,再在小组里讨论说一说。

3、师指名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再板书。

第一种:⑴先算男同学和女同学一共有多少人?

327+336=663(个)

⑵再算还剩多少个座位?

800-663=137(个)

说一说怎样算出800-663的得数的?

师在计数器上演示计算的过程。然后再板演竖式计算。

第二种:⑴先算出男同学坐了以后剩多少个座位?

800-327=473(个)

⑵再算女同学坐了以后还剩多少个座位?

473-336=137(个)

4、小结三位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课堂活动:

第3题。(引导学生理解“平衡”的.意思是“相等”)

四、课堂作业:

1、第3题,指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猜想、分析等活动来认识条件 和问题。然后再列式计算。

2、第4题,学生可按自己的理解直接说出4个250就是1000,所以够吃4 天。也可以列成加法250+250+250+250=1000,还可以列成减法1000- 250-250-250-25-=0。

3、第6题,先让学生认识图形,明确水表、电表、气表下面写出的 数,就是水、电、气本月底的读数,并填入图下的表中,再分别算 出本月使用数。

4、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直接填在书上)

五、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5、4、3、2加几的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利用9、8、7、6加几的计算方法学习5、4、6、2加几的迁移能力.

3.渗透统计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和认真负责的品质.

教学重点

使学生熟练掌握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悟出5、4、3、2加几的最好的计算方法就是交换加数的位置,想大数加小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口算:

2.揭示课题

师:刚才我们所做的口算第一个加数都是几?9、8、7、6加几的进位加法题目同学们已经会算了,那么5、4、3、2加几的题目怎样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指导探索.

1.教学例1.

师:小明的妈妈买了5个苹果,8个梨,你能帮小明算一算妈妈一共买了多少个水果吗?

问:怎样列式?为什么用加法? (板书: )

问:得数是多少?你是怎么算的?

学生交流,老师板书,总结算法.

(1)

(2)

想:

所以:

问:还有别的方法吗?

师:(1)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凑十法)

(2)是怎么想的?(交换加数的位置,想大数加小数)

板书:

师:请你试着算一算这道题.

学生试做以后进行交流.

问:谁来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算的?谁和他的算法不同?

指名回答.

师:同学们知道用不同的方法计算5加几的题目,那么4加几、3加几的题目怎么做呢?

2.教学例2.

板书:

师:请你试着做一做.

全班交流.

师:谁来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板书:

(1)

(2)

想:

所以:

3.比较算法.

让学生分组讨论:做上述进位加法的'题目,哪种方法比较简单?

全班交流.(多数同学都会选择第二种方法,因为较小数凑成10没有较大数凑成10容易,因此要交换加数的位置,想大数加小数)

4.出示卡片,学生口算.

问:你是怎么算的?(这时,同学们基本上都会选择第二种算法.)

三、巩固练习.

1.

学生叙述图意,然后独立列式解答.

订正:你是怎么算的?

2.

学生分组完成.同桌一组,一人做大数加小数的题目,另一人做小数加大数的题目,做完以后,互相说悄悄话.(自己是怎么算的)

3.

学生独立完成,做完以后说一说自己有什么想法.(每一组的两道题加数相同,只是位置交换了,只要用凑10法把大数加小数的题目算出来,和它相对应的小数加大数的题目就可以直接写出得数了.)

4.先说得数,再写算式.

小组合作完成,每人每图说一道,写一道.比一比,哪组做得又对又快.(4人一组)

5.

原有 又买来

一共有

7个

6个

( )个

5个

8个

( )个

9根

8根

( )根

先指导学生看图:第一栏,一班有皮球7个,二班有皮球6个,一共有几个,算好以后填在( )里.第二栏、第三栏,由学生叙述.

6.填未知加数.

老师分别出示卡片,学生用手势表示结果.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 ……此处隐藏6454个字……

∠=78° ∠=180° ∠=123° ∠=360° ∠=20° ∠=90°

2. 填空

一个周角=_____个平角=______个直角

3. 填“”或者“=”。

锐角〇90° 90° 〇钝角〇180°

说明: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让学生对角的分类有更明确的认识。

五、总结

师:说说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发现了什么,对我们有何帮助?你对你今天的学习评价如何?

小学数学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自主解决问题、学习小括号里含有两级运算和带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

2、理解小括号里含有两级运算和带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正确进行计算。

3、经历对计算结果进行检验的过程,能说明所得结果的合理性和正确性,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解决问题,服装问题。

1、师生谈话,直接说明本节课要解决的服装加工问题。

(教师谈话引出服装厂加工服装的问题,使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参与学习的兴趣。)

教师谈话引出服装厂加工服装的问题,使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参与学习的兴趣。

2、请学生读题和观察情境图,了解文字及图中的数学信息,提出要解决的问题,鼓励学生试做。

(让学生全面了解题中所蕴涵数学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经历用自己的经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3、交流计算思路和方法,要鼓励学生大胆展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展示、分享解题的思路,获得自主解决问题的快乐,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1)、提出“把分步计算的算式改写成一个算式”的要求,鼓励学生自主改写。

(自主改写综合算式,是学生理解带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顺序的自主建构过程自主改写综合算式,是学生理解带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顺序的自主建构过程。)

(2)、交流学生改写的算式。先让学生汇报改写的算式,再说算式的运算顺序和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3)、讨论:为什么要给660-75×3加上小括号?给学生充分发表不同说法的机会,然后,自己完成脱式计算。

(在交流个性化的算式和先算什么、每一步求的是什么的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小括号的作用。发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

二皮球装箱问题解决

1、给学生一定的自主检验的时间和充分交流不同检验方法的机会。

(在讨论“为什么加小括号”的过程中,使学生理解小括号里含有两级运算在实际应用中的合理性,发展数学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2、教师说明:把分步计算的算式写成一个算式,只有小括号不行要用中括号,并边读边写出混合算式。

(在讨论“为什么加小括号”的过程中,使学生理解小括号里含有两

级运算在实际应用中的合理性,发展数学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读题,说一说了解到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鼓励学生自主解答。

(学生理解带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顺序自主建构过程。)

巩固练习

1、根据分步计算的过程,师生共同完成脱式计算。

2、反馈练习、师生总结带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根据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掌握带小括号和中括号的运算顺序,经历新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已有知识背景下,归纳带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顺序,有利于学生主动建构数学知识,学会正确计算带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昨夜:书中练一练.)

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教案 篇10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9页的例17、例18和练习十五的第5—8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四舍五入”进行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估算方法。

2、使学生了解估算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及良好的学习、作业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下面各题。

16×5 30×6 130×2 40×5

80÷5 420÷7 510÷3 240÷6

2、估算下面各题。

479÷6 531÷5 2449÷8 1790÷3

(1)逐题由学生估算,并说出估算的过程,即第一步求什么?怎么省略被除数的尾数?第二步算什么?应该注意什么?

(2)说出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估算方法。

二、新授。

1.引言。我们已经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估算方法,能够根据不同情况估算出它们的近似商。今天我们通过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估算的.继续学习,了解它在生活、学习中的作用。

2、教学例17。

(1)出示题目:5530除以6大约等于多少?

(2)读题并理解题意。

(3)列式:5530÷6

(4)这道题目对结果有什么要求?(只要求进行估算)怎么看出题目中只要求进行估算?

(5)进行估算。由学生说出估算方法:把被除数5530的百位后面的尾数省略后约等于5500。再把5500÷6约等于900。

提醒学生横式上要写“≈”号。

(6)由学生笔算出准确数。

得:5530÷6=921……4

(7)引导学生将估算的结果与实际除的结果进行比较。

得出:估算的结果和实际除得的结果是接近的。

3、巩固练习。练习十五第6题的第一行3道题。

(1)读题,学生进行估算,三人板演。

教师行间巡视,注意学生被除数是根据哪一位进行“四舍五入”的,横式上是否写“≈”号。

(2)订正后,再请学生算出各题的准确数。

(3)通过讨论,说出每道题的估算结果比除得的准确数大一些还是小一些,你是怎么想的?

4、教学例18。

(1)出示题目:用估算检查下题商的最高位有没有错误。

3976÷8=497

(2)读题,理用题意。

(3)进行估算。3976÷8≈500

(4)引导学生对实际的结果与估算的结果进行比较。

①实际结果497的近似数是500。

②估算的结果也是500,说明商的最高位没有错。

5、巩固练习。练习十五第7题第一行的两道题。

三、课堂。

师生议论,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估算有什么作用?

教师出: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估算方法,知道了它在实际计算中的作用、今后我们要能够自觉地运用它来检查计算结果是不是与实际结果接近或除法笔算商的最高位有没有错误,养成良好的作业检查、检验的习惯。

四、课堂作业。

做练习十五的第5题,第6、7题的第二行以及第8题。

《【实用】小学数学教案模板锦集十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