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听课笔记范文
小学数学听课笔记范文1我参加了国培小学数学培训班,虽然忙但收获不小,所以我感到非常荣幸。.在培训学习期间,我自始至终地认真学习,积极聆听专家的讲座,用心去领悟他们观点,汲取精华。整个培训给了我很多的感悟和启迪。
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与这次培训谈点收获。
培训学习紧张而有序地开展,听专家讲座,上网学习,评论交流,做作业,在博客、交流平台点评,发表文章,与学员们、指导老师交流,共同学习,共同成长。通过此次培训,我清楚地知道了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所提出的要求。我们要以更宽阔的视野去看待我们从事的教育工作,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不断地总结自己的得失,提高认识,不断学习,才能适应教育发展对我们教师的要求。这次的学习,对我来说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艺上的增长。
新课改倡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学习,懂得合作。对于中年级学生,伙伴之间通过倾听、分享、交流、互助与反思,使每个人都可以从同伴那里获得信息和启示,进而丰富个体的情感和认识,促进学生顺利地自我构建知识和创造知识。但要注意合作学习的误区,合
作学习不能简单的停留在表面,而要看实质性的东西。新课程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如我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的《解决问题》第一节时,设计了一个活动:“学当家”,虚拟的活动地点是当地出名的一超市。同学们在活动中兴趣盎然,小组讨论气氛浓厚,个个积极参与、积极发言,很轻松自然的解决了问题,并在老师的引导下又自主的发现并解决了一些问题。
其次还在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亲近数学,只有从生活中来的数学才是有意义的数学。数学课程内容的呈现应该是贴近学生的生活现实,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的联系,认识数学的价值,增进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激起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如我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的《认识时分》一节时,让学生感受体验一分钟可以做多少事时,就让我班一跳绳能手当场表演跳绳,其余同学一人数数外,其他同学一起定时,这样整个课堂顿时活跃起来。不仅激发了学习兴趣,还让学生成功体验了一分钟的时间观念,同时让学生明白一分钟还可以做很多事情,趁机进一步教育学生珍惜时,懂得“时间就是生命”道理。情境教学在数学新课程教学中已显出了旺盛的生命力。
改变以往的单一的教学评价,采用多形式、多渠道的评价方法,建立开放、宽松的评价氛围。注重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让家长、学生、教师共同参与评价。多样的表扬和适当的评语,也是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方式。如教师的肢体:一个微笑,一个点头默认等、不同
的语言激励、学生的自我肯定、生生相互肯定等等,表扬要注意面向全体,让不同层次的孩子都要有获得成功的体验,这样才能增强孩子们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适当的评语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如:对优秀学生评价使用“很好”、“继续努力”等激励性语言;对进歨生要用“进歨很大,继续努力” “哇,你越来越聪明了”等词语;对后进生要用“只要努力,你肯定行的',老师相信你”等激励性语言,使他们感到老师对自己能力的信任和对自己学习进歨的期盼,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另外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学习,有效地增进他们的自我评价意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同时强调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以学生平时参与各种教学活动的表现和合作能力为主权依据,坚持主人的正面鼓励和激励作用,注重评价的实际效果,以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
除了在课堂上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我还应注重对学生课前预习能力和家里学习作业能力的培养。教给他们自学的方法,引导他们怎样进行课前预习,把遇到的疑难问题记录下来,以便在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一起探讨,提高学习效率。并通过“手机短信”常与家长联系,及时交换信息,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使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和学习兴趣有了一定的提高。
从今以后,我更应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在上课、听课、评课活动中,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另一方面我也应非常重视教育教学理论学习,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课前认真专研教材,备好每一节新课内容,写好教案,争取上好每一堂课。课后注意总结课堂经验,以促进后面的教学工作有所改进,在不断反思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在平时教学过程中也应注重关注并辅导希望生学习,争取取得很好的教学成绩。
总之,通过这段时间的培训学习,我开阔了视野,学习了很多的教育教学的新理念,新观念,新教法,新学法。从思想上受到了极大的鼓舞。与此同时也使我提高了认识,理清了思路,找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对于今后如何更好地提高自己教学水平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活到老,学到老,知识也有保质期,知识更新是必要的”。因此,我将以此为起点,继续虚心地利用网络学习,利用网络成长;要站在时代的高度,从自身做起,树立终身学习志向,不断提高自自己、完善自己,实现自己的教育梦想。
小学数学听课笔记范文2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谈话: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三角板),你能找出它有多少个角吗?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
1. 认识角
投影显示:投影课本里的图片
谈话:找一找,图片上哪些像角?(学生回答)
追问:角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能从我们身边的一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吗?找到后指出它们的顶点和边。
2. 折一个角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能用自己灵巧的小手折一个角吗?看谁折得快折得好。(用准备好的白纸折角)
3. 角的大小比较
(1)提问:能使你折的角变得再大一些吗?你是怎么办的?能把它变得小一些吗?又是怎么做到的?
(2)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转动时,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同学们能比较出哪个角大些吗?用什么方法比较?
(3)谈话:观察老师手上的这两个三角形(两个纸做的一大一小的三角形),哪个三角形大些呢?还是一样大呢?你知道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吗?
三、固应用,拓展延伸
1.课本练习第1题。谈话:机灵的小猴找来了一些图形,想考考小朋友,敢接受它的挑战吗?投影展示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是角的你能指出它的顶点和边吗?指名回答。
2. 课本练习第2题。谈话:好学的小猫觉得小朋友学得不错,于是来请教我们了。投影展示,图中各有几个角,说给同桌听。
3.课本练习第3、第5题。谈话:聪明的小兔看到大家的本领这么棒,终于忍不住也要来考考我们,投影展示题目。同桌讨论后在班内交流。
4. 课本练习第4题。谈话:山羊老师对大家很满意,决定带小朋友玩一玩。
动手拉、合剪刀。说 ……此处隐藏6242个字……搞好。笔者教授了多年六年级的数学课程,也陆续尝试了多种总复习的方法。
首先,让课堂“活”起来,做到复习内容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总复习中笔者自编一些习题,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使问题叙述生活化。学生可以根据问题情境选择有用的数字信息,增加解题的乐趣和拓展思维。在解自编题的同时,学生也顺利、快速地解答出教材中的习题,达到温故知新、用好教材、活跃思维的目的。
其次,重视学法指导,在综合中找规律,在整理中顺关系。六年级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确实很多,许多学生单纯地认为各册教学内容相对独立,未重视各册教材内涵的关联,从而不能触类旁通,一举多得。笔者就在总复习中重视综合、归纳、系统整理,寻找规律的指导,采用列表法逐步让学生巩固掌握。如把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都串联在一起,按其共性和个性列出表格,由学生逐项填写,这样把众多的基础知识浓缩到一张表中,效果甚佳。
最后,注重能力养成,在复习中强调应用和实践操作。总复习课笔者千方百计让学生更换学习环境,把课堂搬到外面,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以直觉促空间观念的养成,拓展视野、激活思维。
六年级的数学总复习,教师只要建立新的教育理念,体现学生的自主精神,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就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小学数学听课笔记范文7一、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搞好中小学数学系统知识衔接
1、立足于课程标准和教材,尊重学生实际,实行分层次教学。七年级数学中有许多难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如负数、几何证明等,对七年级新生来讲确实困难较大。因此,在教学中,应从七年级学生实际出发,采用“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方法,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在速度上,放慢起始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在知识导入上,多由实例和已知引入;在知识落实上,先落实“死”课本,后变通延用活课本;在难点知识讲解上,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实际出发,对教材做必要的层次处理和知识铺垫,并对知识的理解要点和应用注意点做必要的总结及举例说明。
2、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中小学数学有很多衔接知识点,如有理数、三角形等,到初中,它们有的加深了,有的研究范围扩大了,有些在小学成立的结论到初中可能不成立。因此,在讲授新知识时,我们有意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识,复习和区别旧知识,特别注重对那些容易出错易容混淆的知识加以分析、比较和区别,这样可以达到温故知新、温故而探新的效果。
3、重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探索过程,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初中数学较小学抽象性强,应用灵活,这就要求学生对知识理解要透彻,应用要活,不能只停留在对知识结论的死记硬套上,这就要求教师应向学生展示新知识和新解法的产生背景、形成和探索过程,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的本质,提高应用的灵活性,而且还使学生学会如何质疑和解疑的思想方法,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4、重视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初中数学概括性强,题目灵活多变,只靠课上听懂是不够的,需要课后进行认真消化,认真总结归纳,这就要求学生应具备善于自我反思和自我总结的能力。
5、重视专题教学。利用专题教学,集中精力攻克难点,强化重点和弥补弱点,系统归纳总结某一类问题的前后知识、应用形式、解决方法和解题规律。并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有意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二、加强学法指导
1、预习方法的指导
七年级学生往往不善于预习,也不知道预习起什么作用,预习仅是流于形式,草草看一遍,看不出问题和疑点。在指导学生预习时应要求学生做到:(一)粗读,先粗略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掌握本节知识的概况。(二)细读,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反复阅读、体会、思考,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概念做记号,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可以采用每节课预习或单元预习,预习前教师可以先布置预习提纲,使学生有的放矢。实践证明,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能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听课方法的指导
在听课方法的.指导方面要处理好“听”、“思”、“记”的关系。
“听”是直接用感官接受知识,应指导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
①听好每节课的学习要求;
②听好知识引入及知识形成过程;
③听懂重点、难点剖析(尤其是预习中的疑点);
④听懂例题解法的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
⑤听好课后小结。教师讲课要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要注意防止“填鸭式”、“满堂灌”,一定掌握最佳讲授时间,使学生听之有效。
“思”是指学生思维。没有思维,就发挥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思维方法指导时,应使学生注意:
①多思、勤思,边听边思考;
②深思,即追根溯源地思考,善于大胆提出问题;
③善思,由听到的和观察到的去联想、猜想、归纳;
④树立批判意识,学会反思。
可以说“听”是“思”的基础关键,“思”是“听”的深化,是学习方法的核心和本质的内容,会思维才会学习。
“记”是指学生课堂笔记。初一学生一般不会合理记笔记,通常是教师在黑板上写什么学生就抄什么,往往是用“记”代替“听”和“思”。有的笔记虽然记得很全,但收效甚微。课堂学习指导是学法中最重要的。同时还要结合不同的授课内容进行相应的学法指导。
3、课后复习巩固及完成作业方法的指导
七年级学生课后往往容易急于完成书面作业,忽视必要的巩固、记忆、复习,以致出现照例题模仿、套公式解题的现象,造成为交作业而做作业,起不到作业的练习巩固、深化理解知识的应有作用。为此在这个环节的学法指导上要求学生每天先阅读教材,结合笔记记录的重点、难点,回顾课堂讲授的知识、方法,同时记忆公式、定理(记忆方法有类比记忆、联想记忆、直观记忆等)。然后独立完成作业,解题后再反思。在作业书写方面也应注意“写法”指导,要求学生书写格式要规范、条理要清楚。七年级学生做到这点很困难。
4、小结或总结方法的指导
在进行单元小结或学期总结时,七年级学生容易依赖老师,习惯教师带着去复习总结。我认为从七年级开始就应培养学生学会自己总结。在具体指导时可给出复习总结的途径。要做到:
一看,看书、看笔记、看习题,通过看回忆、熟悉所学内容;
二列,列出相关的知识点,标出重点、难点,列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这相当于写出总结要点;
三做,在此基础上有目的、有重点、有选择地解一些各种档次、类型的习题,通过解题再反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归纳出体现所学知识的各种题目的类型及解题方法。
应该说学会总结是数学学习的最高层次。学生总结与教师总结应该结合,教师总结更应达到精练、提高的目的,使学生水平向更高层发展。
总之,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不仅体现在学生学法的衔接上,更主要的是体现在教师教法的衔接上。如何引导他们尽快熟悉初中教法,增强自学与自制能力,顺利渡过衔接关,是我们每一位初中教师的重要责任。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