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高中语文教学论文15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语文教学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1摘要:自主学习策略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认识和发挥好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写作知识、写作素材的积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主写作训练,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写作能力;在写作任务完成之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自主评改,选读交流。
关键词:自主学习;高中语文;写作
自新课改实施以来,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对如何完成语文教学工作的创新与突破进行了大量的实践与理论探讨。尤其是作为语文教学工作重头戏的写作教学,备受广大语文教师关注,而社会对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关注也是与日俱增,这从每年高考作文所受社会关注的程度上就可见一斑。但遗憾的是,问题似乎就出在这高考作文上——为了让学生能在高考中得到作文高分,围绕高考展开的作文教学工作目前已经陷入了十分尴尬的境地。任何一个急功近利的行为换来的结果只能是粗制滥造,虎头蛇尾,四不像。自古以来,未曾听说过哪位文学大家的考场作文成为千古名篇的。反倒是一些闲暇之作,涵咏性情的文章真情流露,文采斐然,广为传颂。鉴古知今,如果我们的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继续循着为高考服务的老路走下去,只会害了语文,耽误了学生。那么,怎样才能突破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这一困局呢?本文探讨如何通过自主学习策略来开展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活动,赋予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以轻松的话题,让教师解去心中负累,也能轻装上阵,搞一次创新;让学生有机会挣脱条条框框的桎梏,拿起笔来写一些他们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使我们的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回到语文教育的本真,把目标从为高考的功利性目的,回归到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上来,这才是我们语文作文教学工作的正途。
一、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认识和发挥好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写作知识、写作素材的积累
(一)写作知识的自主积累
1.关于写作技法的积累。关于写作技法的教学,在高中阶段,主要是围绕议论文的写作技法展开。在课堂上,教师对议论文的写作技法进行简明扼要的介绍之后,可以通过先运用演绎法搜集例证,再对例证进行分析归纳的方式,即演绎到归纳的研究模式,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大量的议论性文章,来搜集运用了此技法的文段。例如,在讲解事理论证和事例论证时,即可让学生事先通过阅读相关文献,或者网络搜集,积累有关事理论证和事例论证的理论文段,具体分析两者在理论上的区别。然后再通过阅读各类议论性文章,找出运用了事理论证和事例论证两类方法的语段,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运用归纳法,进行理论分析,推出理论结果,进而加深学生对这两个论证方法的认识,同时,也是扩大他们的阅读面,丰富他们的写作素材的一个方法。通过先演绎推理,再归纳推理的方式,学生不但能够很快的掌握了写作方面的理论知识,还进行了写作素材的积累,锻炼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多次这样训练之后,学生就会逐步掌握了这样的自主学习的方法,实现了写作知识积累的自主性,从而使我们的写作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关于写作知识的趣味故事的积累。语文教学本身的魅力应该体现在它不同于其他学科的趣味性上。那么,体现在写作教学上,这个趣味性就可以体现在对一些文学大家的关于写作知识的趣味故事的搜集上,让学生在读个小故事的过程中,就掌握了写作的一些小技巧,小方法。增加其在写作过程中的写作技法运用方法的灵活性。并且也能够通过这样的趣味性,增强学生对写作的理解认识——写作不是一件枯燥的事情,而是有创造性的一项人类活动。例如,贾岛关于“推”“敲”的故事、莫泊桑拜师的故事等等,通过这些名家写作方面的故事,让学生懂了如何去锤炼字词用句,怎样进行观察等等的知识,收到寓教于乐的效果,也做到了写作素材的积累,一举多得。
(二)写作素材的自主积累
关于写作素材的自主积累,除了在写作知识的自主积累中所提到的积累方式外,还可以对学生进行以下方式的引导:1.分类搜集小故事。大家都知道在议论文的`写作中,经常需要用到一些富有哲理,引人深思的哲理性小故事,小寓言等,在写作时如果能对这些小故事进行恰当地运用,有时候往往可以收到令人耳目一新,振聋发聩的效果。这些小故事可以是通过网络搜索,归纳整理,存在电脑里,也可以打印出来,进行剪贴在自己的素材积累本子上。或者也可以通过直接的纸制书报刊等的阅读摘抄,记录在自己的素材积累本子上,以方便日后查看复习。最好能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摘抄,这样更有助于自己记忆理解,并锻炼了语言运用能力。2.分类搜集名人名言。根据不同的主题,例如教育、创新、友情、亲情、读书、励志、助人为乐等,对名人名言进行搜集,并精心筛选,将脍炙人口,具有文采和哲思的名言警句按照不同的主题进行分类记录,摘抄在自己的素材积累本子上。3.生活素材的积累。写作最大的资源应来自对生活的细心观察。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观察,从生活的点点滴滴里搜集写作素材,从而能够在写作过程中,把课外资源和课内资源融合在一起,为自己的写作服务。对社会生活资源的积累,使学生能够对周围的事物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思考,把握生活的细节,锻炼学生在生活中的思维能力,积累写作素材。
二、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主写作训练,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写作能力
自主写作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根据一定的写作题目要求,自主的运用平时个人所积累的各类素材,独立的进行选材、构思,并结合自己独特的内心感受和审美体验,自主地组织语言,创造性地完成写作任务的过程。自主写作的课堂结构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1.创设情境。即通过学生自主探讨的方式,帮助他们自己合理的设置写作题目,创设写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新课改要求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教师在写作课堂应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运用多样的自主学习策略,为学生创造更加开放的学习环境。2.对写作题目进行讨论。在创设好写作情境,拟定写作题目之后,要引导学生对即定题目的写作方向、写作内容等方面进行讨论,在学生踊跃发言,思维的碰撞与互相激发中,实现学生写作思路的自主确定与建构。在讨论中抓住写作重点,为进行下一步的实际操作服务。3.自主写作。题目已经拟定,并在围绕这一题目已经进行了详细的讨论之后,就是学生的自主写作过程的实际操作阶段了。在这一过程的训练中,可以由浅入深,逐步过渡。鼓励学生多动脑,调动已有的素材积累,合理组合文章结构,自主完成写作过程。三、在写作任务完成之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自主评改,选读交流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写作任务之后,为了进一步落实自主写作教学的成果,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自主评改,并在学生之间做选读交流,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自主评改的初始阶段,首先需要教师在阅读学生习作后,不做具体评改,而是指出方向,让学生自己对自己 ……此处隐藏36084个字……同的语文学习情境,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思维活动。
(二)便捷性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引入电教手段,可推行“点击化”教学模式。教师要得到何种教学资料,抑或要做出何种教学说明,仅需按下鼠标,便可通过互联网等途径达成对相关语文知识点、词汇等的查找,而无需教师展开板书抄写,很大程度上提升教师备课、组课等的工作效率,还能一定程度上改善高中语文教学成效。
(三)广泛性
某种意义上而言,电教手段并非唯一的发展形式。借助电子计算机设备,电教手段可实现对自身优势的有效凸显,于高中语文课程导入、推进、深入教学中推行多元丰富的说教式阅读模式。除去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电教手段凭借其广泛性发展特征,还可运用于前期计划、课后效果巩固等环节,使以往枯燥乏味的课堂变得更为和谐融洽。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电教手段运用存在的问题
(一)高中语文教学基础相对薄弱
在高中语文教学期间,一些学生对语文学科缺乏学习兴趣,究其原因可概括为两点:1)学生对高中语文知识理解不充分,对于此部分学生来说,语文学习中的词组、语句、语法等过于晦涩,使得他们无法体会到语文学习的趣味性。2)一些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未能够对学生特征展开有效分析,便开展经验式教学,往年如何教,时下依旧一样教,教学内容推进过于保守,教学方法、手段创新不足。所以,高中语文教学基础相对薄弱也反映出传统语文教育的发展不足。受高中语文教学基础相对薄弱影响,使得电教手段运用无法得到坚决贯彻,在强化学生文学修养、创意思维等环节,电教手段发展成效不尽如人意,无法摆脱发展束缚。
(二)教师对电教手段的错误认识
需要明确的是,不可将日常而言的多媒体教育与电教手段划上等号,即便它们存在一定的共性,然而不管是在内容覆盖面上,还是在实际推行方式上均有着相应的差异。一些教师片面的认为电教手段即是利用电脑、投影仪等开展教学的常规手段,该种惯性教育思维必然会对现代语文教学推进造成负面影响,进一步造成学校、学生、家长等对电教手段成效形成质疑。
四高中语文教学中电教手段的有效运用策略
全面高中语文教学在时代发展新形势下,要与时俱进,大力进行改革创新,引入先进技术、成功发展经验逐步强化对电教手段有效运用,如何进一步促进高中语文教学有序开展可以从以下相关策略着手:
(一)巧用电教设备,攻克重点难点
语文是一门通过“言”表达“意”的艺术,如此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部分语言无法对无穷蕴意进行呈现的问题。而通过对电教媒体的有效运用,则能够还实现抽象文字与直观形象的有效结合,进而帮助学生攻克重点、难点,增强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理解[2]。凭借生动的画面可促进学生潜移默化地形成激励、愉悦的审美情趣,从而使学生经由自身积极思维来加深认识教学内容,进一步获取可观的教学成效。例如,在《边城》一文讲授中,文章对虎耳草进行了数次提及,描述到主人公梦中爬到山崖上摘虎耳草,作者如此描述的用意何在,此处作为文章理解的一处难点,教师可通过把虎耳草特写画面制作为课件,使学生通过对虎耳草画面直观欣赏,以联想到其爱情的象征意义,进而实现课堂教学难点的有效消除,达成教学目的。
(二)使用多媒体,整合迁移拓展
一堂课只有数十分钟,然而语文知识牵涉十分广泛,仅对语文课本内容进行讲述显然难以有效开拓学生知识面。但是通过对电教手段的有效运用,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在课堂上实现对时间、空间的有效压缩,进一步彰显小教室大世界的`氛围。例如,在《胡同文化》一文讲授中,通过使用多媒体对胡同各类图像进行展示,结合歌曲北京胡同,使学生身临胡同文化意境中,再引入各式各样与胡同关联的文章,《上海的弄堂》、《雨巷》等,有效促进学生体会不同胡同给人们带来的不同感受[3]。该种延伸教学,一方面有助于对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一方面有助于对学生审美能力的陶冶。
(三)图文并茂,拓宽学生学习思路
依托电教手段,其一方面可有助于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率,一方面可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对于语文课程而言,很大一部分体裁的文章有着极强的形象性及明确的场景,诸如《荷塘月色》、《雨中登泰山》、《秋夜》等,此类文章均可利用课件形式配合教学。而教师通过组织学生一同进行课件制作,则能够有效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及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综合能力。在课件制作过程中,教师应当有效调动起学生参与意识。例如,在《荷塘月色》一文讲授过程中,可将该课划分成两个课时开展教学。第一节课,首先引入课文朗诵音频,让学生感受文章中作者的思绪,以对作者心情形成一定认识。然后,要求学生利用10~15分钟时间用笔对文章所呈现的人物情态、相关场景进行描述。再将学生分成不同组别,要求学生相互间对自身创作内容开展介绍,并对比原文,组内评定。最后,由学生投票评选出相对好的创作,以用于下一节课通过幻灯片进行放映。基于第一节课学生对《荷塘月色》的认识,第二节课通过一边播放学生评选出的优秀创作,一方面引出文章的主旨,让学生体会到朱自清的创作意图,认识到作者并非单纯写景而写下文章。通过自文字到图画的制作,并非所有学生对文章理解得都很透彻,同样会存在理解不当的学生,如此则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实际情况。
(四)依托影视再现场景,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依托影视对课文进行理解,经由对课文场景予以还原、再现,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课文所处的真实情境,使学生身临原文背景中,从而促进学生对文中内容的有效理解、认识,强化学生语文学习水平,实现学生的有序提高。例如,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一文讲授过程中,教师不再像以往那样对文章内容进行通读讲解,而是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影视题材,使学生对文中主人公内心情感形成一定认识,借助多媒体影视来调节课堂气氛,提升教学课堂生动形象性,使教学课堂变得更为自由、更具创造性。在课堂讲授环节,教师通过手语结合的方式,利用自身手势对该课进行描述,增强学生对课文理解的同时,提升课文讲授趣味性。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电教手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确实能够促进语文教学生机的恢复,可见电化教学已成为高中语文教学极为重要的教学手段。鉴于此,相关人员务必要钻研研究、总结经验,清楚认识高中语文教学中电教手段的价值导向、发展特征,全面分析高中语文教学中电教手段运用存在的问题,“巧用电教设备,攻克重点难点”、“使用多媒体,整合迁移拓展”、“图文并茂,拓宽学生学习思路”、“依托影视再现场景,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等,积极促进高中语文教学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1]赖桢洁.谈谈电教手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a版,20xx,(8):133-133.
[2]张艳娥.电教手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xx,(2):162-163.
[3]谷守磊.好风凭借力助我教华章——浅谈电教手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xx(19):74-75.
作者:王冠 单位:辽宁省本溪市第三高级中学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