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初中语文教学论文15篇
现如今,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中语文教学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1【摘要】作文教学对于初中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其语言文字水平至关重要,当前我国初中语文作文的教学水平差强人意,已经成为影响教学质量的一大障碍,所以我们以教学困境为切入点,进而寻根溯源对其对策进行探讨,以期对当前教学方法的改进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作文教学;初中语文;教学方法
1.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困境剖析
1.1创新性缺失导致教学方法比较单一
当前模板教学的主流态势愈演愈烈以至于出现作文模板教学单一化的问题,这种以一定程度上的学生兴趣与思维局限为代价而获取快速提升成绩的做法是得不偿失的,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给予足够的重视并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对这一困境提出针对性的对策。
1.2脱轨于实际生活导致作文“缺源少本”
“艺术源于生活”,脱离了实际生活,写作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写作中脱离生活对于作文教学及作文水平的提高是致命的,从内容上来看脱离生活导致文章内容缺乏真实性与刻画感,从情感表达上来看脱离实际导致文章缺乏感染力,综合而言,脱离实际是文章内容枯燥与创意缺失的根本原因,只有基于实际生活,文章创作才能在创新思维与真实刻画下高于生活,得到升华,真正成为一篇好文章。
1.3作文抄袭现象已经不容忽视
当前的教学实践中,初中语言写作抄袭的问题已经不容忽视,追根溯源才能对症下药,我们认为作文抄袭是主观上学生写作缺乏主动性与独立性与客观上学生课业繁忙综合导致的`问题。同时,由于初中生写作教学与小学生写作教学之间的不同与断层过渡,从小学写作中主要学习借鉴优秀文章到初中生写作的独立主动,学生难以完全意识到作文抄袭与借鉴的界限与性质区分,在这种学生主观上概念模糊与客观上课业繁多的环境下,就会导致学生选择抄袭来节省时间。
1.4写作兴趣不高导致学生写作水平受限
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实践过程中,总会遇到学生对于作文写作的抵触情绪,学生不愿写论文,抱怨写论文,即便是在教师的要求下进行写作,也往往是敷衍应付的态度,在教师“手把手”的教学下,缺少自我创新,对教师的要求按部就班循规蹈矩,从道德制高点或者华丽辞藻堆砌这些较为大众的方法出发,压制了学生的天性,进而导致了写作兴趣的缺失,最终成为写作水平提高的瓶颈。
2.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水平提升的策略
2.1促进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方法创新化与多样化
从教师教学的角度出发,初中学生语文作文水平的提高需要一个整体的,完整的教学目标,基于这一目标,制定具体可行且可操作的计划,最后将计划逐步落实。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创新化是教学中老生常谈的问题,具体到作文教学上,我们认为可以从自由日记,课文续写等日常教学中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新力,同时老师可以进行小组讨论、情境带入等新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作文本身及教师的教学过程有一个积极主动的接受态度,才能配合教师教学最终完成教学目标。
2.2思维拓展,营造良好的写作环境
良好的教师教学还需要学生这一教学主体的配合才能发挥最大功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重视写作环境及其影响力,注意学生写作时的心理环境,利用好这因素,因势利导培养和引导学生的写作,发散学生的思维,开拓其潜力。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与学生的互动沟通,倾听学生的写作思路,作一个引导者,重视“导”而非“教”,切忌为学生设置太多框架,充分发挥学生的才能。同时,作为一个“导”者,可以在具体方法上为学生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方法,鼓励学生体验生活表达感情,在一个健康良好的写作环境中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与水平。
2.3聚焦生活,保障写作素材的积累
现实生活是艺术之源头,语文作文写作亦是如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对于现实生活的观察与体味,在生活中积累素材为作文写作打下基础。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中,发现真善美,写作真善美,进而创新写作视角;从生活中的“一草一木”中,学会语言表达的细节与刻画,进而提高作文的丰富性与真实性。正如老舍《茶馆》中的人生百态,鲁迅笔下祥林嫂的一个神态一句局促的语言,生活是作文写作的基础。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将写作与生活紧密相连,教育学生感受生活,从生活大课堂中提高写作水平,提升自我。
3.结束语
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模块,教学难度大,但是当前作文教学已经成为语文教学中的短板,本文抛砖引玉,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困境及对策进行了不甚深入的探讨,希望各位同仁能关注这一问题,为初中作文教学献计献策,切实提升学生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凌岚.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困境分析及对策研究[J].学周刊,20xx(3).
[2]章娟娟.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困境分析与对策研究[J].时代教育,20xx(10)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2一、初中语文教学中提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1.提升阅读教学趣味性,转变被动学习模式
初中生较为活泼好动,乐于接受趣味性的东西。因此,教师要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寻找阅读教学的突破点。在教学设计中,教师不应过分限制学生,应满足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索欲望,进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对阅读形成了一定的思维定式,教师通过富有趣味的教学活动,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学生乐于学习,并主动开始探索阅读材料中的意义。教师可选择一些学生乐于观察的时政信息等类型的阅读材料,增加学生的兴趣。
2.创设阅读教学情境,深层次挖掘材料内容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多选择具体的阅读题目进行深入研究分析,从而使学生掌握解决不同阅读问题的技巧,但是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不浓厚。若在上述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可引发学生兴趣,并集中其注意力,进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学生接触的阅读材料中古诗词较多,这部分材料的意境较难理解,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营造诗词中的'场景,学生身处情境中时,教师再加以引导,学生能较为轻松地理解诗词的意境。教师也要把这种联想的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根据阅读材料中的关键词进行联想,从而找到问题的答案。
3.增加课堂合作活动,集思广益解决问题
初中生大多乐于与同学讨论问题,一个学生的思考范围较为有限,多个学生一起思考就能显著扩大思考范围,学生一起交流信息,就能集思广益,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教师可设置师生互动合作活动,也可设置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活动, ……此处隐藏26297个字……文学作品教学中,教师必须将人文精神充分渗透到作品讲解中,从而逐步引导中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如在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的结尾部分,描绘了老人同鲨鱼的精彩搏斗场景,对此,笔者就引导学生对老人同鲨鱼的搏斗过程展开重点分析,并总结出老人的形象:坚强不屈、勇往直前、敢于面对暴力与死亡的“硬汉”形象,进而引导学生感悟到这一形象其实也是人的灵魂的尊严所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海明威所传达的“你尽可把它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它”的思想。同时,在讲解完后,趁学生正“激情澎湃”的时候,笔者又引出下一问题:“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我们时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在面对这些困难的时候,我们不应该惧怕,而应像‘老人’一样,勇往直前,因为这时候我们所遇到困难只是漫漫人生路上的‘沧海一粟’。若在这时,就害怕前行,未来的道路我们又该怎样走下去呢?”并让学生以此为题材,写一篇小短文,从而在让学生深入把握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培养自身写作能力,最终实现人文教育的目的。又如通过《最后一课》教学,让学生感悟到小弗朗士对自己之前未好好学习祖国语言而流露出的惋惜之情与韩麦尔老师在“最后一课”中所传达的深沉爱国之情,如此通过不同文本的讲解,学生可以得到不同的情感体验。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教学中,教师应灵活应用各种教学方法,采取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对外国文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上外国文学学习。通过“开场白”解说,学生可第一时间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初步了解文本内容、作者信息,为文本学习奠定基础;而后在文本内容讲解中渗透人文精神,引导学生深入把握文本主题,把握文本情感走向,获得不同情感体验,以健全人格,获得全面发展。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15鄂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54页专门对如何制作读书卡片做了详细的介绍。本单元学前导读明确要求“学习本单元课文,要求有目的地筛选信息,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领会其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学做读书卡片。”因此,我认为制作读书卡片是信息的筛选和材料的处理的最为恰当的方法。以下我将以《甘露的秘密》这一课堂实例,简单介绍读书卡片(以摘要卡为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和意义。
一、卡片要点的摘录及其意义
读书摘要卡的内容包括篇名、作者、类别和要点。《甘露的秘密》是一篇科学小品文,显然类别是“知识”,作者是“仇春霖”。要点根据篇名的不同而不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首先设计了一个问题:“甘露的秘密是什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在课文中找出相关信息。”同学们寻找的结果有:1.“甘露在我国古代人们的心目中,……,一向作为吉祥的瑞征。”2.“传说甘露还是一种延年益寿的‘圣药’,……,所以称为‘天酒’‘神浆’。”3.“所谓的甘露,……,它不过是一种蚜虫的排泄物。”4.“蚜虫的排泄物俗称蚜蜜。”对此,我提出第二个问题“是不是同学们摘抄的这些信息都是紧扣题目的?”有学生发言说“第一和第二个答案不是,因为这两个答案都是在介绍古人对甘露的错误认识,真正的甘露的秘密是什么还没有揭晓。”接着,我让同学们参考课文第155页关于‘甘露的秘密’的读书摘要卡中的要点。”很显然,刚才同学的回答是正确的。最后,我引导同学们总结出第一个要点:制作读书卡要注意必须从原文中筛选与篇名相关的正确信息。接下来,我又提了一个问题“同学们把答案3、4和第155页的例子进行对比,是谁的错了?”很显然,书上的例子中的要点没有同学们的答案3,而多了一句“蚜虫是一种附生在草木枝叶上的小虫,……,全世界已发现的有两千多种。”片刻的安静之后,一位同学发言说“我认为是书上的例子错了。因为篇名是甘露的秘密,那么要点就应该紧扣篇名,我们找的答案3就是对甘露的秘密做的最直接具体的介绍,而书上的例子说的是蚜虫而不是甘露的秘密,应删去。”然而,又有同学说:“我认为这句不能删去,因为后面说‘蚜虫的排泄物俗称蚜蜜,也就是所谓的甘露。’甘露是和蚜虫息息相关的,要知道甘露的秘密,就必须先介绍蚜虫是什么。我认为它是有用的信息,不能删去。”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碰撞后,同学们的关于“甘露的秘密”的读书卡制作好了,其中要点是“蚜虫是一种附生在草木枝叶上的小虫,又名蝣蚁、地蚤、木虱、油虫,种类很多,全世界已发现的有两千多种。所谓的甘露,根本就不是什么天降的'“神灵之精”,说起来实在可笑,它不过是一种蚜虫的排泄物。蚜虫的排泄物俗称蚜蜜,也就是所谓的甘露。”最后,大家总结出制作读书卡的第二个要点:制作读书卡要学习必须从原文中筛选与篇名相关的有用的信息,并且尽量全面。紧接着,我又提出一个问题:“读书卡片不能太大,要便于携带。我们刚才制作的读书卡怎么删减?”经过各个小组激烈的讨论,卡片内容变为“蚜虫是一种附生在草木枝叶上的小虫,又名蝣蚁、地蚤、木虱、油虫,种类很多,全世界已发现的有两千多种。甘露即是一种蚜虫的排泄物。蚜虫的排泄物俗称蚜蜜,也就是所谓的甘露。”最后,同学们总结制作读书卡的第三个要点:较长的语句应选择性的摘录或进行概括。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没有硬生生地给学生讲授应如何阅读科学小品文,如何学习筛选科普文中的有用信息,如何学会概括主要内容等。而是通过制作读书卡片的方式,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自己动脑。切实地培养并提高了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二、卡片篇名的设置、排序及其意义
在制作了篇名为“甘露的秘密”的读书卡片之后,学生们都知道如何从课文中摘录要点了。然而,他们却不知道该如何设置篇名和该设哪些篇名。为此,我又设计了以下问题:“除了明白甘露产生的秘密外,你从课文中还获得了哪些与蚜虫有关的信息?请以小组为单位设置篇名,并将这些信息也分类制作成读书卡片。”设计这一题目,其主要目的是想让学生带着问题真正地实实在在地走进课本,在阅读的基础上学习概括知识要点的能力。随后,我将学生设置的篇名按照发言的顺序一一写在黑板上。设置的篇名是有“蚜虫的种类”、“蚜虫的名称”、“蚜虫的危害”、“蚂蚁和蚜虫的关系”……很显然,学生发言的顺序不是作者写作的顺序。为了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我让同学们根据课文的先后顺序给黑板上同学们设置的篇名进行排序。最后,讨论出篇名的顺序依次是:蚜虫的名称、蚜虫的种类、蚜虫的生活习性、蚜虫的危害、蚜蜜的产生、蚜蜜的化学成分、蚜蜜的危害、蚂蚁和蚜虫的关系。篇名设计好后便是复习上一个环节,小组进行制作读书卡片比赛。在这一环节中,读书卡片的篇名的排序是重点。因为语文是一门基础的工具性学科,不管学习哪篇课文、哪种文体,语文老师都要注重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然而,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培养,是要基于对无数课文中作者的写作思路的了解和深刻体会的。因此,在我看来,在科学小品文的教学中,制作读书卡片,尤其是读书卡片篇名的设置和排序是一种理清作者写作思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语文教学是一种极具个性化的艺术,读书卡片就是一种切实落实培养学生读写能力的读书笔记形式。
作者:杨星 单位:重庆市武隆中学
参考文献:
[1]龙晓燕。浅谈作文教学指导———讲故事式[J].小学教学参考,20xx,(06)。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示范课例初中语文写作教学[CD].电化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