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育随笔【荐】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随笔吧?随笔是一种散文体裁,可以抒情、叙事或评论。那么,什么样的随笔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语文教育随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语文教育随笔1诗人肖光说:在全面开展素质教育的今天,诗的教育,是催生中华民族新一代美学智能行之有效的契机。在现行语文教材中,最受学生欢迎的,除童话外非儿童诗莫属了。儿童诗语言稚嫩活泼,感情直率明朗,叙事生动形象,融童情、童心、童趣为一体,观儿童之所观,诗人肖光说:“在全面开展素质教育的今天,诗的教育,是催生中华民族新一代美学智能行之有效的契机。”在现行语文教材中,最受学生欢迎的,除童话外非儿童诗莫属了。儿童诗语言稚嫩活泼,感情直率明朗,叙事生动形象,融童情、童心、童趣为一体,观儿童之所观,思儿童之所思,感儿童之所感,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创造能力的上乘之作。
如何把握儿童诗的特点,达到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创新水平的目的呢?结合近日对语文五年级下册《儿童诗两首》(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教学,我认为,创造生动的情境,引导孩子用心灵去感受诗中情感,在诗情与童心的融汇交流中产生共鸣,进而有所感、有所悟、有所思,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个性篇章。
一、交流中生共鸣
本课的两首儿童诗一为《我想》,一为《童年的水墨画》,都是描述儿童丰富多彩的生活,展示孩童纯真、细致的内心,与学生息息相通。因此,运用不同的朗读方式,让学生有感情地诵读是体会儿童诗情感美的有效手段,能使学生与诗人产生心灵的共鸣。
《我想》一诗行文跳跃,想象大胆奇丽,表达了一个孩童内心的美好愿望,极富韵律美,学生读起来琅琅上口。本课是略读课文,在教学时,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做到初读了解诗的内容美,赛读感受诗的节奏美,默读想象诗的`意境美,品读体会诗的语言美。在反复地诵读中,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到诗中表达的绿化环境、美化春天、探索奥秘、让世界更美的纯真愿望。品读时,孩子们找出了“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把眼睛装在风筝上”这些生动的用词,感受到了“悠啊,悠……”“长啊,长……”“望啊,望……”“飞啊,飞……”
这种强烈的韵律美,并在教师课件制作的“柳絮飘扬、孩童托腮展望”的情境中进入了想象的天地。“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教师这一问,使学生与诗中孩童一起展开想象:“我仿佛看见了草地上盛开着五彩缤纷的花儿,孩子们高兴地唱着春天的歌谣”;“我看见了一棵棵茂盛的树长起来了,绿荫如盖”;“蓝天飘着白云朵朵,令人神往”……孩子们的心灵体会加深了,童心与诗情迸出了火花。学生与诗人在交流,形成了共鸣,自然而然体会到了诗的情境美。
《童年的水墨画》是组诗,包括了三首小诗,分别以“街头”、“溪边”、“江上”为题,表现了儿童极富情趣的生活,似一幅幅水墨画般美丽。情趣是儿童诗的灵魂,是儿童天真活泼的性格写照,是勾勒儿童内心世界的图画,是诗人在充分了解儿童生活的基础上精心寻来的神来之笔,也是儿童诗审美教育的闪光点。因此,我们不能轻易放过,而要引导孩子走到诗的境界中去,细细品味,轻轻咀嚼,充分领略其中的妙趣,感受其中的美。在动听的乐声中,教师让学生在熟读之后,选择其中的一首细细品味,与全班交流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比如,“书页轻轻翻动,嘴角漾着丝丝摸不掉的笑……”“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对虎牙……”使学生想象出了孩童在街头沉浸在读书乐趣中、在溪边垂钓欢笑阵阵、在江中戏水玩闹的一个个生动画面。
“作者胸有意,入境始与亲”,好的儿童诗,字字句句都蕴藏着作者的匠心,包含着作者浓烈的情感,我们要尽可能地帮助孩子们在情感的带动下,体会诗中的妙趣,走进诗的意境,真正产生心灵上的共鸣。
二、共鸣中再创造
新理念指导下的语文教学,更应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不仅突出课文“工具性”的特点,还应突出“人文性”的特点。尤其是儿童诗的教学,要给学生更多的个体感悟、交流沟通、放飞想象的空间。
儿童诗的篇幅不长,语言精炼,留有许多空间可供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从而补充再现美的诗境,使诗的内容更加充实。《我想》最后一节写到:“我想飞到更远的地方去,不过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教学时就能够借此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孩子还想飞到哪些地方去?你能接下去写一写吗?”再比如《童年的水墨画》这组诗,教师启发学生回顾童年:“诗里用优美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童年生活的精彩片断,你的童年生活一定更有趣味。你也来试着用美丽的语言描绘下自己童年生活中的生动场景吧。”
儿童诗的教学,将使学生更富情趣,对生活更加热爱,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品质有其独到之处。这将成为我们继续探索研究的又一个广阔的空间。我们期待着,有更多更美的儿童诗从学生的笔下流泻而出!
初中语文教育随笔2为了教好语文,我系统地认真研究了初中的语文教材和相关的练习,并买来一些语文工具书籍。同时加强与其他语文老师的交流,认真研读他们的教案、教学心得。经常抽空去听其他语文老师的课堂教学,并认真、详细地做好听课记录。对于学校的优秀语文教师,本人更是悉心向其请教,以尽快熟悉语文的教学。平时,我还超多查阅有关语文教学方面的书籍、报刊、杂志,将一些优秀的与本地区状况相近的论文摘录下来做为教学备用资料。对于语文科组的各项活动,本人都认真用心地参与,并做好记录、整理。在上每节课之前,本人尽可能从网上、报纸、书籍上搜集相关的资料,结合本校学生状况,认真备好课,设计好教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常邀请一些语文教师来听课,课后虚心地理解他们的点评,同时也将这些意见记录下来,运用到今后的教学中。同时,针对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反应在课后写好教学反思,总结每节课的成功与不足之处,以方便今后的教学。总之,都是为了透过积累他人的经验和自己的教学体会,以提高自己的语文教学水平。经人很快熟悉了语文教学的方法和技巧,这为我的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在本学期的语文教学中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第一,学生对语文科目的兴趣有所提高。
我在吸收他人经验及结合自己的理解和学生的实际状况的基础上,尽力改变以往的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理解知识的填充式教学方法,按照新课程标准,在课堂上透过设计一些与学生实际相贴近的问题,以启发的教学方式去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在教学活动中尽量做到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装始终处于一种用心的主动的状态,在简单的氛围中理解、理解知识。并适当地及时地鼓励、表扬学生的表现,肯定他们的回答,让他们从回答问题中树立信心。还透过设计一些难度较大的与现实有关的问题,让学生分组探讨。这不但刺激他们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在探讨的 ……此处隐藏15220个字……中哪些句子值得品味呢?从内容上看,能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从结构上看,处在文章开头、结尾或全段开头、结尾起引领后文或总结前文,起到承上启下或前后呼应的句子。从表达方式上看,文中抒情、议论的句子。从修辞上看,运用了比喻、象征、排比、反问等手法的语句或者语意比较含蓄的语句为关键语句。从炼字上看,关注运用准确、生动和富有情韵的字词,变异语言和模糊语言等。如在教学《秋天的怀念》时,我抓住“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中的“挡”字进行品味:(1)你能把“挡”字换成哪个字?(2)引导比较“挡”和换后的字比较,哪个字更好,好在哪里?(3)一个“挡”字,你能想象到母亲当时怎样的情形和心理?(4)一个“挡”字,你体会到了什么?通过比较学生感受到“挡”是母亲主动、急切而为之,仿佛看到了母亲紧张惶恐的情形,体会到母亲担心儿子看到衰败景象而担忧的心理,体会到母亲对儿子的精心呵护与关照。这样,学生就深刻体会到母爱以及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怀念之情。这样的教学不是粗而化之、蜻蜓点水、走马观花的粗放式的低效教学,而是教给方法,培养能力,情感受到熏陶的集约化精细化深度化的教学。
3.挖掘矛盾,体会情感
语文教材中有不符合逻辑、违反语言规范的用词现象。这些语言看似矛盾,却是作者的有意为之,蕴含着深刻的寓意,隐藏着作者和人物的心灵密码,显示着语言的精妙。将其原来的、未经作者加工的状态想象出来,与文本中的形象加以比对便很容易看出其中的矛盾了。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百草园只不过是个只有一些野草的、荒废的园子,但是作者却说它是“我的乐园”。这就是矛盾处,抓住这一点分析,我们便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唤醒自己童年时期的感觉和体验,重拾当年自己创造欢乐的回忆,便会很容易地进入到作者所营造的充满童趣的精神乐园中,体悟到文本中所描述的童心和童趣。
4.填补空白,丰富情感
文学创作之中的“留白”是指有意不写或者简写某些内容,留给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从而产生“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叶圣陶先生也曾指出:“文艺作品往往不是倒筐倒筐地说的,说出来的只是一部分罢了,还有一部分所谓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没有说出来,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够领会它。”“空白”只有在读者的能动阅读活动中才能获得生命。阅读教学中对作者本来难以言说的内容引导学生解释和填补,成为一个丰满的审美对象。例如,《阿长与〈山海经〉》中写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教学时,执教教师创设了让学生说说阿长去给“我”买《山海经》可能发生的情况。通过还原作者省略和淡化的这部分内容,可以很好地让学生走进作者要表现的内心世界,真正感悟到作者了当时巨大的震撼,从而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世界。散文是教师进行阅读教学的难点所在,是学生阅读的难点所在。我们的研究只是解决了散文阅读教学中的一部分问题。要真正提高散文阅读教学效率,根本途径是提高教师的文学修养和解读文本的能力。
初中语文教育随笔15教书育人用心去做
作为一名入职近一年的语文教师,虽然时间不长,但感触良多,化为最朴实的一句就是:教书育人、用心去做。入职初期的新鲜感是会很快过去的,随之而来的是重重压力,如何处理好工作、学习和生活一起它们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其决定了人生这个阶段的质量,我找到的解决问题的钥匙就是“用心”。
用心对待教书育人这份事业。教育是一份爱的事业。教育不同于一般的职业,这是一份需要投入爱的事业,因其教育对象是孩子、是成长中的人,所以需要为人师者对教育事业、对学生的一片爱心。这不是在唱高调,而是我的深切感受,这份爱心体现在教学的各个方面:在课堂传授知识的时候,教师充满感情与平铺直叙的不同讲述会带来截然不同的接受效果;在备课的时候,教师的爱心体现在对学生学情的用心分析上,以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在课后,教师的爱心不仅体现在对学生作业的认真批改,更体现在对学习习惯的关心,等等。也许正是基于这样的教育理念,那些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会无私地传授给徒弟自己宝贵的教学经验,如我的师傅廖艳琼老师,面对学校安排的这份“结对子”工作,她欣然接受,并无私教导,小到课文字句分析,大到教学理念,我都从中受益匪浅,而这种无形中传达给我的这种充满爱心的教育理念最为宝贵,因为,教育之路漫漫,要使工作的激情之树常青,就要内心饱含深爱,才能克服职业倦怠、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精彩。
用心对待教学工作很多细节。教学工作需要有精益求精的态度对待各个教学
环节:备课、教学、课后反思、作业批改等等,单是备课一环就有很多细节要琢磨,作为新教师,我在文本研读方面注重细节,如分析学生情况以更好地以生为本进行教学。另外,落实基础不放松,我们强调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但这决不能以削弱学生的基本语文训练为代价。应在兼顾语文教学人文性的同时,扎扎实实抓好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只有在教学中真正做到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把提升人文素养渗透于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之中,语文课堂不能减少听说读写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否则其他的一切活动都将成会空中楼阁。在具体教学中可以采取的具体措施如:听默写、课前预习、课前背诵、教学中帮助学生理解性记忆、个别提醒、反复强调等方法。针对不同班级的学生特点,教师也应该对基础薄弱的学生特别关注、持续关注、不断巩固落实。对他们的辅导,仅仅顾及个别还不够,还要扩大辅导面。仅仅掌握初中生的普遍心理特点、学习态度还不够,还要针对初一阶段学生的学习和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辅导。
用心对待师生关系这条纽带。学生的发展是教学的最终目的,自认为再优质的课堂仍需要学生的接受情况去检验。所以,对学生的了解应该由浅入深,了解他们的性格、习惯、优缺点、长短处,以配合教学工作,使得课堂教学、作业布置、知识落实、问题分析、习惯养成等方面都具有针对性和层次性。而了解学生并不能简单理解为问卷调查,而应该致力于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这个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感情基石。钱理群教授在《语文教育门外谈》中强调:我们应该在语文教学中贯穿人文精神,能够给予学生思想的指引、人生的启迪、情感的熏陶和美的感染,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真诚表达的.习惯。
用心对待自身成长关键阶段。作为一名新教师,回首不到一年的成长之路,收获之多令自己不胜感慨,那些关于教学理念、教学思路与方法的认识,除了自己的思考,还离不开学校的关怀,同事的帮助,家人的支持,比如学校安排多次外出学习机会、有师傅的指导、有领导和同事的关心,有学生家长期待的目光,有家人默默的支持,这些都是我前进的动力,在此,再次表示衷心感谢!我会继续努力,用心对待自身成长关键阶段!
踏实用心便可以平心静气,这也是教育工作者的内心修炼。因为教育教学不是一朝一夕见成效的事,在教育方法的摸索过程中、在教育理念的逐渐形成中,在教育智慧的慢慢积累中,平心静气的心态有助于教育教学的持续进步和教师的持续发展。教育教学并不局限于课本,能够善于发现和运用教育资源需要一颗审美的心,因为教育离不开真善美的熏陶,需要师生之间的心灵沟通,用心交流。平心静气,教育才会到达更高的境界。总之,还是那句朴实的话:教书育人、用心去做!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