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锦集15篇)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进行回顾和分析,从而做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总结吧。如何把总结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分享。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1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风烟俱净俱:全,都
2、从流飘荡从:顺,随
3、水皆缥碧,千丈见底。缥碧:青白色
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甚:比得过奔:飞奔的马
5、负势竞上负:凭依
6、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鸟叫声
7、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戾:到息:平息
8、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经纶:筹划反:通“返”,返回
9、横柯上蔽柯:树木的枝干
二、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那空间的烟雾都消散尽净,天和山呈现相同的颜色。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急速的水流比飞箭还快,迅猛的波浪有如飞奔的马。
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那一座座高山)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争着向高处和远处伸展。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那些像鸢飞到天上一样极力为名利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他那热衷功名利禄的心。
5、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忙于经营俗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6、疏条交映,有时见日。稀疏的树木枝条相互交叉掩映,有时偶尔也见到(一丝)阳光。
三、阅读课本,回答问题
1、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的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
4、请找出文章里具体描绘富春江的“异水”“奇山”的句子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5、从听觉上看,富春江有哪些迷人景色?找出具体语句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6、鸢飞戾天者息心和经纶世务者忘反的原因分别是什么?望峰窥谷。
很实用又简单的语文复习方法
对照考纲说明,梳理板块框架
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于高考这场硬仗而言,这里的“彼”即指“考试内容”。所以要对照考纲,对已复习过的各考点全面铺开,毫无遗漏地构建框架结构图,做到心中有数,不留盲点。同时,还要对照结构图回忆联想围绕这些知识点考过哪些题型,每个考点又是怎样的出题方式、解题步骤和答题方法。要把零散的习题整合成类型,“一个习题就是一个类型”,对其进行深入细致的探究,不要停留在一知半解上。
建立习题档案,反复思考研读
有的同学到了复习后期还在盲目做题,结果是题目虽然做得多,但仍然是在同一个知识点或是同一类题型上失分,究其原因就是没有注重典型例题的总结,不对照自己的错题反思,更不对错题归档整理。
殊不知,失分点就是增分点,所以,后期复习要注意运用不同颜色的笔对作业进行勾画圈点批注,加强解题后的反思并舍得花时间再次钻研历届高考试题,领会其命题风格,对典型习题做好归档工作。
语文文言文学习方法是哪些
1、多听。
①养成耐心听、善于听别人讲话的习惯,听的.时候带上你的头脑,做一个聪明的听众。
②多听电视、广播的朗诵材料,学会以欣赏的心态听诵读。
③学会听课,带着头脑听课,积极应对老师的提问。
2、多讲。
①在班级里要求一律用尽量标准的普通话交流;
②能在公开场合大胆开口,能用简洁、高效而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
③课堂上积极发言,遇到不明白或有不同见解的时候应大胆发言,提出自己的看法。
④每天一位同学上台演讲,演讲的内容自拟,可以发表自己的观念,可以朗诵你认为优美的文章,时间要在5分钟以上,演讲内容不够者应在台上站足5分钟才可以回到座位。
3、多看。即多看书,广泛阅读。
①养成每天看书、看报的习惯。除了读文科书籍外,理科书籍也是很好的阅读材料。
②要求每位同学在高中阶段应读五本以上的中外名著,具体书目见附录。
③假节日、周末多看好的电视、电影节目,如《焦点访谈》、《中国新闻》、《子午书简》、《考古中国》等等,看完后应能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力求每看完节目都能有所感想。
4、多读。即多朗读、诵读,凡课内外的优美散文、诗歌都应该大声诵读。要求每天能提前30分钟起床,每周一、三、五起床后读语文,每周二、四、六起床后读英语;每周二、四、六早读时间读语文,一、三、五早读时间读英语。
5、多背。
①高中阶段的文言文及诗歌都应该会背,课内要求背诵的现代文也应该会背诵;
②除课内文章外,课外如有优美的散文、诗歌都应在熟读的基础上尽量做到会背诵;
6、多记。
①养成记笔记的习惯,应该准备专门的笔记本来做课堂笔记;
②准备一本笔记本专门记课外阅读的笔记,凡课外阅读中碰到自己认为是好的语段都应该记在笔记本上。要求每天要记200字以上的读书笔记,要定时检查。
③勤练字,每周要临摹两张钢笔字,每位同学都应该准备专门的钢笔字的临摹本。
学生如何提高作文写作能力
1、学会搜集素材
如果把我们的眼睛比作一台摄像机,那么,就要把身边的精彩一一记录下来,春天,与白云齐翔的风筝;秋天,和秋风共舞的落叶;隆冬,冒着寒风在街角卖烤山芋的生意人;盛夏,踩着烈日匆匆前行的送水工等,一年四季、一日三餐,都是我们写作的素材。
2、及时记录
很多时候,写作的灵感就在一瞬间,一旦错过去,就很难找到,因此,要养成及时记录的习惯,把日常的一些生活片段记录在日记中,久而久之,不仅提高了提取素材的能力,也为我们的写作累积了大量的素材。
3、四点连一面
是将“看到一个点,听到一个点,思考一个点,写下一个点”并坚持下去。因此,迟早会练习您的“寻找技巧”。一开始我不能写我的想法。正如人们所说,“一切从一开始就很困难。”高尔基曾经说过:“最开始的第一句话是最困难的。就像音乐中的背景。通常要花很长时间才能找到它。”
这句话恰当地说明了音乐的重要性和难度。文章的开头。因此, ……此处隐藏32920个字……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
(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15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作名词,飞驰的马,即快马)《三峡》
2、夏蚊成雷(雷:名词作动词,指像雷响)《闲情记趣》
3、神定,捉虾蟆,鞭数十(名词作动词,抽打)《闲情记趣》
4、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骑:动词作名词,指骑马的人。这儿指骑马的侦察兵)《使至塞上》
5、造饮辄尽,期在必醉(尽:形容词作动词,指尽兴)《五柳先生传》
6、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义:名词作动词,意为坚持合宜的品德、道理。)《公输》
7、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矣。(怪:形容词作动词,意为以……为怪)《陈涉世家》
8、身被坚执锐,……功宜为王。(功:名词作动词,意为论劳绩)《陈涉世家》
9、策之不以其道(策:名词作动词,用抽打)《马说》
10、散入珠帘湿罗幕(湿:形容词动用,渗湿或沾湿。)《白雪歌送果断官归京》
11、望西山,始指异之(异:形容词动用,认为……奇特)《始得西山宴行记》
12、攀援而登,盘蹲而遨(箕:名词作状语,像簸箕相同)《始得西山宴行记》
13、萦青缭白,外与天边(青:形容词作名词,青山)《始得西山宴行记》
14、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翼:名词作状语,像翅膀相同《醉翁亭记》
15、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名:名词动用,命名,给……取名)《醉翁亭记》
16、饮少辄醉……故自号曰醉翁也(号:名词动用,取别号)《醉翁亭记》
17、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酿:名词动用,用酿泉流)《醉翁亭记》
18、杂但是前陈者,太守宴也(宴:名词动用,请客来宾)《醉翁亭记》
19、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名词动用,约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0、故天将降大任所以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苦、劳、饿、空乏、拂乱:使动用法,使……苦、劳、饿、空乏、拂乱)《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1、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饷:名词动用,送食物)《观刈麦》
22、宜枉驾顾之(驾:动词作名词,指车、马)《隆中对》
23、所以与亮情好日密(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隆中对》
24、趁热打铁,再而衰,三而竭。(鼓:名词作动词,伐鼓)《曹刿论争》
25、太尉以才略冠全国。(冠:名词作动词,为榜首)《上枢密韩太尉书》
26、太尉苟认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辱:意动用法,“以……为辱)《上枢密韩太尉书》
27、且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何为?(志:名词作动词,立志)《上枢密韩太尉书》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词语总汇
安(1)安求其能千里也(怎样)
(2)衣食所安(养)
卑(1)非天质之卑(低下)
(2)先帝不以臣鄙俗(身份卑微)
备(1)前人之述备矣。(周全、翔实)
(2)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具有)
比(1)其两膝比较者(挨近,挨着)
(2)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
(比及)
鄙(1)肉食者鄙(鄙陋、目光短浅)
(2)先帝不以臣鄙俗(身世鄙野)兵(1)今南边已定,兵甲已足(兵器)
(2)上使外将兵(戎行)
薄(1)不宜自暴自弃(小看)
(2)薄暮冥冥(迫近)
策(1)策之不以其道(唆使)
(2)执策而临之(鞭子,马鞭)
(3)策勋十二传(记载)
诚(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真实,确实)
(2)帝感其诚(诚意)
(3)今诚以吾众诈自称令郎扶苏、
项燕(果然)
称(1)称其气之小大(相等,合适)
(2)不以千里称也(著称)
(3)流辈皆称其贤(称誉)
辞(1)蒙辞以军中多务(推托)
(2)未尝稍降辞色(言语)
驰(1)愿驰千里足(骑)
(2)公将驰之(驱车(追逐)到)
(4)计将安出(发生)着)
道(1)会天大雨,道不通(路途)
(2)策之不以其道(办法)
(3)伐无道,诛暴秦(正路,封建
社会认为好的`政治局面)
(4)得道者多助(仁政)
(5)不足为外人道也(说,告知)
得(1)既出得其船(寻到,找到)
(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体会,体会)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德",这儿是"感激"的意思)
(4)林尽水源,便得一山(看到)
(5)故不为苟得也(苟且获得,这
里是"苟全性命"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