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听课记录【范例11篇】
初中语文听课记录1一、导入
师:送给大家一句话:敢于展示自己是一种勇气!记下了吗?
生:记下啦!
师:在今天的课堂上,你有没有勇气展示自己?有没有勇气把自己的观点和大家交流?
众:有——!
师:说到勇气,词典里是这样解释的——敢作敢为,有无所畏惧的气概。在你的心目中,你最欣赏、最佩服的勇气是什么?请用“勇气就是……”说一句话。
生1:勇气就是面对恶势力毫不屈服。
生2:勇气就是明知可能做不到还敢于挑战自己。
师:好,我们就走进美国作家狄斯妮的一篇小说,了解二战时期一位普通的士兵和一位普通的妇女的勇气。(板书课题、作者)先了解一下背景:
(屏幕出示,交代小说背景:1939年,德、意、日和英、美、法两个帝国主义集团为争夺世界霸权而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很快蔓延全球,短短6个星期之后,号称欧洲第一陆军强国的法国就宣布投降。但具有革命传统的法国人民没有屈服,而是拿起武器,同世界向往和平的反法西斯的人民一起英勇斗争。1944年6月6日早晨,盟军三个伞兵师在德军防线后方空降,本文的故事发生了……)
二、读出故事:
师:了解了背景,请同学们把这篇小说默读一遍。有两点要求:1、把不清楚的字词标出来。第二,用简单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开始吧!
(屏幕出示:1、默读课文,不清楚的字词标出来。2、用简单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
(生默读课文。)
师:都读完了吧?我发现咱班的同学有非常好的学习习惯,很多同学把每一段前边都标上了序号。有没有不清楚的字词?(很多学生举起手来)
师:解决字词的途径很多:首先,要学会利用课下的注释;其次,可以利用工具书;第三,可以和同学交流;如果还解决不了,问老师。(学生看注释、交流。只剩少数学生举手了。)
生1:第九段“把门什么上”?
师:这个字哪位同学认识?
生2:读“shuān”
师:明白了吗?
生1:明白了。
师:人家帮你解决了困难,你应该怎么样?
生1:谢谢!
师:好!
师:还有吗?
生3:第一段勋章什么带?
师:谁知道?
生4:shòu
生3:谢谢!
师:哪一位同学能够用精炼的语言概括一下这篇小说写了一件什么事?
生5:本文讲述了一个法国女人救美国伞兵的故事。
生6:文章叙述了二战期间法国女人不怕危险,两次救助美国伞兵的故事。
(板书:美国伞兵 法国女人)
三、读出人物:
师: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很多,大家再细读一下这篇小说。找出描写人物的句子,说说你最欣赏的是谁的勇气。
(屏幕出示:细读课文,着重研读人物描写的句子,用下面句式回答:我认为______最有勇气,我最敬佩他(她),因为他(她)______。)
(生认真读课文,思考相关问题。)
师:有答案的同学举手。
生1:我认为法国女人最有勇气,我最佩服她,因为她勇敢的两次救了那个美国伞兵。
师:能不能结合具体的句段说说?
生1:第6段,“‘哦,当然啦。”法国女人说着便把他带进屋里。这是对法国女人的语言描写,从这里我看出了她的勇气。
师:说的好,对法国女人的语言描写还有吗?
生2:有,在第16段“哦,当然啦。快!”
师:这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话?
生2:这是第二次救美国伞兵时说的。在第一次救他的时候,法国女人的丈夫被德国士兵无情的杀害了。
师:能不能把这两句读一下?
(生读)
师:这两句有区别吗?
生2:有,第二句多了一个“快”字。
师:那读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生2:应该读出她的坚定、勇敢。
师:这是在她付出沉痛的代价之后,当机立断,包含更大的勇气。法国女人说的话似乎少了些,在这儿让她多说几句行吗?
生2:不行,这时候情况紧急,德国兵很快就要追来了。
生3:“她毫不迟疑的把他送进壁炉边的碗橱里。”“毫不迟疑”写出了法国女人的干脆、果断。
生4:我更赞赏美国伞兵,我佩服他的勇气,他是一个机智勇敢的人。
师:说的好,你能具体的解释一下他的机智、勇敢表现在哪些地方吗?(板书:机智、勇敢)
生4:他遇到危险,毫不犹豫的求救。
生5:还有被捕以后,及时从窗口逃生。
生6:从窗口逃生后,再次返回到法国女人的家里。显示了美国伞兵超人的智慧,
师:是啊这个情节出乎我们的意料。这学院多大的勇气呀!他知道最危险的地方最安全。于是,他赌了一把。他求救时怎么说的?
生7:读第5段和15段。
师:第一次去法国女人家,知不知道法国女人会救他?
生7:不知道。
师:应该怎么读?
生7:慢读。
师:第二次说这句话时的心情和处境怎样?
生7:很内疚,很危险。
师:应该读得……?
生7:快些。
师:你们两个能不能把这两次对话给大家再读一下?
(生读)
师:这两句“愿意把我藏起来吗”含义一样吗?
生1:不一样。第一次意思是说你愿不愿意帮助我?第二次是说,我已经给你的家庭带来了不幸,你还敢不敢帮我?
师:尽管是给人家带来了那么大的不幸,但还是返回来求助人家,这需要有……?
众:勇气!
生2:我认为法国女人的丈夫最有勇气。
师:呵呵……为什么?
生2:读第7段。
师:对,她和法国女人的意见是一致的。
生3:我也认为法国女人最勇气,我最欣赏她。因为在她身上我看到了善良。
师:从哪里看出的?
生3:第4段,“她长得并不漂亮,虽不是笑容满面,但是她的眼光却善良而镇定。”这是对法国女人的外貌和神态描写,从这里可以看出法国女人是善良的。
师:好,“她长的并不漂亮”告诉我们什么呀?
生4:这是外貌描写,说明法国女人并不特殊。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妇女。
师:那为什么写她“不是笑容满面”呢?
生4:暗示那是战争年代,法国女人经历了很多的苦难。
师:我认为这段有两个词非常重要,你能找出哪两个词吗?
生:善良、镇定。如果不镇定的话,美国士兵来到她的家中,她就会非常的慌乱,也就不能及时的救助 ……此处隐藏10393个字……本,离开了学校你就不能犯错误,但是学生在学校是允许犯错误的。我个人的理解,犯错误就是让学生打开心窗,把他心里想到的、碰到的经验和体会充分地表露出来,一时我们的教学真正进入孩子的心理。我们的课程,如果不能够将孩子的经验、孩子的认识真正整合起来,那么孩子的经验就无法完成再构,形成新的体验,更谈不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转变。
第三,就是民主。课程就是教师帮助学生经历、体验转变的过程,教师和学生是同事、伙伴、协作者的关系,像这节课上,我写错了一个字,学生立即给我主动的指了出来,这点小事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平时的课堂上学生和教师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那是一种感情非常融洽的同事和朋友之间的关系,它已经成为习惯,再这样既宽松、自由又很民主、感情很融洽的氛围之下,学生才敢于指出老师的过错,这也正说明了学生处于一种很有安全感的心理状态之中。我们的课堂就要达到这样的状态:学生敢想、敢说,愿意想、愿意说。只有这样的状态下才能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转变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学习方法的转变。
学习方法转变的关键是提升学生学习的本质,解决的是怎么学的问题。比如说朗读,可以有学生自由读,教师领读,全班齐读;还有对课文的分析,怎么理解等等。像教读《心声》这篇文章,主要通过“阅读——解读——拓展”几个环节,第一是理解性的读,把课文读懂了;第二是探究,把课文中有可争论的东西挖掘出来进行探究,因此需要设计有思考深度的问题,但又不能过多,防止出现“蜻蜓点水”,分析布头,加讲解不透的问题。因为此前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是理解性的,学生的整体感知大都一样,现在学生就要结合自己的经验进行个性化的理解,这正好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理解与思考进行解读。当然这节课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说文章中李京京现象透视出来的有关教育的深层问题。
但不管怎样,新课堂教学一定要秉承新课程理念中一切以发展为本的精神,一切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就是说教学的所有任务就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正所谓: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初中语文听课记录101、新闻两则
一、导入
二、教师检查预习字词情况,布置思考题:
1、快速默读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了什么内容。
2、再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指出记叙的六要素也是新闻的要素)
3、精读课文(分读、齐读),具体说说新闻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报道渡江情况的按什么顺序报道,为什么
学生读课文后,分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参与。
(三个思考题分别针对新闻结构的三部分:标题、导语、主体) 教师导学
(讨论了以上三个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要想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就要看标题。要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就要看导语。要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就要看主体。 三、合作探究
教师布置思考题:
阅读这则新闻后,你以为新闻具有怎样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 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参与。 讨论后明确:
新闻的作用,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
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 新闻的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新闻的'特点,观点鲜明、内容真实、报道及时、语言简明准确。 四、学习小结:内容总结;方法归纳。
【评价:将方法的教学融入到具体教学内容中,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将我们的思维引向了一个新的领域。值得大家借鉴。】
初中语文听课记录111、课上得很成功,给人耳目一新,无论比指导思想、课的设计都充分体现了新的理念,体现了数学学科的本质:
2、老师课堂激情高,教学环节紧凑,合理把握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3、教师教态自然,语调亲切,并不断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推进了知识的掌握和智力的发展,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获得知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学习的主动权。
5、课前准备充分,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教学,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语言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6、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7、教师语言表述能力好,课堂讲解层次清晰,注重启发拓展,教师的基本功扎实,讲解中注重知识的记忆整理,结合习题在授课中及时巩固,并做到精批精讲,板书相当清晰规范。但做为复习课,对学生能力要求可再提高一些,课堂上可适当给予学生互动的空间。
8、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面广,教学中无科学性错误,详略得当,布局合理,字迹工整规范。仪表端庄,教态自然,举止大方。对教学内容分析、处理恰当,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容量适度,环节连贯、紧凑。能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重点突出,难点把握准确,课堂结构设计符合学生的实际。
9、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科学合理地进行分工合作,会倾听别人的意见,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遇到困难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10、抓住了本年级的特点,所以教师在学法与写法上注重了指导,把课文当作了写作的范例,教学落实、清晰。教学过程平实,虽然不精彩,但很扎实。
11、本节课学习内容是与学生生活学习紧密结合息息相关的课题,教师授课中有针对性地探讨了学生面临的.问题及相应对策,教学中能密切结合校园内及学生身边熟悉的事件开展教学,深入浅出,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开展讨论。教师语言表述清晰精要幽默。建议教师要对学生的分析提炼总结问题的能力加强培养,提高要求。
12、刘老师教学内容确定符合实际的内容范围和难度要求。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教学有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能在探索和学习过程中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有体验数学的机会。尊重学生的需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运用灵活的方法,适应学生的实际和内容的要求,为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
13、以“演”入情境。朗读在正确的基础上逐步达到“流利、有感情”、要轻重起伏,力戒唱读和一字一顿地朗读。
14、形式多样的朗读方式,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进一步体味,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发现的品质。
15、学习方法和教学手段多样化,降低了学习难度,提高了学习效率。
16、老师的课堂中,教者都能够充分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老师不是传授的现在的方法,而是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17、老师的课语言精练教学环节过渡自然,过程由浅入深,方法灵活多样。
18、合作探究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有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课堂中,老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