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照》教学设计

时间:2025-08-05 18:06:23
《夕照》教学设计

《夕照》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夕照》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夕照》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裹上、泻下、红润、杰出、一截、燃烧。

2、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生字字形易错:裹、截、溢、燃、宛。

2、理解文中重点句含义,感受夕照的迷人景象,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范读课文,解题释意

当我们还沉醉在日出的伟大奇观的时候,如诗如画的夕照又显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就来看看作者是如何把它描绘出来!

2、板书课题

提问:《海上日出》是什么类型课文?这篇课文呢?看到题目你能想到什么?

(《海上日出》是写景课文,这篇也是。从题目可以知道是描写夕阳的景象。)

3、范读课文(配乐)

二、按预习要求预习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请学生先讲学会了哪些生字,哪些字易错,应注意,哪些字音应注意。

字形:裹、橘、截、宛、溢、黎。

字音:溜liū溢yi

2、轻声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杰作:超过一般水平的好作品。

矫健:强壮而有力。

绝纱:美好的。

宛然:仿佛,逼真地。

3、想一想作者写了夕阳的哪些景色,引导学生再次读书。

第一部分(1—2)写观察夕照的时间和地点。

第二部分(3—7)具体描写夕照的美丽景色。

第三部分(8)写夕照消失。

四、学习课文1、2自然段

默读课文。

从课文中找出描写夕阳的句子,提问:为什么说是“迷人的'夕照”“如诗的夕照”呢?

1、指名读前2个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这两自然段写了什么?与下文有什么样关系?(写了观察夕照的时间和地点,引出下文“如诗”的景色)

2、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看看夕照“迷人”在哪里“如诗”在哪里。

五、听写词语

欣赏、杰作、红润、晶莹、绝妙、宛然、波光粼粼、矫健。

《夕照》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在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2、理解句子含义。

3、学习按照事物发展顺序观察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句子“柔柔的光泻下来,给砖瓦房镀上一层华丽的金黄;房顶顿时化作一汪晶莹的湖水,每一片瓦变得波光粼粼一般了。”

〖教学过程〗

一、指名朗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

1、选取你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哪些地方,并把你喜欢的句子画出来,并画出不懂的句子。

2、再次渗透读书方法的学习:

想想,平时读书时遇到不理解的句子你是怎样做的?

⑴先理解重点词语再理解难句。

⑵查阅资料理解难句。

⑶结合时代背景理解难句。

⑷通过多读书展开想像理解难句。

⑸我们上课书学的.用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方法来理解句子

指名读课后·练习2(课文中把夕阳都比作了什么,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再抄下来)

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拿出自学中不懂的地方共同解决。

3、重点理解:

⑴柔柔的光泻下来,给砖瓦房镀上一层华丽的金黄;房顶顿时化作一汪晶莹的湖水,每一片瓦都跳跃着红润的光,变得波光粼粼了。

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房顶是砖瓦时,阳光射在上面是什么景象,这样不难理解这句话。(每一片瓦都是呈凹陷的拱形整齐地铺在房顶上,阳光起起伏伏,就像光在跳跃。这句话描述的画面是静态的,但瓦上的光波起伏就有动感了。画面生动活泼)

⑵这会儿,太阳的脸上开始泛出微红;轻轻的,如纱一般。

读出自己的体会(“轻轻的”和“如纱一般”都是写太阳泛出的红色很淡和“微红”中的“微”相对)读出轻、柔语气。

⑶光带着收获的喜悦从“石榴”里溢了出来,映着钻天杨矫健的身影,在天际形成一幅绝妙的工笔画。

你能不能想像一下这幅工笔画什么样的,然后画出来。

(收获的喜悦是对“熟透”的石榴来说的,又圆又红的太阳挂在杨树杈上,柔和的光照在钻天杨笔直的树干和枝杈上,显得清晰。色彩明暗搭配就像一幅“绝妙的工笔画”。在天尽头形成画面,引起人无限的遐想,)引导学生想像,并试着画出来。

⑷指名读第7,8自然段,画出给你印象很深的句子:

①我呆呆地望着这如火的夕阳,油然而生出一种感慨,一种激动。

②我知道此时它已经到地球的那一面,又为那里的人们带来一个美丽的黎明。

提问:为什么给你印象深?

引导学生:太阳即将落山,从“渐渐”“漫了过来”“几乎”可以看出黑暗即将来临,而从“宛然一团燃烧的烈火”又看出太阳不屈不挠的抗争,从而作者激动和感慨。第②句写出作者明白太阳此刻落山又为地球另一面的人们送去温暖和黎明。因此尽管留恋,但还是赞美它给人们带来光明、温暖。指导朗读:读出作者激动的心情。

四、指导背诵

1、读背交叉。

2、抓重点词语,把要背的内容串连起来。

3、先部分后整体。

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方式在熟读课文基础上进行背诵。

五、讨论思考·练习3

读了《海上日出》和《夕阳》,你有哪些不同感受(要学生领悟两篇课文,比较课文)

《夕照》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理解文中重点句的含义。感受夕照的迷人景象,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

2、学习按照事物发展顺序观察的方法。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日落的全过程,体会其如诗如画的美。

教学难点:

凭借语言文字想象夕照的景物是什么样的。

教学时间:两课时

课前准备:预习课文 投影仪 观察日落景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上节课我们领略了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色,这颗作者又把我们带入了夕阳西下的神奇世界之中。出示课题。

二、以读为主,读中探究

1、自主读书

要求:(1)要把课文读通读顺,难懂的.句子多读几遍。生 ……此处隐藏1115个字……法,把自己观察到的夕照的迷人景色写下来。

《夕照》教学设计6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人教版)《语文》第九册。

【教学设计理念】

“教师应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和谐、生动、活泼、健康自主的发展”是《语文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打开语文课堂的天窗,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充分利用语文学习的资源,结合语文教学的实践性特点。通过课前观察。课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指导朗读。课后实践延伸。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材分析】

《夕照》是小学语文教材第九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是本册第一组课文的第二课。同第一课《海上日出》一样。都是描写大自然美丽壮观的景象。文章通过对夕阳西下整个过程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夕照热爱、赞美的思想感情。选编这篇课文,一是使学生通过阅读、想象,感受自然景观的秀丽,体会作者tf.发的情感;二是学习按照事物发展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教学重点应放在感受日落的景象上。难点是理解最后两段中关键句子的含义。

主要通过对比讨论的方式突破难点。

【学情分析】

这是本组第二篇写景的课文。学生己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即“借助读课文,想象画面”和“了解叙述的顺序”。学习本篇课文是在此基础上的巩固延仲。夕照的景观是实实在在存在的,是现成的语文学习的资源,学生通过观察即可获得,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中的语言文字。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是渗透于课文的字里行间的,要使学生入情入境,情景交融,有一定的难度,应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多读、美读。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9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力目标:学习按照事物发展顺序观察的方法;通过各种方式的读,感受夕照的秀丽壮美;通过自主发现问题、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感悟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夕照的迷人景象。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自主学习的态度。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文录音、夕照的系列图片、抒情音乐。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课文、观察夕照。

【教学过程】

一、自主预习观夕照课前布置学生自主预习。观察夕照的景色。

课上教师提问:“你是怎样预习《夕照》一课的。观察到了日落时怎样的景象?”

学生谈自己的预习方法、收获以及观察到的日落时的景象。

学生的预习方法、观察所得因人而异,不应千篇一律,教师应根据情况及时表扬鼓励。

【设计意图:交流生活中观察所得。将学生的生活与课堂紧密相连。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现了教学的开放性。同时。有助于学生掌握好的预习方法。】

二、初读质疑感夕照请学生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小组内交流读课文后的感受,并把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读给组内其他同学听。教师随时了解情况。

3.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作者描写了夕照的哪些景色?从而整体感悟夕照的迷人。

4.质疑问难。引导学生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方案一:学生可能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如词语的意思,“为什么说夕阳像石榴”等。这时可请其他同学帮忙解答。教师引导学生提出其他深层次的问题。

方案二: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涉及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

如“我为什么感慨和激动”、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含义等。可留待下面教学环节进行。

【设计意图:通过三个不同层次的读,使学生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悟夕照的'美丽。通过质疑,培养学生自主发现探究的能力。同时便于“以学定教”。】

三、细读解疑赏夕照

1.怎样把不明白的地方弄慷呢?请学生商议可行办法。学生提出建议:可以读课文,可以讨论。可以听录音··…2.播放配乐课文录音。

3.请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反复地有滋有味地读读。拿起笔画画。看看夕阳美在哪儿、神奇在哪儿。

4.在引导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解决不明白的问题。如。“为什么说夕阳调皮”、“我为什么会有一种感慨和激动”等。

5.欣赏夕照的系列图片(配乐),进一步欣赏夕照的辉煌。

【设计意图: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每个学生都有发表意见、展示自己的机会,学生互帮互学,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以读代讲”、‘。听中想象”、“读议结合”,将语言文字和生活观察相结合,巧妙地引导学生进一步感悟夕照的美,避免了教师串讲串问。】

四、实践体验

画夕阳对课文中把“夕阳化作什么”的理解可作这样的指导:

1.作者把夕照的景色写得如诗如画。看看作者把夕阳都比作了什么?学生找出有关语句说一说。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想象一下画出来,然后在全班内评一评:好在哪里。为什么?

3.积累句子:把自己认为课文中优美的句子或文中的比喻句摘抄到积累词句的本子上。

【设计意图:动口、动手。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作画表达自己真切感受。潜移默化地提高语文素养。】

五、朗读成诵赞夕照

(一)配乐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读出夕照的美景。可以是表演读。可以是小组、同位、班级读。

(二)赞美夕阳学生说几句话或作几句诗。也可以是搜集到的有关描写夕阳的词语、诗句。

【设计意图:反复加强读。采取多种形式朗读。让学生以声传情。以情感人。通过赞美夕阳。进一步明白“如诗、迷人的夕照”的意思。和作者的情感形成共鸣。这样把语言教育和情感教育巧妙地融为一体。】

六、对比读书谈感受

灵活运用课文思考题:“读了《海上日出》和《夕照》你有哪些不同的感受?”

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各组推荐代表汇报(学生的感受可以是对景色的感受。可以是作者的感情。也可以是其他方面的感受)。

七、迁移运用写夕照

(一)欣赏写法之妙投影出示三个思考题:作者站在什么地方观察夕阳?是按什么顺序观察?是抓住夕阳的什么特点观察?

学生默默读课文后。同位讨论交流。教师注意巡视指导。

(二)体验写作之乐1.用一个片断描写一处景物。可以用刚学到的写法写。也可用其他方法写。

2.写完后互相欣赏交流。

(三)课后练习课后继续搜集阅读描写夕照的文章图片。

【设计意图:一环节是课内学习的延仲,引导学生在练笔的实践活动中。运用所学的表达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态度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反思】

在《夕照》这一课的教学中,我指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效果比较好。但在合作交流时。因学生以前对这样的学习方式不熟悉,小组交流流于形式。预期效果不明显。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应循序渐进地加以引导。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的基础上相互支持。相互配合。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合作精神。

《《夕照》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