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碑教学设计(精华15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丰碑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丰碑教学设计1设计概说: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至力于‘导’。”因此,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语言特色,在教学方法的总体构想上,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以读代讲,自主感悟,结合投影、录音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师透过激情导入、音乐渲染和富有感染性的语言描述,引导学生自读入境,“披文入情”,着重教给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由外表体会人物内心的方法。同时引导学生运用联想比较、反复诵读、看图等方法,到达“不需要教”的最高境界。
教学目标:
1、透过人物的的语言、动作、神态来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深刻领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资料,正确理解“丰碑”的含义
2、学习作者按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脉络进行记叙的方法
3、在阅读中感受并继承革命者恪尽职守、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4、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感受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正确理解“丰碑”的含义
教学准备: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谈话,直奔主题
20xx年10月22日是长征胜利72周年纪念日。为重拾长征记忆,弘扬长征精神,许多人加入了“重走长征路”的行列,亲身体验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感受革命者的英勇无畏。这天,让我们将纷飞的思绪拉回到那艰苦的革命年代,去聆听发生在一位老战士身上的感人故事吧!
二、品读文本,感知形象
你能找出文中直接描述老战士的段落吗?
1、①指名读这段话,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像画面。
②生交流看到的画面,师归纳
衣着、动作、神态(板书:镇静安详)
③结合图片齐读
2、①提问:老战士为什么会被冻僵呢?
②能从前面找出描述环境恶劣的词语吗?(板画:雪山)
③感情朗读描述环境恶劣的词语
三、自读自悟,感受情绪
老战士就是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被冻死了。如果你就是将军,应对自我的战士被冻死时,会有怎样的情绪呢?生交流。
1、将军应对这一幕时,有怎样的表现呢?请大家根据自学提示,自学3―12自然段
①出示自学提示(读、画、想、读),生自学3?12段
②生交流:你找到了哪些描述将军神态的句子?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情绪?
师出示前四个句子:
A:将军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
B:将军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忽然他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道:“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
C: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貌十分可怕。
D:“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将军两腮的肌肉抖动着。
③请大家带着感情读读这些句子,想想从这些神态变化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④生读后交流(对军需处长工作失职的责备和不满;对战士深深的爱)
⑤指名读,评价,再读。
2、就在将军怒不可遏的时候,有人小声告诉将军:“这个人就是军需处长”,将军有怎样的表现?(板书:军需处长)(生汇报师随机出示第12自然段)
①请大家自由读第12自然段,想想你能从中体会到将军怎样的情绪?
②生交流(引导抓住重点词“愣住了、久久、深深、缓缓”体会)
③感情朗读此段:如果这一段感动了你,并且你愿意把这份感动传递给更多的人,请你站起来有感情地朗读,能够加上动作。
3、区别“愣了一下”和“愣住了”
①导:当将军听说有人冻死时是“愣了一下”;当明白冻死的老战士就是军需处长时,将军“愣住了”。同样是“愣”,有什么不一样吗?请联系上下文想想,同桌相互讨论。
②生交流,师总结。
③军需处长在部队中是干什么的?
④你能从他镇定安祥的表情中体会到什么?这是一位怎样的军需处长?(板书:舍己为人)
⑤配乐感情朗读第7自然段(齐读-范读-被感动的.同学一齐读)。
4、①这样的军需处长是最可敬的!将军用了一个军礼向这位伟大的战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如果把将军的这一个军礼转化为他要对军需处长说的话,将军会说些什么呢?
②生交流(道歉感激表决心)。
③而将军此时却什么话也没说,他这些强烈而丰富的情感都包含于那一个军礼中。
配乐,饱含深情地再读第12自然段。
5、明确并学习作者以将军的情感变化为线索描述军需处长的表达方法
6、理解“丰碑”
过渡:狂风大雪似乎也为军需处长送行来了,大雪覆盖下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动画出示军需处长变成丰碑的过程及“丰碑“二字)
①“丰碑”是什么意思?在这儿指的是什么?(板画:石碑)
②为什么说“大雪覆盖下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③生交流,师归纳总结,引导呼喊“丰碑”,升华感情
a。从形象上说:军需处长在冰雪中高大的形象看起来就像一座丰碑;让我们对着冰雪中的军需处长轻呼一声“丰碑”;
b。从精神上说:他那舍己为人、勇于献身的不朽精神更是大家心中的一座晶莹的丰碑;让我们对着心中的军需处长高声地呼喊一声“丰碑”。
④此时此刻,我们的心中都矗立起了一座晶莹的丰碑。(指板书)同学们,在你的心中,这座丰碑上写的是什么?
生自由书写碑文,交流;师出示对联“巍巍雪山埋忠骨,皓皓长空荡英魂“(置于丰碑图片两侧),引导齐读。
四、回归全文,升华情感
课文学到那里,让我们再回想一下文章的开头,将军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思索着,他似乎怀疑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能否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读到这儿,你认为将军找到答案了吗?(出示句子“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生齐读,体会着感情读
结束语:是的!胜利就属于这样的队伍!这座晶莹的丰碑不仅仅感染了将军,感染了整支革命队伍,也深深地感染了我们。革命队伍中还有无数座这样晶莹的丰碑,正是有了他们才有了我们这天的幸福生活,让我们把这一座座晶莹的丰碑牢牢树在心中!同时也献上我们少先队员最崇高的敬意!(敬队礼)
丰碑教学设计21.情景导入
:同学们,有这样一支为后续部队开辟道路的红军队伍,他们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 ……此处隐藏20580个字……
2、弄清课文中哪些地方详写、哪些地方略写。
3、学习本课生字词。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课前准备:
1、文字投影片二框
2、音乐一段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板书课题丰碑(bei)
“碑”字正音、辨形。
“丰碑”是指什么?
课文中的“丰碑”到底是指什么呢?请同学们把书打开,找找答案。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呢?
2、师范读课文,一边听老师读课文、一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教流
问:知道军需处长是做什么工作的?
军需处是一个怎样的部门呢?
4、介绍时代背景
《丰碑》这是一个发生在长征途中的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当时物质条件极端贫乏,忍饥挨饿是常有的事,为了革命不少革命战士倒下了。课文中的军需处长就是其中的一个。
5、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给课文分段、想想每段主要讲什么?
6、指名分段,讨论分段段意:
一(1)讲一支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一(1—2)
二(2)讲红军队伍在前进中还可能遇到很多困难。二(3—7)
三(3—13)讲被严寒冻死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三(8—11)
四(14)讲红军队伍一定会取得胜利。四(12—14)
二、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找出这一段的一个中心词。什么叫艰难?
2、讨论:从哪儿看出红军在艰难地前进?你找了哪些词语?
(1)“冰坨”是什么意思?这里用大冰坨比喻什么?这里用大冰坨比喻大雪冰封的云中山。
(2)“狂风呼啸、大雪纷飞”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想一想,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景。
(3)“吞掉”说明风雪之大,大得要把这之队伍吃掉。
3、同学们已经有所感染了,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节。
4、小结:这一段的天气描写为下文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埋下了伏笔。
三、讲读第二段
1、默读第二段。思考:除了恶劣的环境,红军队伍在前进中还可能遇到哪些亏困难?把描写这些困难的句子找出来,自己站起来读一读。
2、灯片出示第三句
“等待着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
(1)释“恶劣”、“袭击”
(2)除了恶劣的环境,红军队伍在前进中还可能遇到哪些困难?指名读。
板书:遇到的困难可能……可能……可能……可能……
a、提示:“吃不上饭”时说什么呢?
“睡雪窝”呢?
“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呢?
“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呢?
b、那么,你能想象一下,红军还可能遇到哪些困难?
c、这句话,一连串用了四个“可能”,写出了红军前进中将会遇到种种困难。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是的,读了这个句子,红军战士所遇到的一个一个困难都清晰地呈现在我们眼前,增强了句子的表达效果。
(3)有感情朗读、
(4)这个长句写得也很有顺序,它按什么结构来写的呢?我请全体同学读总述的句子,四个大组分别读分述的四个可能。
3、小结引读第四句
困难实在太多,任务实在太艰巨,这不是一般人能经得起的,将军陷入了沉思,他想些什么呢?——————
板书:严峻的考验
4、齐读第二小节
5、配乐感读1、2节
四、作业
1、选词填空
严肃 严厉 严格 严峻。
(1)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经受住各种( )的考验。
(2)李老师对同学们的要求一贯( )。
(3)对待工作,我们的态度要( )认真、不能马马虎虎。
(4)爸爸的目光变得( )起来,弟弟惭愧地低下了头。
2、抄写词儿。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丰碑教学设计15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语句体会军需处长不怕牺牲、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2、深刻理解课题的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抓住重点语句体会军需处长不怕牺牲、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2、深刻理解课题的含义。
教学难点:
抓住重点语句体会军需处长不怕牺牲、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看录象激情感
1、通过初读,我们已经知道这是发生在什么时候的故事。
2、观看录象,感受红军爬雪山时环境的恶劣。
3、自读课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体会当时环境的恶劣。
4、指名读课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读中体会环境的恶劣。并想像可能还有什么情况发生?
5、教师带读。
二、自读、自悟,理解文章内容
(一)提出问题:面对重重困难,红军战士们能否经受住考验的?
1、自读课文并画出重点语句,边读边体会,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采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形式)
(1)将军
A、将军让马(与士兵同心协力)
B、听说士兵被冻死,很伤心。(一愣步履踉跄眼睛迷离)
C、面对冻死的'士兵,很气愤。(阴云密布肌肉抽动肌肉抖动)
D、第13自然段:吃惊——自责、内疚——伤心——崇敬。(怔怔泪珠闪烁缓缓地庄严的军礼)
读中通过理解词语感悟将军的情感变化。
(2)军需处长(读出不同的理解。)
A、抓住重点词语感悟军需处长的精神。(一尊塑像倚着单薄)
B、想象军需处长在牺牲前会想什么?
C、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三、理解题目、解题。
1、理解题目、解题:此时,你对题目有了什么更深的理解?
2、教师小结:军需处长像一座丰碑,矗立在长征路上,指引道路。
四、理解最后一段的含义。
1、齐读最后一段。
2、你读懂了什么?
3、看录象,分享红军胜利时的喜悦。
五、总结全文,引导学生把课内知识向课外延伸,激发学生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崇敬之情。
1、学生展示自己查找到的资料。
2、向学生介绍一本书《二万五千里长征》。
3、教师总结全文,激发学生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崇敬之情。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