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的街市》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天上的街市》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天上的街市》教学设计1教学理念:本课的教学理念以新课改为指导,运用了情感陶冶与激励、媒体运用、交流合作、多元评价等方法,鼓励学生全面参与音乐活动,通过反映图片、及其它音乐资料,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为学生提供多角度、多渠道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体验学习音乐的快乐,获得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演唱《落水天》
教材分析:《落水天》这首歌曲,是流行于广东地区乡情味极浓的一首民歌,速度较慢,情绪较为抒情、伤感,整首歌曲由|ΧΧ|Χ Χ、|的节奏贯穿全曲,表现了一唱一叹的感情,淡淡哀怨,十分感人。旋律由“1 2 3 6 ”四个音组成,音调回环起落,反复咏唱,余味绵绵。歌词朴实感人,表现了旧社会穷苦人遇到下雨天没有雨伞遮雨的可怜情景,同时又具有风趣的内涵。
教学目标:
1、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学唱《落水天》,听赏广东音乐《旱天雷》,感受广东音乐的风格特点,并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乐曲的基本情绪。
2、知识目标:①学会用客家方言演唱歌曲。②用不同歌词、速度表现不同时代的“落水天”,使歌曲表现力更丰富、更富有感染力。
3、能力目标:①学生理解歌曲内容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声音演唱歌曲,表达歌曲情感内容;②通过改编歌曲节奏、速度等形式,丰富歌曲的表现力,感受不同时代的“落水天”,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教学重难点:
1、用客家方言演唱歌曲,感受广东音乐的风格特点。
2、感受客家民歌的旋律特点,把握歌曲情绪
教学方法:用情感陶冶与激励、媒体运用、交流合作、多元评价等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卡纸、画画工具、爱心小卡片等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初步了解广东、广西
同学们“粤”是哪个省的简称;“桂”是哪个省的简称。它们地处我国的南部沿海,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音乐也有不同的特色与文化,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广东、广西音乐。
2、听赏《旱天雷》 1、了解广东音乐
《旱天雷》是广东音乐传统曲目之一。
什么是广东音乐:广东音乐是民间丝竹乐的一种,流行于珠江三角洲及广州市区的民族乐合奏乐种,风格明快活泼,音色清脆明亮,曲调优美流畅,节奏清晰而富于变化,南方民间情调突出。
广东音乐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又富有时代的气息。音乐绮丽精致,华美光彩,性格乐观向上。早期的乐器主要有:二弦、提琴、横萧、月琴和三弦五件成为“五架头”。后用二胡提高音乐并辅以扬琴、秦琴称为“三架头”并逐步代替“五架头”,使乐队音色更加明亮。后来又增加了洞箫、底子、椰胡、琵琶、三弦、低胡,扩大了表现力。
广东音乐大多篇幅短小,传统曲目无复杂的大套形式。有影响的有:雨打芭蕉,双飞蝴蝶、旱天雷、步步高、赛龙夺锦等。
2、听赏音乐的主题,并初听全曲,学生感受有纽约的基本风格和情绪。
学生交流对音乐的初步印象:音乐的基本情绪(欢欣喜悦)、音色(清脆明亮)曲调(流畅优美)、节奏(活泼明快)、演奏乐器(扬琴主奏)
学生完成书上练习
3、听赏第一乐段,认真倾听并尝试记住它的旋律。交流音乐的表现的情绪活泼欢快的音乐大跳音程的艺术效果欢欣雀跃
4、听赏第二乐段,注意与第一乐段的异同:音乐表情的变化,优美流畅,相同的结束
5、最后完整听赏,学生可随乐哼唱,参与表演
二、学唱歌曲《落水天》
1、聆听:播放课件《落水天》,引导学生从广东民间风土人情中感受广东民歌的风格,情调。
指导:(1)歌曲的情绪如何?有什么特点?生:优美而悲伤;比较短小。
(2)与《旱天雷》有哪些不同?生:力度、速度、情绪上都有所不同。
2、带问题(2)复听歌曲。
3、教师范唱:
指导:(1)歌曲由哪几个音组成?生听后回答:
2、3四个音组成。
(2)边听边拍击歌曲节奏,说说其特点与规律。生:歌谱的节奏X X︱X X、︱这种节奏有一种悲与叹息的感觉。
4、学生自主学习歌曲:
5、处理歌曲:
(1)换气记号。教师加换气记号后,学生再次演唱。
(2)你最想做什么?你不能做,什么心情?那像歌中的人呢?生:玩,沮丧、生气;着急、悲伤。
(3)悲伤时,语气如何?哪句最能体现出来?生:较弱;最后一句。
6、活动:
由学生跟随录音学唱“广东客家方言”歌曲,从中感受广东民歌风格。
小组或师生合作,有吹、有唱、有拍奏。齐唱歌曲。
三、改编歌词
师:师:掌声送给你们!同学们的歌声把歌曲一唱一叹的'特点表现的特别好。可是我们现在生活如此美好,下雨的时候同学们都喜欢玩水,打水仗!那我们能不能把歌曲进行改编一下!变成我们自己的《落水天》呢?
1、生生合作改编歌词。
师:下面分4人小组讨论改编歌词。
2、改变歌词后按原速演唱。
师:同学们的创作能力真强,下面我们把自己的作品演唱一次吧。
3、把歌曲速度加快演唱。
师:刚才我们是用原速来演唱,可是我觉得不能完全表达我们在玩水时的愉快心情。你们想想办法,再改编一下!
师:你的想法,真好,那我们加快速度、长音变成跳音。让歌曲变欢快起来。
四、教学延伸,制作爱心卡片
1、观看视频。
师:从同学们自信的歌声中能感受到打水仗真好玩!如今我们的生活非常美好!可以坐在宽敞明亮的课室里上课,是一件很幸福事情。可是但在一些落后的地区,还有许许多多小朋友的生活是非常穷困!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生活。
师:看完视频,同学们的心情如何?
2、制作爱心卡片
师:今天,借此机会把想要说的话、祝福的语言,写在小卡片上!然后贴到黑板上,以表达我们对他们的祝福。
五、总结:
师:今天,我们不仅学会广东客家民歌《落水天》而且自己还改编了新歌词,同学们真的非常棒,还亲手制作了富有心意的雨伞,希望同学们能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最后让我再次唱起歌曲《落水天》离开课室吧!
《天上的街市》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
1、阅读欣赏优美的诗歌
2、初步了解想象和联想
……此处隐藏18475个字……远的街灯联想到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联想?2、诗人看到明星景象时产生了那些遐想?
3、天上的人们生活是怎样的呢?
以以上问题为抓手,引导学生理解本文最大的特点就是丰富的想像与联想。
三、思
1、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这首诗写作时代背景是怎样的?
2、最后一节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根据小组收集到的资料,思考这首诗歌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有着怎样的关联,从而理解这首诗歌的主题意义。
四、写
由老师的这些摄影作品你会联想想像到什么?请试着写写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1、展示以前组织学生写的诗歌作品。
2、学生看摄影作品进行创作。
3、学生现场创作,挑选优秀作品进行交流。
4、发放广州诗友会同题诗《莲》资料,课外组织学生读一读。
板书设计
《天上的街市》教学设计15一、教材分析
《天上的街市》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从天上到人间,从事物到人物,从现实到未来,驰骋想象,奇妙无比。这些想象植根于现实生活,包含哲理,给人以启迪。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即为“想象”,导语中渗透着对想象的基本要求:合乎情理且富有新意。课后习题一指向诗歌主旨与作者情感;第二题指向比喻修辞手法的理解与运用;第三题指向想象的拓展与迁移。
二、设计思路
现代格律诗的特点是讲究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而这“三美”可以通过一种手段直观表现出来,那就是朗读。《天上的街市》诗句匀称,音韵和谐,是一首非常适合朗读的诗歌。希望通过本课教学,把“音读——意读——情读”三位一体的诗歌朗诵方法深深地植根到学生心中。首先,通过设置情境导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随后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记忆作家作品、文学常识,了解写作背景,这些都有助于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在“音读”环节,学生初步朗读,扫清字音障碍,学习一些停顿和重读的技巧。在“意读”环节,重点放在品味诗句并体会其内涵,分析联想和想象的手法。在“情读”环节,利用多媒体演示,营造氛围,让学生伴着音乐展开想象,大声诵读。最后,通过拓展阅读篇目,加深学生对想象的理解和运用。教学过程中时时围绕朗读来设计活动,在读中感受诗歌的音韵美,在读中理解诗歌的意境美,在读中感悟诗歌的情感美,并重点启发学生以自己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去品味诗歌的意蕴。
三、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诗,读出节奏和韵律。
2、能找出诗中的'联想和想象,自觉使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理解本诗。
3、能使用知人论世的诗歌赏析策略,说出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4、能找到诗歌中化用的牛郎典故,说出诗歌的主旨。
5、能找到诗歌中使用的比喻等修辞手法,说出其作用。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及背景
有人说,每个人在天空中都有一颗属于自己的星星。无论是发光发热的恒星,还是转瞬即逝的流星;不管是永远依偎在父母身边不愿长大的小卫星,还是有着远大理想按照自己轨道前进的行星,夜空中一定会有一颗星星是属于你的。今天,就让我们和大诗人郭沫若一起,仰望星空,畅游苍穹,去寻找那颗属于你的星星。
请大家打开书192页,《天上的街市》(郭沫若),全班齐读。
2、检查预习,知人论世
郭沫若是与鲁迅齐名的一位文学巨匠,如果说鲁迅是以“思而深”叱咤文坛,那么郭沫若则以“学而广”名传千古。请你说说对郭沫若和他的作品的了解。
请一学生介绍,老师归纳总结:
名:郭开贞
时:现代
作:诗集《女神》、《星空》;话剧《屈原》、《蔡文姬》。
评:诗人、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
结合历史知识思考,1921年的社会状况是怎样的?
简介写作背景。在这样一个动荡的时期,郭沫若用浪漫笔调写天界,写牛郎织女,是闲情雅致那么简单吗?诗歌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让我们一起朗读作品,稍后作答。
(二)朗读诗歌,感受音韵美
指导学生达到诗歌朗读的第一个层次:读准字音、读出音韵、节奏和重音。分小组朗读,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给予指导。
1.读准字音。
2.读出音韵。
韵脚:市、奇;广、往;游、走。
3、节奏和重读。
(三)理解诗歌,体会意境美。
指导学生达到诗歌朗读的第二个层次:品味诗句,体会诗歌的深刻内涵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掌握联想和想象的手法。
学生轻声朗读课文,讨论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这首诗美在哪里?诗人有哪些奇思妙想?
读第一节,说说这段写了什么内容?街灯和明星有什么相似之处?
读第二节,说说天上的街市是什么样的街市?里面的物品现现实世界中一样吗?
读三、四小节,牛郎织女在天上的生活美妙吗?
2、诗人借助什么手法勾画了充满诗情画意、令人神往的美妙境界?
点拨联想与想象的区别。
请你展开想象,描述一下你在天上的街市看到的景象。
(四)品读诗歌,感悟情感美
1、课文想象的牛郎织女的生活跟神话故事中的牛郎织女的生活有什么不同?
用已学过的古诗《迢迢牵牛星》引出牛郎织女的故事,了解中国传统节日七夕的由来。
2、结合以下主旨,思考诗歌的主旨:
(1)作者通过哪些词语表现了牛郎织女与神话传说中命运的不同?
(2)“那朵流星”中,“朵”改为“颗”字好不好,为什么?
(3)作者为什么要对传说中的故事情节做这么大的改动、
3、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联系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与作者苦闷的心情,体会作者对美好事物、幸福生活的执著追求和坚定信念。
(1921年的中国政局动荡,满目疮痍,灾难沉重,“五四”运动的高潮已经过去,诗人目睹祖国的现实,理想受挫,思想处于极度矛盾之中。他对丑恶的现实不满和愤慨,要求对社会作彻底的改革,又希望在超现实的空想境界中寻找美好幸福的境界,这种情结凝结在他的诗之中。)
4、回顾全诗,简要总结。
5、一边听音乐,一边有感情地朗读或背诵课文。
请你把自己想象成为在天街闲游的牛郎织女,或者是仰望星空、畅游苍穹的郭沫若本人,投入自己真实的情感体验,身临其境地诵读出诗文。
(五)比较阅读,拓展延伸
大哲学家康德说,这个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够深深地震撼着我们的心灵:那就是头顶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古今中外,人们对茫茫宇宙的关注从未间断过。那么,这片震撼人心的璀璨落到诗人笔下又化作了怎样的诗行呢?今天,我们在《天上的街市》一课中,体味了作者绮丽的想象和想象背后的深意。下面让我们伴着音乐,再次来自主体会本诗中所蕴含的作者的情感,看看与前面朗读是不是有了不同?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