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的发明》教学设计

时间:2025-09-05 12:30:30
《纸的发明》教学设计

《纸的发明》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纸的发明》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纸的发明》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携、蔡等生字。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及重点句子。

3.学习蔡伦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及重点句子。

【难点】学习蔡伦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问答法、小组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平时喜欢看书积累知识吗?老师有几个小问题要考一考大家,看看谁平时积累的知识最丰富。谁发明了电灯。(爱迪生);孔明灯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发明的;地动仪是中国古代的(张衡)发明的。

看来大家平时的积累着不少呢,我们发现这些问题都与什么有关?(发明)我们今天的课就与发明有关。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新课《纸的发明》。【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学习词语

创造、阅读、携带、蚕茧、蔡伦、均匀、传承。

2.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行文脉络。

明确:

第一部分(1):造纸术是中国对世界的伟大贡献之一。

第二部分(2-4):纸发明的过程。

第三部分(5):造纸术影响了全世界。

文章主要内容明确:

3.蔡伦为什么要改进这个造纸的方法呢?

明确:蔡伦之前书是用竹片、木片做的,很笨重,后来字写在帛上,虽然解决了重量问题,但是由于价格昂贵,无法普及。西汉时期用麻造纸,但是粗糙难写。

(三)深入研读

1.蔡伦用什么方法改进造纸呢?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明确: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轻便好用的纸张。

我从中体会到了蔡伦的造纸术原料容易得到,价格便宜,很容易满足人们的需要。我很敬佩他,赞叹又自豪。

2.文章第1、4自然段在行文结构上有什么关系?

明确:一个总起,一个总括,是前后呼应的关系。

3.为什么说“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伟大贡献之一?”

明确:因为造纸术的.发明和传播,极大的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影响了全世界。所以是说是中国对世界文明伟大贡献之一。

4.小组讨论环节:

(1)从文本中可以体会出蔡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明确:蔡伦是纸的发明者。由于他发明了纸,从而引起中国以及世界在传播的媒介技术方面,发生历史上第一次革命性的重大变革。蔡伦以其发明,成为改变世界面貌,特别是改变世界文化面貌的中国第一位伟大发明家。

(2)说说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

蔡伦发明的造纸术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影响了全世界。蔡伦的造纸术原料容易得到,价格便宜,书写流利,很容易满足人们的需要,因此被传承下来。

(四)巩固提高

观看视频《四大发明》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

(五)小结作业

小结: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了解了造纸术的发明,造纸术是中国古达四大发明之一,我们要热爱自己祖国的文化。

作业:搜集各种新型的纸张,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几种介绍给大家,并写几句节约用纸的广告宣传词。

五、板书设计

《纸的发明》教学设计2

设计说明

这是一篇科普作品,向我们介绍了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文章介绍了从古到今记录事件的方法的演变及造纸术的发展。学习本课,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主动探究,通过查找资料、网络搜寻、小组合作等学习方式,来获得和纸有关的知识。体会造纸术对人类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的作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制作本课课件,准备生字词卡片、有关纸的资料。

学生准备:

1.预习课文,尝试朗读。

2.查找纸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导入:同学们,你们了解纸的家族吗?来说一说吧!(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纸)

2.出示“资料袋”——纸的家族。读一读,认一认。

3.揭示课题。

师:不过现在越来越多的书籍、公文有了数字化形式,纸用得越来越少了。你知道最初的纸是什么样的吗?它有着怎样的发展历程?是谁发明的纸?今天我们就学习课文《纸的发明》,让我们到书中去寻找答案。

设计意图:我们的生活中离不开纸。在新课开始,通过交流熟悉的纸,从而激起学生对纸的起源的好奇,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初读课文,学习词语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

(1)一边读一边圈出课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把生字读准确,不理解的词语做出标记。

(2)把课文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并标上自然段的序号。

(3)小组合作识记生字:①认读生字,相互正音。②交流识记生字的好方法。

(4)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词语:

造纸术 伟大 记录 一册 保存 大约 经验

阿拉伯 欧洲 社会 创造 携带 制造 蔡伦

积累 朝鲜

(2)指名读词,强调个别字读音。

“术”读“shù”;“洲”“社”“创”是翘舌音;“册”“蔡”是平舌音;读准多音字“累”“鲜”,用不同读音组词。

(3)指导学生书写。

录:上下结构,下半部分不是“水”,而是“氺”,最后一笔是捺。

洲:左右结构,部首是三点水,意思是水中的陆地。

社:部首是“礻”,不是“衤”。

(4)学生练写生字各一遍。

3.指名读课文,感悟课文大意。

与同伴说一说课文介绍了哪些内容。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是整个小学阶段的重点任务。学生在低年级已经掌握了一些识字写字的方法,所以从中年级开始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本环节的教学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并给出学习方法的提 ……此处隐藏2350个字……程。在纸的发明创造中,我感受到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为自己身为中国人而感到骄傲。

2.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明确:通过对纸的发明过程的描写,展现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

四、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五、板书设计,知识构架

纸的发明

纸发明以前——甲骨、青铜

西汉时期——麻纸出现

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

后来——造纸术传到了全世界,促进文化的发展

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身为中国人的自豪

《纸的发明》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识字与写字】运用学过的方式自主识字学词,通过查词典自主了解课文中自己觉得难理解的词语,如“贡献”、“改进”、“传承”等。

【阅读与鉴赏】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通过默读课文,提取文中关键信息,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用连贯的口头语言表述出来;能借助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如“改进”、“传承”深入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造纸术是世界文明伟大贡献的原因。

【表达与交流】学习运用课文中作者说明蔡伦改进造纸术阶段过程的表达方式,运用口头语言与同学交流自己经历的手工活动过程。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任务一:明确任务,自主预学

1.查找资料,了解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2.搜集蔡伦资料。

任务二:朗读展示,分类学词

活动1:重点段朗读展示。

1.“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抓住“世界文明、伟大、贡献”读出自豪感。

2.第二自然段

读出没有纸的年代,人们的不便。

3.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

抓住“吸收、改进”读出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集体结晶。

活动2:学字词。

1.读词语,读得正确,读出味道

第一组: 镌刻 保存 创造 改进

第二组: 积累 切断 便宜 朝鲜

2.辨析:“创造”和“改进”

“创造”是指以前从来没有的,是从无到有的。“改进”是指通过改变某些做法,使其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向好的方向发展。

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要( )老科技,不断创新。

科学家用自己的发明( )造福于人类。

3.辨析多音字“累”“切”“便”“鲜”。

节假日里,由于网购数量的增加,快递小哥受累( )了。

多年的`教师生涯,她积累( )了丰富的教学经验。

路边经常有卖切( )糕的。

每次看到他都感觉很亲切( )。

粮食是农民用汗水换来的,随便( )糟蹋了多可惜呀!

这里河流密布,河道纵横,水上交通非常便( )利。

4.写好字:看字形结构,可以分几类?

重点指导:

“验”:顺口溜识记,“马在小屋旁,屋里两根梁,还有鸟三只,卧在梁中央”。

“欧”:注意笔顺,“区”的笔顺为:横、撇、点、竖折。

“洲”:形近字区分“州”和“洲”,“州”是古时候行政区划,“洲”有三点水,是水中的陆地的意思。“州”的第一笔为点,第二笔为竖撇,竖撇和后面的两竖间距要均匀。

任务三:提取概括,理清思路

1.结合思维导图,找到对应段落,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填写表格。

图片

2.交流填写内容的依据。

3.尝试用清楚连贯的话串联表格中的内容,更加清楚地了解造纸术的演变过程。

任务四:聚焦“伟大”,了解表达方法

活动1:了解历程,分析优缺点。

1.默读第二、三自然段,借助表格梳理信息。

图片

2.交流这些书写材料的优点和不足。

活动2:感知蔡伦改进方法,体会传承。

1.默读第四自然段,思考:作者是如何将“蔡伦改进造纸术”这一意思写清楚的?

2.圈画出表示动作的词语,自读体会。

3.交流,体会连续使用动词“剪碎或切断→浸→捣→捞→晒”的作用。

4.各种形式有感情朗读。

5.学习作者使用连续动词写清楚蔡伦改进造纸术阶段过程的表达方法,介绍一次手工活动的过程。

评价标准:

评价项目及标准

评价结果

口齿清晰,声音自信洪亮

☆☆☆☆☆

能流畅且合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

能为自己的观点提供有理有据的分析

☆☆☆☆☆

总评标准

优秀:14-15☆;良好:12-13☆;合格:10☆

总评

板书设计:

图片

主要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纸的发明》教学设计6

学习目标

1、了解蔡伦造纸的方法和意义。

2、感受祖先的聪明才智,培养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了解蔡伦造纸的方法和意义。

学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过程:

一、品读第4自然段。

1、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4自然段,概括这段话的主要内容。

2、自由读第4自然段,了解蔡伦发明纸的过程及其发明的纸的优点,小组交流讨论。

材料:树皮、麻头、稻草、破布

过程:剪碎(切断)、浸、捣乱、捞、晒

优点:原料易得、价格便宜、轻便好用

3、引导学生简述蔡伦造纸的过程。

4、根据原文,思考交流: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为什么能传承下来?抓住蔡伦改进的造纸术的优点回答问题。

二、了解发明意义。

1、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概括其主要内容。

纸的发明意义重大:传到朝鲜、日本;传到阿拉伯和欧洲;影响了全世界。

2、联系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感受纸的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影响和贡献之大。

3、造纸术的发明与传播有什么重大意义?

三、拓展延伸。

1、结合生活实际,说说纸的`发明给我们带来了哪些便利。

交流纸给我们带来的便利。

2、再读课文,完成课后习题第一题。深入了解纸的发明过程。

3、作业:收集资料了解中国古代其他的三大发明指南针、火药、印刷术的发明过程。

4、选取一个古代发明,说说它的发明过程。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先帮助学生理顺纸的发展过程,再了解发明的意义。教学思路清晰,最后的拓展延伸,不仅扩展学生的思维,还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纸的发明》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