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对今教学设计

时间:2025-08-27 03:10:23
古对今教学设计

古对今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古对今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对今教学设计1

【设计理念】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教材对于识字写字的安排,依然遵循课程标准提出的“认写分开,多认少写”这样一个原则。本单元作为一个集中识字的识字单元,识字密度高,难度大。因此,在教学中,我将采用丰富多样的形式引导学生集中识字,或了解汉字的字理字源,或者图文关照形象识字,或同类列举归类识字,努力以丰富多样的形式,让学生更高效、更快乐地识记生字。同时,也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引导学生在感受汉文字的结构魅力的同时,领略汉语言音韵节奏的和谐之美,从而激发孩子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由衷热爱。

【教材分析】

《古对今》是“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识字单元中的一篇课文。作为一篇新增加的课文,它既是一份密度较高的识字教学的材料,更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这首对韵歌由三个小节组成,内容丰富,意象宏大,包含了古今变迁、方圆结构以及气象更替等等等等,读起来又朗朗上口,非常适合学生有节奏地诵读,在诵读中感受汉语言的音韵之美。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上学期已学过《对韵歌》,对对韵这种中国文化独有的形式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本课识字密度大,有12个需要认识的生字,7个需要会写的生字。在教学中,老师应该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识字,调动学生对韵文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目标】

1.会认“圆、严、寒”等12个生字,正确、规范地书写“古、凉、细”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在朗读中感受汉语言的对仗美、音韵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如何在诵读韵文的过程中识字,感受对韵歌的韵律美的'同时,更以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快乐识字,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所在。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游戏“对对碰”,引出新韵文。

玩一个对对碰的游戏,游戏的规则是:老师说一个词,请你说出和它相反或者相对的词。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里,全部都是这样对对碰的词语。看老师写课文的题目。(教师板书《识字6古对今》)齐读课题。

二、自主读课文,初步认生字。

1、生借助拼音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争取把生字读准确,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开火车拼读生字。

三、分散记生字,形意相结合。

1、偏旁小助手帮助识字。

(1)出示早晨的图片,认读“晨”“朝霞”,借助图画理解生字的意思。

(2)出示傍晚的图片,认读“暮”“夕阳”,借助图画理解生字的意思。

(3)你还知道哪些日字旁的字?总结:把相同偏旁的字放到一起集中识记,可以更快地记住更多的字。

2、古汉字小助手帮助识字。

出示“寒”字的古汉字,请学生猜测。释义、组词。理解“严寒”。

出示“暑”字的古汉字,请学生猜测。释义、组词。理解“酷暑”。

总结:利用古汉字小助手,能够帮助我们记住字形,更能帮助我们理解字义。

3、出示剩下的生字,同桌讨论,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生字?集中交流。

(总结:可以熟字加一加、减一减、编字谜。)

四、定位识生字,课文有奥秘。

1、生字放回课文,你还认识吗?指名分节读课文。

第一节韵文

指名学生读课文,其他同学们倾听评价。

利用图片理解“圆和方”。

第二节韵文

指名学生读课文,其他同学们倾听评价。

指导理解“和风对细雨”。

第三节韵文

指名学生读课文,其他同学们倾听评价。

学生自由探索,感受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美丽景象。

指导朗读。

完整地朗读。

配乐,有节奏地朗读。

师配乐,示范怎样打节奏,跟着节奏朗读。

学生尝试有节奏地朗读。

齐读整篇韵文。

梳理回顾,熟读成诵。

分类写生字,书写有诀窍。

1、仔细观察,生字排列有什么规律?

师引导发现:

第一排的是:上下结构。

第二排是:左右结构

第三排是:独体字

2、师范写:从每种结构中挑了一个字写给大家看。

3、生试写。师提醒注意姿势:头正,腰直,脚放平。注意写法:一看二写三比较,一个要比一个好。

4、书写点评:你喜欢哪个字?哪个字有什么要注意的?

六.一篇带整本,拓展阅读面

(1)欣赏视频儿童吟诵《笠翁对韵》。

(2)推荐《笠翁对韵》。

第二课时

(略)

古对今教学设计2

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中,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由此,本课设计依据文本特点,旨在通过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对子”这一传统文化,同时将识字与学文有机结合。教学中,力求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学生主体活动作为教学活动重点,以识字为主线,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并采用字歌识字、字谜识字、故事识字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感受到识字的乐趣。通过丰富多彩的诵读方式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

课前准备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生字,做字卡。(学生)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认识“古对今”

1.互动活动一:同学们,你们玩过“相反动作对对碰”吗。如果老师说举起右手,你们就举起左手。我说什么,你们就跟我做相反的动作,明白吗。

2.互动活动二:同学们反应真快,如果我把这个游戏变成“相反词语对对碰”,你们会吗。比如我说左,你对右。(上——下)(大——小)(天——地)(古——今)

3.教师板书“古”和“今”,引言:你能用这两个字组词吗。(古代,今天)“古代”就是古时候,“今天”就是现在。这两个字有什么关系。(意思相对)古人把这样的词写成了对子。(板书“对”)简介什么是“对子”。

4.齐读课题,学习“古”字。

(1)你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个字。(猜字谜:十张口。)

(2)描红写字。(注意:上半部第一横要写长些;下半部的“ ……此处隐藏23242个字……>

(1)首先,学生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用手书写笔画。“细”共9笔。

(2)老师边写边示范。

(3)学生书写练习笔顺:在田字格本上书写笔顺。

2、带拼音书写汉字

(1)描红

(2)老师在生字格里书写带拼音的汉字:拼音写在四线格里,要对准下边的田字格,汉字写在田字格里。

(3)学生在生字本上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3、组词

(1)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组词。

(2)老师写三个组词在黑板上。

老师也可以只写一个组词,写三个是为了不束缚学生的思维。

(3)学生自己选择一个组词写在书上。

(4)老师在田字格里书写组词。

(5)学生在田字格里练习书写组词。

(四)指导书写汉字夕

1、笔顺

(1)首先,学生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用手书写笔画。“夕”共3笔。

(2)老师边写边示范。

(3)学生在田字格本上书写笔顺。

2、带拼音书写汉字

(1)描红

(2)老师在生字格里书写带拼音的汉字:拼音写在四线格里,要对准下边的田字格,汉字写在田字格里。

(3)学生在生字本上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3、组词

(1)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组词。

(2)老师写三个组词在黑板上。

老师也可以只写一个组词,写三个是为了不束缚学生的思维。

(3)学生自己选择一个组词写在书上。

(4)老师在田字格里书写组词。

(5)学生在田字格里练习书写组词。

(五)指导书写汉字李

1、笔顺

(1)首先,学生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用手书写笔画。“李”共7笔。

(2)老师边写边示范。

(3)学生在田字格本上书写笔顺。

2、带拼音书写汉字

(1)描红

(2)老师在生字格里书写带拼音的汉字:拼音写在四线格里,要对准下边的田字格,汉字写在田字格里。

(3)学生在生字本上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3、组词

(1)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组词。

(2)老师写三个组词在黑板上。

老师也可以只写一个组词,写三个是为了不束缚学生的思维。

(3)学生自己选择一个组词写在书上。

(4)老师在田字格里书写组词。

古对今教学设计14

  一、设计说明

本课设计教学时,力求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学生主体活动作为教学活动重点,以识字为主线,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并采用字歌识字、字谜识字、故事识字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感受到识字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等

十二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古、凉、细、夕、李、语、香”等七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感受语言的对仗美,培养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的对仗美。

  四、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预习生字,做字卡。(学生)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认识“古对今”

1.互动活动一:同学们,你们玩过“相反动作对对碰”吗?如果老师说举起右手,你们就举起左手。我说什么,你们就跟我做相反的动作,明白吗?

2.互动活动二:同学们反应真快,如果我把这个游戏变成“相反词语对对碰”,你们会吗?比如我说左,你对右。

3.教师板书“古”和“今”,引言:你能用这两个字组词吗?(古代,今天)“古代”就是古时候,“今天”就是现在。这两个字有什么关系?(意思相对)古人把这样的词写成了对子。(板书“对”)

4.齐读课题,学习“古”字。

(1)你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个字?(猜字谜:十张口。)

(2)描红写字。(注意:上半部第一横要写长些;下半部的“口”字要想写得好,上面大来下面小。)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引问:你发现了什么?(每句话里都有个“对”字。)

2.学生尝试读韵文,用横线画出“对”字前后的词语,读一读,认一认,不认识的可以借助拼音,也可以请老师和同学帮忙。

3.汇报找到了哪些相对的词语。

(1)课件出示课文中相对的词语 (指名领读、开火车认读、男女生齐读等。)

(2)你能找到这些相对的词语中的生字宝宝吗?请你动手圈画,正确读出字音。

(三)利用字卡,认读生字

1.学生汇报课文中会认的字,教师相机贴字卡,将相同结构的字放在一起。

2.同桌合作:拿出生字卡片,同桌互读互考。

3.开火车轮读字卡,有错及时纠正。注意“暑、晨、朝”是翘舌音;“凉、霞”是三拼音节。

4.自主识字(分类)

(1)左右结构的字:酷、凉、细、朝、杨。

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字,一边观察字卡,一边说一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字。教师相机指导。

酷:儿歌记忆:酉时告诉你。

加一加:酉+告=酷。(酷暑、酷爱、冷酷)

凉:换一换方法:“惊”字左边换成两点水旁就是“凉”。这个字的两点水旁与温度低有关,如:冰、冷、冻等。(冰凉、凉水、凉气)

细:猜字谜:田边种丝瓜。

朝:字歌:十日十月。(朝阳、朝霞)

多音字,还念cháo。(朝代、汉朝、朝南)

杨:换一换:“场”字部首换成“木”念“杨”。(杨柳、杨树、白杨)

形声字识字法:木字旁表示和树木有关。

(2)上下结构的字:寒、暑、晨、霞。

学生举字卡到黑板前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暑、晨:这是一对“亲兄弟”,讲讲它们这对汉字兄弟的故事吧!(“暑”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者”代表人,太阳爬到人的头上,人们就会很热,所以就造出了“暑”;“晨”字下面的“辰”是星辰的意思,夜晚的星空中出现了太阳,就代表早晨来临,所以就创造了“晨”。)

寒:带宝字盖儿的字一般都与“家”有关,下面两个点的意思是家里冻冰流下两滴水,就是“寒”。

霞:雨字头,表示与天气有关。

(3)全包围结构的字:圆。

迈步游戏:学生举字卡“员、圆”站在同一起点,指名组词,相应字卡向前一步,看谁先到终点。如:生说“队员”,拿“员”的学生向前一步。

(4)独体字:严、夕。

猜字谜:亚字长个小尾巴(严);多一半(夕)。

(四)送字回文,诵读韵文

1.开火车读韵文,每人读一行。分节读韵文,要求流利。

《古对今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