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计划
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我们的工作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今后更好的工作发展,该为自己下阶段的学习制定一个计划了。那么计划怎么拟定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音乐教学计划,欢迎阅读与收藏。
音乐教学计划1教学目标:
1.听赏乐曲《森林水车》,感受乐曲主部与插部不同的音乐形象。
2.能记忆乐曲主部主题,并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乐曲的结构图式。
3.能运用不同的方式表现乐曲。
教学重、难点:
1.聆听乐曲,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乐曲的结构图式。
2.教师启发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乐曲。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1.教师以水车图片及乐曲前奏中的水车音响引入乐曲《森林水车》。
2.如果班里有农村的学生,可请他们介绍水车的作用。
二、听赏乐曲主部主题A
1.播放乐曲《森林水车》主部主题A,学生感受主题音乐形象,边听边看曲谱(黑板或投影上有主题曲谱)。
教师提问:
(1)主题A的节奏是舒缓的还是密集的?(比较密集)
(2)主题A是由什么乐器主奏的?(小提琴)
2.再次播放乐曲《森林水车》主部主题A,并提问:主题A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景?
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自由回答。
3.再次播放乐曲《森林水车》主部主题A,要求学生进一步熟悉主题旋律。
三、欣赏乐曲
1.初次完整聆听乐曲。
完整播放《森林水车》乐曲,并提问:主题A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三次)
乐曲《森林水车》中,主题A在乐曲中出现了三次。除主题A外,乐曲还有序奏、两个插部(分别用B、C来表示)和一个尾声构成。下面我们先听序奏部分。
2.听赏乐曲序奏。
播放乐曲《森林水车》序奏部分,学生感受音乐形象,边听边看曲谱。
学唱《卢沟谣》
教学内容:《卢沟谣》
教材分析:
《卢沟谣》是“唱响中国”入围的36首歌曲中一首写给孩子们唱的歌,它以中国历史文化为创作背景,用孩子的视角将卢沟桥见证的民族兴衰与永定河畔的自然美景巧妙地融合起来,以极富画面感地语言将人们带入了过往的历史中。歌曲以朗朗上口的童谣形式表达,即大气深邃又空灵婉转,抒发出一种发自肺腑的爱国情怀。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卢沟谣》,正确把握歌曲情绪。
2、掌握歌曲中的附点节奏,4拍长音,反复记号,把握歌曲的旋律特点。
3、通过学唱此歌,用主流文化滋润同学们的心灵,培养学生正确的艺术审美观,传承民族精神,挖掘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重点:学会歌曲,掌握歌曲中的节奏,旋律特点,正确把握歌曲情绪。
教学难点:歌曲中附点节奏,四拍长音的处理。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清点人数
二、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基本的乐理知识,同学们还记得吗?
生:……
师:那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
(七个基本音级、拍号、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二分音符)
师:看来同学们都掌握的不错,那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新歌《卢沟谣》
三、教学过程:
1.作品简介:
《卢沟谣》是今年“唱响中国”入围的36首曲目中一首写给孩子们唱的歌,它是一首历史童谣,是一首站在卢沟桥头唱中国历史的歌,唱中国精神的.歌。
2.节奏练习(为掌握歌曲节奏作准备)
让学生看乐谱,教师提问:这首歌的拍号是什么?代表什么意思?
练习这首歌中的节奏。(掌握四拍长音和附点四分音符的节奏)
3.旋律练习
⑴音阶练习
123454321(用“啊”唱)
⑵歌曲中部分旋律的识谱练习(要求学生划节奏,加强四拍长音
附点音符的掌握)
⑶全曲的识谱练习(根据学生情况教师给予纠正,讲解反复记号)
⑷唱谱后用“啦”哼唱,以此熟悉旋律
4.歌词练习
⑴歌词朗诵
⑵带入歌词反复练习(边唱边纠正学生演唱不足的地方)
⑶要求学生有感情的演唱(作者写《卢沟谣》是希望通过它抒发一种发自肺腑的爱国情怀)
欣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
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各项音乐活动。
2、通过实践活动——欣赏、摸唱、摸奏、再创造等方式,牢固地运用已学过的乐器知识。
3、通过此活动培养学生大胆的想象力和勇敢的表演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西洋乐器可以分为哪几大类?每一分类各举两种乐器。
弓弦乐器:大提琴、中提琴、小提琴。
木管乐器:长笛、双簧管、大管、单簧管。
铜管乐器:小号、长号、圆号
打击乐:定音鼓、大鼓、小军鼓
2、揭示课题。
3、故事梗概。问:有谁知道这个故事的内容?
4、人物介绍。
二、分段欣赏。作品中每个人物和动物的主题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1、片段一,彼得出场 5、老爷爷出场
2、片段二,小鸟出场 6、狼出场
3、片段三,鸭子出场 7、动物们的反映
4、片段四,猫出场 8、智斗
9、放绳 10捉狼 11猎人出场
三、总结人物的个性与音乐的关系
彼得—弦乐四重奏——勇敢坚定
小鸟——长笛——灵巧活泼
鸭子——双簧管——笨拙
猫——单簧管——狡猾的
狼——圆号——穷凶极恶的
老爷爷——大管——絮叨
猎人——定音鼓和大鼓——枪声
四、分角色进行表演
五、根据每个小组的表演情况进行评奖。
音乐教学计划2一、指导思想
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要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让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孩子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孩子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音乐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孩子音乐实践和音乐创造能力的培养。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一到五年级十七个班的音乐课。从整体的水平看,学生在音准、对歌曲的接受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方面学生相对可以,大部分学生对音乐的学习 ……此处隐藏15244个字……力和创造力,促进孩子的和谐全面发展。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歌曲的名称和内容,熟悉音乐的旋律和节奏。吐字清楚,唱好休止符。
2.学会曲调,记住歌名,学会基本动作,动作正确、美观,要求动作合拍,增加节奏感。
3.初步学会表演,并能跟着老师边唱边跳,注意音乐的节奏和间奏。
4.理解歌词的意思,熟悉曲调,能连贯表演。
5.了解音乐的名称和内容,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和安静倾听的习惯。
6.学习打击乐,熟悉各种乐器的名称。
三、教学措施:
1.丰富日常生活中音乐教学活动的范围。
2.提高儿童在音乐活动中的积极性。
3.喜欢和同伴一起参加音乐活动,享受集体艺术活动的兴趣。
音乐教学计划14一、教材分析:
教材从教育理念上,强调了“以学生发展为本”,音乐教育面对全体学生,也应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教材编写以审美为中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音乐)学科为基点,加强实践与创造,加强综合与渗透,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于始终。
三年级下册总共9课,以音乐为纽进行的人际交流,有助与学生养成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以审美为核心,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音乐必要的审美能力。
二、学生分析:
从整体的水平看,班级的整体水平相差不是特别明显。学生在音准、对歌曲的接受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方面学生相对可以,大部分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上课纪律也不错,举手发言的学生较多。从整体水平来看,这学期学生音乐水平明显好转,在教学常规方面大有进步。但还有一部分同学音乐基础知识欠佳,需要进一步系统地学习,来获得更多的音乐知识,加深对音乐的了解,在教学中渗透德育、美育,在课上进行多媒体教学,加强教育科研,加快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改革,努力使学生在上课过程中逐步实现全面发展。
三、教学目标:
(1)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音响感到好奇和有趣,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乐器进行模仿。能随着熟悉的歌曲或乐曲哼唱,或在体态上作出反应。(2)在感知音乐节奏和旋律的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节拍的不同,能够听辨旋律的高低、快慢、强弱。
(3)聆听少年儿童歌曲、颂歌、抒情歌曲、叙事歌曲、艺术歌曲、通俗歌曲等各种体裁和类别的歌曲,能够随着歌曲轻声哼唱或默唱。
(4)聆听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知道一些有代表性的地区和民族的民歌、民间歌舞、民间器乐曲和戏曲、曲艺音乐等,了解其不同的风格。
(5)乐于参与各种演唱活动。
(6)能够主动地参与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并从中享有乐趣。四、教学重点难点
1.能够完整地背唱所学过的歌曲,参与各种演唱活动。
2.能够随着音乐自由发挥想象力,用简单的形体动作配合音乐节奏表演。
3.感受生活中的音乐,能够运用人声、乐器模仿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声音。
4.乐于与他人共同参与音乐活动。五、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在此基础上按课时,认真写好教案。
2、充分作好课前准备,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认真上课,在课上多给学生自我表现和发问的机会。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4、指导学生学习正确的坐姿、唱姿,以及合理的发声练习曲。
5、每节唱歌课给学生三分之一的时间练习,教师正确处理、引导。
6、合理安排时间进行音乐欣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爱好,开拓学生的视野,并了解一些音乐知识。
7、根据本校条件设备,充分利用录音机等教具,努力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8、丰富课外音乐活动,以学生的爱好为主开展课外音乐活动,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音乐。
音乐教学计划15教学目标及内容:
(一)、知识目标:
1、 认识四二拍,四四拍的拍号及其强弱规律。
2、 通过学习本册教材,学习换气等一些常用记号。
(二)、能力目标:
1、 学生通过学习歌曲,学会用正确的口形,呼吸及连音、断音的演唱方法演唱,学会简易的轮唱,二部合唱,做到声部间的和谐,均衡,看得懂一些简单的指挥手势。
2、 通过欣赏,了解几种常见的演奏形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速度,力度,节奏、节拍、音色、音区的感知能力,培养他们的音乐想象力和联想能力。
3、 通过乐器的训练,让学生学会正确的演奏姿势与方法,培养初步的齐奏、合奏及伴奏能力。
学生情况分析:
1.我担任的四年级音乐教学工作,都是农村学生,学生的音乐基础相对较差,学习音乐的兴趣较高。 四年级的学生平时上音乐课时纪律比较好,每个学生都很认真,整体的音乐基础还可以,学生的接受能力不错,对音乐充满浓厚的兴趣,学生在演唱时不喊唱,认识到气息的作用,演唱时充满感情。有一小部分学生乐理知识掌握的不错,唱歌的状态,音色也很优美。大约占整体学生的30%—35%左右,中等生的人数占多数,大约是50%—55%,这批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很浓,但又由于自身的条件原因或其他原因,所以歌唱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还有一些学生由于底子薄,对于音乐有缺乏兴趣,所以情况不是很好。音乐方面比较差的同学在班中占15%—20%,其中包括唱歌音准不佳,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视谱不会等。这些学生对音乐课喜欢,但总是不遵守纪律所以也学不好。教师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充分激发这些学生学习音乐,爱好音乐的兴趣,对他们要多鼓励多表现,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培养他们的感情。
教材分析:
1、 本学期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分析和技能训练要求。本册教材内容有:歌曲十二课,每课还包括“音乐欣赏”、“器乐”、“动手动脑练习”等等内容,这些内容均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本学期教学内容包括唱歌、欣赏、器乐、视谱等,其要求如下:唱歌:学习用正确的口形唱歌,咬字吐字清晰,学习正确的呼吸及连音演唱方法,能够很好的表现歌曲的情感。欣赏:欣赏优秀的歌曲、乐曲、民歌、民间歌舞、民间器乐曲。了解人声的分类和演唱形式,常见的乐器和演奏形式,了解中外杰出音乐家。感受音乐的不同情绪。器乐:练习竖迪的演奏姿势与方法,培养初步的齐奏、合奏的能力。视谱:通过学习认识四二拍,四四拍的强弱规律。
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钻研教材,明确教学任务。
2、教学内容安排合理,突出重点。
3、提高课的组织水平,准确掌握教学进度。
4、教法得当,注意启发性、形象性、和可接受性。
5、贯彻课堂常规。
教学辅导计划:在课上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辅导纠正,针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做不同的辅导,确保每个学生都受益。
教学进度及时间分配:每周两节课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