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精】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成绩已属于过去,新一轮的工作即将来临,现在就让我们好好地规划一下吧。好的计划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欢迎阅读与收藏。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1教材分析
本册音乐教材的内容强调了音乐与人、音乐与社会、音乐与民族、音乐与大自然的联系,把音乐置身于大文化背景之中,以文化主题组织教材。共有八课,分别是《东海渔歌》、《我们的田野》、《民族的节日》、《山乡牧童》、《故乡的桥》、《音乐中的故事》、《民族的舞步》、《八音盒》。其中歌曲有《赶海小姑娘》、《小螺号》、《我们的田野》、《田野在召唤》、《快乐的泼水节》、《那达慕之歌》、《牧童》、《在阿维翁大桥上》、《老鼠和大象》、《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铃儿响叮当》让学生接触并了解中国的几首优秀的儿童节歌曲和外国出色的歌曲,并配以群体的音乐活动,如齐唱、合唱等。它有助与学生养成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以审美为核心,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音乐必要的审美能力。另外本教材的编创与活动中,编有大量的实践要求,让学生在编创与活动中去体验音乐的美感,提高他们的音乐感受、表现、创造的能力。
教学目标
(一)感受与鉴赏
1、音乐表现要素
(1)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音响感到好奇和有趣,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乐器进行模仿。能随着熟悉的歌曲或乐曲哼唱,或在体态上作出反应。
(2)能听辨不同的女声和男声。知道常见的中国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并能听辨不同类型其音色。
(3)在感知音乐节奏和旋律的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节拍的不同,能够听辨旋律的高低、快慢、强弱。
(4)能够感知音乐主题、乐句和段落的变化,并能够运用体态或线条、色彩作出相应的反应。
2、音乐情绪与情感
(1)听辨不同情绪的音乐,能用语言作简单描述。
(2)能够体验并简述音乐情绪的变化。
3、音乐体裁与形式
(1)聆听少年儿童歌曲、颂歌、抒情歌曲、叙事歌曲、艺术歌曲、通俗歌曲等各种体裁和类别的歌曲,能够随着歌曲轻声哼唱或默唱。
(2)聆听不同体裁和类别的器乐曲,能够通过律动或打击乐对所听音乐作出反应。
(3)能够区别齐唱和合唱、齐奏和合奏。
(4)能够初步分辨小型的音乐体裁与形式,能够聆听音乐主题说出曲名,每学年2—4首。
4、音乐风格与流派
(1)聆听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知道一些有代表性的地区和民族的民歌、民间歌舞、民间器乐曲和戏曲、曲艺音乐等,了解其不同的风格。
(2)聆听世界各国民族民间音乐,感受一些国家和民族音乐的不同风格。
(二)表现
1、演唱
(1)乐于参与各种演唱活动。
(2)知道演唱的正确姿势及呼吸方法,并能在唱歌实践中逐步掌握和运用。能够对指挥动作及前奏作出恰当的反应。
(3)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合唱。
(4)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唱作简单评价。
(5)每学年能够被唱歌曲4—6首。
2、演奏
(1)乐于参与各种演奏活动。
(2)学习课堂乐器的演奏方法,参与歌曲、乐曲的表现。
(3)能够选择适当的演奏方法表现乐曲的情绪,并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奏进行简单评论。
(4)每学年能够演奏乐曲2—3首。
3、综合性艺术表演
(1)能够主动地参与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并从中享有乐趣。
(2)在有情节的音乐表演活动中担当一个角色。
(3)能够对自己、他人的表演进行简单的评论。
4、识读乐谱
(1)用已经学会的歌曲学唱乐谱。
(2)结合所学歌曲认识音名、音符、休止符及一些常用记号。
(3)能够识读简单乐谱。
教学重点
1、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他们的音乐欣赏水平
2、进一步加强基础乐理知识的学习,特别是对音符的认识能力
3、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学生的歌唱习惯,减少喊唱现象
4、能参与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创编活动
教学措施
本学期我将针对四年级各班级学生学习的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进行教学,强调以音乐为本、注重情感体验,在注重审美体验的同时加强学生的基础乐理知识的学习。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沟通学生与音乐的桥梁。教学中要正确处理自己和学生的关系,提倡民主教学,使学生的心情愉快、想象力丰富,使学生以充满自信的态度迎接每一次的学习。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2一、教材分析:
四年级时期的学习非常重要,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本学期,学生将巩固并自己应用曾经学过的知识,而且,本学期学习的知识又为今后两年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本学期教材在乐理方面又加深了难度,如一个升号的调,升记号和还原记号,理解3/8、6/8拍号的含义,懂得六拍子的强弱规律,学习其指挥图式,学习三连音,切分音;认识速度标记;认识保持音记号等。在唱歌方面要学习16首歌曲,每首都有各自的特色及特定的意义。
二、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1、2、3、班学生,由于学生心理及生理的发展特点,在教学中要运用各种手段,采取多种方式策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和掌握所学知识。
1、声乐方面:能用缓呼缓吸的呼吸方法,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2、器乐方面:能掌握所学乐器的名称、外型、特点、演奏姿势、音色。
3、欣赏方面:能根据音乐的基本要素,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情感,感受音乐所描述的`意境。
4、视唱、节奏练习方面:基本掌握所学知识。
5、表演方面:能根据要求编排动作,正确表达歌曲内容。
6、存在问题:
(1)音准不够正确。
(2)视唱能力有待加强。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音乐基础知识:
(1)、认识变音记号:升记号、还原记号,知道其作用。
(2)、学习一个升号的调,熟悉G自然大调各音在高音谱表及键盘上的位置(不讲调式、音阶的概念)
(3)、理解3/8、6/8拍号的含义。懂得六拍子的强弱规律,学习其指挥图式。
(4)、学习三连音,切分音;认识速度标记;认识保持音记号。
音乐基本技能:
……此处隐藏15600个字……>1、通过音乐学习,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2、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和初步技能,逐步养成鉴赏音乐的良好习惯。
3、通过对音乐作品情绪、格调、思想倾向、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培养音乐鉴赏和评价的能力,使学生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
4、通过音乐作品中对祖国山河、人民、历史、文化的赞美和歌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5、通过学习不同国家、民族、时代的音乐作品,热爱中华民族和世界其他民族的音乐。
(三)、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充分展开想象,保护和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独到见解。
2、从音乐基本要素入手,通过模仿,积累感性经验,为音乐表现和创造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3、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重视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探究过程。
4、利用集体表演形式和实践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
5、通过以音乐为主线的综合艺术实践,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音乐在人类艺术活动中的价值。
学生情况分析:
四、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习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多给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
5、以活动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
6、在课堂上采取学生喜欢的形式,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用,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保证学生音乐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
 
;7、完成教材任务的同时,为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活动能力,且配合学校社会的中心工作,丰富校园生活,认真组织铜管乐队进行活动。
[ 内 容 结 束 ]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15一、学情分析:
本班现有学生11人,都很喜欢音乐。大部分学生对音乐课比较感兴趣,上课也较认真,在学歌中,女生的对音乐中的音准与节奏及动作的模仿能力普遍比男生要好;欣赏中,学生们根据音乐展开想象的能力还不够好;但是欣赏简短的歌曲时他们还是饶有兴趣的。这学期,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二、教材分析:
本册音乐教材的内容强调了音乐与人、音乐与社会、音乐与民族、音乐与大自然的联系,把音乐置身于大文化背景之中,以文化主题组织教材。共有八课,分别是《跳起来》、《少年的歌》、《水乡》、《童年的音乐》、《风景如画》、《摇篮曲》、《回声》、《向往》。以审美为核心,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音乐必要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目标:
1、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音响感到好奇和有趣,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乐器进行模仿。能随着熟悉的歌曲或乐曲哼唱,或在体态上作出反应。
2、能听辨不同的女声和男声。知道常见的中国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并能听辨不同类型其音色。
3、聆听不同体裁和类别的器乐曲,能够通过律动或打击乐对所听音乐作出反应。
4、能够感知音乐主题、乐句和段落的变化,并能够运用体态或线条、色彩作出相应的反应。
5、聆听少年儿童歌曲、颂歌、抒情歌曲、叙事歌曲、艺术歌曲、通俗歌曲等各种体裁和类别的歌曲,能够随着歌曲轻声哼唱或默唱。
6、聆听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知道一些有代表性的地区和民族的民歌、民间歌舞、民间器乐曲和戏曲、曲艺音乐等,了解其不同的风格。
7、聆听世界各国民族民间音乐,感受一些国家和民族音乐的不同风格。
8、乐于参与各种演唱活动。知道演唱的正确姿势及呼吸方法,并能在唱歌实践中逐步掌握和运用。能够对指挥动作及前奏作出恰当的反应。
9、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合唱。
10、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唱作简单评价。
四、教学重难点:
1、掌握浅显的音乐基础知识和简单的音乐技能。
2、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悟能力。
3、培养、提高学生的视唱能力。
五、具体措施:
1、认真备课,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
2、认真上课,因材施教,力求思路清晰,结构严谨,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教学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
3、积极大胆的使用现代化的电教设备,加大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六、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
教时
备注
01
2.26-3.2
第一课《跳起来》
2
02
3.5-3.9
第一课《跳起来》
2
03
3.12-3.16
第二课《少年的歌》
2
04
3.19-3.23
第二课《少年的歌》
2
05
3.26-3.30
第三课《水乡》
2
06
4.2-4.4
(3天)
第三课《水乡》
1
清明节放假5-7
07
4.8-4.13
(6天)
第四课《童年的音乐》
3
08
4.16-4.20
第四课《童年的音乐》
2
09
4.23-4.28
(6天)
第五课《风景如画》
3
10
5.2-5.4
(3天)
第五课《风景如画》
1
11
5.7-5.11
第六课《摇篮曲》
2
12
5.14-5.18
第六课《摇篮曲》
2
13
5.21-5.25
第七课《回声》
2
14
5.28-6.1
第八课《向往》
2
15
6.4-6.8
复习及测试
2
教导处检查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