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时间过得真快,总在不经意间流逝,我们的工作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在工作中有更好的成长,来为今后的学习制定一份计划。什么样的计划才是好的计划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计划,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计划1本班共有学生47人。其中男生18人,女生29人。生源比较复杂,学生大多来省外,是民工子弟的孩子。
从上一学期的学习情况来看,本班学生的学习态度基本比较端正的。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爱学习,有上进心。从上个学期期末测试结果来看,学生能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和语文综合运用能力,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但是有个别学生基础较差,缺乏学习热情,家长又疏于督促,还需老师加强辅导。个别学生学习自觉性差,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还需要老师好好引导教育。在本学期一开始应及早的对这部分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以求能够掌握教材所规定的学习内容,取得理想的成绩,合理的发展自身的能力。另外,虽然班级中后进生相对比较多,还有几个同学成绩忽上忽下,而且比较懒,作业经常有不做好的现象,对这些特殊学生的'辅导将是本学期工作的一个重点。
五年级学生开始进入少年期,身心的发展正处在由幼稚趋向自觉,由依赖趋向独立的半幼稚半成熟交错的矛盾时期。品德心理上具有这样的特点:能认识和掌握一定的道理观念,对社会现象开始关注,开始有独立见解,但他们的见解极易受外界影响左右而时常变化。道德感情开始多变而且不轻易外露。开始以一定的道德标准来评价人、事或社会现象,但仍有片面性。对学校的教育内容趋向思考选择接受。已有的行为习惯日趋稳定,但对新提出的行为要求则容易知行脱节。第二信号系统开始占优势,求知的欲望和能力,好奇心都有所增强,对新鲜事物开始思考、追求、探索。自我意识有所发展,自尊心进一步增强,自主性要求日趋强烈,但仍然缺乏自我约束的能力,我想在这些方面要予以关注与正确的引导。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计划2一、班级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现有学生44人,这个班学生是我从一年级一直带到了五年级,经过这五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喜爱学习语文,并养成了上课积极发言,按时完成作业等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大部分学生能够自主地进行预习和复习,平时喜爱看一些课外书籍,作文水平相对于同年级的学生也比较好。
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平均分达到88分,合格率百分之百,优秀率百分之九十六,在全乡名列前茅。但这个班,仍有少部分学生因为父母外出打工和老人生活,或因为基础较差、贪玩等原因,导致成绩教差。对于这些学困生,这学期我将加大管理力度,通过各种措施努力提高他们的成绩。
二、教材简析
本册课文主要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阅读”、“习作”和“练习”几大部分组成。
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五下阅读教材共26课,分为七个主题单元,其中有一篇带三角号的课文为学法指导,充分让学生自读自悟。别外还有一篇有关读书的内容,还有一个综合性实践的内容。分别是“春光无限”、“科技之光”、“有志竟成”、“世界各地”、“亲情依依”、“八一壮歌”、“人与自然”。这七个主题单元构成了一种文化的、开放的、整合的文本特质,有意境,有韵味、有情趣,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心灵世界,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本册书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在原汁原味的读或背中感悟母语、积累母语,不断提高自己对母语的语文感受能力,形成一定的语感。
三、教学目标
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
2、继续培养积极发言专心倾听的习惯。
3、继续培养勤于朗读、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
4、继续培养勤查字典、主动识字的习惯。
5、继续培养自主预习复习、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6、培养自主修改习作和通过多种渠道学语文的习惯。
7、继续巩固汉语拼音,认读218个生字。
8、能认真听别人将会,能讲述课文所写的故事,能当众说话,愿意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等。
9、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课文。
10、继续学习默读课文。
11、能阅读程度适合的少年儿童读物,了解主要内容。
12、学习有顺序的比较细致的观察图画和事物,能修改有明显错误的句子,学习使用标点符号。
四、教学措施
1、重视学生的语文积累,在班级办好图书角,搞好班级文化,在班级中营造一种书香氛围,定期组织学生到学校图书室借阅书籍。
2、认真钻研教材,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允许学生各抒己见,充分发挥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
3、重视朗读教学,让学生在读中悟,读中理解。
4、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6、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大力提高中等生,提高学困生的成绩。
7、向40分钟要质量,做到精讲多练。
8、鼓励学生多看课外书,开阔眼界,积累丰富的课外知识。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计划3一、教学大纲对本年级的本学科的基本要求:
1、学习习惯: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继续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培养朗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朗读、背诵的习惯;继续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继续培养专心听别人讲话的习惯;能够当众说话,声音响亮,态度大方养成爱护学习用品的习惯;继续学习写钢笔字的正确姿势和方法,并养成习惯;继续学习写毛笔字的正确姿势和方法,并养成习惯;继续培养留心观察的习惯;能够有选择地阅读课外书籍,培养读书做记号的习惯;继续培养写日记的习惯,能够做到爱护图书,并养成习惯。
2、汉语拼音:继续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
3、识字写字:能准确认读283个生字;能按笔顺正确书写、默写生字184个,能按字的结构特点把字写端正、写匀称;继续练习用钢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继续练习写毛笔字,写得端正纸面干净。
4、口语交际:能当众说话,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做到语句比较通顺,态度大方,有礼貌。能就所听所读的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能讲述课文所写的故事。
5、阅读:继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课文。能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继续学习默读课文。学习按要求预习课文,能借助工具书和联系生活实际、语言环境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提出疑难问题。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知道课文的大意。
6、习作:学 ……此处隐藏25366个字……p>
②相机指导学生学习“稚”字。提示学生读准字音,结合注释理解意思,还可以组词“幼稚”“稚嫩”帮助学生识记。
③组织学生交流:诗题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小孩子玩冰的事)
(3)引导学生交流《村晚》这一题目的意思:你从诗题知道了什么?(诗的背景是夜晚的村庄)
二、初读古诗,大致了解主要内容
1.引导学生回忆七言诗的朗读节奏。
2.学生自由读三首古诗,教师提示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边读边思考:三首诗分别写了儿童的什么活动?
3.指导学生学习生字。
(1)学生反复练习,读准字音。教师相机点拨:“昼”“稚”都是翘舌音;“耘”可以结合形声字规律识记。
(2)学生自主交流要写好本课的字需要注意些什么。教师相机范写,指导书写要点。
(3)指导学生学习多音字“供”。
①教师出示两组词,让学生读一读,借助组词区分读音:供奉、供认、供职;供给、提供、供应。
②引导学生结合注释,指导“供”在这首诗中是“从事”的意思,读第四声。
4.检查古诗朗读情况,相机纠正朗读节奏。
5.引导学生交流对古诗的初步理解。
(1)提问:三首诗分别写了哪种儿童的生活?(童孙、稚子、牧童)
(2)追问:他们都有一些怎样的活动?(童孙学种瓜,稚子弄冰,牧童横牛背、信口吹笛)
三、通过比较阅读,深入研读两首古诗
1.引导学生结合插图,感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描绘的繁忙景象。
(1)引导学生说说插图画了什么内容,找到对应的诗句。
预设:图中家家户户门窗紧闭,人们都在田间劳作,两个孩子在靠近树的地方学种瓜。对应的诗句是“也傍桑阴学种瓜”。
(2)给学生讲授“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农耕规律,帮助学生了解“耘田”是初夏时节在田间除草,进而知道这首诗写的季节是夏天。
(3)学生再读古诗,说一说感受到了怎样的气氛,是从什么地方感受到的。
预设:从“昼出耘田夜绩麻”中,能感受到夏季的乡村一片繁忙的景象。
教师相机指导学生理解诗意:古时候一般男子种田、女子纺织,“儿女”指的是村庄中的成年男女,“各当家”就是说他们各自在做着自己的活儿。
2.引导学生理解诗意,想象《村晚》描绘的情景。
(1)让学生结合注释说一说: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将这些景物组合起来,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预设:诗中描绘了池塘、草地、远山、落日等景物,让人想到的画面是夕阳西下,青山和夕阳相互映衬,池塘水草丰美,水面泛起金色的光芒,牧童正坐在牛背上随意吹着手中的笛子。
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诗意。
(2)追问:“满”“衔”“浸”等字词让你有种怎样的感觉?这幅画面令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预设:两个“满”字让人感到池塘里的水十分充沛,岸边的草也十分茂盛;“衔”字写出了远山和落日挨得很近、相互映衬的样子;“浸”让人觉得好像夕照和水波融为一体了,具有动态的美感。这幅画面让人觉得宁静、悠闲。
3.引导学生比较《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和《村晚》,说说两首诗在内容和气氛上有什么不同。
预设:《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写的是一片繁忙的景象,而《村晚》则是一派悠闲的状态。
4.引导学生走进儿童内心,体会其中的乐趣。
(1)学生再次朗读两首诗。
(2)组织学生交流:诗中写了儿童的哪些活动?诗人笔下的儿童给你一种怎样的感觉?
预设:《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写了童孙“学种瓜”,觉得他们十分天真可爱;《村晚》写牧童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吹着笛子,感觉他十分悠闲自在。
(3)提问:为什么你会觉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中的“童孙”特别天真可爱?引导学生想象童孙“未解”的样子以及“学种瓜”的动作。
预设:小孩子看着大人们每天劳作,也学着大人的样子,笨手笨脚地操持农具,种瓜点豆,可能弄得满身是泥,小脸上也都是土……
(4)提问:为什么你从《村晚》中感到了牧童的悠闲?是从哪里感受到的`?引导学生想象牧童横坐牛背的神情和信口吹笛的样子。
预设:牧童不是规矩地骑着牛,而是横坐在牛背上,他可能会随着牛儿的前进晃动着身体,摇头晃脑地吹着笛子,笛子的曲调还是杂乱无章的,整个人透出一股随性、自在……
5.组织学生以多种形式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并尝试背诵。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背诵《稚子弄冰》,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2.能想象《稚子弄冰》中描绘的情景,体会其中的童真童趣。(重难点)
一、复习上节课学习的两首古诗
1.指名背诵《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和《村晚》。
2.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这两首诗分别描写了怎样的儿童生活?
预设:《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描写了天真、懂事的农村孩子学着大人种瓜的情形。《村晚》描写了牧童骑着牛儿,吹着短笛,悠闲自在的样子。
二、研读《稚子弄冰》
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1)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稚子是怎么玩冰块的?
(2)组织全班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预设:清晨将冻了一夜的冰块从盆中取出来,用彩色的丝线穿过冰块,提在手中,当作银钲敲打。
(3)追问:在玩的过程中,孩子的心情都有哪些变化?
预设:小孩子在“脱晓冰”时满心欣喜,“彩丝穿取”时小心翼翼,敲冰块时十分得意,冰块碎地时则是万分懊恼。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稚子弄冰》。
三、体会情感,改写古诗
1.引导学生找出三首诗中描写儿童表现的词语,说一说:通过这些词,你发现不同诗人笔下的儿童有着怎样的共同点?
预设:三首诗中描写儿童表现的词语分别是“学种瓜”“脱晓冰”“横牛背”,这些儿童都是非常纯真、可爱、招人喜欢的,他们的童年生活充满了乐趣。
2.组织学生交流:三首诗中描绘的儿童形象,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3.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诗,发挥想象,把诗的内容改写成小短文。教师点拨要点:
(1)尽量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自己想象到的画面。
(2)不要逐句翻译原文,要抓住重点,想象儿童的神态、动作、心理等。
4.改写同一首诗的学生组成小组,交流自己的作品,评一评谁的想象更丰富、语言更生动。
5.小组推选代表在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评价。
四、指导背诵默写
1.学生结合对诗歌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三首诗。教师提示学生要读出诗中儿童的天真、可爱、活泼、悠闲。
2.引导学生用多种形式朗读《稚子弄冰》,并熟读成诵。
3.指导学生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