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友谊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友谊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友谊教案 篇1教学目标 :
1、 认真聆听《回声》,知道音乐中表现回声的方法,感受音乐与大自然的关系,激发学生在音乐的感悟下去探索、发现大自然的奥秘。
2、 认识力度记号f,p,知道它们的含义,并能在实践中正确运用。
3、通过学唱《友谊的回声》,鼓励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追求友谊并建立美好的友谊。
教学重点:力度记号在音乐中的实践运用。
教学难点 :音乐中表现回声的方法,后半拍起唱的演唱方法。
教学过程 :
一、 引入课题
1、谈话:在自然界中有很多神奇的现象,老师和一位同学来合作一下,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什么现象?
2、你知道回声吗?(激发兴趣,让学生说一说)师小结:回声是发生在山谷中的一种自然现象,回声和我们发出的声音(我们把它称为原声)相比,有什么相同又有什么不同?
二、欣赏《回声》
1、引入:音乐家发现了这一奇妙的自然现象,有音乐家就想到用音乐来表现回声。当然,这个作品中的回声并不是对着山谷唱歌,而是两个合唱队模拟出来的,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你知道这两个合唱队是怎样配合着表现回声的吗?
2、认识力度记号:像我们刚才不同力度的演唱在音乐中有专门的音乐记号,叫力度记号,刚才我们在演唱中用了两种不同的力度,fP,(出示强弱)歌曲里表现原声的用了哪种记号?表现回声的呢?
3、再次聆听回声(出示歌谱)感受乐曲中强弱的对比
三、发声练习 男女声分组唱,随老师的琴声唱一唱歌曲,用自己的声音表现一下回声。处理:歌曲其他部分用中强的力度来演唱,表现叙述的语气。
四、学唱歌曲引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唱一首《友谊的回声》,先听一听歌曲,想一想,为什么叫友谊的回声?指名学生回答,师小结:面对山谷,我们发出怎么样的喊声,山谷就会传给你怎么样的声音,这其实就像我们人与人之间,你对别人付出了怎么样的真心,别人就会对你有怎么样的友谊,这就是友谊的回声。
1、欣赏歌曲,随音乐轻轻唱一唱歌曲。
2、个别指导
A 、出示:我喊一声,喊一声,噢,噢,噢。问:这个记号是什么?(PP----很弱)师生配合唱一唱,注意休止符
B、出示:回声回声…可爱的回声。师独自唱一唱,请学生为老师伴奏(拍手拍腿)述:这里有一个休止符,表示后半拍起唱,请同学们在为老师伴奏的.时候注意一下,这里的休止符是怎么把握的(师再唱,生伴奏)我们一起来试一下(师弹琴,生边拍手边唱,逐步脱离拍手拍腿)
3、随老师弹琴,生轻轻演唱歌曲第一段 “向着大森林”尾音指导。
4、学唱第二段,师弹琴,生轻轻唱一唱,个别地方纠正。
5、随琴轻轻唱一唱歌曲。
6、歌曲处理友谊的回声是人间最美的回声,我们要用怎么样的声音来表现这样美妙的声音呢?
7 、 让我们带者对友谊的情感来演唱这首歌曲(拍打节奏,轻声来演唱)
8 、纠正歌曲中错误的地方,跟琴演唱,提示带者什么样的情绪演唱。
9、用强弱来打拍的形式,再次用情演唱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感受了回声,你现在知道音乐中是怎么表现回声的吗?对,运用了两个力度记号,那就是强、弱。除了这两个力度记号,音乐中还有一些记号也是表示力度的,也有表现力度的变化过程的,我们在以后的时间里再接着学习。
小学友谊教案 篇2教学教学目标:
1、体验即将毕业时与学校、老师、同学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对未来学习生活的憧憬。
2、 注意歌曲不同类型的弱起拍,配合好呼吸和看指挥,准确的唱好歌曲,并感觉这种节奏的表现意义。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在“欣赏感受”这首歌曲所蕴含的意义,解决歌曲中不同类型的弱起拍。
2、歌曲中一音多字和一字多音的唱法。
3、解决歌曲中二声部。
教学过程:
一、聆听《船歌》感受少年儿童同伴之间珍贵的`友谊之情,欢快热情的音乐体现了“友谊”产生的合作意识与集体主义精神。
二、 复习节奏
注意:附点的作用。
三、 歌曲
1、分句学唱歌曲第二声部歌谱至完整。
2、复习歌曲第一声部歌谱
3、把学生分成两组合作完成歌曲二声部(注意歌曲二部和谐)
4、加入歌曲歌词来完成歌曲二声部。
四、分析歌曲
1、感受歌曲中八分休止,体验歌曲朝气蓬勃、欢快的情绪
2、感受歌曲的二段体结构和二声部演唱效果的美感
3、富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五、授后小计
小学友谊教案 篇3教学目标
认知:
1.懂得同学之间的友谊是十分珍贵的。
2.知道同学之间怎样才能建立和发展友谊。
3.明确“哥们儿义气”不是真正的友谊。
情感:
1.愿意与同学建立真正的友谊。
2.珍视同学之间的友谊,不搞“哥们儿义气”。
行为:
1.关心、帮助同学。
2.与同学相处能宽以待人,严以律己。
3.发现好朋友有错,不包庇,不嫌弃。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设置本课的依据是课程标准中“友爱同学,同学之间建立真正的友谊”这一 教学内容和相关的基本要求。要与同学团结友爱,这方面的 教育在以往的思想品德课中已经进行过,一、二年级时主要强调要团结友爱讲谦让,三至五年级时主要强调能合作、不嫉妒、不欺负弱小。本课也是进行与同学团结友爱的 教育,但讲述的角度和侧重点都与过去不同。现在是从“友谊”这一角度来讲与同学团结友爱的,侧重点在于要建立真正的友谊,而不讲“哥们儿义气”。对该年级的学生来说,从这个角度、按这个侧重点进行与同学团结友爱的 教育是必要的、及时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该年级学生的情感世界逐渐丰富起来。他们赞美友谊,向往友谊,追求友谊,但有些同学却找不到友谊,与其他同学相处不好,没有好朋友,也有一些同学自以为找到了友谊,实际上却不过是“哥们儿义气”。我们应该加强这方面的 教育,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困惑,给他们以正确的引导。
本课的导入部分是“述说”:“在同学中你和谁是好朋友?你们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对这样的问题,同学们的回答是不一致的。其中包括:有的同学会说“我没有好朋友”;也有的同学介绍“怎样相处的”,实际上可能是“哥们儿 ……此处隐藏9423个字……环出现。
⑵弹奏全曲,请学生分析旋律特点。
第二和第四乐句相似、每个乐句都是从弱起小节开始的.、每一乐句的结束音都长……
⑶随琴用哼鸣学唱一二乐句。
学生提出在学唱时发现的问题,以及给其他同学提出的建议,如闭口音的唱法,较长乐句的换气等。
⑷随琴用LA学唱三四乐句。
学生提出问题及建议。
⑸完整唱旋律.
⑹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⑺完整唱第一段。学生思考怎样更好的表现歌曲,出自己的建议。
⑻根据学生的建议演唱歌曲第二、三段。
⑼根据所学歌曲旋律,为打乱乐句顺序的曲谱排序。并完整演唱曲谱。
二、欣赏乐曲《一路平安》
1、学生欣赏乐曲《一路平安》。请同学们认真聆听,这首乐曲我们是否听过?
《一路平安》与《友谊地久天长》的旋律很相似,但节拍不同。乐曲的情绪优美、抒情,还略带一丝忧伤。
师:这首乐曲是几拍子的?
生:3/4拍的。
三、带着对朋友深深的祝福之情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进一步加深对歌曲的理解,注意把握歌曲情绪。
四、活动
在《友谊地久天长》的歌声中,把想对自己最好的朋友说的话写在卡片上并送给他(她)。
五、总结:
朋友是我们一生重要的财富,无论我们开心、幸福、失落、痛苦时都会有他们的身影,无论新朋友还是老朋友都令我们难忘欢欣,无论我们来自何处,相逢即是缘分,让我们伸出热情的手,以真诚的心携手走过风雨坎坷。
小学友谊教案 篇12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领略友谊在朋辈交往中的重要性,知道与朋友相处的基本原则,懂得如何选择合适的朋友以及与朋友友好相处的策略,在生活中获得真正的友谊。
教学重点难点:
选择朋友的准则,与朋友的相处之道。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自学提纲
1、为什么说友谊是人生的财富?(友谊的重要性)
2、青春时期友谊的特点?
3、为什么要有选择的交友?
4、选择朋友的标准和原则有哪些?
5、如何处理好和朋友之间的关系?(朋友的相处之道有哪些?)
二、出示题:5.3 友谊相伴
1、感受:友谊是人生的财富图片
A、引引入:友谊是人生的.财富(友谊的重要性)
B、想想:青春时期友谊的特点?
2、选择朋友的标准
A、友谊如此重要,我们应该怎样选择朋友呢?
B、阅读:活动1:班级风景
C、课本中“小立和小海”的故事,分组进行评价。思考
3、你喜欢什么样的朋支?
A、提问:为什么要有选择的交友?
B、活动2:情境分析
你喜欢这样的朋友吗?
4、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选择朋友的标准和原则?P20
5、朋友相处之道之P20
心灵体验:朋友之间
小结: 朋友相处之道:p20
小学友谊教案 篇13教学目标:
1.师生性、生生情,人间最珍贵的是友谊。通过学习主题鲜明、情绪热烈的《手拉手》、《我的朋友在哪里》、《让世界充满爱》、《可爱的苹果》等作品,让我们进一步体验友谊永存。
2.唱好二声部合唱《手拉手》、《可爱的苹果》,从和谐的音色中享受友谊给我们带来的乐感,并进行儿歌歌曲创作活动及艺术实践活动,表达对老师的情谊。
3.欣赏声乐曲《我的朋友在哪里》、《让世界充满爱》,体验人间的情和爱,并编创舞蹈动作。
教学内容:
1、聆听《我的朋友在哪里》、《让世界充满爱》
2、表演《手拉手》、《可爱的苹果》
3、编创与活动
教材分析:歌曲《手拉手》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充满朝气的.少年儿童歌曲。歌曲表现了同学之间的友情和真情,热情地颂扬了欢乐的友谊。歌曲采用4/4拍,大调式,曲中每乐句中
“”切分音的运用很有特点,使得曲调活泼跳跃,富于动感。句中伴以拍手声热烈地渲染了歌曲欢乐的气氛,表达了儿童们为创造一个充满友爱、温暧的世界的美好愿望。歌曲以六度大跳进入合唱部分(8小节),在曲调上采用了重复的手法,配以衬词“啦啦啦”使同学间欢乐的友谊这一情绪得以进一步地抒发。第29-33小节又以齐唱形式、重复的音调出现,末句旋律逐渐向上推进形成高潮,最后结束在“”主音上。
教学重点:通过聆听和歌唱体会友谊
教学难点:艺术创作实践活动
课时:一课时
第一节
教学内容:
1、表演《手拉手》
2、创作动作:为儿歌谱曲
教学重点:唱出曲调活泼跳跃,富于动感的特点
教学难点:“”切分节奏
教学过程:
一、表演《手拉手》
1.从文明礼貌习惯导入。
设问:人与人表示友好、友谊、友爱等,最常用的是什么动作?
2.聆听范唱:
(1)说说这首歌讲些什么内容?
(2)这首歌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哪一种节奏型出现很多次?你能拍击一下吗?
3.学唱歌曲。
(1)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一乐句曲调(第1—6小节),注意乐句的完整性,注意切分节奏。学唱时,让学生用2/4拍指挥图式划拍,把握住节奏。
(2)学生自学第一乐段的第二、第三乐句。在自学前,教师先范唱这两乐句曲调,并要求学生听辨这两个乐句的曲调与第一乐句的关系(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以提高学生分析、听辨的能力。
(3)在能流畅地唱好第一乐段的曲调的基础上学唱第二乐段。
(4)第二乐段的二声部并不难学。因8小节的合唱实质上是两个4小节的重复。可以让学生自学,在合成时教师注意调整两个声部的音准与和谐。接着的单声部比较简单,学生能视唱。
(5)完整地、以稍快的速度、有朝气地唱好全曲调。
(6)填上歌词以热烈的情绪演唱歌曲。
4.表演歌曲。
(1)按歌谱上要求,在第一乐段长音处加上集体拍手。
(2)让学生自选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其基本音型为“”,在歌谱上有色块处用“”节奏,以烘托热烈的气氛。
(3)有条件的班级,可用竖笛、口风琴为歌曲伴奏。
(4) 编创设计一组舞蹈动作为歌曲伴舞或排成表演唱。
二、创作动作:为儿歌谱曲
1.让学生熟读儿歌,能有感情地背诵。
2.创作好第一句歌词的曲调,反复咏唱体验,在自己满意的前提下,唱给周
围的同学听。
3.在第一句的基础上创作第二、三、四句,运用以前学到的模仿、重复等手
法进行创作。
4.完整地唱给周围的同学听,征求意见进行修改后为大家表演。
三、课后小结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