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语文教案模板合集十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语文教案 篇1【教学目标】
1.教学生学会速读的几种方法。
2.通过学文,使学生更清楚的掌握标点符号的不同用处,理解标点符在文章中的重要性。
3.能用不同的标点符号练习说话和写话。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刚才看到同学们猜谜语猜得津津有味,老师也有一则谜语,想不想猜一猜:有人不说话,肚里学问多。有字不认识,就去请教它。都知道啊,那一起说。(师板书:字典)“字典”的“典”拿起手和老师一起写一写。
字典公公的家很大,里面的家族成员可多了。可是有一天,字典公公家里发生了争吵,吵得可热闹了。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走进字典公公家,去了解一下这场争吵?(想)
这节课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篇选学课文: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师板书:补充课题)
谁愿意来读读课题?(△你的声音真好听,就像一位小播音员!)
我们一起读一读。
二、初读课文
(一)初读全文。
1.检查读课文情况。
这是一首儿童诗。课前老师已经请大家去读了这首诗。现在我来检查一下,看看你们能不能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每人一小节,谁愿意读?”
(教师指一学生)请你读诗歌的第一小节,另外的几个小节,待会儿谁听得最认真,我就会拍拍你的肩膀,就请你读下一小节,好吗?开始吧!
〈指名分段朗读〉
1.哦,听了这些同学的朗读,你有话说!(学生说:我想对同学提个醒:)
你听得可真仔细。另外同学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师总结:是的,我们读课文的时候要看仔细,要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大部分同学的表现还是很出色,不但没出错,而且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首诗里有个多音字,刚才读的同学也读准了。这个多音字是——(角)(师板书:角)它还有一种读音是——jiao(师板书两个读音)你能给这两种读音分别组组词吗?
3.看来,同学们都认真地去读了这首诗,你看,一个同学都没有出错,而且个个都很流利。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首诗里有个多音字,刚才读的同学也读准了。这个多音字是——(角)(师板书:角)它还有一种读音是——jiao(师板书两个读音)你能给这两种读音分别组组词吗?
让我们一起把书上这句话念一下。
2.再读课文。
请同学们(注意刚才几位同学提出来的问题)同桌两人合作再读读课文,如果发现同桌有错误,要及时帮他改正。
〈学生读课文,教师巡视,注意学生学习习惯,如读书姿势等〉
三、学习1、2小节
(一)学习诗歌第一小节
读了课文,你知道字典公公家里是谁在争吵了吗?一起说:标点符号
你是怎么知道的?
谁来读读第一小节?(指名读)
△你的朗读告诉大家,字典公公家里的确很吵!
能读得再吵一些吗?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感受字典公公家里的吵闹。
过渡:“是啊,你看,[出示插图]标点符号们吵得多热闹啊!(指图)它们有的把眼睛瞪得大大的,有的把嗓门提得高高的。诗歌的哪一小节写了标点符号吵架时的样子?”(第二小节)
(二)学习诗歌第二小节
请同学们轻轻地读第2小节,想一想:这一小节中哪一种标点写得最有趣?为什么?
(1)学生自由读,师巡视。
(2)指名说。(△别着急了,请你想好了,再说一遍。)
小结:诗人根据每种标点不同的外形特点,写出了他们争吵时不同的样子。
(3)仿写句子。
参加争吵的标点符号还有很多呢。你能仔细观察图上各种标点的动作和表情,也用一句话来说说别的标点符号争吵时的样子吗?
反馈交流。
(△你的反映可真快,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有了思考的结果。
你的想象力可真丰富,能说出这么有趣的句子,老师奖励你光荣地站着。
越说越好了,简直就是一位小诗人,也奖励你光荣地站着。
你也是个了不起的小诗人,我想和你握握手。)
小结:你看,真是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在我们班竟然还藏着这么多小诗人。
(4)齐读第2小节。下面让我们把站着的这几位同学说的句子接在第二小节诗歌的后面,把这一小节连起来读一读。你第一,你第二……准备好了吗?
有了这几位小诗人的加入,我们这一小节诗歌内容更加丰富了。
刚才老师发现了一个人才,我想请他上来读一遍。(请这位同学上台)同学们看看他特别在什么地方?
说得可真好!想不想像他这样来试试?
三、学习3—7小节
(一)那这些标点脸红脖子粗的,它们到底在吵什么呢?请同学们快速读诗歌第3—7小节,待会儿把思考得结果告诉大家。
1.谁愿意告诉大家,这些标点符号为什么事吵得这么热闹?
2.那哪些标点在争吵时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教师板书:!?,、……。)
(二)他们又是怎样争吵的呢?老师把他们争
吵的过程做成了有趣的动画片,想不想看看这个动画片?(想)[课件播放无声动画片]
哎,真糟糕,动画片怎么没声音啊!哦,想起来了,因为这个动画片是我前几天匆匆忙忙赶出来的,竟忘了给争吵的标点符号配音。这可怎么办?现在补又来不及了。怎么办?干脆,待会儿让我们来个现场配音,好不好,那我请哪些同学来当配音好呢?(学生可能会纷纷举手)别急,我可不能随便叫几个同学来配音,要请就要请最好的。那今天我们就来个“配音大挑战”,谁是最后的胜利者就请谁?有信心挑战配音员吗?
1.要当好配音员,你觉得最重要的是什么?(要把他说的话读得有感情)
那这些标点都说了些什么话,到什么地方去找?(书上)请同学们在3—7小节中找一找,用横线划出给这些标点配音时所要说的话。(师板书:找)
2.配音时该说什么话现在已经清楚了,那接下来我们的任务就是——配音,怎样才能把音配好呢?(最好学生接)把这些句子读得有感情。好,下面就请请同学们自己先试试,如果觉得哪种标点符号的配音有难度,待会儿你提出来,我们一起来讨论讨论。
学生自由读
3.你觉得哪种标点的音配起来有难度?
句号
A.要把句号的话读好,老师教你们一招:你不妨先读一读每小节中第一行和第二行诗句,因为这两行诗句是读好标点符号们说的话的提示语,这些提示语往往会告诉你读 ……此处隐藏10728个字……p>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贝壳,揭示课题
1.出示贝壳和珍珠。
2.你们知道这贝壳与珍珠有什么关系吗?你们想知道很久很久以前发生的一只贝的故事吗?我们一起来学习《一只贝》。(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读提示。
①画出生字、新词,多读两遍,遇到长句子、难读的词多读两遍。
②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试着读出韵味,读出感情。
③不理解的地方,运用学过的符号画出来。尝试边读边批注,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
④文中的这只贝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自由读文。
3.小组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自己喜欢的语句。
4.小组交流,记忆字形。师重点指导:腻
5.全班交流,评价朗读。
第二课时
一、细读品味,升华感情
(一)学习课文第1、2段。
1.初读了课文,说说这是一只怎样的贝?
2.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画出来,再体会体会。
3.交流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师相机出示课文第1段。
4.再读出示的第1段文字,边读边想象:在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带着自己的理解,再读课文第1段。(播放海边音乐。)师相机指导理解:旋涡、啮掉。
5.它们即使生命结束,壳上仍留有人们喜爱的色彩,难怪会得到孩子们的喜爱、人们的称赞!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朗读第2段?(生自由练习。)
6.抽生读。
(二)学习课文第3~10段。
出示:但是,这只贝没有被孩子们捡起,它不漂亮,它在海里的时候,就是一只丑陋的贝。它默默地,它说不出来。
1.生自读句子。
2.这只贝还有绚丽的色彩吗?还有精美的图案吗?读后你心里有什么感受?
3.生交流感受。
4.再读第3段,说说这段文字中的哪个词一下子就打动了你?再读读,体会一下。
5.生交流,师相机指导理解:默默、荣誉
6.相机抓住折磨这个词语理解贝的默默付出、不求回报的奉献精神。
7.生理解折磨的'意思。
8.再读课文,透过折磨这个词你还能读出什么感受?想想石子在贝的身体里是种什么样的感受?
9.生读课文,谈感受。
10.你们都在认真地读,读出了自己的感受,透过这段文字,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
11.让我们一起来把这只贝所受的折磨用表情、声音表现出来。老师引读:那是颗十分硬的石子(生跟读中间部分)教师:一年,两年,它的壳上读,但他。
12.再读课文,再体会体会,在可怜的背后你又读出了什么?
13.思考: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二、学习写作方法,拓展迁移
1.作者写贝,赞颂的仅仅就是一只贝吗?
小结:文章借物喻人。
2.说说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的含义。
3.把你想对这只贝说的话写下来。
三、总结并提出希望
1.生展示搜集的同类人的故事。
2.希望你们也做一个像这只贝一样的人:默默付出,不求回报,勇于奉献。
板书设计
一只贝
可怜
丑陋
可敬
学生赞美贝的语言(学生写上去)
小学语文教案 篇10[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 11 个生字。
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松鼠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
3.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积累语言。
4.引导学生能用较准确、生动的文字对某一动物的特点进行说明。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松鼠的特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布置学生搜集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和松鼠的有关知识。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课件播放松鼠影片,再现课文内容。
2.看了录像,你喜欢松鼠吗?为什么?
3.法国著名的博物学家布封也非常喜欢松鼠,在他的笔下,松鼠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文中看一看。(出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检查字、词读音。注意读准“玲珑、苔藓、勉强、圆锥”等词语。
3.再读课文,整体感知。布封笔下的松鼠给你什么印象?
三、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1.这是一篇文艺性说明文,也是一篇略读课文。阅读提示中提出了明确的学习要求,大家先读一读,勾一勾。(学生阅读勾画,教师相机提出建议。)
2.依据要求,师生共同制定学习目标。
(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松鼠?可以就你最感兴趣的某一部分绘制一幅图,给它起一个名称,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
(2)阅读课文,勾画出自己最喜欢的句段,并说说喜欢它们的原因,想想在表达上与《鲸》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3)从哪里可以看出作者对松鼠的喜爱?品读有关句子。
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问题自学探究,再在四人小组内讨论交流,就不同意见进行磋商,并听取同学的'独特见解。师生评议。
五、全班交流,突破重点
1.阅读文章,抓住要点。
引导学生从总体入手,在阅读中抓住文章的要点,知道文章说明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课文各段第一句点名了说明对象,即文章是从松鼠“外形漂亮”“行为乖巧”“性格驯良”三方面来具体说明的。)
2.探究本文与《鲸》在表达上的异同,本课的教学重点。
(1)设计下列句式引导学生归纳。
相同点之一:《松鼠》和《鲸》都用了__________的方法,例如 相同点之二:《松鼠》和《鲸》都__________,例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设计下列表格,引导学生比较。
不同之处
《松鼠》的举例
《鲸》的举例
3.再次阅读,总体感受,深入体会。
引导学生再次阅读,从总体上深入领会文章,鼓励学生以赏析的态度来深入理解文章,深化对“松鼠”的认识。
六、拓展延伸
在布封笔下,小松鼠善良可爱,大象温和憨厚,鸽子夫妇相亲相爱,具有人类的一切美好品质。这位著名的博物学家毕生从事博物学研究,用 40年时间写出了36册巨著《自然史》,如果同学们感兴趣,课后可以阅读《自然史》。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