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5-07-14 19:58:23
【推荐】小学语文教案模板汇总七篇

【推荐】小学语文教案模板汇总七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教案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学习有条理地介绍一个人物,说清其尊敬的原因。

2、进一步提高有条理地介绍一个人物的能力,提高表达能力,培养向先进英雄人物学习品质。

教学设计:

一、复习入题,明确要求。

1、你是怎样介绍一个人的?2、人是怎样介绍最高兴的?讨论归纳:

①人—样子、特征、特长②最高兴的是抓住高兴来说清高兴的原因。

3、提出目标:人们要把以上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介绍自己最尊敬的(人)。

二、试说点拨,掌握方法。

1、学生试说:我的.老师:①总说②具体、关心、帮助、鼓励③总结

2、学生自由说时提出:请你说说最尊敬的是谁?

先进人物、模范人物、英雄人物点拨学生自由说。

3、学习例文:

①在生活中,我最爱的是我的爸爸妈妈,而我最尊敬的是×老师。虽然他其貌不扬,但能说会道;有很高的文化素养;心灵手巧,画得一手好画,剪得一手好剪纸,写得一手好字;能文能武,不光能写得好文章,还能带领我们打篮球,踢足球。在我们的心目中他是一个能人。

②其实最让我服贴的还是他对我们的教育。平时他虽然经常和我们嘻嘻哈哈。但对我们的教育可严啦,在行规上,你绝对钻不到空子。记得有一次,×老师宣布去看电影,我因为最近学习太紧张,有放松的机会真是太高兴了,我就忘形地怪叫一声,当时急着排队,老师也没有理睬我,我也以为没事,在去电影院的路上,他走在我旁边,和我说着话。忽然前面出现了几个吹口哨怪叫的人,老师话头一转问我:“前面几个人很潇洒是不是?”我“哼”了一声:“小流氓!”老师却淡淡一笑:“可有人还在教室里怪叫呢?”听了这话我的脸红了。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做过类似的事。

你说,这样的老师你能不尊敬吗?

4、总结方法:①以总—分一总的方法介绍他人。抓住你尊敬人的样子、特征、特长来反映人物,并要让听者一开始就对人物有肃然起敬的感觉。

②尊敬他人要从内心开始,只有从心里发出的那种真实情感才能使人感动,要用真实的事例,采用总一分一总方法来说明你为什么最尊敬他。

三、指名全班说,师生评议打分,明确要求。

四、四人小组互说打分

五、作业:生活中值得你尊敬的英雄人物的故事,在班级《英雄故事会》上作介绍。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山雨带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领略大自然的秀美。

3.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个性化地感悟。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感受语言的优美,体会作者对山雨的情感。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个性化地感悟。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感受语言的优美,体会作者对山雨的情感。

教具准备课件、小黑板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导入新课:自然界中,美无处不在,只要细致观察,用心倾听,你一定能发现美。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作者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后描绘的自然景观。

2、揭示课题:山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醒学生需注意的字音,并理解这个词。啼(tí)啭(zhūàn)

2、引导谈话

3、启发学生思考:

三、朗读赏析,深入感悟

1、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组织交流答案(先是听见山雨的声音,接着看到山雨改变了山林的颜色。)

2、组织学生感悟山雨的音乐美。

①引导学生找句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②小结。作者通过大胆而又奇特的想象,写出了山雨的音乐美,表达了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

3、引导理解山雨的色彩美。

4、引导思考:这篇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板书:雨前、雨中、雨后)

5、感情朗读,加深理解。

四、背诵积累,拓展延伸

1、引导背诵,积累语言

1、听教师导入语

2、齐读课题

3、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4、谈谈对课文的初步印象。

5、思考:作者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的山林雨景,他观察到了什么?倾听到了什么?找到有关的句子划下来。

6、勾画并思考:作者听到了什么?观察到了什么?请用课文里的话回答。

7、感悟山雨的音乐美。

①读读写山雨声音的句子,找出句子中的`比喻部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②听教师小结

8、感悟山雨的色彩美。

9、读读这些写雨色彩的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10、这篇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板书:雨前、雨中、雨后)

11、感情朗读,加深理解。

12、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熟读成诵。

13、向学生推荐相关写雨的课外美文,丰富积累。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读读背背,积累词句。

2、阅读文章,完成练习,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受到美的熏陶。

3、做小导游,培养学生大大方方、有顺序、讲清特点的能力;培养认真听话,适时提问的听话的能力;培养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4、培养学生的能力,表达对校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在学习“读读背背”之前,积累一些自己喜欢的对联;在“口语交际”课前,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也可以去景点观察真正的导游员是怎么介绍的。

教师准备:教师准备家乡的风景、名胜的图片和录像资料。

三、课时安排:4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读读背背、阅读)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最近又积累了哪些对联?交流。

  二、完成“读读背背”。

1、读读。

(1)自由朗读“读读背背”的文字,读通顺,不认识的地方可以查字典。

(2)谁来读听听?

(3)在小组内读。

2、这些句子读来朗朗上口,让我们来背背。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再指名背、一组背、全班背。

3、丰富积累。

展示课外积累。

  ……此处隐藏2572个字……要讲了什么?

冬至后万物的萌动和人们的生活。

四、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了解课文中关于冬至这个节气的介绍。

1. 自读第一自然段,说说关于冬至这个节气你知道些什么。

2. 对照课文介绍,交流关于冬至这个节气的相关信息,着重指出冬至过后各地气候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课件出示《九九歌》。

3. 教师指导用舒缓平静的语气朗读第一自然段。

培养学生思考、质疑能力。

从学生熟悉的歌谣出发开始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养成预习、乐于自学、勇于探究的习惯。

培养学生乐于与他人合作、乐于与他人分享学习收获的习惯。

培养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能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

通过概括段落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为理解课文内容作准备。

培养学生搜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同时与课外对照,使学生对“冬至”的认识更准确。

《九九歌》是对冬至理解的拓展,也为学习第三自然段等待九九八十一天做好铺垫。

教会学生用不同的语气表现不同的情境的朗读方式。

第二课时

一、板书课题,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能说说《冬至的梦》主要内容是什么?

二、创设情境,引出中心话题。

师:播放课件:冬至前后,大雪飘飘,天气变得愈加寒冷。但是那谁也看不见的春天,也就在这一天随着飘落的白雪向我们走来。只不过,她不愿意那么快地与人们见面,但她使一切有生命的事物都开始做着自己(温暖的梦)、(希望的梦)。

三、精读课文,畅谈感受。

(一)下面,打开书170页,大声读课文2、3段,想一想:为什么说冬至的梦是“温暖的梦、希望的梦”呢?你是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的?细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出相关内容,或简单的写一写你的感受。

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理解学生读书加批注情况。

(二)引导学生结合文章中的具体语言文字,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感受这个“温暖的梦、希望的梦”,体会“我”和爷爷对春天的.向往和热爱。课件出示相关重点句子

预设一:(果园里的……蚯蚓……涌动)

师:刚才同学们课文读得非常认真,有自己的感受了吗?让我们一起交流。

教师:先读读你勾画的句子,再说说自己的想法。

教师:多么优美的语言,这不仅仅是一段文字呀,它还是一幅冰雪凝冻的画,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打开想象的大门。

教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学生汇报交流。

教师:在这幅画的背后还深藏着苏醒的声音和呓语,慈祥而深沉的大地母亲能感受到那万物生命的血液在涌动,你们能感受到吗?用心去倾听这些小生命的心声。发挥你们的想象,想一想,说一说。课件出示

A果园里的苹果树(慢慢伸着懒腰,希望早日开花,结果。 )

B白雪覆盖下的葡萄枝( )。

C泥土中的冬小麦与老草根儿悄悄地说:( )。

D地窖里的白菜和树苗儿:( )。

E冬眠的青蛙和蚯蚓:( )。

师:好,下面就请大家齐读,再一次走进这希望的冬至的希望的梦。

教师:除了课文中提到的事物,徐鲁爷爷还用了一个省略号,还有谁可能也在做梦呢?

学生汇报交流。

预设二:(不信……不及了。)

教师:冰雪的凝冻阻挡不了万物生命血液的涌动,冬至的脚步踏醒了万物冬眠的梦。徐鲁爷爷还用细腻的笔触我们描绘了一幅渐变的动画。找找看?想不想欣赏这美妙的动画。让我们一起来读读。

教师:我们和冬至一起做梦,真让我欣喜,让人震撼呀!把你的欣喜震撼读进去!再读配音乐推荐个人读。

教师:这就是冬至的梦,温暖的梦,希望的梦。

下面让我们把这两部分合起来读,再次感受那冬至的梦温暖与希望。配音乐,播放课件。

教师:徐鲁爷爷打开了我们想象的大门,让我们也一起来替这自然的小精灵们写一写它们的梦境。出示课件,学生自由选择其中的一种事物来写。

范例:我是( ),……

教师:你们写的真好,你们的心和万物的心紧紧地贴在了一起。

学生动笔写作。

预设三:(记得小时候……棉衣了。)

教师:你们还从哪里感受到了冬至的梦是温暖的梦,希望的梦?

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感受。

教师:根据你们对课文的理解我们师生接读,我读你听,我不读你接,看谁接得好?

教师:我们糊得严严实实的小窗能打开吗?我们插在草垛上和挂在屋檐下的风车能摘下来吗?我们还要等(八十一天),这真是(难熬)呀!这么多的美梦能快快实现吗?我们还要等(八十一天),这真是(难熬)呀!我们的心里可真(着急)呀!期盼着()期盼着()。

教师:不是我一个人在着急呀,还有谁?读读爷爷说的话。爷爷也是那样的期盼(春天的来临呀!)

教师:冬至的梦是冰雪凝冻的画,是动态的渐变的画,它还是一首梦幻般的诗。请同学们拿起书,和老师一起走进那让人陶醉的冬至的梦境。配乐齐读第四段。配乐齐读第四段。

预设四:教师:用自己的话说说冬至的梦是个怎样的梦。课件出示课件

预设:冬至的梦是甜蜜的梦、充满生命力的梦……

三、品味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一)读第五自然段,小组讨论:文中两次提到梅花图,分别写出了我和爷爷怎样的情感?

预设:在春天来临前的等待中,爷爷用美丽的梅花图来计数,九九八十一天,八十一瓣梅花,多美好的事情。我能读懂冬至的梦的温暖,从文中两次提到梅花图,饱含了“我”和爷爷向往春天、热爱生活的真挚的情感,以及我对爷爷的深深地怀念。

(二)反复吟诵梅花图中的对联,感受“我”和爷爷的情感。课件出示对联

(三)文章哪些写作方法是你最为欣赏的?说说你的感受。

第一人称的亲切,拟人的手法,优美的语言,梦幻般的联想。

四:教师小结:冬至的梦是温暖的,是充满希望的,寻梦的过程更是多姿多彩的,谢谢孩子们能和老师一起寻梦,同时祝福你们早日实现自己心中的梦。

从课题引入,开门见山。

教师最需要教给学生的不是知识而是方法,尤其是读书方法,这将使孩子终身受益。

沟通两个课时的教学。

通过抓重点语句、标点,深入理解课文,品味语言,领悟寄“梦”于具体事物表达真情实感的表达方法。

在中心话题的引导下,学生自由解读文本,表达自己的阅读体会,同时逐步深入文章中心,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在理解文本的过程中渗透朗读指导和背诵指导,使理解与诵读交替进行,互相促进,成为有机的整体。

深化学生的认知,沟通学生和文本的情感,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从梅花图中领悟到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增加学生对冬至这个节气的认识,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

《【推荐】小学语文教案模板汇总七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