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大班教案十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班教案 篇1【活动目标】
1.练习绕障碍跑和往返跑,发展奔跑能力,增强腿部力量。
2.学会与同伴友好合作与竞争。
3.感受运动的快乐,愉悦身心。
4.培养幼儿健康活泼的性格。
【活动准备】
中号筒4个、大号筒4个、基础单元砖8个、体能条8根。
【游戏玩法】
幼儿分成两组,成两路纵队在起点线后等待。游戏开始,每组第一名幼儿"s"形跑过中号筒、基础单元砖和大号单元筒,继续往前跑,一只脚踩到终点线后迅速转身,再快速原路跑回起点处,与第二名幼儿击掌后,站到队尾。第二名幼儿出发,游戏继续,先完成任务的小组获胜。
游戏规则:
1.幼儿必须"s"形跑过中号筒、基础单元砖和大号单元筒。
2.幼儿到达终点线时必须脚踩线才能返回。
【安全提示】
1.游戏前幼儿学习快速转身。
2.游戏材料筒和砖间距2米左右较为适宜。
【活动反思】
注重过程中的游戏化情境创设。带幼儿通过各种曲线,营救小羊等情境创设,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氛围中掌握了曲线跑的动作技能,锻炼快速跑步的能力。注重各个环节的层层递进。由浅入深地解决难点(快速曲线跑),对这一难点进行分层解析。学习曲线跑的.动作要领。让幼儿自己探索跑弯道的身体动作,说说身体的感受,教师在幼儿基础上提炼曲线跑的动作要领。主要的练习内容是跑8字形。
设置障碍时要有一定的高度,避免幼儿出现跨越犯规的情况。
大班教案 篇2活动目标:
1、能用较流畅的语言大胆地表达、交流自己喜欢的游戏。
1、幼儿尝试两人合作走大鞋,发展平衡、协调能力,培养节奏感。
2、体验游戏的多样和乐趣。
活动准备:
1、两人走的大鞋15双.
2、音乐准备:《找朋友》和《欢乐颂》
3、课件《有趣的游戏》
4、场地准备
活动实录:
一、音乐游戏《找朋友》直接导入:
1、师:小朋友!让我们一起玩个游戏吧!
2、师和小朋友玩《找朋友》的游戏(听音乐玩三次,一遍音乐交换一个朋友玩)。
二、交流自己喜欢的游戏,并在交流中学或玩个别有趣、简单的游戏。
1、师:刚才我们玩的是什么游戏?(找朋友)这个游戏好玩吗?(好玩),平时我们在幼儿园里、在家里、在外面玩过许多游戏,那你喜欢玩什么游戏?什么原因让你喜欢玩的呢?
2、幼儿交流和介绍自己喜欢的游戏。
1)、幼儿1:我喜欢玩《下棋》的游戏,因为我每次和爷爷下棋都能赢。
师:那你都和爷爷下什么棋呢?
幼儿1:下象棋、跳跳棋、五子棋……
2)、幼儿2:我喜欢玩《老狼老狼几点了》的游戏,我觉得蛮好玩的。
3)、幼儿3:我喜欢在家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玩《瓜儿蹲》的游戏。
4)、幼儿4:我喜欢玩《山上有木头人》的游戏,还有《切西瓜》的游戏。
师:我也玩过,和你有同样的感觉。
5)、幼儿5:我喜欢玩《推小车》的游戏。
师:就是推着小车跑的吗?(师边说边做动作)
幼:不是的,是两个人做的。
师:这个游戏肯定有趣,你来介绍一下吧!
幼儿5请另一幼儿合作边说边示范玩法。游戏玩法:一人爬在地上,另一人抓住他的'两只脚,往前爬。
师:真有趣!原来小车是小朋友做的呀!让我们也一起找个朋友推小车吧!
全体幼儿玩一玩。
6)、幼儿6:我喜欢玩电脑游戏,每次我做对了,电脑上就表扬我了。
师:那你玩电脑时间可不能太长,因为会伤眼睛的。
7)、幼儿7:我喜欢玩医院的游戏。
师:为什么呢?
幼:因为我想当医生给人看病。
师:很棒!你是个有理想、有爱心的孩子。
8)幼儿8:我喜欢玩“猜谜语”和“跟我说得相反”的游戏。
9)、幼儿9:我喜欢和奶奶玩“猜动作”的游戏。
师:我也会玩,我们俩一起玩玩。游戏规则:一人做动作,另一人猜是在干什么。(此游戏有趣,幼儿都想玩)
师做两个有趣的动作让幼儿猜一猜
10)、幼儿10:我喜欢玩“走迷宫”和“拼图”,因为可以让我多动脑筋。……
11)、老师小结:刚才小朋友将自己喜欢的游戏相互进行了交流!看到你们交流时的高兴表情,我能感受到你们对游戏的喜欢。
三、幼儿在自主探索中学会老师喜欢的游戏《走大木鞋》
师:老师也有自己喜欢玩的游戏,你们想不想听听?
幼儿:想
师:你们看(教师出示玩具)!这是什么?(幼儿猜测)这是一双木头大鞋,老师喜欢的游戏就是用它玩的,叫《走大木鞋》。猜猜看怎么样玩?
幼儿猜测后,教师说:这个游戏是两个小朋友一人前一人后穿着大木鞋向前走的,可好玩了,想试试吗?(想)。
1、幼儿第一次尝试合作探索
(1)、幼儿相互找朋友,第一次尝试合作穿大木鞋走,教师巡回观察和指导,注意发现幼儿在尝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探索情况.
(2)、组织交流探索情况。
师:小朋友!你们走起来了吗?
幼儿:走起来了,没有走起来……
师:先请没有走起来的小朋友说一说,你们遇到什么困难和问题了?也许老师可以给你们帮助。
幼儿1:我们走不起来,我走,XX小朋友又不走。
幼儿2、我们也走不起来,那个木鞋老戳在地上,老是要跌跟头。……
师:那有没有走起来的?你们在玩的时候是怎么样解决这些问题的?
走起来的幼儿分别来说一说,并示范方法。
师小结:原来两人走之前先要统一出哪只脚,然后喊“预备起”,一边走一边喊“一二一二”,看来玩这个大木鞋还需要我们两个人好好合作才能玩好,特别是我们遇到问题和困难时只要想办法就能解决。
2、幼儿再次合作探索。
要求会走的幼儿去带一带不会走的。
3、幼儿合作听音乐跟节奏走大木鞋
(1)、师:小朋友!老师要提一个加大难度的玩法,你们敢不敢挑战?(敢)老师放一段音乐,看一看谁能合着音乐的节奏走得更神气呢!
(2)、幼儿听音乐《欢乐颂》走大木鞋
四:观看录像《有趣的游戏》 ……此处隐藏5161个字……p>2.幼儿讨论:钟面上到底有什么?有数字,那么数字有几个,怎么排列?有针,那么有几根针,是一样的吗?
3.教师引出从钟面而来得词语”顺时针”。
“游戏中、日常生活中人们常说的‘按顺时针顺序下棋’就是从钟面的排列顺序引出的。”
4.讨论总结:钟面上的`秘密(认识钟面)。
三 、认识整点
1.教师出示“早晨7点钟起床”的记录,请三名幼儿尝试拨钟。
提问:究竟谁拨得对?幼儿充分讨论后,教师拿真钟拨到7点钟,让幼儿观察、比较。
2.教师一一出示幼儿一日生活记录卡,让幼儿播出相应时间。
3.总结:认识时钟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
教学反思
在认识时钟的活动中,以往我们的教学方法往往是这样的:教师拿出一面钟,让幼儿看看上面有什么。在幼儿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小结。然后让幼儿看一个整点,观察时针和分针所在的位置,告诉幼儿这是几点钟。最后请幼儿拨整点钟。这样的教学活动,老师的主体地位是很明显的,幼儿是机械地学习。
而在这次活动中,我以谜语引入,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为幼儿提供了充分的操作材料,诱发幼儿主动探索。材料有助于幼儿在探索、操作的过程中积极思考问题:钟面到底有什么?应该怎样排列?从而达到认识钟面、制作正确钟面的目标。在制作钟面的环节中,幼儿能充分调动已有经验,而教师引出的“顺时针”则适时地为幼儿提升经验。在认识整点的环节,我通过让幼儿尝试——讨论——观察——结果,这样的学习来获得答案,而不是把答案直接告诉幼儿。以认识时间贯穿在一日生活记录里,体现了数教育目标之一:在生活中运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如:知道7点要干什么等等。
此次活动充分体现了纲要精神,体现了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体现了了“儿童在前,教师在后”的理念。
大班教案 篇9活动目标:
1、了解小狗便便的危害和作用
2、用不同材料为小狗设计“狗厕”或粪便处理场
3、培养环保意识,激发幼儿科学探索兴趣
活动准备:
1、环保大使——小狗doggy(手偶),
2、绘本故事《小狗便便》
PPT《上厕所》
3、多种操作材料:画纸、画笔一组,剪刀、手工纸、棒棒胶等一组,纸盒、塑料瓶、双面胶、透明胶一组。
活动过程:
一、小狗doggy出场,进行谈话活动
1、小狗doggy想认识更多的狗朋友,可以介绍几个你认识的小狗给它吗?(幼儿介绍小狗的特点及生活习惯)
2、你在养小狗的过程中遇到过哪些烦心事儿?
二、播放PPT《小狗便便》
1、师:小狗doggy也有烦心事儿,我们来看看吧!
(通过课件,让幼儿直观了解小狗便便的'危害和作用,感知小动物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2、师:小狗doggy不想让自己的便便成为破坏环境、危害健康的垃圾,你能帮它想想办法吗?
(幼儿自由发言,初步设想处理便便的方法,例如:将便便收拾到垃圾桶或树沟里)
3、师:你知道咱们人类的便便是怎么处理的吗?
(幼儿简短自由发言)
三、科普知识阅读《上厕所》
1、教师引导幼儿看图阅读(通过阅读连环画,幼儿了解厕所的演变及人类摸索粪便处理的过程,对幼儿后续探索活动给予启发)
2、你找到更好的处理小狗便便的方法吗?
四、探索活动
1、分组操作:
师:请自己或和别人合作,用画、剪、贴、折等方法为小狗设计“狗厕”或“粪便处理场”
(教师为幼儿提供多种材料,让幼儿自主选择,多种方法探索未来的“狗厕”或“小狗便便处理场”)
2、畅谈设计:幼儿自述创作设想和作品完成情况
3、集思广益:请其他幼儿再提创作建议,完善作品
五、展示作品
师:今天我们帮小狗doggy解决了它的烦心事儿,每样作品它都很喜欢,请小朋友和它一起观赏,同时也希望这些作品将来由小朋友发明出来。
(幼儿自由观赏点评作品,活动结束)
大班教案 篇10一、活动目标:
1、学会与同伴协商,轮流扮演角色,合作做游戏。
2、初步学习创编故事的情节内容。
二、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有表演过故事的经验。熟练掌握并能讲述故事的内容。
2、物质准备。
(1)小兔、公牛、小狗、熊、狐狸、公鸡的服饰和头饰7套。
(2)兔子的房子7座。
三、活动过程:
1、直接提出表演游戏的主题,激发幼儿表演的愿望。
2、回顾故事情节及对话。
3、回顾上次游戏的情况,并提出新的要求,特别是表现公鸡的聪明、神气的样子及狐狸害怕、紧张时的表情。
4、教师要放手让幼儿自己去游戏,尊重幼儿游戏的意愿,根据游戏的需要,提出有益的建议和适当的提醒。若幼儿在幼儿中遗忘某些情节和话、动作表情与内容或角色特征不符,教师应在游戏后予以启发,让幼儿思考并重新表演有关部分或有关角色。
5、针对"狐狸"角色没有人扮演的现象,引导幼儿用猜拳或轮流的方式进行表演。
6、评价游戏情况。重点评价角色的扮演情况。
四、观察与推进:
观察:幼儿比较喜欢扮演公鸡的角色,能大胆表现公鸡聪明、神气的神态,整个故事表演较完整,对话掌握较好,在游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先通过自己的方法来解决或是与同伴协商解决,在这一方面进步较多。
推进:
有些幼儿在表演时规则意识不够强,有的幼儿没有按正确的顺序出场,扰乱了表演过程,一些能力弱的幼儿语言对话掌握不够好,也影响了表演效果,布置场景方面的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游戏反思:
幼儿对这个故事早已耳熟能详了,因此在表演中比较得心应手,表演时的规则意识也大大的增强了,在平时自由活动中幼儿们也自发的组成一个表演队在小舞台进行表演,继续发挥他们的表演和想象能力。幼儿交往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能主动的参与游戏,在表演中能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动作来表现不同的角色。表演的经验进一步的.丰富。
幼儿能积极愉快的参与本次游戏,在游戏中表现的较自主,如决定和谁玩,怎么玩,并会根据游戏的需要自主地布置改变游戏场景,同时幼儿在整个过程中能较友好的和同伴交往协商,与同伴共同游戏,还会将自己对故事的新想法创造性的表现出来,在游戏中,由于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有所欠缺,不能将自己的想法清楚地传达给同伴,导致游戏不能顺利开展,还需要老师帮助协调,对于幼儿的表达能力还需要平时扎扎实实的加强。
在整个游戏开展过程中,较多孩子能按自己的意愿进行表演,幼儿能够按老师的指导要求进行游戏,在常规上也比以前有进步了,许多孩子在游戏后都能主动地来整理好小组的物品,对游戏中存在的问题也能即使解决,但与同伴协商的能力还有待加强。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