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课》心得体会

时间:2025-09-09 14:22:26
《开学第一课》心得体会

《开学第一课》心得体会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好好地写一份心得体会,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那么问题来了,应该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开学第一课》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开学第一课》心得体会 篇1

时间总是不经意的流逝,又过了一个充实的暑假,迎来了金秋九月,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以“强国复兴有我”为主题,向我们展示了中国的历史文化,以及祖国的大好河山,让我们领略到了新时代的面貌。

在节目中,我们看到了各行各业的专家和工程师,正是因为他们的努力付出,让我们得知背后的故事时不禁为之震撼。

在开篇,王博教授为同学们讲述世代流传的典籍《儒藏》背后的守护故事,编纂人汤一介先生在开工时就已经是七十多岁的.高龄了,而且身体状况更是日益下降,身处肝癌晚期,但依旧日复一日的工作,靠着自己坚定地决心和顽强的毅力完成了这项工程,让我们感受到了老一辈人的坚韧不拔!

另外,《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工程副主编金晓明向我们展示了中国早期的绘画,可谓是生动有趣,活灵活现,带领着同学们“画中游”。

回顾中华历史,我们总是眼含热泪。

如今的中国蓬勃发展,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是无数的先烈们前仆后继,为我们开创了这盛世的模样。那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为我们负重前行。

节目中更是邀请了抗美援朝老兵陶伟讲述了自己的经历,1953年5月17号,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不满19岁的陶伟在对敌空战中,首创志愿军空军120米近距离击落敌机的战绩,创造了“空中拼刺刀”的范例,激励着一代代空军官兵搏击空天,守卫长空。

在抗美援朝这场“立国之战”,我们的志愿军战士,在长津湖、上甘岭......这些耳熟能详的战场流血负伤,甚至献出宝贵的生命。身为中学生的我们更要明白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

看完节目,我更加坚定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念,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开学第一课》心得体会 篇2

孩子的心理特征是随着年纪在不断地变化,亲子关系也会随之变得微妙。从依赖,到质疑,到反驳对抗。本来一片祥和,如今剑拔弩张,这都是谁之过呢?这道题看似无解,但仔细一想,最难解的题,往往只需要最简单的思路。那就是,每个人各尽其职。作为父母的我们,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在孩子成长历程里的每个重要转折点,都能起到积极引导的作用。用我们的手,携着他的手,一起成长。

今晚利用闲暇时间,认真地看了青岛教育局录制的《开学第一课》节目,内容简练、精准,非常精辟地讲解了初升高期间,孩子的状态以及家长应该如何应对,满满的干货,非常赞!

从熟悉的`初中生活一下进入到陌生的高中,作为心智还没有完全成熟的孩子来说,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作为家长或者老师,首先要帮助孩子们打破陌生,全面了解高中生活,提前建立掌控感,使他们了解高中的学习模式、作息时间、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等,产生兴趣;其次,慢慢与老师及同学们熟络,通过接触,了解彼此的脾气性格。新车尚且需要磨合,那陌生的团队也需要磨合。

高一的年龄是“埃里克森心理发展八阶段中的”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阶段。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经常是个矛盾体。

1、独立与依赖,自我认知已经长大了,有独立个性,但内心不成熟(不自知),仍然需要家长做有效引导。

2、开放性与封闭性,有自己的小秘密,需要独立的小空间。家长要给其尊重,不去偷窥孩子的隐私,让他有自我安全感。

3、自制性与冲动性,这是我家孩子非常典型的特征。冲动起来不计后果,自制力虽然有,但是当冲动占据高位时,就缺失了理智。讲座中老师也讲到,要无条件接纳孩子的情绪。作为家长,要理智看待问题,合理引导,耐心教育。在有效沟通中,帮助孩子找准适应性位置。

高中的3年,老师和家长的角色都非常重要,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已经验证过,每一个孩子都是有潜力的天才,我们要积极寻找优势资源,出现问题不可怕,先肯定事情的积极因素,再进一步挖掘需求,指导时表达正面期待。

课程中讲解定位准确,完全符合16—18岁青年的性格状态。家长学到了引导方法,受益匪浅!也同时,建议此类课程老师们也学习。毕竟孩子在家的时间非常少,大部分的时间都和老师在一起。学校里和家里都能按照孩子的性格特征因材施教,才可以真正把孩子培养成为更优秀的人,以后才能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开学第一课》心得体会 篇3

新学期,从这里开始!九月一日晚上八点,我满怀期待,观看了《开学第一课》。每年的这个节目,我都因其中的榜样人物,受益匪浅。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主题是“强国复兴有我”,节目组邀请了文化学者、考古专家、科技领军人、两代飞行员、神舟十六号乘组......一批重量级嘉宾汇聚课堂,讲述了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奋斗故事,汇聚磅礴向上的青春力量。

在课程中,我们看到了一幅幅壮丽的画面,展示了中国在科技、经济、军事以及文化等方面的飞速发展。同时,也意识到这个强大并不仅仅是我们现在看到的那些,它更是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和智慧。

古人的'生活有多“意想不到”?来看看《清明上河图》就知道了!不仅有围着围裙,左手托着餐盒,右手拿着筷子的“外卖”小哥,还有便利的“租车”服务。虽然已经过去千年之久,但这种惬意生活仍然让人好向往!

千古名作《千里江山图》为什么很少公开展览呢?原来是因为每次展卷打开,都有可能让画面上的石青、石绿这些矿物质颜料剥落下来,这也让这幅国宝更多时候是藏在“深阁”中……

今年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70周年,我们将迎回第十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空军飞行员张威曾驾驶歼-20战机,为搭载志愿军烈士遗骸的运-20伴飞。“请志愿军烈士们看一看祖国的领空,看一看祖国的领海,看一看绿水青山……”向志愿军忠烈致敬!

现在的我们都是锥子脸、鸭蛋脸,那你好奇一百万年前人们长什么样吗?湖北十堰学堂梁子遗址考古出土了第三具“郧县人”头骨化石,研究发现,那个时候的人可能长着敦敦实实的大方脸。根据推测,可能是因为当时人们饮食粗糙,需要粗硕的牙床和强劲的咬肌,长此以往就容易长成大方脸。

看完《开学第一课》后,我深深被《开学第一课》中展现的历史文化和祖国的强大所震撼,我深刻的认识到自己作为一名学生的责任和使命。我们应该不断学习,秉持着伟大奋斗精神,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为实现国家的强大和民族的复兴而奋斗。我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开学第一课》心得体会 篇4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我们来到了九月一号,我和父母已经守在电视机旁,打开CCTV1频道等待2023年《开学第一课》的播出。晚上八点一到,随着电视响起了令人振奋的音乐,开学第一课也随之到来,今 ……此处隐藏25569个字……取得了突破,还在国际上赢得了声誉和话语权。我们不再是仅仅接受他人的观点和成果,而是能走在科学研究的前沿,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和科学贡献。

作为学生,新一代中国人,我们深感自己肩上背负的责任,我们需从现在开始,强健自身,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强国复兴,为祖国的梦想,贡献自我。

  《开学第一课》心得体会 篇40

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不拘囿于传统教室,中国国家版本馆、武夷山国家公园、镇江的戴庄农场、中国航空博物馆、海南自贸港等都化身“行走的课堂”;授课方式也不拘囿于文字,文物、绘画、CG动画、AR技术等都来助力;参与讲课的人更堪称“最强天团”,包括“八一勋章”获得者、党的二十大代表、时代楷模、航天员、科学家、文化学者、一线劳动者代表,以及国际经济发展局全球新闻官、来自哈萨克斯坦的鲁斯兰。

就像正在执行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任务的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在节目中送给孩子们的三件礼物——上进心、好奇心、初心——传承有我、创造有我、未来有我!神舟十六号乘组成员景海鹏寄语青少年:“同学们可以想一想,有没有可能下一个实现梦想的,就是你们自己!”传承有我,寻找中华文化的根脉;创造有我,体验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未来有我,汇聚命运与共的时代心声。从前有他们,现在有我们,未来有你们。

盛世修文、传承民族文化是今天的一桩大事。《开学第一课》里的“第一课”往返于中国国家版本馆与演播室,从文化传承工程、中华文明探源的考古新发现等角度溯源历史、寻脉中华,为同学们讲述世代流传的典籍背后的守护故事。跟随王博的介绍,同学们一同回顾《儒藏》编纂人汤一介先生皓首穷经汇聚《儒藏》的过程,感受薪火相传的历史自觉与文化自信;金晓明做导赏,带领同学们“画中游”,从《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里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高星的演讲《“东方故乡”上新了》,则把大家带到湖北十堰学堂梁子遗址,在这个今年3月揭晓的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讲述人类起源、演化历史,领略中华文明生生不息。

在“双世遗”武夷山国家公园,碧水丹山的自然课堂,孩子们跟随“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员和“科技特派员”探寻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举世称奇的生物奇观,了解科技赋能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茶园。在镇江,观众跟随80后返乡创业代表魏巧、农业专家赵亚夫走进田间地头,“现代化农场”和“生物多样性农业”的真实体验,切切实实地告诉人们,何为“慧”种田农业模式下的`播种“新速度”,感受新农人如何用现代科技助力乡村振兴。

我们不仅跟随节目行走在沉浸式课堂里,更借助诸多新科技手段,往返于虚实场景之间,为中华文明、为中国式现代化叹为观止。同样,《开学第一课》能上天入海、穿梭古今地呈现在全国青少年面前,也是现实中的科创力量让我们得以进一步亲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散布在中华大地甚至宇宙苍穹的文明能鲜活宛若比邻——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创造中激活新的灵感,这恰是“第一课”的应有之义。

今年的《开学第一课》让我们对我们中国大好河山有了更多的认知,为全国青少年观众描绘出一幅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壮丽图景,以此鼓舞广大青少年去接过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接力棒,去追逐梦想、探索无尽的星辰大海。我们中国现在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先辈为之奋斗。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应该了解和尊重自己的国家、民族和文化,并对其深感自豪。

  《开学第一课》心得体会 篇41

“强国复兴有我,少年立志强国!”9月1日晚上八点,我和父母已经守在电视机旁,等待着今年《开学第一课》的播出。随着美妙的音乐响起,开学第一课映入我们的眼帘,今年开学第一课的主题是:“强国复兴有我”。

在节目中,通过王博教授对《儒藏》的讲解,我了解到了《儒藏》这个宝藏级的儒家文献收藏,以及整理这些文献的艰巨任务。收藏儒家文献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保存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更是为了让我们能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解影响了我们两千多年的思想。我被《儒藏》工程首席专家王博教授所介绍的汤一介先生深深感动。他为了完成《儒藏》的编纂工作,不顾自己的健康状况和年龄,坚持不懈地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的坚持和奉献精神让我深受启发。

中华文明的传承需要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努力。我们不能仅仅是被动地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更要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理解和传承。正如汤一介先生所说:“将中华文化发扬光大,是知识分子应有的对国家对民族的担当与职责。”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肩负起这份责任,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这堂课也让我认识到,中华文明的复兴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和奉献。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都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去追求卓越,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我们每个人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参与者和见证者,我们的努力和奉献将会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添砖加瓦。

今年的开学第一课,我深刻认识到了中华文明的伟大和宝贵,也明白了我们每个人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我将怀着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敬畏之心,不断学习、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我相信,在我们每个人的努力下,中华民族必将实现伟大复兴的梦想。

  《开学第一课》心得体会 篇42

2023年《开学第一课》9月1日晚八点播出,每一年的《开学第一课》都给我们带来不少的感想感悟,我们也准时收看,学习他们的精神,充实自己。

节目中学生们跟随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马方舟一起寻找“神奇物种”。武夷山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植物种类繁多,也是珍稀、特有野生动植物的基因库,还不断有新物种持续被发现。

我国唯一的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国家公园

“鸟的天堂”“蛇的王国”“昆虫的世界”,哪座国家公园有这么多美誉?原来是武夷山国家公园!不仅有数千种野生动物生活在这里,还有新物种不断被发现。而从闽越文明到朱子足迹,千百年来孕育着独特的人文景观,又让武夷山国家公园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延续着中华文化的生命力。

茶树旁边为何套种大豆

在武夷山生态茶园示范基地,为什么虫子爱吃大豆,不吃茶叶呢?原来是因为大豆叶子比较甘甜,更招虫子喜爱。更重要的是,大豆还能为茶树提供一种天然食品叫作氮,就不用给茶树施化肥了。如今,这种“茶豆油菜套作”的绿色生态模式,在武夷山已建起累计面积过万亩。

长着大象鼻子一样的甲虫

在武夷山国家公园,我们能找到六千多种昆虫,但你永远无法叫醒一只“装死”的昆虫!当它回到安全的.自然环境中时自己就会“活”过来。细瞧一下,它竟然像大象一样有着一个长长的鼻子!因此得名象甲虫!

原来这种金龟子是国家II级保护野生动物

阳彩臂金龟,是我国已知金龟子里面最大的个体之一,比大拇指还要大。如此珍稀的昆虫,曾差点再也见不到。近年来,科研人员在武夷山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时发现了它!这也意味着武夷山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地提升。

以一片青叶,迈向金山银山;用科技赋能,延续自然味道;你对大自然好,大自然也会回馈你的……强国复兴有我,我们应该一起爱护大自然,共同守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

《《开学第一课》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