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优秀读书笔记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吧。你想好怎么写读书笔记了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国演义优秀读书笔记,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国演义优秀读书笔记 篇1“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每当读到这一首词,我脑海里就会浮现出《三国演义》中的众多英雄豪杰。
在这么多英雄中,我最敬佩的就数刘备了。刘备虽然是皇室宗亲,但他礼贤下士,求贤若渴。经典故事就是三顾茅庐。刘备第一次去请诸葛亮出山,碰巧诸葛亮出去游玩,不在。第二次去时,虽闻大雪封山,刘备还是坚持前往寻求。第三次,刘备三人为不打扰诸葛亮午休,硬是在外侍立了二个时辰。当时张飞沉不住气,都扬言要放火了……,后被关羽制止。直至又过了一个时辰,诸葛亮终于醒了。后来他被刘备的诚意所感动,答应出山协助刘备。
刘备待人真诚,对待请诸葛亮出山这件事也是诚意十足:请了三次,而且每次邀请都还是费尽周折,但刘备始终没有放弃。正是这样的诚意,才感动了诸葛亮。试想,如果刘备只是口头说说,没有这么多的实际行动,或者邀请受阻就马上放弃了,也就不会有诸葛亮出山,更没有了后来刘备能与吴,魏对抗夺天下的故事了。
诚意,出自《礼记·大学》,“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意思就是使人心志真诚。与刘备三顾茅庐一样体现真诚的还有宋朝杨时,为追求学问,下雪天在程颐门口侍立。待程颐发现,门外雪已深一尺。程颐为杨时求学之诚意深受感动,于是传授他更多的知识。
无论是三国的三顾茅庐还是程门立雪典故,其实都是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如果你对待别人是真诚友善的`,对方也会真诚地回馈你,相反,如果你待人虚情假意,朋友们也都会离你远去,换不来别人的真心。当今社会在飞速发展,金钱也在驱使人们成为他的奴隶,而那薄纱般的真诚是否已被人们从跟前擦拭而去呢?不!熙攘马路中,我们依然可以看到有年轻人热情地搀扶着不相识老人走过;少先队员们带着一张张真诚的笑脸为空巢老人送去祝福。这就是真诚的力量。这也是我从《三国演义》中体会到的中华传统之美德。
三国演义优秀读书笔记 篇2我今天读完了《三国演义》这本书。不禁感叹历史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演义真的为读者生动活现地演义了一个历史故事,也让我从中学到了一些为人处世之道。
先来说说曹操这个人物带给我的印象。曹操一生都属于十分大胆的人物,也是十分奸诈的人。他误杀了吕伯奢一家人,最后明知错了,还要继续杀了吕伯奢,其无情无义,陈宫便离他而去,曹操后来说的'那句话耐人寻味:“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但反过来想想,如果当时他不赶尽杀绝的话,吕伯奢若真带了些人过来追杀他,可能曹操会就此退出历史舞台了。但是奸诈带来的只会是一时的小利,一直是奸诈的话,自然会遭到报应。后来董承一伙人便刺杀曹操,可惜事败了。后来陆续都有一些人刺杀曹操,但都因一些意外而失败了,否则这位曹阿瞒也不会叱咤风云了。曹操给我的启示就是,做人不能太狡诈。
三国演义优秀读书笔记 篇3刘备、关羽和张飞在桃园中结拜为三兄弟,从今情同手足,产生了一段不行泯灭的友情。我深深地感受到有一个真正的好挚友是多么重要。
我就有那么两位好姐妹,我们三个从幼儿园小班起就成为好挚友。上小学时分到了不同的'学校,但在节假日我们还会聚一聚,我把让我与她们玩看作是爸爸妈妈给我的最高奖赏。
我们的友情从我三岁时始终保留到现在。至今,已有将近8年的时间了。这许久的友情对我们来说是多么珍贵啊!我们的友情是来之不易的。早些年在一起玩耍时,有时会发生争吵。近几年因为比较少见面,所以也就很少吵架了。当然,也因为我们都逐步长大了。
虽然我们没有结拜,但我希望我们的友情像刘备、关羽和张飞的一样深,成为恒久的好姐妹。
三国演义优秀读书笔记 篇4——读《三国演义》有感一部《三国演义》从小学二年级读到高中二年级,嚼多了自然更知其味。站在历史舞台的出口回首,那座风起云涌、英雄辈出的舞台有喜剧也有悲剧。人民决定着滚滚历史大潮的流向,合势而行者成为喜剧主人公,反之则出演了悲剧。我想其间最令人痛惜的便是洞悉时势却不得不背势而行的失败者,譬如那位“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诸葛孔明。
卧龙出山前吟过一句诗——“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守候在历史舞台风云际会处的他,早已预料到自身的结局么?立志“鹏飞万里”的孔明坚信“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对自己的才华充满自信的他在等待“慧眼”的到来。大雪中,那位靠着点汉室血统而寄人篱下却又不甘平庸的刘备三顾茅庐。玄德固然尚不成气候且稍乏治国大略,却是一个能为孔明提供用武之地的仁君。
于是孔明选择了自己一生事业的君主,羽扇一挥,他述出一段《隆中对》。那实在是“时势造英雄”的`一个最完美的典型。他扼住所有的关键:“外联孙权,内修政理”、“赤壁之战”、“智取汉中”、“西和诸戍,南抚夷越”全部落实。至此便是他成功的前半生,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是最好的写照。
于是,诸葛孔明成为一代人杰。
悲剧开始了。汉中与荆州是孔明钳制中原之大螯。然而“关张无命”,那位忠肝义胆却又有许多个性缺陷的关羽“大意失荆州”。这对孔明而言是致命伤。从这时起,《隆中对》的后半部已成泡影,而以蜀汉政权图就霸业、统一中国的可能性也永远失去了。假如荆州不失,蜀汉便不会在彝林之战中大伤国力,孙刘联盟也可能牢固,然后乘曹操之死,“天下有变”之机,从荆州与汉中同时出击——合天下者,必为奇才盖世的诸葛亮了。但历史是那样的无情!汉中失却可再夺,荆州失于魏国亦可再夺,孔明实不放心但又确无他人可谴的荆州守将关云长,偏偏把他失给了令孔明回天无术的东吴。于是,诸葛亮的后半生,在无望中挣扎,他陷入了历史的死角,成为一场注定失败的战争指挥者。
这一切并不在于他不识时局,恰恰相反,一切尽在他的意料之中。但面对残局,他却不能放弃挣扎。刘备白帝托孤时,那一番“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若其不才,君可自取”的话成了孔明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他一诺千金——“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他献上了一生,万死不辞。正是刘备及其部下毁了孔明一生功业而留下一摊残局,却又给他冠上一顶无法摘脱的金帽。
于是他上表刘禅:“不伐贼,王业亦亡,唯坐待亡,孰与亡之?”尽管已看到蜀汉必亡,“夙夜忧叹”,他却必须去承担,在没有任何可乘之机的条件下,“庶竭驽钝,兴复汉室”,只为,一条理由——“报先帝”!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孔明听到了另一种召唤——两千年来支撑华夏文化的精神强音——大义!意气相投,堪托生死,固是江湖豪士之情怀,而明君一旦相遇,便毕生想报,肝脑涂地,九死不悔,此乃忠贞之节操,将相之风范。现代人难 ……此处隐藏6224个字……能想到,这或许是司马懿故意不攻入城中以维持司马家族地位的一着妙棋……于是,众多热门话题再次被放到台面上被人们热烈讨论着,品味着。
《品三国》不仅深入老百姓,而且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特别是各公司的老板,CEO,以及那些想做一番事业的人也纷纷参看。继三十六计,孙子兵法后,有一部历史名著将被商家写进公司必读书目。据些例子,在曹操事业刚起步时,他的用人策略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就值得我们去借鉴和思考。曹操提出了如下政策:1名至实归,更重实际。2德才兼备,唯才是举,3重用清官,不避小贪……这些政策时隔20xx年仍未许多专业人士所采用,《品三国》让我们认识到三国时期的'历史价值。
在各界人士关注《品三国》的同时,我们也听到了不同的声音,说这纯粹是学者明星的效应,但我认为《品三国》在演绎着一个文化普及的角色,不求每个人都参透真理,只希望每个人都能读一点真理,从这一点来看,《品三国》做出的贡献还是相当大的。
“纷纷世事无穷尽,天数茫茫不可逃。鼎足三分已成梦,后人凭吊空牢骚。”这段话作为《三国演义》结尾再适合不过了,而现在我们又拥有了《品三国》去延续三国的精彩,三国的璀璨,三国的传奇……
纷纷扰扰千百年以后,一切又从头……
三国演义优秀读书笔记 篇11《三国演义》是我百读不厌的一本书,不同的时期读它,有着不同的感受。
在幼儿园时,看的是连环画《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它像是一个个传奇的故事: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赤壁之战,七擒孟获……。我还明白了俗语“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肚子在唱空城计。”的含义。
在小学低年级,我看的是青少版的《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是一篇长篇历史小说,它不仅使我懂得了很多历史学问,更让我记着了一个个活灵活现的鲜活的人物: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忠胆狭义的关羽,粗中有细的张飞,赤膊上阵的许褚、抬棺上战的庞德、阴险狡诈的曹操、懦弱无能的刘禅…… 在小学高年级,再读原著《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已是一本饱含人生哲理,有着非凡意义的鸿篇巨作。对里面的'人物也有了更深刻的相识。如我最崇拜的是鬼化的诸葛亮,从火烧新野,骂死王朗、空城计、妙锦斩魏延中显示出他的非凡才智。可他也并非神仙,如他让马谡去守街亭,导致丢失了街亭、柳列城两个军事重镇,六出祁山失败,自己也被降职。料事如神的诸葛亮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所以我们没有理由苛求别人和自己不犯错误,不应当因为别人的一点过失而横加指责,也不应当因为自己的一次考试的失利而灰心气馁,更不应当为自己取得的一点成果而沾沾自喜,人无完人,我们身上也肯定存在着须要充溢改进的地方。 而我宠爱的三国猛将张飞,长坂坡一声天雷喝死夏侯杰,智夺瓦口,义释严颜,可谓功不行没,只惋惜关羽一死,便失去理智,不务正业,无故鞭打士兵,导致自己被手下两名小将刺杀,最终还致使刘备匆忙出兵,陪上了黄忠、刘备和蜀国七十五万大军的性命,使蜀国状况一落千丈。相反,魏国名将司马懿对诸葛亮的辱骂束之高阁,看法乐观,使一代奇才诸葛亮无计可使,以病死五丈原为告终。可见当遇见哀痛、苦痛、生气的事情时,应当理智地限制心情,用乐观的看法去战胜它,假如意气用事,后果将不可思议。
随着我的成长,每次研读《三国演义》都有不同感受,《三国演义》真是伴我成长的一本好书。
三国演义优秀读书笔记 篇12《三国演义》是国内知名作品。找个能说点什么的就好。《温酒遏制华雄》《赤壁之战》《空城计》等。看的时候不禁拍案叫绝。佩服关羽的英勇,佩服诸葛亮的机灵。但是剧情好到一看就变味了。是不是太神奇了?
先说“温酒伐华雄”。其他人都被华雄砍了。关羽在哪里?哪里来的绝世武功?帐中人闻帐外鼓声,见华雄人头。关羽真的是天上掉下来的,厉害到超音速。
先说“赤壁之战”。这场战斗的关键是孔明借东风。冬天,我望见孔明留着长发,念着咒语,在七星平台上站了一会儿,然后东南风就停了。古代迷信不能这样对待诸葛亮和神话,让人想起《西游记》中的妖怪道士,真的破坏了孔明在人民心中的英雄形象。
其次是“空城安排”。第一次世界大战被战胜了。深刻呈现了孔明在敌人心目中无与伦比的威猛形象。
忽飞马来报:司马懿引十五万大军,蜂拥而入。这时,孔明四周没有将军,只有一群公务员,他吓得失魂落魄。这时,孔明不慌不忙地下达了吩咐:大门放开着,禁止喧哗和出入。我在那里焚香,笑着弹钢琴。想必琴声肯定悠扬,司马懿被骗退兵了。这个司马家人才济济。司马懿怎么会不懂兵法?你为什么不先去镇上抓小偷?你可以清晰地看到孔明在弹钢琴。确定不远。用弓箭射死他后不久,军队士气大乱。即使这是意料之外的,你的十五万大军也与此无关。被困在城市四周几个月,没有粮草供应,没有城市人。另外,在这个斗争年头,你扫什么门?在我看来,这部孔明剧太假了。假如不是为了让他在读者心目中成为更好的形象,司马懿是愚蠢的。
看到《品三国》才知道。原来这个空城安排根本不是孔明的安排。他的'晋朝粉丝郭崇觉得大家对他崇拜不够,就打了这场流传千古的仗。事实上,司马懿当时是一个很远的总督。他怎么可能用15万兵力战胜他?
很多历史事务和历史人物有三个特点。第一,“历史形象”是历史学家提倡的。其次,“文学形象是作家所崇尚的。第三,“明朝形象”是一般人的想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这段历史。于是过了几千年,越来越邪乎了。
文学作品的感染力超过历史作品。所以《三国演义》并不是真正的三国,只是人们爱看,恒久不会厌倦。
话说回来,我们也不必对三国特别了解。坚持你心目中的人物形象,喜爱听剧的人就不变,而说书人还是靠它为生。终归历史已经过去了。用时间去理解历史的奇妙去创建新的历史不是更好吗?
三国演义优秀读书笔记 篇13今天,我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它是明朝的罗贯中写的。书中大约有400多个人物,例如: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英勇善战的关羽、张飞,心地仁慈的刘备,还有曹操、赵子龙、周瑜等人。下面,让我来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
刘备。他姓刘,名备,字玄德,是汉朝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也是蜀国先主。有三英合力战吕布等成就。最后病死在白帝城。
张飞。他姓张,名飞,字翼德。是刘备的结拜兄弟。排行老三。性格勇猛,但粗中有细。曾智取瓦口隘和挑灯战马超等。后来被范疆、张达所害。
关羽。一个红脸大汉,身材魁梧,脸上一对丹凤眼,又英俊又威风。他姓关,名羽,字云长,立下功劳有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等。
在书中,我最佩服的人是刘备。他在督邮来时并没有因为他的无礼生气,也不拿钱去行贿,见到张飞在用柳条抽打督邮,还仁慈的`让张飞住手。他还三次去拜访诸葛亮,邀请他出山。第一次,在去的时候没有. 见到他,只好回去。第二次,兄弟三人冒着大雪去拜访。却只遇到了诸葛亮的弟弟。在第三次拜访时,刘备听说诸葛亮在午睡,便轻轻地走进去,恭敬的等候。等了好一会,诸葛亮才醒来。被他的心意感动,跟他下了山。
刘备他仁慈、英勇、诚恳、仗义。建立了强大的蜀国,我要向他学习,做个有用的人。
文档为doc格式